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麒麟转世 » 十六回 苦口婆心劝孝廉 文安洼地属自然

十六回 苦口婆心劝孝廉 文安洼地属自然

    却说,现场里那些看热闹的人,全都帮腔撺缀着让算卦先生给评理,就在众人的说合下,两家也愿意让算命先生作评判。然而,袁县令就用了个激将法道:“现在根据我的看法,他们两家争竟的是理,而且新账、旧账都有,矛盾较深,比较复杂。若依我之见,还是先到衙门里去打官司为好!应由县官大老爷当堂审明问清才是,再说我一个穷算卦的,你们会相信我能把这当子事情问下来吗?”

    众人都一口同声的说:“俺们大家都相信你!就觉得你肯定能行。”

    这时候,又有位年长的老者说:“我看先生一定能行,你就不必客气了!”原来讲这话的人,他还是杜姓族人里的家长。对于此事,之前他已做了工作,而且说谁谁不听,也让他失了面子,所以他既生气,同时又看不惯。

    现在两弟兄都表态说:“俺们愿意听先生的指教”。

    袁老爷道:“既然你们大家都信赖我,那我就试试看吧!不过我事先声明一下,我问得了就问,问不了则不问。也就是说,你们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拉倒!我走我的,反正谁也不欠谁,到时候,他们还可以再到县衙里去打官司,找知县大老爷过问。”

    众人都说:“是!是!是!”

    就见那年长些的人说:“先生说哪里去了!你就放心吧!俺们都信得过您,只要你说的对,俺两家都愿意听您的。光因为这个事情我们两家,也不会去官府衙门里打官司,那样既丢人又现眼!再者说,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银子,给县太爷行贿送红包。”

    袁县令就对双方当事人道:“你们两家又是打又是骂,如今,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不去官府打官司光这样能行吗?”

    那年长一点的哥哥说:“俺们俩自小就听爹娘常讲,让俺们长大以后这一生,就是屈死也不能到衙门里去告状,那怕是饿死也不能做贼,我们必须墨守成规。”

    袁县令有些好奇地问:“那又是为什么?你能不能说出原因来?”

    另一个当事人,也就是他的弟弟便说道:“俺也常听人们讲,官府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听说只要穷人一进去,就得先挨板子打。不光官司打不赢,闹不好还得浑身脱层皮,因为轻者要坐牢,严重了还要被杀头!所以,我们穷人就是有冤屈,也得自己忍受住。换句话说,就是有苦酒自己喝,是苦果自己尝,哪怕是遇险有难,也得靠自己去解决!否则的话,如果让官家粘了毛可就不得了啦。”

    袁县令一听心里就觉得很可笑!就问他:“怎么个不得了法?请你给我说个明白”。

    那人回答说:“就是再也脱不清啦!”

    袁县令也没在乎他这些言语,他与二人说话还是很随便,于是又问道:“你说的当真,难道就有那么利害?”

    就听那杜老二说:“可不!据说,官老爷们都像是五阎王,站班的衙役个个都像鬼使判官,特别是那手提竹笔的师爷,就如黑白无常一般,只要他的笔尖一拐,就能把一个人的命给勾去,你说他们官家的人利不利害”。然后他又喧宾夺主的反问起了对方,“唉!我说算命先生,请问你上没上过公堂?亲自面见过大老爷没有?那官老爷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害怕不害怕?”他还接二连三问个没完。

    县令袁大人心里想,看来这弟兄俩是没有见世面,更不用说上过公堂见过官,所以才分明把葫芦说成瓢,心里对官府的人既不了解又恐惧。乡下人吗!也不能怪他们,我今天趁此还有必要,好好地开导他们一下!于是袁老爷也学起了,老母猪吃高梁穗顺杆爬,便说道:“你说官府的人利害!我见过可是真的一点都不错”。

    那弟兄俩就问:“是怎么个利害法!你能不能给仔细讲讲”。

    袁大人道:“如果真是像你们所讲,现在我也只能说确实是利害!所以怪不得穷人们都怕见官,更害怕亲自上公堂打官司,那么你们可以再讲讲饿死不做贼,究竟又是什么原因?请你们给解释一下”。

