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成为挽救大明的江南巨富 » 第二十四章 奏对 上

第二十四章 奏对 上

    吴泽见宫女太监被自己吓住了便带着朱由校与朱由检逃出了乾清宫。

    在路上吴泽对朱由校说:陛下匆悠,臣早已安排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两人前来接应,英国公张维贤亦派遣京营前来。

    吴泽话音刚落杨涟与左光斗就出现在三人眼前,而杨涟看见吴泽身上的血迹后连忙出声询问道:陛下可有事?

    朕安多亏了吴爱卿。朱由校回道。

    吴泽连忙说到:陛下言重了,这不过是臣的份内之事,还请陛下暂移至东宫商讨事务。

    甚好。

    (东宫)

    待众人稍做歇息之后吴泽向朱由校开口道:如今陛下虽已脱困但李氏,郑氏仍掌握后宫此事不得不解,臣观先帝贵妃王思慧今日出手解围可用之,若陛下出手民间难免会有声音传出,可按先帝遗诏令其接官后宫,将李氏郑氏放逐于哕鸾宫内(专给妃子养老的)。

    朱由校听到这话连连点头说道:那就依老师之言。

    事实上吴泽这个帝师之名水的很就教了朱由校两人十多日而已,不过由于吴泽教的内容很符合朱由校的胃口加之今日之事对朱由校影响颇深,所以朱由校才会采用如此亲切的称呼,不过这也让杨涟与左光斗大开眼界。

    之后杨涟与左光斗又与朱由校讨论一些近日的政务之事,在朱由校准备让他们退下时他见吴泽向他使了个眼神,便话锋一转说道:两位爱卿先下去处理公务吧,朕还有几个问题要问老师。

    杨涟与左光斗自然也是知晓朱由校的用意看了一眼吴泽后就退了下去。

    在所有宫女太监都随着杨涟与左光斗退出东宫之后,东宫内就剩下吴泽,朱由校,朱由检三人,这时朱由校开口问道:老师有何要事需要告诉朕?

    陛下后宫与皇宫护卫之事至关重要还情陛下不要疏忽了。

    哦?朱由校疑惑的问道:老师这是何意?

    吴泽顿了顿思索了片刻之后说道:昔年武宗的身体如此健壮之人,仅是为了改变军制便在宫中落了水,但武宗历来身体强盛又能御驾亲征,怎么会连续三月下不来床,便是更改御医的命令都传不出去,活活病死在床上,而昔年的宣宗仁宗更是如此,但凡传出要整顿江南的命令,便纷纷染上疾病暴毙而亡,不得不防。

    而如今大明外有建奴内有流民贼寇,天灾横行,江南士族林立,各地藩王的供养都快赶上朝堂每年一半的影响收入,官商勾结,贪腐屡禁不止,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无立锥之地而富户却有万亩良田。

    如今能收上来的农税越来越少,但九边之地的支出却越来越多,而先帝那发出的两百万两白银恐怕到底层士兵的手上面连一半都不到又能支撑多久?

    而如今无论国库还是内帑都是空虚无比,若再生什么事端,恐有不忍言之事发生。

    朱由校被吴泽说的话给镇住了连忙问到:老师那这有何解?难道大明朝要毁在我的手中吗?如此一来我有何颜面去见我朱家的列祖列宗。

    吴泽在心中吐槽道明朝自然没有毁在你的手中只不过毁在了你那好弟弟手里。

    吴泽接着说:如今这个局面只有改制这一条路,然如今大明就像一个重病缠身的病人,不能一开始就辅以虎狼之药,只能先用较为温和的办法慢慢的把身子骨养起来有了元气之后,才能下虎狼之药来彻底根除顽疾。

    但如此一来陛下定会得罪诸多世家的利益,故宫中内外的安全是必关重要的,必须重用厂卫,臣建议不仅要重用锦衣卫,更要重建东厂。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已被拉下水,其子骆椿已代表骆家加入京直隶商会),可听从陛下使唤,至于东厂为了避免江南士族应激,臣建议在初期只让东厂负责宫中防卫一事,而臣这认为有这三人可担大任,吴泽说完这话后停下来看向朱由校

    朱由校说道:老师客气什么直说便是了。

    在得到朱由校的肯定后吴泽继续说到:陛下的贴身太监魏忠贤可当东厂厂公一职,此人虽没读过什么书但能力与忠心都尚可但是其做事心狠手辣,为人过于阴狠,若别人强盛使便会没有底线的吹捧别人,然当那人衰落下来后,便会狠狠的报复回去,又加之此人如今已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故为防止其权力做大,必须要有人制衡他,臣建议由王体乾来继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同样的也需要有人在东厂内制衡他,此职可让陛下奶娘万氏当之,魏忠贤可指挥太监负责在朝堂上撕咬群臣保护陛下的安全,而万氏则可指挥宫女保证陛下平时吃的食物等不会出问题。

