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麒麟转世 » 三十八回 朝廷再次重审案 崔家父子被处死

三十八回 朝廷再次重审案 崔家父子被处死

    却说崔家父子杀人一案,后来就不得不迫使朝廷再次派员,去文安县调查处理这一案件,可能有人会说:“皇上知错能改也算是不错的”。其实,皇帝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食人间烟火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对这事进行反复琢莫,后又经过深思远虑,则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不很好地纠正过来,不光民怨难平,也会造成纲纪紊乱,社会动荡,江山不稳!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同时又会给朝廷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一致于后患无穷,影响到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所以这件事非同小可,事情也是明摆着的,那崔家父子负案在身,本是犯下死罪的,却还硬判无罪释放!不管怎么讲都是不符合情理的。

    再说那文安县令袁耀文,他本为秉公执法正确断案,反到落个停职反省被挂起来,这不正是事非颠倒,本末倒置了。尤其是在官场里,如今又引起了骚动!要是这样下去的话,以后还有谁忠心报国,秉公执法,再敢坚持正义,可能又会让官官相护和权大于法,以权代法的垢病盛行。所以,若不纠正将要预示着,国家很快就要乱套,大明的十万江山,也必然要自动垮台!作为当今皇上,又是身负国家重任,面对着一边是国法,一边是人情的局面,他也不得不忧深思远,考虑到他的江山社稷。

    大约半个月以后,皇上又派吏部左侍郎徐溥出面签头,会同刑部和大理司各抽调一些人手,组成一个特别调查组,也称为巡视团,要再次到文安县,对那田孩被杀一案,从新进行调查和处理。其实说到底还是要审查,县令袁耀文在办案过程中,有没有徇私枉法,收受贿赂,偏袒被告,以及走后门的事。皇上让他去就说明对他信得过,因为吏部侍郎徐溥办事,历来都以认真而著称,对谁都是一样,不但性格耿直,还为官清廉,办事认真,公事公办,钉是钉、铆是铆、从不徇私情,吐口吐沫能砸个坑。而且还很有学问,计能安帮定国!所以皇上对他既很了解,也比较信任,时常让他办事就很放心!他对于事情的过程,又是一清二楚。由他带队到了文安以后,就对进行了全面复审,乃至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通过从新审查,也没有发现有任何漏洞。

    这时的文安县令袁耀文,也正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不知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他想干事出力都无地方用劲,心时就感到颓废无望。吏部侍郎徐溥带着一帮人,又来文安县调查核实案件,并且又把每一细节,都是十分认真的从新梳理,从新审问!就等于把案件又从头审了一遍。不但调查了涉案人,同时,还到下面人群中去走访,也对有关案情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了解!经过了对案子的复查后,他们调查组认为:太监刘然在对待崔家父子一案上,也确实惘顾事实,颠倒了事非,且又搞了个本未倒置。再说他刘然也只是个宫中太监,又没有官职爵位,他放了罪犯不说,却反而又把秉公断案,坚持正义的七品县令袁大人,则给停职挂了起来。要按理说他一个宫中太监,也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他这是越俎代庖,不但太不象话,而也超越了他的个人权限。

    然而,那崔家父子也是有罪之人,他们目无国法行凶杀人,也确实违犯了大明律条,而朝廷又有王法规定,他们受到严惩也是理所当然。这又是以往积压下的一桩旧案,曾使其被害人沉冤多年,并且人证、物证样样俱全,可讲是铁证如山!是任何人都难以推倒和无法翻案的。但是,由于大财主崔明贵的姨兄刘然,身为宫中太监,却能瞒天过海,欺骗皇上,才使得这位文安县令,受到了不白之冤,又被无故停职,要讲这都是不正常现象。

    那财主崔明贵父子三人,也亲口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而且还有供词,以及证人、证据、笔录等,并与原告诉状一切尚存,然而就形成了一条证据练,使得案情前前后后都稳合。要说知县袁大人原来在给,崔家父子的定性和量刑上,都是无有缝隙可钻,而且此案又砸得非常死,也简直办成了一桩铁案!则使被告崔家难易翻供,他们又找不到有什么空子可钻。这文安县的黎民百姓,又都对崔家恨之入骨,那太监刘然回来处理此事,又不分青红皂白就放了,十恶不赦的一干罪犯,同时还停了袁县令的职务,本来平民百姓的情绪就很大,大家都不满意那太监刘然的做法。倘若是再拖延时日,朝廷不来人处理的话,恐怕说就要闹出更大的乱子来,弄不好文安县的老百姓,就要真的聚集造反了!这就叫官逼民反,民也不得不反,后人有诗曰:

