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吾家女帝初养成 » 第五章 一百两赏银的大案

第五章 一百两赏银的大案

    大周地广,北起辽东,西至拢右,南有百濮南诏,汉家十三州尽收囊中,乃是货真价实的大一统王朝。

    各州道贡品想要入京城长安,运输上就是一个大问题。

    好在前朝也出了一个隋炀帝那样的人物,制科举,建东都洛阳,修南北运河,三征高句丽。

    下场自然不用多说,历史已有前车之鉴,要不大周也没机会建立。

    这贡品自南方经运河至东都洛阳,再从渭水运往长安。

    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这南北运河这一段,却没想到这一次,在渭水上出了岔子。

    当今皇帝好佛,手底下人也知道,这佛像是提早就关注的贡品,自江南东道送来,路途遥远格外重视。

    如今佛像在渭水上丢了,还是杜县管辖范围,也难怪县令会感到头疼。

    不过这和陆闲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他起初并未放在心上。

    贺文健谈,既然聊起此事,自然要多说几句,啧啧两声,继续道:

    “这一连查了好几天,也没有个头绪,金佛就跟凭空消失了一样。

    还贴了告示,悬赏一百两银子寻金佛下落,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悬赏多少?”

    “一百两啊。”

    贺文一脸得意表情,就好像这一百两是他出的一样,说道:

    “很多吧,不过这也不是咱们县令出的钱,还是船上那些随船的官员们出的钱。

    不过这些钱,和金佛比起来,和他们官袍比起来,就实在不算什么了。”

    陆闲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一脸感兴趣的表情,随后问道:

    “贺兄,你说这金佛,就一定是在咱们这里丢的吗?自江南而来,路途遥远,就不能是路上出的问题?又或者,是船只摇晃,不小心掉进水里了?”

    贺文摇了摇头,说道:

    “那应当不会,运河虽长,但沿途停靠也就那么几个地方,凡船只停靠离岸,那都有专门官员清点,船上官员确认后才能离开。

    如果到一个渡口缺失了贡品,上一个渡口又确认无误的话,那都算是船上的人动的手脚。”

    “偏偏怪就怪在这里,这船只停靠咱们杜县之后,船上官员自己特意看了眼,金佛还在。

    但刚一下船,一眨眼的功夫,就发现这金佛没了。

    要说掉进水里,船下面的水底都摸清了,鱼都捞干了,也没捞到。

    要不这船上官员会一口咬定一定是出了贼人呢。”

    陆闲附和道:

    “原来如此,那会不会是渡口上的人干的呢?”

    “应当也不会,那金佛虽说不算很大,但也有半个人那么高,一两个人根本抬不走的,下面都有人看着呢。

    更何况县令也挨个审问过,渡口,船上,也是搜了又搜,压根就没有金佛踪迹啊。”

    贺文拍着手:

    “真是奇怪,奇了怪了。”

    陆闲听完贺文的描述,再看身旁其余捕快们疲惫的模样,估摸着渡口和贡船都已经翻了底朝天了。

    贺文瞧见陆仙似是在思索的模样,看了看左右,才小声开口道:

    “陆兄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了?透露在下一点?”

    “想法?什么想法?”

    “就是这金佛丢失一事啊,陆兄这么聪明,肯定有想法的吧?陆兄放心,若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陆兄只管说,我贺文绝不是贪财的人啊,到时候请吃一顿就好了。”

    贺文一脸“你懂的”表情,看来这吃一顿的地方不简单。

    不过陆闲露出尴尬神情来,说道:

    “贺兄这是误会了,我哪里有什么想法,诸位大人前辈都找不到,我自然也没有头绪啊。

    方才也只是听的出神,想着这事情还真是离奇,。”

    陆闲这么说了,贺文也不好怀疑什么了。

    至于其他的捕快,既然回来了,那便是有了其他的调查方向,渡口那边,也只是留下人看着继续找,已不再是重点调查的方向。

    话虽如此,但看着这些人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模样,只怕是心里也觉得,查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杜县衙门并没有请客吃饭欢迎新员工的说法,再加上出了贡品丢失的事情,大家也没那个心情。

