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吾家女帝初养成 » 第十九章 昔人已乘黄鹤去(第二首)

第十九章 昔人已乘黄鹤去(第二首)

    当皇宫里因为某些意外,让中秋的百官宴蒙上阴影,充满变数的时候。

    那宫墙外的平民百姓们并不知晓这些,即便是后续很久一段时间,如今发生的事情,对百姓们来说也是毫无干系,仅仅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而陆闲,自然也是毫不知晓。

    他正带着许平君,武月和小桃,在长安城里凑着热闹。

    几个人好不容易挤过人头攒动,往来聚集的天街,朝着陆闲所说的热闹小楼走去。

    等走到近前,才发现这座楼,可真是一点也不小。

    外观来看,主体有五层那么高,每一层都有橘黄的琉璃瓦,在红色的灯笼下,泛着微光,更显瑰丽辉煌。

    那层叠的屋顶四角,雕刻的飞檐,就如同展翅的黄鹤。

    每一层的外圈护着白玉栏杆,上面的虽然看不清楚,但在一楼的白玉栏杆上,除了镂空雕琢之外。

    便是隔着一段距离,就能瞧见的花虫鸟兽,通体白玉晶莹,栩栩如生。

    而这巍峨塔楼的牌匾上书龙飞凤舞的三个字——黄鹤楼。

    “原来这就是长安城的黄鹤楼啊……”

    陆闲仰头看着传说中的长安八景之首,不过长安八景都是后世评的。

    而在陆闲那个年代,传说中的长安八景,大部分都已经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许平君也在外面看着眼前长安黄鹤楼的壮阔辉煌,点评道:

    “这黄鹤楼饭菜还是很好吃的,只不过要说名气的话,江城的黄鹤楼更大一些,听说各地才子去了江城的黄鹤楼,都以能登楼题诗为荣。”

    武月也看着眼前黄鹤楼,疑惑道:

    “许姐姐见过江城黄鹤楼吗?”

    “那倒是没有。”

    许平君摇了摇头,道:

    “不过我父亲去过,他说江城黄鹤楼里,每一面诗板上,都有大才子的诗作,只有写得好才能挂出来。”

    陆闲听着两人说话,笑着说道:

    “你们说,这两家黄鹤楼会不会是背后同一个大股东?”

    “股东?”

    小桃歪着头有点没听明白。

    “就是老板的意思。”

    “应当不会吧。”许平君想了想回答道:

    “以前杜县也开了一家黄鹤楼,就是饭菜太难吃了,独显也没有什么大才子去写诗,没开一年就盘出去了。”

    小桃也跟着点了点头:

    “要是陆公子那时候在的话,去写个两首诗没准能经营的下去。”

    “没可能的。”许平君露出厌恶的神情:

    “饭菜太难吃了,不是诗词能救的。”

    陆闲和武月被许平君的话逗乐了,两人忍不住呵呵笑出了声。

    许平君也察觉到自己说的太吃货了些,脸色微红伸着修长白皙的脖颈,想看看这些人在围观什么呢。

    就在这时候听见门口一个小厮模样的人大声喊道:

    “王颖王公子赠诗一首,楼上雅座请!”

    身边百姓一听这喊声纷纷议论起来。

    “哟,王颖大才子也来写诗了?”

    “这是通过了啊,真厉害。”

    “王颖是谁啊?没听说过啊。”

    “那可是王才子啊,长安城老有名了,当然厉害了。”

    “哦这样啊。”

    “啧啧,今夜过后,这黄鹤楼要名满天下了。”

    “原来如此。”

