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六十八章 哈拉和林之战

第六十八章 哈拉和林之战

    洪武二十年元旦

    小朱第一次离开应天,第一次在应天以外过了新年。

    这让小朱想起了前世那个背井离乡的他,在大城市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日、新年。

    漫步在这座此时还显得十分冷清的紫禁城,小朱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毕竟要不是他的穿越,过不了多少年这里就会成为大明的京师。

    更会见证一个民族从辉煌走向至暗时刻。

    抛开了许多杂念,小朱和朱标一起去了军营,和将士们过了一个别样的新年。

    身披甲胄的小朱骑着一匹温顺的小白马,来到了军营中,朱樉、朱棡、朱棣、徐达、李文忠等人则是早已等候。

    进入军营后,小朱突然有感而发,拔出宝剑,高指向天,大声说道:“日月山河还在,大明江山永存。”

    “日月山河还在,大明江山永存。”

    “日月山河还在,大明江山永存。”

    闻言将士们皆被小朱的气魄所折服,一起高声喊起了小朱的口号。

    朱标也赞许的朝着小朱点了点头。

    太子、皇孙同将士们一起过了春节。

    初三,大军则向大宁进发。

    在小朱的建言下,大宁的筑城工作早已完成,现在的大宁作为北方的重要榷场,以及西控蒙古,东扼辽东的战略要地,得到了明朝高度的重视。

    在小朱的作弊下,赤峰地区这几年陆续发现了大量的矿藏。注重实际利益的老朱更是不可能再有放弃大宁的打算,当然历史上的朱权则是肯定不会受封大宁了。

    小朱也算是变相的阻止了再出现一个“好圣孙”的情况。

    现在镇守大宁的是老朱的义子平安,老朱为了制衡朵颜三卫,更是设立了大宁左卫、大宁卫。

    小朱则是开始盘算起了挖掘运河,发展辽河水运的计划。现在的辽河可不是那个后世被破坏生态环境辽河,野猪皮时代的辽河也是以漕运发达闻名。

    第二日,小朱正式向朱标进言在征服辽东之后大力发展辽河漕运,开凿运河,打通大宁至大凌河的航运。这样将来的粮食就可以由水路从锦州转入大凌河,再通过运河直至大宁,由大宁辐射蒙古东部。

    发展辽河航运能够促进东北地区的发展,加强大明在辽东的统治。

    更是提出之后要重点经略沈阳、辽阳,将辽东布政使迁往沈阳。

    朱标基本上同意了小朱的设想,但是此事关系重大,还需要回去和老朱仔细盘算。

    至于更往北的黑龙江、图们江,小朱心中虽有所盘算,但是受限于时代,只能暂时搁置。

    之后的明军三路大军根据计划出大宁。

    西路军

    李文忠部

    由于以瓦剌为首的蒙古带路党加入,一路上李文忠率军对东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十部实行了全面的打击。

    阿苏特、喀喇沁、舍奴郎、布里雅特、当剌儿罕、锡包沁、巴儿忽、晃豁坛、奴母嗔、塔不乃麻这十个部落,由于卫拉特部也速迭儿的带路,遭到了李文忠的雷霆打击。

    当然最凶残的肯定还是卫拉特部,不过作为回报,也速迭儿也是分到了大量的战利品。除了部分分给蒙古人的战利品,大部分牛羊马匹则被送回了大明。朱标更是派出5000人马出大宁接应。

    大受鼓舞的蒙古人,最近一直在心里盘算着,还有哪些周边的的蒙古部族不遵大明号令的,特别是自己周边的那些个部落都被仔仔细细反复核查,确保没有一个大明的敌人被遗漏。

    二个月后,一路攻击向前的李文忠部即将到达哈拉和林。

    带路党,大明忠实朋友也速迭儿此时对李文忠说道:“大将军,前方探明目前北元丞相咬住、太尉马儿哈率军1一万驻扎在此。大将军天兵压阵即可,本王可取破了那本元。”

    虽说一路上李文忠都是让也速迭儿为首的蒙古诸部自由发挥,甚至还鼓动他们相互争功,但是由于哈拉和林的特殊性,李文忠开始开口道:“此地乃是我军失败之地,今日这个仇也该我们自己报了。”

    李文忠此时则是转头对李景隆说道:“九江,洪武五年的时候爹路过哈拉和林而未得,今日就靠你弥补爹的遗憾了。”

    闻言,李景隆紧紧握住了手中的剑,重重的点了点头。

    片刻后,李景隆率领近卫步兵师开始布阵。李文忠则是率领骑兵在后压制。

    所有蒙古带路党此刻则是睁大了眼睛,这些一路骑马的步兵,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开始了作战。

