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弘唐 » 第一百零五章 哪敢胡来

第一百零五章 哪敢胡来

    离开时,李光顺依旧兴奋提着竹笼,对里面的兔子说话,小兔子懒的搭理他,只愉快啃草。

    “春桃,父皇让本宫赏你,说,想要什么?”

    “春桃就想一辈子伺候殿下!”

    李弘转身,望着这个比自己还大了一岁的姑娘,忽然抬头,那里雨已经停歇,云层随着风在滚动,浮浮沉沉,远方还有雷音阵阵传来,飘渺而遥远。

    清凉的风吹过面颊,李弘静静凝视着纯套装,面前佳人似乎被李弘的目光所灼,微微低头。

    此时的李弘脑海中又浮现和这个宫女之前种种,在合璧宫,在东宫,在那个村落中属于她的家。

    季小郎一声声叫自己姐夫,春桃在自己面前解开所有遮挡她雍容和丰盈的遮拦。

    李弘脑海之中,最后的画面竟然凝结在春桃那丰盈的身子之上,面如春季桃花盛放,身如七月桃子成熟。

    李弘最后望着那让自己也是惊叹和垂涎的身子,像是下了某种决心。

    “今晚你伺候本宫沐浴!”

    “是,殿下!”

    今夜注定有人是睡不着了,而当李弘回到丽正殿时,只感觉自己的腿走路都有点虚浮,像是踩在棉花上一般。

    整个人如同梦游,又如同走在蹦床之上。

    春桃这身子,不但好生养,还累人啊!

    那边裴氏正躺在榻上,望着李弘,看他走路都费劲模样,不觉就笑了起来。

    李弘扶着门框看她,裴氏赶紧起身过来扶着自己夫君。

    “殿下在我这里这么长时间,也从来不见能累成这般!”

    “在你这,本宫哪敢胡来!”

    “还说没敢胡来,这几次哪次不是胡来了!”

    “明日你向春桃问问话!”

    今夜睡的很沉,第二日也没什么大事,第三日李治在宫中接见吐蕃使臣,李弘则拿着刚得到的一柄唐刀,在空旷处练刀。

    这个时代的刀入手确实沉了,要完全挥舞起来有些费劲。

    重刃破甲,是需要自身的力气足够,而且能够将一身力气凝聚在一柄刀的刀刃之上。

    因为是战场杀伐之器,唐刀的柄很长,适合双手把握,重击破甲对此刀来说,只是寻常,当然,练肯定是需要的。

    李弘挥舞几下,就觉手臂有些酸麻,看来要用习惯此刀,还是需要不断练习。

    他倒是有些练刺刀的底子,不过那是刺刀,这可是唐刀,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

    加之此时自己身体以前一直不好,又大病三年,此时也是处于恢复阶段,要熟悉重刃,还是需要时间。

    就如自己习惯了太子妃伺候,一下子换了春桃,就有些勉强了。

    李弘歇息一阵,继续练刀,不断有破空声从院中发出,李弘在熟悉这柄刀的发力。

    而院落之外,春桃带着自己弟弟小郎,恭敬站在院外等候。

    等李弘一身热汗,走出院子,才看到这对姐弟。

    “春桃,本宫不是让你这两日休息,怎么今天就开始做事了?”

    “殿下,春桃身体无碍,今天春桃是有事想求殿下!”

    李弘听春桃如此说,不觉嘴角微微抽噎了一下。

    果真是只有累死的牛啊!

    “你说!”

    “春桃想求殿下给小郎找个先生,让他学书!”

    “怎么忽然有这个想法?”

    “我们村里最聪明的几个娃都去上私塾了,我也想小郎以后有些出息。”

    “好,那就让小郎以后跟着杨炯,他是大才,小郎在他身边以后一定受益良多。”

    李弘也是真的喜欢春桃这丫头,此时她既然求了自己,李弘直接让小郎跟着杨炯。

    杨炯可是初唐四杰之一,其学问自然不必多说。而且此人心细,小郎跟着他,一定能学到许多。

    “姐夫…啊!不是,是太子殿下,殿下让小郎跟着杨先生,能不能也让二虎哥也一起跟着!”

    “好,你们同村出来的,以后也好有个照应。”

    李二虎哪里知道,自己人在屋中睡,锅从天上来。

    要知道自己要去学书,还是殿下的意思,李二虎能哭晕在茅厕。

    本来村里富裕,打算让村里孩子去私塾学书,能走科举,有个功名。当时老保长可是第一个想到自己这不争气的二儿子,看这是不是他能走的一条路。

    可结果就是,李二虎去了两天,先生如何也不带他了。

    那时候李二虎还能气的先生不肯带他,此时他哪敢气杨炯,这要是去太子那告状,他不得净身做内侍。

    净身的刀可是足够锋利的,一刀下去,红尘万事尽了。

    春桃此时谢过,就带着弟弟走了。

    李弘看她走路的姿势,这是真的没受到多大影响啊!

    李弘一瞬间很怀疑人生!

    今天的李二虎注定要整天都脸黑了,看着季小郎在那里请教杨先生他的名字如何写,李二虎只想趴在那里睡觉。

    五月天,蜻蜓飞过荷叶梢头,燕子修长尾翼划过垂柳垂落的丝绦,荷叶下,游鱼没有目的的在水中漫游,偶尔撞到荷叶枝干,将上面的水珠从荷叶边缘洒落。

    李弘陪着父皇在湖畔散步,就如前两日两人在这里散步闲聊之时。

    当时说的是和吐蕃之事,今日依旧说的是和吐蕃之事。

    高宗再次试探,已经确定论吐浑弥确实是吐蕃的臣子,而不是某家的家臣。

    高宗隐晦的说了想帮吐蕃赞普扶位的想法,论吐浑弥自然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高宗的心意。

    只说此事关系重大,他还要面见赞普细谈。最后所有事情,自然要赞普同意才行。

    到了此时,事情已经成了一半,或者说大半。

    吐蕃赞普实在是没有拒绝大唐这个提议的理由,病入膏盲的赞普,一个几岁的孩子,不为了自己,他也该为孩子,为赞普一族考虑。

    没有人想自己住在囚笼之中,就算是布达拉宫这么大的囚笼,更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以后也住在囚笼之中。

    比起搞垮禄东赞留下的势力,搅浑吐蕃这一潭死水,边境的和谈其实已经没有太重要的意义。

    高宗已经示意大鸿胪和论吐浑弥谈具体事宜,并且草拟前往吐蕃的使团人员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