    陆闲又看了一阵,又听旁人议论了一会,才明白过来这黄鹤楼外面为何聚集了这么多人。

    这黄鹤楼的老板也算是会做生意的,借着中秋节的难得机会要给自家黄鹤楼打出名声。

    一方面是价格上的优惠,准备各种惠民的小活动,如猜灯谜送糕点,写书贴送醪糟等等。

    而最主要的,就是学江城黄鹤楼,邀请诗人题诗作词。

    凡是能题诗作词获得门口几位掌柜认可的,就可以上黄鹤楼三楼雅座,而且费用全免。

    至于三楼以下,那当然是正常营业了。

    这种打名声的手段自然是很好的,也很主动,但毕竟挑选中秋节这一天,又是免单,还是太刻意了一些。

    大部分爱惜名声羽翼的文人士子,自然不会随便参与其中。

    方才那位王颖大才子,在长安城也只算是小有名气,但其实绝大部分老百姓是不认识的。

    毕竟你要不是技压群雄,才冠京兆那种程度,老百姓也确实是记不住你。

    大家都记得前三名,谁还会去记第四名啊。

    估摸着老板也是请了托的,方才一口一个大才子喊着的,都是那么几个人,后续有人写诗,也同样如此。

    老百姓们大多不认识,他们几个人在人群里解释。

    这些才子们或许还是收了些许好处的,作诗引来百姓围观,打响了名声,还能混一顿好吃好喝。

    他们这些才子的名字,也可以在此时露个脸,给老百姓们加深点印象什么的。

    这也算是互取所需了。

    背后老板确实挺会做生意的,唯一可惜的是,似乎是没请到文人里的重量级嘉宾。

    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起码许平君是都不认识的。

    不过想想也是,真有名声的文人,在这种中秋佳节的时候,自然是要去更高级点的文人聚会的场所装逼。

    比如集贤院,这个书院那个诗会什么的,谁会来参加这种,满身铜臭味的活动呢?

    至于江城黄鹤楼,最初的建造者和经营者,恐怕也没有想到过,竟然有一天,成为天下文人争相写诗比斗的地方吧。

    有时候你想火,运气真的也挺重要的。

    在了解了这黄鹤楼正在做的活动之后,陆闲也活络了起来了。

    毕竟写诗词就能白吃白喝,挺好的。

    而且这里大多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之前集贤院那么多的大儒才子,自己随便挑一首黄鹤楼的诗词抄来,万一要是重了,旁人也不一定能知道。

    至于会不会被识破,这个陆闲倒是不担心的。

    要是真有人识破,就说自己是吟诵前人作品,酝酿一下感情就好。

    他才刚刚这样想,旁边的武月就兴奋的说道:

    “哥哥,能免费吃呢,哥哥有诗词吗?要不然把那个床前明月光拿出来用?”

    “什么床前明月光?新诗?”

    一听到陆闲有新诗,许平君立马凑过来询问。

    陆闲赶忙干咳了两声打断了这个话题。

    什么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举手MO满月,俯首吮银QIANG。

    也就是自己瞎掰掰说的,也只是说了前两句。

    武月听不懂,许平君万一听得懂,那也挺尴尬的。

    “算不得诗词,就是打油诗而已,倒是许小姐有什么黄鹤楼的诗词没有?写的好了,带我们一起上去雅座吃喝。”

    许平君红了脸,小声道:

    “我、我只是喜欢看别人写诗,其实我自己不太会的。”

    小桃也跟着说道:

    “我也喜欢看别人写诗,陆公子之前写的诗词那么好,今天也做一首吧,他们肯定比不过陆公子你的。”

    武月,许平君和小桃显然都对自己很有信心的模样,陆闲也不好推辞了,心里随便想了一首,便上前去,与那门口的小厮说了一声。

    那小厮一听到有文人要来写诗了,表情有点惊讶。

    这次活动旁人不知道,黄鹤楼内部的人其实都挺清楚的,说是写诗上雅座,免饭钱,但其实大部分的诗词,都是老板花银子买来的。

    邀请那些才子们过来,也就是来撑撑场面。

    至于真正大才子大儒生,大抵是不会为了一顿饭钱就来写诗词的。

    更何况还是中秋,这么重要的日子,长安城里围绕中秋的诗会那么多,谁会跑这里来啊。

    这传出去要让人笑话的,尤其是你还写的并不出彩的情况下,那不是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吗。

    就算偶有人上来写诗,那也是布衣学子较多,识得几个字,知道一些韵律所以来试试运气什么的。

    不过眼前的陆闲,虽然穿着算不上锦衣玉服,但也不能说是一般布衣。

    但在小厮看来,大概还是普通文人学子吧。

    他笑着应了一句,便回去和评诗的掌柜的说了一声。

    那掌柜的其实也是临时拉来当裁判,他本人对诗词也只是略通一二。

    今晚来写诗的,只要不是太差,他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放进去的。

    主要还是为了赚个吆喝宣传宣传,有人参与是好事。

    掌柜的就笑着让人拿来文房四宝,对着陆闲拱手道:

    “郎君还需知晓,这诗词,得围绕黄鹤楼来写,才算得数。”

    陆闲笑着点了点头:

    “这是自然。”

    他熟练的拿起毛笔沾了沾墨,随后在纸张上挥毫写下。

    陆闲的书法本身就是练过的,写出来的字,虽不算顶尖大家,但绝对是在古代的平均水平之上。

    毕竟写书法这种东西,除了靠感悟和天赋,最主要的话还要靠勤加练习。

    有着现代条件的加持,那些学习书法的人,你如果觉得怎么学都不如古人,那可真就是大错特错了。

    很快就在纸张上写下了诗词。

    “楼高百尺俯沧溟,江汉东流日月明。我欲乘风凌绝顶,九凝云外望神京。”

    掌柜的念了一遍,笑着摸了摸胡子,显然是认可的,点评道:

    “在长安凌绝顶,望神都洛阳,郎君志向高远啊。”

    “呵呵,不敢不敢。”

    “嗯,字也不错的,郎君可入雅座。”

    掌柜的笑着拱手问道:

    “不知郎君姓名?家世何方?”