    由于明军沿路的犁庭扫穴,更是毫无掩饰的奔向哈拉和林,驻扎在金山北元太师阔阔帖木儿派大军前来相助。

    明军就是以李文忠部为饵掩护徐达突袭王庭。

    因此在北元和大明双方都觉得自己很赚的前提下开始了决战。

    虽说阔阔帖木儿会同哈拉和林的守军拥有5万之众,但是逃亡北元王庭的乃儿不花不断强调明军火器部队的强大。阔阔帖木儿此时也不得不小心应对。

    李景隆此时也是激动无比,作为“羽林师”的师长,作为第一支改编的新军,天下第一师的名头已经流传开来,李景隆也是希望这一战能够打出风采。

    行军布阵特别是理论满级的李景隆,快速的完成了布阵。

    不同于大明其他的步兵师,更多的参考了拿破仑陆军的布阵。

    李景隆的羽林师则是几乎和卡洛林步兵如出一辙,强调士气重要性,讲究近距离射击,崇尚肉搏作战,因此羽林师的前排精锐人人披着传统的制式盔甲,甚至有一个团的精锐部队身披重甲。

    对面的阔阔帖木儿此时也已经完成了布阵,只是见到明军直接派上了步兵作战,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应该就是明军的精锐步兵。

    因此阔阔帖木儿选择了按兵不动,观察局势变化。

    已经完成阵地布置的炮兵则是开始了射击。

    随着一枚枚榴弹划破天空,几乎精准的落到了蒙古军队阵中。

    伴随着一个个震耳欲聋的响声,阔阔帖木儿为了不被当做活靶子,不得不命令军队开始冲锋。

    李景隆见到蒙古人开始冲锋,则是一声令下,步兵缓步前进,骑兵负责侧翼掩护。

    随着又是两轮的炮兵射击,阔阔帖木儿的先头部队距离明军方阵已经不足50米。

    随着李景隆的一声令下,明军开始了连绵不绝的射击。

    随着此起彼伏的枪声,蒙古的先锋部队在距离明军最后10米的时候被彻底击溃。

    在李文忠身旁的朱棣则是激动万分,恨不得现在和李九江一样在前锋队伍之中。

    观战的蒙古人则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明军的威力,两轮射击就轻松击溃了不下5000的阔阔帖木儿精锐骑兵。

    也速迭儿更是坚定了学习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的决心。

    阔阔帖木儿见到溃散的先锋,和落在自己阵地后方的炮弹,知道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时高声喊道:“蒙古勇士们,切莫堕了成吉思汗的威名,长生天和伟大的成吉思汗保佑着我们,冲啊,冲散明军还有一线生机。”

    说罢,阔阔帖木儿全军开始了冲锋,面对这种冲锋,李景隆毫不退让,明军继续前进。

    当敌军离明军不到50米时还是和之前一样进行射击,由于此时的蒙古军队数倍于明军,当一半士兵完成第三轮射击后,明军前部和蒙古人正式交锋。

    此时前排的明军不再使用火铳进行射击,而是把火铳当作了长枪,利用刺刀和蒙古人进行肉搏。

    后排的明军则是有条不紊的装弹、射击如此重复。

    侧翼的骑兵也并未做集团冲锋,而是利用马枪、短铳进行游击战,保护侧翼;两翼的步兵也是精挑细选的精锐悍卒。

    因此进行侧翼包抄的蒙古人丝毫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此时的战场则是空前惨烈,前排和蒙古人肉搏的明军不断地倒下,后排的明军则是毫不犹豫的顶上。

    蒙古人则是全力冲击右翼阵线,李景隆也不得不把重甲步兵团调到了右翼顶住蒙古人的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明军火铳在50米内稳定高效的杀伤,以及以营为作战单位的科学配置。

    阔阔帖木儿渐渐感到乏力。

    此时在中军阵中观察局势的朱棣对李文忠说道:“表兄,我看阔阔帖木儿快顶不住了,而且蒙古人主力完全压在了右翼。让我带5000骑兵从左翼进行冲锋,必定一击功成。”

    李文忠也觉得朱棣说的有道理,同意了朱棣的请求。把最精锐的朵颜卫骑兵交给了朱棣。

    朱棣也不犹豫,带着骑兵冲杀而去。

    此时的蒙古人早已被李景隆拖住,根本没有精力顾及明军的其他部队。

    朱棣率领的5000骑兵,犹如神兵天降,直接配合左翼明军彻底击溃了蒙古人。

    随即羽林师的左翼骑兵也加入了朱棣的冲击部队,从左翼杀向了右翼。

    阔阔帖木儿见左翼溃败,中路军也已经动摇,此时早已无心恋战。随即当机立断,下令撤退。

    见阔阔帖木儿退去,李文忠除了留下少数部队保护炮兵以外,率领全军掩杀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