    自古杀人需偿命,崔家父子尽作恶;

    最后走到这一步,自作自受躲不过。

    那巡按大人徐溥虽然上了岁数,可他还仍然正如古人所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他办事从来都是脚踏实地,身先士卒,一丝不苟,十分认真。他率领着巡视组的人,又在文安县内,调查了解袁大人的情况,以及他在办理此案中的全过程,然而,又经过一番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后也没发现他有啥问题。而且还认为案情属实,一切都能经得住考察和检验,而文安县令在审理过程中,并没有挟带什么个人私心,所以,此案就不存在虚假和水分。随后,巡按徐溥大人便带上案卷,以及崔家爷仨和人证、物证,就同跟他一起来的人等,一块回到京城!原来,他回去是要向当今皇上,作以详细汇报。

    我就长话短说,讵知那当今皇上,已经早就有了打算,他让吏部左侍朗徐溥,把崔家的案子交由刑部和大理司,再一次重新合审此案,然后再作定案处理!而且还特别交待了徐溥,要他亲自参加审理崔家的案子。而从古至今,要从大多数皇帝的本能愿望讲,他们也都想把国家治理好,使得政权巩固,只有如此也才能见到,歌舞升平和国泰民安的局面。由于在前面我已经把本案,向大家作过详细交代,其事实又是非常明了清楚,下边也就简单扼要,不在重复和多罗索了。

    却说又经过了一次,重新过堂及复审后,最终的定案结果是:判决崔家父子三人都是死罪,也就是说,崔明贵和他的大儿子崔龙,二儿子崔虎,三人全被定为了斩立决。同时,也放回了原告和证人,并且,还把那太监刘然责打了一百皮鞭,因为他向皇上慌报情况,又起到了搬弄事非作用,还让皇上给他亲书了手谕,犯下的是欺君之罪。按说也应该当斩不饶,可是为了顾忌皇上的面子,也就不杀饶絮了他,还让他继续在宫中侍候皇上,当今天子也好像离不开他,要说这事在先前,皇上就有了交待。接下来,第二天就把崔家父子,推到刑场上砍了头!其死尸也不让运回,全被抛到荒郊野外,让野狗给拉去吃了,这就叫善恶到头终有报,阎王面前难逃生!有诗为证:

    仙药难治心坏病,伤天害理法难容。

    崔家父子不行正,最后落得野狗烹。

    朝廷这样处理了崔家父子也是重望所归,故而也就平息了民怨!有道是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并且又让县令袁耀文,又重新恢复了职务和权利。他也正如古人所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乌云永远遮不住太阳,冰雪终归耐不住阳光,而且还证明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文安县令袁大人,才真是一清正廉明的好官。再说他也行得正、坐得直、能够硬起腰杆子,也从来不信那个邪,他为老百姓干事不昧良心!而对朝廷是碧血丹青,忠心耿耿,不畏权贵,不贪赃枉法,清如水、明如镜、敢作敢当,天地可鉴。

    县令袁老爷自从来到文安任职后,平时他廉洁勤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砥砺前进,行稳致远,这几年,经他的手就处理了,不少大案、要案、弊案和积案,而且又破获了多期,偷盗、抢刧、以及凶杀大案。既是除暴安良又严厉打击了,地方上的黑恶势力,也使他踌躇满志,心里自得,非常高兴!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组织领导了全县人民,筑堤开渠和治水防洪大事。不但减少了水涝灾害,而且还使文安人民的生活,以及环境条件,都得到了很好改善!可说他是有功之臣,黎民百姓心里都有数,所以文安人民特别感谢他。如今,这里的坏人盗贼少了,打架斗殴和赌钱的也不见了,可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尽可以开着门睡大觉!故文安人民都称他为“清天大老爷!”……

    此之前,那吏部左侍郞徐溥去文安调查时,就已和县令袁耀文几次接触和谈过话,通过从言谈话语中便已经了解到,这位袁县令不是平庸之辈,已知他曾博览了群书,是才高八斗,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有真知灼见,也实为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要与那些世袭贵族,以及官宦人家的子弟相比较,也有着天壤之别!换句话说,就是截然不同,可分出天上、地上,也实为良莠不齐,表现得十分明显。咱们就讲有钱人家,以及官宦家庭的子女,那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因为家庭条件好,他们自小都是养尊处优,自为清高,实际,有不少人就属于是纨绔子弟。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勤奋好学,饱读诗书,但是,他们也只限于一般背诵,而没能真正的解和明白!说到底就是缺乏真才实学。