    那年长一点的便接过去话茬道:“我们自小就常听父母讲,凡是用不正当手段骗取财物的,他们也和偷盗者一样,都不是好人而是贼,大家都称那些人为骗子或叫三只手。尤其是抢夺人家的东西进行非法占有,甚至于还有人图财害命,那些人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到头来只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凡是坏人终究都要受到,制截或惩罚是必然的!所以,我们的父母就常对俺们讲,这辈子若是做了贼,不光是丢人败灾毁名誉,而且还必然吃官司,以至于还会影响到后一代。同样也是在给爹娘以及,上几辈子老祖宗脸上抹黑,就是死后到了阴曹地府,阎王爷也不能轻饶!据说还要被打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和超生。所以我们农村人就认定,那怕是被饿死也不能去做贼!说到底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必定要报,就是这个理!”正所谓:

    农民历来心善良,因循守旧老思想;

    哪怕饿死不做贼,宁愿屈辱不告状。

    袁大人一听心中暗想,这兄弟俩本质都还算很好,他们也都懂得这些封建礼教,并能牢记父母教诲和嘱托,也算得上都是孝子!遂即说道:“那好!你们兄弟既然要听我评判,那我就不客气要说了”。

    弟兄俩一口同声地说:“你说!你说!先生有啥就只管放心大胆的,讲出来对我们教诲!”

    袁大人道:“那我就有啥说啥照实讲了,你们可得认真听着!过后还需要按照我说的做,因为我和你们两家,都没有任何关系和牵扯,所以就不偏不向哪个,倘若是有不当之处,还请你们多加原谅。”

    两家人听了都说:“那是自然的!”

    袁大人道:“干啥讲究啥卖啥吆喝啥,本人是算命先生就得照卦书上讲!”

    杜家兄弟说:“对!对!对!我们全都洗耳恭听!”

    袁大人先问老大杜强:“你属啥的今年多大啦?”

    杜强回答:“我本属虎,是四十多岁的虎,听俺妈说,我是八月初六生!”

    袁大人又问老二杜胜:“你呢?”

    杜胜回答:“我是属马的,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九月二十一出生。”

    袁县令听了也学瞎子闭起眼睛,心里一边盘算着,而嘴里又在咕哝着,但谁也不知道他在捣咕些啥?岂不知,他是在沽名钓誉糊弄人。接下来他把自己的,左右两手指微伸,即用大拇指一会儿掐中指,一会儿又掐着食指的分节处,好相是在合计着什么。原来他也是故弄玄虚,正在想词和打鬼主意,等过了一会,他便睁开二目念道:“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今年为猴年,老大属虎四十二,虚岁四十三,八月初六生,本是山上木命人。老二属马三十八,虚岁三十九,九月二十一日生,为山下土命人。弟兄俩人一个是土命,一个是木命,土生木,相生不相克,又是一母同胞生,怎么能为了一点地边子小事,就发生矛盾呢?且又大打出手,这正是忘却手足之情,也确实不应该。现在据我推敲,你们兄弟二人的八字,同时又掐算了你们的命运,要说来你兄弟二人的运气,还都是不错的,但就是在孝敬父母方面,都有些欠缺。

    当算命先生刚讲到这里时,哥两个一听全都有些心里发毛了,个个脸上发烧,同时还都有点不服气!两个人都不由得,在心里自问自己,难道说我们亏欠了二老爹娘,在他们面前有短处。可是,想来想去也想不起有什么,心里说爹妈在世时,我等并没有亏待他们呀!怎么人家会认为,我们弟兄俩是不孝之子。作为子女如若不孝顺父母,也就猪狗不如枉为人!于是,弟兄俩都同时说道:“先生是不是算错了,怎么有点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都没有过错呀!”……

    袁大人道:“你哥俩可以提出辩解,认我先生哪里说的不对!”

    老大杜强说:“俺爹娘在世时我们都非常行孝,又都是很听二老双亲的话,直到给父母亲办完丧事送了终,而别人也都说不出啥毛病来,若不信你就问问,俺们村里的父老乡亲们,让大家说说俺们兄弟俩,都是什么样的人。”

    此刻,在周围看热闹的人群中,就有人借着话题说:“是啊!他们的父母在世时,这弟兄俩是都很孝顺,也从没有人听说过,他们有虐待爹娘的行为”。

    袁大人道:“可是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人问:“那其二是什么?”

