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算尽江湖 » 道袍-天元道圣

道袍-天元道圣

    自他以道入境之时,那北极星便常亮星空,百年不灭。

    他是这“南浔十七袍”最贫寒的一袍,贫到连壶好酒也不舍得,寒到一身破道袍走过四季,却也是这天下最仁心的圣人,人总说他不愿飞升,是放不下这世间红尘滚滚,其实不然,他放不下的,只是这迷茫在红尘中的芸芸众生。

    他出生在那道宗,做了三十年小小道童,却在三十岁生辰突然悟道,以道入境,入境便是一品,抬手便是六十四卦相。

    在那道家证道的会场上,两指通天地,悟得天元道法,将六十四卦相归于太极,本已天下无敌,却为一约定飞升,离了这多样的江湖。

    江湖对他印象,似乎只两日,一日以道入圣位列十七袍,一日以身证道坐化留道心。

    江湖人对他的印象,似乎只两人,两人皆衣衫褴褛风餐露宿,两人相伴同行江湖济世救人。

    衣衫褴褛的少年将搭在自己身上的腿往旁边推去,一脸嫌弃地摇晃着一旁的老者:“臭老道,快点起来,今日还得去城中看相,不然又得吃讨来的馊面馍馍。”

    两人漫步于京阳城中,褴褛的衣衫加上凌乱的头发,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少年名为青忧,自十四岁流亡,便拜了老者为师,随之混迹市井。

    青忧寻一人流较大的地方,刚准备支摊,却被拦了下来。

    “小子,今日咱们不看相了。”老者盯着街对面的折柳阁,小声说道。

    “不看相?又去酒楼里讨饭吃?”少年一脸惊愕,“咱都快半个月没吃口热乎的了。”

    老者拂了拂下巴上的胡子:“是去吃饭,不过不是讨饭。”

    “吃饭?咱们还有钱吃饭?”

    “老头我今个运气好,掐指一算,要发一笔横财。”说罢,便抬起脚来,只见一金错刀干干净净的躺在地上。

    青忧快速蹲下,拾起这枚金错刀在手中擦了又擦,斜眼瞟了瞟四周,将钱收起。

    “臭老道,你这可是走了狗屎运,金错刀也拾得,这可够换上十几吊钱了。”虽然言语,但目光仍是贼气,再三确定周围无人注意。

    青忧带着老者大摇大摆地进了折柳阁。

    “小二,来上三壶烧酒,再切两斤牛肉。”少年抬起了褴褛的衣袖,向小二招呼着。

    老者摆了摆手:“小子,这折柳阁以一佳酿闻名,好像叫桃花潭水,今日我也想尝上一尝。”

    “桃花潭水?这名子倒是风流,你这老道也配得?“

    老者没有作声,只是一笑。

    “那小二,就来桃花潭水。“

    酒过数巡,两人都有了些醉意。少年缓缓说道:“臭老道,你非要喝什么桃花潭水,这金错刀都被花去了小半。”

    “那咱们直接逃去就好了,这金错刀留着下次再喝两坛桃花潭水。”

    少年一边斟酒一边回着老头的话:“有什么必要,今日花今日的钱,明天喝明天的酒,若是下次想喝,再捡上几吊钱便好了。

    “今日花今日的钱,明天喝明天的酒。”老者忽然有些认真起来,问少年道:“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再四处漂泊,过上一段安稳日子?”

    少年饮尽杯中酒,笑道:“安稳日子?我与你行走江湖这么久,经历过多少风雨?这些江湖气,早就刻在我骨子里了。”

    老者不再作声,只是提酒再饮下。

    ............

    “走了,小子。”

    饮酒过后已是次日清晨,少年的醉意还未散去,便被老者叫了起来。

    “臭老道,今日一早起,去哪?”

    “带你去见一人。”

    少年拎起半壶酒来,便匆匆随老道出了酒楼。

    “寻什么人?”

    “到了你就知道了。”

    “看这方向,是往城外去吧?听说今天城门口有道家的人证道,你莫不是也想去看看?”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你小子。”

    “虽然平时一口一个臭老道的,但这么多年来你传我道法,我自然明白你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道长。”

    老者笑了笑,不作声

    “那你道法修得如何?”

    “自然不如何,就两指吧。”

    “也是,要你真是什么大家,咱也不至于天天东奔西跑的了。”

    说话间,两人已然到了城门口。

    俯瞰城外,白布飘飘,无数大家围坐在论坛四周,由里至外,尊卑有序。

    “今日诸位大家前来这里证道,你们两个臭乞丐来做什么?”一书童伸手拦下了二人。

    “自然也是来证道,还请小兄弟不要为难。”老者笑脸相迎道。

    “证道?你们两个臭乞丐能证什么道?”说着,开始整理衣袖,似乎准备动手了。

    “天下之人皆可论道,你又为何要拦我们呢?”