    譬如讲,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却只限于满足炫耀,就是让他们做官也不知民心所向,更不问百姓疾苦,只懂得按祖制和法律条条框框办事,却又没有一点灵活性。把他们选拔上去后,则就墨守陈规不注重民情,有时还推推动动,拨拨转转,只知道忠君,光按照上边的意图办事,而忽略了民意、民心。再不然,就是禄禄无为,贪图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其例子也举不胜举!正所谓:

    读书光会念书歌,不作深思细琢磨;

    实际当中不运用,一见真章没招数。

    那吏部左侍郎徐老爷的心中也早有了数,实际上在背地里也早已经,向皇上提出了他个人的建议,准备要拔擢重用文安县令袁耀文。因为经过实践证明,这位袁县令是个好官,他不光效力朝廷,清正廉洁,忠心报国,而且还处处替百姓着想,当官能为民作主,其才华又不浪得虚名。他就像寒花晚节永葆青春,其实这就叫山河易改,秉性难移!然而,当今圣上念他办事认真,尤其是在文安这些年,当官务实,除弊惩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诸如这些都是难得可贵的,所以竟使万岁龙心欢喜,于是就传旨要召他进京,准备加官进爵另外任用!那就是要调他,前往湖南郴州去任职,则从一名七品县令,直接擢拔为正五品,这回可说是连升两级。换而言之,就是由文安县令,一次晋升为郴州知府,然而,又让吏部左侍郞徐溥再次领旨,亲自到文安县去传达皇王圣谕,宣称当今天子要亲自面见,这位七品县令袁耀文!后人有诗曰:

    勤政清廉不谋私,百姓眼睛看得清。

    当官做事很公正,一心只为老百姓。

    朝廷提拔要重用,水落石出理自明。

    却说,吏部左侍郞徐溥这次去文安,如果算上那次巡视江南,在回京时路过文安,可说这次就为第三次了。他虽然已年近花甲,但还胸怀若谷,壮志不已!他对于皇上忠心耿耿!为国家、为人民,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领了皇王圣旨,便带着一干随从,又一次到了文安县。当时就宣读了圣旨,就只给了两天时间,让袁大人先作好准备,然后要与他一块进京面圣!从明里讲,又说是进京去吏部述职!实际上,则是皇上要见袁县令,要让他到吏部领凭,然后便去郴州上任。

    众所周知,那郴州本属湖管辖,地处三湘大地之南,那里历史上都是蛮夷地区,又被称为不毛之地!当今皇上虽然知道,这位文安县令袁耀文,有能力、有闯劲、有开拓精神!但是他人还是年轻,万岁爷还有点不放心。所以在他上任之前,皇上还要亲自接见他,并对他当面做以安排和交待!可是谁都不清楚当今皇上,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也就是说,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其实,对此大家也都在猜测。尤其是袁耀文更是心中不安!因为皇上指名要见他,实际上也是要对他一次大考,万岁对他究竟有啥交待和觊觎,如今他袁耀文则是一字不知。反正其他人也都听从圣上的旨意,所以这事情就按照徐大人,事先与皇上商量过的办法执行!人们常说:“得道多助人心向,失道寡助众叛离!”可说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皇上也是做了一件明白事。

    大家都知道,这位七品县令袁耀文,他是一不贪赃,二不枉法,本是一位为民做事的好官,黎民百姓都很拥护他!现在文安县的人一听说他要走,有很多人则是想不通,对他都是依依不舍不想让他走,可谁也没有办法能挽留住他。因为是朝廷要调他走,当今皇上又下了圣旨,可谁也不敢违抗!下边庶民百姓就是不同意,那又能怎么样?还不是枉然!可说这对于文安县来讲,平民百姓觉得是一重大损失。但是要反过来说,这对于袁老爷本人,却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因为他是被朝廷提升擢用了,下边的人对他好就应该,祝贺他、支持他、欢送他,为他高兴才是。其实,文安县的黎民百姓虽然穷,但是他们的心底都很善良,而且都十分拥护和信任袁老爷,这一次也让大家亲眼目睹,及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这位父母官的恩德与作为。