    但恕臣直言万氏对陛下执念过深,日后若有后宫妃子怀有生育恐万氏会对其不利。加之若无人在上制衡魏忠贤与万氏,恐这两人会合作起来。

    所以需要一位身份高贵之人与皇上一起统领他们,但如今皇后张氏虽沉稳有度,但其年岁未够,依臣之见先帝之贵妃王氏可担此重任。

    朱由校听到吴泽对魏忠贤的评价也是频频点头对于魏忠贤的名声他也是有过了解,当吴泽谈起万氏时他则老脸一红,好在吴泽并没有过多的讨论他便放下心来。

    他仔细地思考着吴泽对他说的话觉得说的也有道理,而今日王思慧为他解围之争他也是记着的,再加上魏忠贤与万氏也对他忠心耿耿亦是自己熟悉之人,他便同意了吴泽的想法。

    那既然已经确定了以后说宫内的安全那朝堂上的事老师该怎么办呢?朱由校问道?

    那既然已经确定了以后宫内的事,那朝堂上的事老师又该怎么办呢?朱由校问道。

    如今大明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没钱,而如果想要有钱在不激起民变的情况下就只能从商贾上获取,但如今江南士族的势力仍然庞大故只能旁敲侧击,为解燃眉之急臣有二策。

    一策是借辽东边患糜烂之由让朝中官员不断出资,这亦可测试官员是否对皇上与朝廷忠诚亦可从另一方面知晓其家境情况,可知其是否有贪腐。

    二是可以授于商家一些权利,只要缴纳一定的银两便可身穿绫罗绸缎上街到一定程度亦可见官不拜,当然这必定是要缴纳巨额的银两才行。

    是的由于朱元璋制定的规定,从法理上来讲凡是商贾之人是不能身穿绫罗绸缎穿上街的只能穿粗衣麻布,而给予商家一定的权利这也在吴泽自己的计划之内,所以这两者并不冲突而前两种之策只能解一时之忧。

    再之后便是开海禁,开海禁对江南士族百利而无一害,他们自然是非常支持的,在那时候在再适宜的提出针对海昂收取八税一的商税,这么重的税额江南氏族必然会反抗,届时皇上再退一步改成十五税一。

    虽然这等税额对比此前的三十税一仍然是很大的提升但在开海禁的面前江南氏族也没有反抗的理由而光海贸的商税就是一大笔银两,能让朝廷在一时半会之内暂再无后顾之忧,而开了这个口子后之后在收取其他的商税时朝臣就无反对的理由。

    在这之后便是臣率领江南备倭营向辽东与草原进军,争取七年之内平定北疆异族之患练就一天下强军,在西南白杆兵,浙江与戚家军携大胜之威联合京营促使陛下有改革的资本之后便是推行真正的整体商税十税一与反腐行动。

    在这之前若海贸的银两无所支撑朝堂所需可收取茶税,种茶之人多在两广,福建与云南而江南只有少量茶产,故当陛下要收取茶税时,江南士族不会太多阻拦。

    在制定完这一切之后便可休养生息按照太祖祖制在各地多修建常平仓与义仓等四仓,让即使农民在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饿不死之后亦可以工代膳安抚流民,广修天下之路使天下畅通。

    均分田地赐于流民,寻海外良种提升田地产出,修建皇家军事院陪养勋贵之力重建五军都护府平衡文官,修建皇家科学院广开天下民智,引儒学内部之争,再改立孔家南宗(孔家于宋时北南两宗)分为衍圣公让孔家内乱!

    再伺机而公,边患平定之后可并李氏朝鲜,亦可攻略日本,南下取南洋,让此三地成为我大明贸产倾销地与原产料之地,如此三十五年可成盛世,远迈汉唐!

    吴泽说完之后看向朱由校,而朱由校也被吴泽说的激动不已,情不自禁下上前握住吴泽的手说:老师还需要什么一并说出来吧!

    吴泽回道:臣需兵部尚书之位,内阁首辅之职,户部,吏部全力相助,陛下信任与三十五年的时间!

    朱由校大笑道:这又何之难?待时机一到朕便把这些位置给你,你我君臣二人定可开创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世!

    吴泽心想道:如此一来大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