    陆闲下午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偶尔与同僚们说上一两句,便与贺文一同出去巡街了。

    下了班,陆闲在市口买了一捆柴火,便直奔新家而去。

    才到家门口,就瞧见大门开着,边上坐着两个妇女,武月被夹在中间,同样坐在小板凳上,就跟个小媳妇似的,于她们两人说着话。

    远远瞧见穿着捕快衣服的陆闲,提着柴火过来,武月欣喜的站起身来,那两个妇女也站起身来,笑着迎上陆闲。

    陆闲走上前去,把柴火暂且放到一边,拱手道:

    “不知二位是……”

    其中一个妇女笑着说道:

    “官爷就不用这么客气了,咱们都是街坊邻居,今日瞧见二位乔迁,特来恭喜的。”

    另一个妇人也说道:

    “是啊,是啊,只是知道的晚了些,也没准备些什么,只能从家里临时拿了些东西,倒是别让官爷见笑了。”

    陆闲心想着原来如此,脸上立马露出笑容,道:

    “客气了,实在是太客气了。”

    两个妇人显然已经和武月聊了许久,此时瞧见陆仙回来了,倒也没有继续逗留,行了礼便告辞了。

    而后便听起了武月说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哥哥跟许姐姐离开之后,两位婶婶就过来拜访了,后来还拿来了好些个东西,大部分都是吃的。”

    “那两个婶婶人还挺好的,听她们说,家里老爷都是做生意的,好像开的酒楼还是什么的。”

    “对了对了,她们还教我做馒头呢。”

    武月兴奋的把陆闲拉到了厨房,此时厨房还有蒸汽并未散去,灶台上还放着蒸笼。

    陆闲打开一看,便见到白茫茫的蒸汽四溢,里面有十来个馒头。

    馕饼吃的多了,看着白嫩嫩的馒头面子,一时之间竟然还有点嘴馋了起来。

    而陆闲也猜测两人之所以这么热情,除了街坊邻居这一层关系之外,估摸着也有打好关系,套套近乎的意思在里面。

    大周虽然社会风气开放,但士农工商的四民阶层,重农抑商的统治方针,却是不会有太大的动摇。

    士族阶层依然是实打实的压在商人头顶,农人也是实打实的社会根基。

    至于商人,虽没有之前那样严苛的束缚和歧视,但限制依然不少。

    比如大周法律就规定:参加科举之人,不得含有工贾殊类。

    就光这一条,就把商人摁的死死的。

    其实陆闲所了解的历史也跟这个差不多,即便是繁华富庶如唐朝。

    对商人的打压也只是在唐中后期有所松动,商人地位在宋朝开始提升。

    而到了明朝,商人地位不仅全面跻身社会前列,甚至能拉着文管集团给自己背书,一度有要走上政治的苗头。

    但那都是后话,此时大周的商人,那是富而不贵。

    即便陆闲一贫如洗,但只要那身捕快衣服还穿在身上,商人为主的街坊邻居,甭管家业多大,只要是后台没有当官的,那都得对他客客气气的。

    这也是古代纨绔,为什么清一色的官二代,却没有富二代的原因所在,商人哪有这胆子啊。

    陆闲听着武月说着今日如何如何做的馒头,两个婶婶还主动帮忙打扫了卫生,便点头说道:

    “这样也挺好的,我不在家,街坊邻居互帮互助也能省去不少事情,估摸着过段时间,那些个婶娘就该来提亲了。”

    “提亲?”

    武月还没意识到什么,歪着头有点迷糊。

    陆闲拿起一个包子,笑着说道:

    “看她们年纪,儿子估摸着跟我差不多大,既然知道你是我妹妹,那就是未出阁的姑娘家,那不得给门槛都踩烂了。”

    武月秀气的眉头一皱,说道:

    “那明天不让她们来了。”

    “来还是可以来的,远亲不如近邻,你若是不喜欢,我给推了就是,长兄如父,我便是你的监护人,我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陆闲吃了一口馒头,自言自语道道:

    “更何况,你的身份找个平民百姓就太随意了些。”

    武月撅了撅嘴,说道:

    “哥哥倒是提醒我了,下次告诉她们,我是前太子之女好了。”