    前面说过,因为这几年,袁大人自从上任以来他都在为,文安县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就正如人们常讲的那句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这位袁大人是真的做到了。所以文安县的老百姓就把他,这位父母官早当成了亲人,他要走了以后下一次,文安县可能就再也遇不到,像他这样的勤奋为民,一心扑在事业上,处处替百姓所想的好官了。那怕朝廷就是再派人来,接替他的县令职位,但是还真不知道能是个啥样子?所以,下面的平民百姓都舍不得让他走而非常留恋。

    有句话叫没有不散的筵席,人们经过一番思考后大家也都明白了,当差不自由的一句话,这几年由于袁大人,始终不渝地克已奉公,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他既不趋炎附势,又不贪图荣华。就说目前他进京一事,明知道要被加冠晋爵和荣升高官,说实话他也是很不容易,所以,人们才都有一种同情心,众人也都非常怜悯为他着想。岂不知,下面的平民百姓都在心说,如果我们要向着他,就应该理解他、支持他、要为他庆幸,为他祝贺,为他送行才是!所以人们也都想通了,这就叫:

    山中竹子根连根,清官与民心贴心;

    做事总替百姓想,离任之时不愿分。

    又一首曰:

    成绩来源勤政,威信在于廉洁;

    袁大人受拥戴,皆是自己努力。

    却说吏部左侍郎徐溥就只给了县令袁耀文,两天的时间让他准备好了,就得同自已一块儿进京!其中就包括烦杂事务交接,及一些阐后问题的安排,则就没有给这位七品县令,留下更多的时间做处理。大家都清楚,袁老爷和他表弟曹旺来时,两人都是只背了个行里卷,除了包袱里裹有几件替换衣服外,别的就没有带什东西,而袁大人在这里当了三年知县,这回走还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也真可说是来去自由。众所周知,他袁耀文在文安县做官,是清如水、明如镜、不贪、不占、廉洁奉公,则似白壁无瑕!当了三年县令,可啥东西也没有治买,所以,他这回走还和来时一样,是两手空空。

    就正如《礼记》中所讲:“凡是廉官都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而他袁县令就不象别人,总是挖空心思盘剥人民,当了官就刮地皮、喝民血、捞外块、抓银子、甚至是强取豪夺,时时总为自己谋福利。而他的为官之道,及做事原就恰恰相反,却是勤政为民,一心为国家,心里常常想的是,下边的劳苦大众,所以他才受到了文安,黎民百姓的赞誉和尊敬!也不愧为是一位真正的廉官。常言说得好:“人不可无良友也!”袁老爷自上任到这里以后,也结交了不少知心朋友,这几天,来看望他的人也络遗不绝,袁老爷虽然很忙,但是还要抽空,亲自接待到访者。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别人来了他只有用清茶一杯照待,而别人还想请他去吃饭,凡遇到这种情况时,全都被袁老爷推辞和婉言谢绝了。换句话说,他哪里都不去!反而却去看望了几户孤寡老人,甭用说也包括了那位,田石头老汉就在其中之列。再说他交的一些朋友,对于袁大人都是千恩万谢!也是因为袁大人来了以后,才使得这些人重见了天日。尤其是像田石头那样的人,不是袁大人的到来,他这辈子也伸不了冤,报不了仇!也是袁老爷为他们这些人,带来了温暧,所以大家都是没齿难忘。而到了第三天他们就要上路了,清晨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就有人聚拢到县衙前,单等着为他袁大人送行,一些知名人士还联合商会,专门让人敲锣打鼓欢送!同时,又请了个嗦呐班一边吹,一边有人扭起了大秧歌,真可谓是载歌载舞,又蹦又跳,也搞得非常热闹隆重。

    县城里的老百姓全都听说了知县袁大人,要离开文安进京述职,以后可能要到别的地方去上任,就有很多人都出来送行,而且是留恋不舍。比如说,一些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人们都站在街道两旁,夹道欢迎!其场面也热闹得很!吏部侍郎徐大人看后心想,这位袁县令还确确实实,是一当政为民的好官。那么,从此场面就不难看出,县官袁大人在这里的人缘的好坏,所以也让徐老爷深受感动!他心里说,如果我大明朝的居官人,都能像他这样又何愁朝纲不震,那黎民百姓还能再起来造反吗。当然,这都是徐老爷的心里话,可他并没有说出口来!若知后事如何,下回书中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