    “在下陆闲,字知安。”陆闲顿了顿继续道:“如今,尚且是一介布衣。”

    其实陆闲写的这首,只能说韵律工整,真要说水平有多高,懂行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笑一笑了。

    这水平,也就刚入门而已。

    掌柜的对着旁边小厮点了点头,那小厮对着围观百姓大喊道:

    “陆闲陆公子,赠诗一首,楼上雅座请。”

    百姓们纷纷望了过来,又有人问道:

    “陆闲?谁啊,没听过啊。”

    “陆闲你都不知道啊,长安陆大才子啊!”

    “啊?很厉害吗?比王颖大才子怎么样啊?”

    “人家也是才子啊,差不多厉害吧。”

    “这样啊。”

    “啧啧,今夜过后,这黄鹤楼也要名满天下了啊,不比江城那家差。”

    “哦哦,原来如此。”

    陆闲听得嘴角有点抽搐,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人,说同样的几段话,关键老百姓们还就吃这一套。

    果然是托啊。

    那掌柜的笑脸如常,主打的就是一手“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陆闲暗暗地对着黄鹤楼比了一个大拇指,这脸皮子,这活络的思维,生意肯定不会差的。

    听到陆闲被请上雅座了,落在后面的武月,许平君和小桃三人,立马喜笑颜开的就跟了上来,要跟着陆闲一起进去黄鹤楼。

    那小厮一看突然冒出三人要跟着一起上去,赶忙上前道:

    “等一下,等一下,这一首诗,按理说只能上一人啊。”

    旁边掌柜也是有点犹豫,看着陆闲道:

    “陆公子还请见谅,规矩确实如此啊。”

    陆闲笑道:

    “那我便再写三首,让她们上去便是。”

    掌柜的有些为难,道:

    “这……这让我等……”

    话没说全,但挺难办。

    陆闲也懂,一个人吃白食无所谓,要是开了先例,回头一个人准备几十首诗,是不是要白请几十个人吃饭啊?

    毕竟这活动就是赚个吆喝,小亏一点无所谓,亏到血本无归,影响经营,就有点不必要了。

    让人代写诗词上黄鹤楼,这例子,他们确实是不敢开,倒不是舍不得。

    许平君或许能憋一首诗词出来混进去,但小桃和武月就难办了,她两短时间内,是憋都憋不出来啊。

    陆闲还在犹豫,武月在边上拉着陆闲的衣袖,小声道:

    “要不让许姐姐写一首,哥哥和许姐姐先上去吃吧,我和小桃在下面等着。”

    小桃什么也不懂的点着头,许平君倒是摇了摇头道:

    “不行,要么大家一起,要么就一起换个地方。”

    陆闲笑着抬起手,道:

    “换地方倒是不必。”

    他转头看向了面前掌柜的,说道:

    “既不能代写,那不如这样吧,我重新写一首,比先前的好上几倍,就让我们四人一同上黄鹤楼,如何?”

    比先前的好上几倍?

    掌柜的犹豫了一下,第一反应是眼前这个小年轻在吹牛逼。

    第二反应就是试试也行,如果写的很好,给四个人免单倒也不是不行。

    不过大概率是写不了太好的,到时候就以这个理由回绝,也不算是黄鹤楼在刁难才子。

    百姓们一瞧有变故,叫陆闲的才子要带着三位朋友一起上去,黄鹤楼这边不允许。

    现在说要重新写诗,写的好了,就四个人一起上去。

    关键那三位朋友还都是红粉佳人。

    好家伙,这转折,这热闹,这故事,这瓜,他不就来了吗。

    一群围观的普通百姓们加快了手里嗑瓜子的速度,要看看这位陆闲才子,写出好几倍的诗词是什么模样。

    陆闲重新提笔,口中默念着,自言自语中没什么感情,倒像是在背诵一样。

    很快,他就在另一张纸上,提笔写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

    (回答一下书评区反应比较多的问题,有关于许平君父亲,许守义县令身份,官居五品的问题。

    我是官场制度是参考唐的,那时候县令的官品是五品到七品,最低都有七品。京圈也就是常说的京畿道,关中,杜县属于京畿道,京圈的县令全都在六品以上,顶格是五品。因为许平君是女主之一,为了方便剧情,所以给许守义顶格五品官员,这里简单做一下说明,解决一下大家的疑惑。如有其他不妥不严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我也会感激请教的。

    另外,这一首《黄鹤楼》相信大家都背过哈哈哈。

    希望大家多多投票,留言,书评,帮忙宣传。

    新人写作不易,万分感激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