    袁大人道:“诸位只知他们父母在世时,弟兄俩都很听话都很顺从,不惹老人生气,知道孝敬父母,可是你们谁又知道,他们的父母死后弟兄俩就变了,则变成忘记爹娘教诲和希望。我想如果大家没有读过,煮豆燃豆箕的诗句,总应该知道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有个曹操曹丞相吧!他押天子令诸侯要霸占帝业,是一位在历史上最出了名的奸相。有人说他为乱臣贼子,下面我就给你们讲一讲,曹操的小儿子名叫曹子建,在被逼要杀头的情况下,七步成诗的故事”。

    要说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农村,由于人们都很穷,也没有念过书不识字,所以有些人就说:“先生识文断字知识渊博,就请您讲给俺们听听好吧!”

    县令袁大人道:“三国时期,曹丞相有三个儿子,其长子名曹丕,次子曹熊,三子也是最小的一个,他名叫曹植。曹操死后,曹丕从汉献帝手里篡夺了帝位,称为魏文帝。他得了王位以后,生怕两个弟弟与他争夺王位,即逼死了老二曹熊,接着又要杀害老三曹植,那曹植,字子建,颇有才华,小时候就能吟诗作赋。父母又都很喜欢他,而曹丕坐了王位后就更加妒忌他,于是就派人把曹植,拘押到京城打算杀了他。曹丕的母亲卞氏得知,大儿子要杀害小儿子,就向曹丕哭闹说:“如果你把你弟弟杀了,那我也要死不活了”。

    曹丕一听心想,倘若是那样,我就等于是大逆不道,则成了忤逆之子,他就没有了办法,就问计于谋士,谋士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要他以考验弟弟才学为名,让曹植在很短的时间内赋诗一首。其意思是:若能够做得到可以不杀你,要是做不到就决不容情!也就是照杀不误!接下来曹丕就让曹植,以他们两兄弟两人为题,要立刻作上一首诗,而且还规定诗中字里行间,都不能带有“兄弟”俩字。

    那曹植闻听后,便度着步子略加思考,当他刚迈到七步时,即吟了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从而则就证明了,曹植非常有才华,曹丕也因此没有杀他。这首诗流传至今,也被后人称为名诗佳作,变为了成语经典,人们又把这首诗称为:“七步成诗,七步成章,七步之才,煮豆燃萁,萁豆相煎,相煎何急”等多个成语。现在他们弟兄俩为争地边子,这样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就打闹得不可开交,兄弟们动拳,妯娌间对骂,孩子们争吵闹翻了天,是惹人恥笑还不知丢人现眼,请问成何体统。这让你们父母的灵魂,在阴曹地府能够安生吗!他们的在天之灵若是知道了,还不伤透了心,请问你们弟兄俩,这叫孝敬父母吗?”……

    众人一听也都帮腔说:“是啊!对!对!对!”

    杜强、杜胜弟兄俩听了都是,目瞪口呆感到后悔!就觉得有些对不起,死过的二老爹娘,他们两家人一时间,也都不知道说啥好了!过了一会儿,还是老大杜强先说道:“请问先生你有什么方子,也就是好办法,能够弥补修复我们的关系?”

    袁县令道:“要说方子办法嘛,只有一个是最好的!”

    弟兄俩说:“先生快讲!我们都愿听您的。”

    袁大人道:“两家都要检讨各自的错误,并且要作自我反省!以后你们则需要和好团结,弟兄妯娌们搞好关系,要相互包容才是!首先要给孩子们做出榜样。两家可不要再为了,一点小事相互打闹!让人们看笑话,则需要多看对方的长处,时常都要检讨,自家的缺点和不足,换句话说,就是要给自己多照镜子。其次,每当逢年过节你们弟兄两家,都要同去父母坟上烧纸,以表哀思祭奠!只有团结好了,也就证明了你们的孝道。再者,为了避免今天这样,争地边的事和磨擦,两家一起可在,地边上挑出墒沟,并在两头埋上灰橛,或是栽种上小树,以作为分界线”。对于算命先生的话,弟兄俩不光点头答应,就连四外围观者都很赞同,而且还有人伸出大拇指称颂!我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何谓灰橛?”