    “论道?你们也配?”说罢,书童便抬手结出八卦,向二人轰出。

    老者笑容不改,仅轻轻抬手,迎面而来的八卦便化作虚无。

    “看你如此年少,便可结出八卦,实属难得。”

    正当书童准备再次发功,却被一稍年长的人拦下,“师弟,不可对客人无礼。”

    说罢,这人便向青忧二人作缉。

    老者笑道,“小兄弟,可否代我去去告知一下叶云天叶大家,就说有一姓陶的故人来看他。”

    “你这臭乞丐,我师尊也是你见的?”小书童仍没有半点尊重。

    年纪较长的书童也只是说道:“我师尊近日公务繁忙,况且每天想见他的人太多了,怕是无法抽身。”

    此时场内钟声响起,证道已经开始了,两书童闻声便匆匆转头,准备离开。

    老者此时已知多说无益,便只好出手,霎时间尘土四起,门口看守见情况不对,便一齐围了上来。

    两书童又回头看向老者,“看来你还有点东西,不过这证道的会场,可是闯不得。”

    “闯不闯得,也要闯过才知。”老者依旧面带微笑,抬手,两道童连着四周的守卫,竟都动弹不得。

    青忧看向一脸云淡风轻的老者,眼神满是惊愕。

    两人一路走到会场中央,老道对四周喊道:“请叶云天前来一叙。”

    话音刚落,一中年男子携方才两书童踱步走来,质问道:“你这老头竟敢直呼叶老名讳?倒是嚣张。”

    那小书童对着中年男子说道:“师尊,就是他,不知使了什么妖法,抬手间便将我们一行人全部囚于原地。

    老者依旧朗声道:“今日证道,我无心伤人,还请叶云天出面一见。”

    中年男子见自己被无视,怒目回道:“见叶老?也得看你有没有这个资格。”

    说罢,抬起双手,霎时间风卷残云,天生异象。

    在场众人尽数为其所震惊,修为正三品以上才有引动天象之力,能以道法生出如此动静,只怕已是从二品半仙,在坐无不惊讶。(境界可参考卷二,武圣)

    一旁的青忧自然已经被吓得哆嗦:“老道,我以为那叶云天所谓仙人在世是吹的,没想到徒弟都已成仙,咱们要是现在下跪求饶?还来得及吗?”

    老者回头看了看青忧,笑道:“小子,仙人而已,诛了便是。”

    说罢,老者飞身,一步步靠近中年人身旁,只见残云消散而去,老者脚步所到,异象皆无。

    每走一步,中年人都感压力骤增,待到两人靠近,只隔几个身位时,中年人已然说不出话来,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陶明渊,手下留情。”一白发老人赫然从天际飞来。

    这时众人才明白,眼前老者,正是十六年前突然退隐江湖的天元道人,“南浔十七圣”之一的“道圣”——陶明渊。

    “没想到时隔十六年,又得见道学两大家,此次论道,必定不俗啊。”周围人议论纷纷。

    青忧望着老者,一脸惊愕说道:“陶明渊?有没有搞错。这老道要真是道圣,怎会带我偷鸡摸狗七八年,还没传我个一招半式。”虽然两人相伴数载,但老者从未提及往事,和自己的事。

    “叶云天,你要再不来,这好徒儿怕是下黄泉了。”老者一推将中年人送至来者身旁。

    “姓陶的,十六年不见,风采依旧,竟能不出一招败我得意门生,不过杀他,也得看你有没有这本事。”

    叶云天抬起双手,祭出八卦阵,只是他的八卦,已然有六十四种卦象,可谓道法圆满。

    “十六年了,你躲了十六年,也浪费了这天下道家气运十六年。”叶云天说罢,长虹贯日而来,在道场上生一结界。

    陶明渊踏出一步,脚下两仪初开,风尘席卷整个道场,已是三品,他朗声对青忧说道:“你以为我未传你一招半式,其实不然,这些年来,我只传你道意,未传你道法,你自然以为自己无一点修为。”

    “往日道圣隐居十六年,怎落得三品?”正当众人不解,陶明渊又踏出一步,身旁化形四象,霎时间电闪雷鸣,天生异象。

    众人见此不禁颤抖,但也不算惊讶,道圣再落魄,有二品仙人境,也是情理之中。

    陶明渊再开口,对青忧说道:“待我圆寂,会传五成道法于你,你不必感谢,因为那本就是你的气运所化。”

