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 » 第12章 朱棣的茫然,是真是假?

第12章 朱棣的茫然,是真是假?

    “是谁?”突然的声音,让朱棣立刻警觉起来。

    他的面前,之前出现的父皇、母后、大哥、二哥……等等身影消失无踪。

    转而,又是一个看不清身影的模糊轮廓。

    朱棣眯着眼,他又一次想起,上次也是这样,在梦结束之时就有声音传来,先是一首诗,然后又告诉他传遍京城,就有保命金丹。

    但通过和“刘壮父子”的交流之后,他原本以为的梦境,却似乎加上了一层“离奇”的属性。

    特别是现在,他开始怀疑“血亲自有感”五字。

    理智告诉他,这什么血亲的根本不足为信,但潜意识里,他却不得不承认当听到这些,特别是隐世仙收徒,而且还可能是自己血亲的这种说法出现后……

    他的心就已经乱了。

    血亲,又是谁?

    然而,那道模糊的人影轮廓却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忽然说道。

    “你方才说建文生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听信只会纸上谈兵的腐儒之言,大肆削藩,并且逼死湘王朱柏,将周王流放……大改洪武年间的严刑峻法,尊古复礼,禁止《大诰》。”

    “而你即位之后,虽然宣称建文一朝并不存在,作废建文发布的所有政令,但却有一样东西,你却保留了下来,而且继续坚决的执行。”

    模糊的人影缓缓吐出二字:“削藩!”

    这人影自然是林长生,而此时的他,则是继续开始加深和朱棣的联系。

    他想要长生,就必须要让大明迈入盛世,且还不是一般的盛世。

    而是……大日悬天,永远不落的日不落帝国!

    如此一来,或许自己苏醒后,才会迎来真正的长生。

    因此,和朱棣的每次交流,也都是一个扫除大明弊端的机会。

    而此时,突然听到“削藩”二字,朱棣的眉头也是不由得跳了跳。

    靖难之役后,他如果要登基,就要从礼法上,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合理性。

    所以,他直接宣布建文四年根本不存在,朱允炆也只是一个被奸臣蛊惑,篡改先皇遗诏的皇家贼子,至于自己,则是直接从先皇手里接过皇位,建文四年变成了洪武三十五年,洪武三十六年,他登基称帝,国号永乐!

    既然不承认建文帝,那么朱允炆颁布的所有法令,当然得废除。

    但唯独削藩,必须执行!

    原因无它,大明不能再来一次靖难。

    “朕的削藩,并没有如朱允炆一样不顾亲情,甚至逼死自己的亲叔叔。”

    “朕让一些边境藩王,迁往内地,不再遭受边地苦寒、领军出征之苦,也不需要在沙场上和草原人拼死搏杀。朕拨给他们大笔岁俸,让他们世世代代大富大贵,有何不可?”

    朱棣不想承认面前这个身影,就是那传言中所谓的血亲,所以不论是自称,还是从话语上的距离,他都保持着一个帝王不可侵犯的威严。

    林长生并不计较这些。

    他继续道:“削藩就是削藩,无非建文帝是烈火烹油,你则是温水煮青蛙。”

    朱棣自得一笑,“这是两全其美之法,朕许以他们富贵,对他们而言也只是削减一点兵权而已,而且,朕就要成功了!”

    “谁说你成功了?”林长生忽然道。

    “什么?”朱棣不明所以。

    林长生道:“你可知,早在洪武时期,言称藩王权大,必须要削藩减权的,都被洪武帝杖刑伺候,有的甚至驱逐京师、更有人被直接处死!”

    “哪怕是建文帝,也曾亲自对洪武帝说过,藩王权大的问题,但洪武帝始终没有同意,为何?”

    朱棣心神微微波动,前面的事情他知道。

    老爷子从微末起身,成为一代开国帝王。

    而在他看来,这整个天下,权贵不可信、文臣不可信,唯一可信的便是自己的儿子。

    他将儿子分封各地,让九大藩王镇边,与大明中枢的太子朱标,形成兄友弟恭,共同护佑大明的局面。

    但事实证明,事情的发展,总是充满变数。

    早在建文大肆削藩,逼急诸王,甚至自己决意起兵之时,老爷子当初设想的局面,就全然崩之一溃!

    林长生见此,则继续说道:“开国初期,江山并不安稳,但洪武帝立志复兴华夏,而在他看来,周礼分封就是国祚绵长的重要因素。”

    “所谓‘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耳。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

    “因此在大明初期,藩王具有一地的军权、问政之权。哪怕是当地的官员,也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要向属地藩王进谏。”

    “但长此以往,藩王坐大,不听朝廷节制,且开始在封地胡作非为的弊端就开始出现,于是,洪武帝开始逐渐收紧藩王权力,并且在皇明祖训中特意说明,禁止藩王干预朝政,限制军权,甚至限制出行!”

    “但即使如此,哪怕在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几次说出藩王隐忧,行至垂暮的洪武帝都没有真正削废藩王的军权,为何?”

    朱棣道:“还能为什么?父皇相信分封,相信大周分封之绵长,相信自己的儿子能管理好封国,相信在国家危难之际,同为朱姓子孙,可以相互帮衬,尽心尽力。”

    朱棣一顿,又道:“但更可能发生的,是汉时的七国之乱!”

    林长生道:“所以建文帝要削藩,你也要削藩,目的还是加强皇权。”

    “但……”他话锋一转,“但皇权不可能会一直加强,历来的皇权,从来都只在乎天子本身的能力,要不然,收回来的皇权,始终要还回去。”

    “你到底要说什么?”朱棣忽然打断,他问出了自己一直困惑的问题,“朕并非要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朕想问的,是今日听到了一个传言,所谓的隐世仙,所谓的传人,所谓的血亲自有感,这到底是真是假?”

    “莫不是什么江湖术士在骗朕?”

    林长生并不回答,而是继续道:“是真是假,在接下来的一番话说完后,你自可分辨!”

    “当初,洪武帝不相信开国功臣,将他们的手中的权力,收回给了自己的儿子,正如当初的你,以中山王府女婿的身份,融入了徐达所在的军中,逐渐接回了徐达的军权。”

    “现在,你又将藩王的权力收了回来,但边疆总是需要人镇守的,所以你又要将自己身边的功臣派出去……简而言之,就是又将藩王的权力,还给了臣子。”

    “可是,你并不会真正放心臣子,北方草原是大患,大明也需要重兵镇压。”

    “然而你太清楚,臣子执掌如此军权,对于皇权又意味着什么,所以你要亲自掌权!”

    “那就不能待在应天府,迟早就要回到北平府,你要亲自执掌军权,作为天子,要将这最大的军权放在眼皮子底下。”

    “所以,你势必会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