    其实,就是挖个坑先倒进灰,再在灰上立一块砖,埋上土踩实了,让砖稍露出地面一点,使人们一看就知道,那是分界线这就叫“灰橛”。要说这也是自古以来先祖们,给后人留传的一种规距!尤其是在农村,这样的做法既常见、又普遍,比如说宅基地的划界,以及田间土地的边沿上,都是采取这种方法。皆因大田里和地头上,容易被车撵、滚轧和牲畜踢,于是人们还想出了新办法,那就是栽上小桑树,成活之后则不让它往上长,经常用镰刀从下面拦腰削去。这样以来久而久之,只憋得下面的根系非常发达,就会发出很多芽,即窜出好多纷乱的苗儿!甚至成为了一大坨,并对其每年都要割上一次,而控制着它的生长。

    前些年有些地方,各家还在地边上进行栽树,以此来划分边界,僻如张三和李四两家,你栽一棵我也栽一棵,相互穿插,这样谁也不吃亏!而树长大了也可变为财富。不过,则会影响到庄稼吸收阳光,能导致庄家减收,咱们以上讲的这些,居都是农村里自古以来,使用过的一些办法,反正也没有更新发明。

    常言讲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智慧不在于年龄大小,占了理也无须争吵!而袁知县为这杜家弟兄算卦,到不如说他是用孝廉二字,对弟兄俩的训斥和教育。他以算卦的形式,善意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对两家,苦口婆心地疏导劝解,让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都决心知错就改,表示以后再也不为这些小事纠缠了。然而,两家的矛盾就这样,经袁县令一番劝说就给摆平了!同时也避免了两家的,纠纷和一场殴斗!这就叫:

    明白人知错必改,糊涂人蛮横逞强;

    杜家兄弟听解劝,见气能忍祸自消。

    要讲这位袁县令的处事之道,他不光做官清廉又勤政,同时,也多为黎民百姓着想和办实事,他自从上任来文安后,连一天的空都舍不得闲着,不是在衙门里处理公务,就是下乡察看做调查研究,可以说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然而,在大千世界里也是无奇不有,尤其是民间的事情,也较为混乱复杂,也就正如人们所讲的一句话,林子一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些又都是自然规律。比如说,普天之下的炎黄子孙,当时尽都属于是大明子民,如果他是清正廉洁的官,都能替下边黎民所想,为百姓做事,这就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现在咱们就拿这位袁县令来讲,他虽然家境贫寒,出身卑微,但他自幼就有进取精神,而且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控。所以他就常在心里想,我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要遵照古人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需要干干净净做人,尽心竭力办事才是。他上任后就闲不住,是经常下乡微服私访,做调查研究,结果一来二去,也就和庶民百姓打成了一片。

    比如讲他通过下乡,就掌握到了文安县这里,也确实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而且穷人最多,生活相当艰苦,一般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所以人民的情绪也不稳定!很多人的心里都是惶恐不安!若要究其原因,就在于土地荒芜贫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好。再就是因为总闹水灾,而使夏、秋两季庄稼不能收成,另外又加之兵荒马乱,盗贼猖獗,故而,文安这里的老百姓,也就更加多灾多难。

    前面说过,在这华北平原上,一般都是十年九旱的多,尤其是文安这里,则又增加了一条灾害,那就是经常受水淹!因为在此西面是白洋淀,方圆上百里都是湖泊,上游的几条大河,也都源自于太行山中。这里每年夏天,一下大雨就会山洪暴发!水向下流的速度,往往就特别快!结果就给白洋淀周围,以及下游的一些地方,造成了水患灾害,然而这就叫灾难转移。其中就包括最有名的,文安洼及周边四邻,哪怕是他们这一带没下雨,老天还是干旱的,可就因为地理、地形条件,却把洪水灾难给引来,而转嫁给了这里的人们,要说这也为自然形成。

    众所周知,我国的地理环境为西高东低,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三大阶梯,对于这一点,凡是有点学问的人都知道,若从地形上讲,以太行山为界,往西属于第二阶梯,向东边则是第三阶梯,而太行山东面,南北一线就是结合部,也称为地理分界线。我以上讲的,若是在太行山中下大雨,水往东流落差就大,湍急的洪水就如同,脱了缰的野马往下游,很快就会聚集到了白洋淀。再要往东便是文安县,所以这文安洼地就是,出了名的湖泊泽乡,可说这在历史上,华北平原的文安洼,也是由来已久的。

    由于文安这里及乎每年,都要遭受到自然灾害的困扰,而历任县令又都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们光只顾刮地皮、喝民血、敛取民财。再不然就是花天酒地,吃饱喝足了无所用心!故而就使得当地的社会治安没人管,其秩序也十分混乱!可说是民不聊生。僻如说拦路抢截,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烟馆妓院,卖淫瞟娼,种植和贩卖鸦片者,比比皆是!而文安又经常遭水淹,也就造成了到处都是,沙碱沼泽地和芦苇塘,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