    说罢,陶明渊再出一步,八卦结出,周围微风加剧,竟卷起尘埃千丈,风云笼盖整个道场,随之天空竟开始落雨,他神态自若,对青忧说道:“我为你起名青忧,只希望为你清除一切忧愁,你我因果,尚未了结。”

    一步尘埃四起,两步二品道仙,三步已是一品天甘境。

    “传闻修为高深的仙人被称为神,今日叶老长虹贯日,陶圣天降甘露,莫非今日一战,是两位一品大能对垒?”围观众人纷纷诧异。

    陶明渊再踏出一步,八卦延展开,围绕周身六十四卦象,只见日光暗淡许多,呼吸间,天空中竟又有一日显现,已是一品大成,半步圣境。

    “叶云天,若我今日不杀你,可否保这小子一世平安。”

    “若你真能杀我,我自然保得,但你也应该算到,今日便是你圆寂的日子。”

    “若非想别尘世,世间大家,谁能杀我?”

    “我如今也参悟出六十四卦象,更受道家气运十六年,待今日过后,道圣便要易名了。”叶云天向前一步,身旁六十四卦象尽数驱动,但细看,却是黑气四溢。

    “叶云天,你还是没有明白,六十四卦象尽数参悟又如何?就算我陨落,你也难以成圣。”陶明渊向前一步,但身旁六十四卦却有一卦不动。

    “你所差的,是心性。”

    叶云天自然不信:“你仍有一卦未悟,如何教我?”向前一步,此时两人仅仅相隔数米。

    “陶明渊啊陶明渊,你十六年前不以道圣飞升,可想过今天?说到底,还是放心不下这凡间的烟火红尘。”

    陶明渊抬头看了看那逐渐靠近第二个太阳,又看了看青忧,抬手便是丝剑魂自云霄而下,直指青忧眉心。

    伴随着一句:“心结已了!”最后一卦象也随之催动。

    陶明渊缓缓走向叶云天,一字一句道:世人皆说我不飞升,是放不下这烟火红尘。”

    “其实不然,我只是放不下这烟火红尘中迷茫着的芸芸众生罢了。”

    说完,陶明渊也走到了叶云天面前,

    “六十四卦象并非道法之大成,太极是所有卦象之源,也是所有卦象之终。”

    陶明渊迈出最后一步。

    “叶云天,你夺天下道家子弟之气运,可知错?”

    “你以魔气强行催动六十四卦象,可知错?”

    “我今日散去你一身修为,可有错?”

    三问一出,陶明渊伸出两指,叶云天直接跪倒在地。

    两指点向叶云天眉心,只见魔气,道家气运四散。回归天地。

    陶明渊似乎了却一桩心事,便看了看青忧,目光却是没有过多停留,对天说道:

    “我以两指问天地,天地可敢不收我?”

    霎时天地开一线,他的肉身坐化,也散去一身修为。

    青忧眼前的剑魂淡入眉心,随着陶明渊肉身圆寂,修为传至青忧,天地所开的一线,便也关闭。

    这一日,道家两大家一战,一人飞升,两人坐化,故事里却是少了三人。

    …………

    无人善后,青忧背着陶明渊的尸身,离开了道场。

    “臭老道,你这走得有些太急了,我还不知要去哪里呢。”青忧嘴里喃喃着,眼神充满空洞。

    今日自折柳阁出来,便是一路向西,出了道场不过三里地,便见到一石碑,碑上赫然刻着“长亭古道”四个大字。

    青忧本远远就看到了石碑,却在经过后猛然回头,将老者的尸身藏在了石碑后的柳树下。

    他看了看为老道所堆的无名坟,看了看身旁的石碑,看了看腰间的桃花潭水,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臭老道,别怪我把你葬在这长亭古道旁,只是我也舍不得你,长亭古道万里,权当你陪我万里了。”青忧说着,饮下一口昨日的桃花潭水。

    “一大把岁数了,离别就离别,还去什么折柳阁,喝什么桃花潭水,也没让我好好跟你道个别。”说着,青忧往无名墓前倒下些酒。

    “你说说你,这么厉害,却没带我过过一日好日子,临走了,也只留下这半壶酒。”青忧已然泣不成声,哽咽着说道:“罢了,来世我带你享一享富贵日子。”

    待回神,已是三日,少年言尽,轻轻擦了擦墓碑,便转身离去,只是这碑上,赫然留下“青小子为臭老道所立。”简单九字,却是两人相伴七年,而碑旁,仅那柳树,和一条新插的折枝。

    长亭古道上,桃花潭水中,折柳话别时,来这京阳城时的两人,也只剩一位。

    老者刚领着这少年入了江湖,这江湖路,却要少年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