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弘唐 » 第六十八章 二虎

第六十八章 二虎

    李二虎心中难得发奋,有了些想法。

    而那里,武媚娘拉着李弘的手,李二虎则屁颠屁颠跟着两人。

    那边,李弘忽然看到春桃她娘又赶了过来,赶到武媚娘和李弘面前。

    “夫人,这是我为我家春桃弄的鞋子和衣服,我知道春桃做了公子的小妾,肯定不缺东西,不过这都是我的心意,还劳烦夫人和公子能给我家春桃带去。”

    “二虎,拿着!”

    武媚娘淡淡说了一句。

    “是,夫人!”

    李二虎赶紧一把接过春桃她娘手里的包裹。

    春桃她娘自然千恩万谢,还不忘再看了看自家公子,确实生的好看。杨夫人生的都如此好看,她的儿子自然没得说了。

    武媚娘只让老保长他们送到村口,就拉着儿子,从来时路返回。

    待走到坡上,那里三辆马车依旧如来时一般停在那里,没有动丝毫,车上的马夫还是斗笠端正戴在头上,李弘都觉得,他们这么长时间就如同雕塑一般坐在车辕上。

    李二虎看着几辆马车,此时眼睛都瞪的老大。

    这么华丽的马车,他以前可都很少见到,上次看见马车,还是陪老陈叔去镇上卖鱼,买一些盐巴回来的时候。

    不过那次见到的马车可没这么好,拉车的马更是没这几辆马车的雄壮威武。

    李二虎看着如此好的马车,一下子竟然都有三辆,自己以后就要跟着如此富有的夫人和公子了。

    此时心热,就跑到马车那边,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车夫撇过眼,看了看李二虎,也没有做多余动作。

    娘娘和太子带来的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威胁。

    李二虎摸了几下马车,又去摸那骠肥体壮,一看就很强健的马匹,那马也是撇过马头,看了看李二虎,估计和车夫一般想法,看了一眼,尾巴扫了一下,不再理会。

    李二虎此时更心热,忍不得就揭开最后那辆马车的车帘。

    一瞬间,原本心热的李二虎忽然双眼瞪圆,仿若牛铃,就如同他老子见了出去鬼混回来的他一般。

    只见李二虎身体瞬间忍不住的颤抖,然后整个人一下子跌坐在地上,手中拿着的那个包裹都丢在了地上。

    马车车帘随着他跌坐地上,又重新遮住了马车中的场景。

    到了此时,李二虎的身体还是忍不得的颤抖,兵,马车里是穿着铠甲的兵,他们手里还拿着刀和轻便唐弩,就在他刚才拉开车帘的一瞬间,那唐弩就直指着他,同时几双让他胆寒的眸子也望着他。

    李二虎自小到大,哪里见过如此阵仗,可不一下子被吓傻,跌坐地上了。

    “好了,自己人!”

    李弘过去,一把拉起李二虎。

    “公子,这马车里怎么都是兵士?”

    “你也上车,就坐这辆!”

    李弘没有多说,只是指了指刚才李二虎揭开过车帘的马车。

    李二虎心惊胆颤的看着这辆马车,犹豫了一下,然后看着夫人和公子。

    “夫人,公子,二虎现在能不能不去城里?”

    “你说呢!”

    李二虎脸色那个难看,他觉得自己似乎发现了什么惊天的秘密,他看了看公子,再看了看几个望向他的马夫。

    此时李二虎觉得马夫的目光望在他的身上,他都遍体生寒。

    似乎只要他敢说一声不,那几个马夫都能将他格杀当场,更不用说马车里还有全副武装的兵士。

    李二虎那个后悔,此时大有上了贼船的想法。

    村里好好待着,然后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偷看村头王家那个寡妇洗澡不好么,自己干嘛要跟着夫人和公子进城呢!

    李二虎生无可恋的爬上马车,整个人此时还是筛糠一般的抖着。

    “包裹!”

    李弘不得不提醒他一声,李二虎赶紧又爬下来,拾起包裹,重新爬上马车。

    马车里几个兵士都看了看他,让了一个位置,殿下说他是自己人,几人此时自然不会再用刀和弩对着他。

    李二虎和这几个人挤在一起,看他们都是一副威严不苟言笑的嘴脸,李二虎笑了笑。

    “几位哥哥,我叫李二虎,就是那个村里保长的二儿子。”

    马车里没任何动静,李二虎看了看这几个人,放弃了交流的想法,只要他们不再拿着唐弩怼在他脑门就好。

    马车动了,李弘自然还和母后坐在中间那辆马车之上。

    “母后,这个二虎带回去怎么安排?”

    “人以后是你的,你想如何安排就如何安排。”

    “知道了,母后!”

    “母后,弘儿过几天还真的带春桃回村里?”

    “春桃她娘想见女儿,至于你带不带她回去,你自己看着办!”

    李弘那个无奈,母后挖的坑,不过母后是知道自己性子的,就算知道是她挖的坑,李弘也会毫不犹豫往里面跳。

    此时母后不说话,已经靠在车壁上,李弘也靠在马车车壁。

    唉,过几天还要带春桃回来,而且还是将她当做小妾带回村里。

    郁闷啊!

    不过母后将这个村子连同周围千亩的土地都送给自己了,倒真的对李弘有大用。

    他自己其实也有封邑,而且比这村子大的多,奈何远啊!这村子可就距离长安不远。

    他可以在这村中实验种植冬小麦,可以在这里实验种植棉花,豆类和芝麻,看看它们到底能不能和小麦做到一年两收。

    后世冬小麦种植早已普及,北方一年两收也是很普遍事情。

    可那毕竟是一千五百后的事情,此时的小麦能不能熬过冬天,能不能第二年正常灌浆杨花结小麦,谁也不能肯定。

    一切都需要实验做论证,棉花豆类也是如此。

    李弘必须自己真正实验过,才敢向民间推广。

    不然中间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倒霉的可就是种植的农户。

    农户可就指着地里庄稼过活,李弘不想因自己一时的兴起,害了这些关中农家。

    其实以前那么多人推广小麦,农户又哪能不配合种植,也是在这上面吃过许多亏,栽了很多跟头,才不得不继续种植粟米。

    灌溉水利,土地肥力,土壤质地…这些都要考虑。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