    陆闲哑然失笑,小姑娘想的倒是挺好,这身份说出来,确实能把人吓得退避三舍了。

    毕竟太子谋反,天下皆知。

    陆闲决定转移话题,在大周现在人看起来,武月小是小了些,但也是可以嫁人的年纪,但在陆闲看来,谈婚嫁都像是犯罪,他说道:

    “那个许姐姐你还记得吧,就是县令之女,本以为她是正儿八经的捕快,今天才知道,原来是趁着父亲不在家,偷偷穿了捕快衣服的假捕快。”

    武月倒没显得多惊讶,说道:

    “我原本也猜到是假的了,哥哥既然说了她家长辈很有权势,那肯定也不会同意她当捕快了啊。”

    “为何?”

    “权贵家的女儿,不都是拿去联姻和亲用吗。”

    “这也是乳娘教的?”

    武月摇了摇头,说道:

    “廷狱里的人说的,权贵家的女儿,比外面百姓还不得自由。”

    “嗯,看你这么聪明,应该不会被人随便骗了去当儿媳妇的。”

    陆闲半开玩笑的点点头,武月倒是很快回答道:

    “那是,谁人能骗我啊。”

    陆闲瞧着武月神气的模样,又笑着问道:

    “你既然这么聪明,那有一个案子我说给你听听,要是能破了,赏银能有一百两。”

    武月一听大为吃惊,竖起一根手指,结巴道:

    “一、一百两?”

    不过武月吃惊之后,又忍不住踌躇起来,道:

    “既能有一百两赏银,这案子应该很棘手吧,若是牵扯太广……”

    毕竟是廷狱里长大的,自小听着各种阴谋诡计,凡事多想一点,也是正常。

    陆闲倒是不以为意,说道:

    “我且和你说说怎么一回事吧。”

    陆闲顿了顿,徐徐述说了起来:

    “江南东道有一批贡品,经渭水送长安,在杜县停留清点卸货。

    这批贡品里,有一尊金佛是皇帝很喜欢的,停靠的时候,船上押送的贡官还特意确认了一下,金佛就在船上。

    不过等渡口官员上来查看的功夫,那金佛就不见了,杜县县令差人找了几天几夜,这船上和渡口翻遍了都没找到。”

    武月思索片刻,眼神一亮,说道:

    “水里呢?会不会是有人把金佛丢进水里,等到风平浪静以后,再打算捞起来卖钱。”

    陆闲嘿嘿一笑,捏了捏武月白嫩的小脸蛋:

    “你确实聪明,不过可惜,那水里,县令也派水性好的人下去摸了,还摸了不止一趟,鱼倒是摸了不少,金佛就没有摸到了。”

    武月皱起眉头来,仔细思索了一阵:

    “那是不是有船上内贼啊?贡官自己贪了,反咬一口?”

    陆闲摇了摇头:

    “贡官一般情况下,多是各地道府的折冲都尉负责押运,折冲都尉最低也是正五品,无特殊情况不会去偷贡品的。

    更何况,他们是知道皇帝喜欢这尊金佛,丢了金佛,最先倒霉的是他们自己,不至于蠢到这等地步。”

    武月听了这话,叹了一口气说道:

    “那这确实是离奇了点,想知道真相,恐怕还得去现场看看了,若是还能看个卷宗,亲自问问现场人员才可以了,这一百两银子果然没这么容易赚啊。”

    陆闲赞同的点了点头: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人轻言微,这等大案,想要看到卷宗估计有点难,只能等有机会去现场看看了。”

    陆闲只是把案件和武月分享讨论一下,其实也没有存着一定要破了这案子的心思。

    倒是这一百两银子,着实有点太过诱人了。

    他其实已经打算,明日就找贺文提起,找机会看看能不能去现场了。

    武月也是心里面算起一百两银子能买哪些好东西了,毕竟他们现在全身家当也没有十两银子了。

    若是能把这一百两银子挣到手,就能给陆闲哥哥置办几套衣裳了。

    武月看着外面逐渐昏暗起来的天色,心里有些可惜。

    自己,好像帮不上哥哥什么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