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密州案 » 第二十三章 有理没理,空手而归

第二十三章 有理没理,空手而归

    信是郑斌写的,盖的自然是提点刑狱司干办官的章。一个提点刑狱司的干办公事就敢对市舶司指手划脚,也着实不把市舶司当回事了吧!王舶干直接把信撇地上,说:“想给我临安府市舶务安排差事,找你们提刑大人,没他的书信,市舶司概不认可!”

    听到这儿,刚刚还一个劲自责的的郑斌竟也来了火气,提点刑狱公事能代表提点刑狱司,他干办公事就代表不了?哪条大宋律法规定的?一个小小的市舶务,还敢跟提点刑狱司摆官架子,不知当官的犯案也归提点刑狱司管吗?

    郑斌在宪司为官,不论走到哪儿,大小官员都要敬他三分,没想到,一个市舶司的干办公事胆敢不把他这个宪司的干办公事放在眼里。他问高信:“他不是耳朵出了毛病,没听清你的话吧?还是眼瞎了,没看见提点刑狱司的章?”

    高信提醒他,西湖上的市舶判官可是这位王舶干的上司,判官的案子不还在张诚张大人手上吗。

    郑斌总算明白了,市舶判官因胡案受牵连,手下为上司出气,居然出到他头上。他冷冷一笑,对高信说:“去,给我找块砖头,石头也行。”

    高信愣愣地看他,着实理解不了砖头和石头的用途。直到公事大人不耐烦地“啧”了一声,这才去找。高信是个机灵人,这一找还真让他找着公事大人的用意了,他不仅找来砖头,还将支马车车辕的棍子找来,问郑斌:“大人,您看这可趁手?”

    郑斌笑道:“聪明!”

    郑斌一手抄棍子,一手拎砖头,顶着个白纱布包的脑袋,纱布上尚有洇出的血迹,直闯临安府市舶务衙门。高信紧跟其后,喝道:“浙东路提点刑狱司开办公事郑大人到!不想破头的,就休得阻拦!”

    衙役们一见这阵势,连忙分立两旁,生怕身上一片灰尘飘到公事大人身上,惹得大人棍子、砖头伺候。

    在高信的指引下,郑斌径直来到王舶干廨舍,一棍子敲到书案上,给王舶干吓得险些跌下椅子。郑斌道:“王大人,在下便是浙东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郑斌,没有提刑大人手谕,只有手中棍子和砖头。我的头就是被凶犯打破的,谁拦着我抓凶犯,我就打破谁的头,这也算众生平等,业报轮回。”

    王舶干哪见过阵势,慌忙叫来都吏,安排他们上船点验。郑斌也不与他多讲,心中早想好了给上司的告禀内容:临安府市舶务故意拖延,放走凶犯,罪不可恕。

    临安港待发之船不少,有宋船,也有蕃船,有去金国的,有去高丽的,有去日本的,也有去楚州、苏州等地的。不管宋船还是蕃船,也不管去往哪里,一律点验。为防拒捕,郑斌挎刀上船,提着小心,可再看船员和商贾,一个个神态晏然,司空见惯,没一点作奸犯科的样子。

    十几条船,直点验到天黑,没见魏三哥,没见张清芳,也没见一身武艺的后生。略感失望,也预料得到。他来之前,已经有船出海,为数还不少,就算去追,又岂能一艘艘追得过来。

    回到宪司,钱提刑等在厅堂,武大人也在。同样的两手空空。

    钱提刑去了张府,张清芳母亲邓氏一眼认出钱大人,喜出望外,请进屋里,又是点茶,又是上点心,还把老太太请了出来。经邓氏一讲,老太太也认出了钱大人。老太太好记性,依旧记得钱大人读书时的样子,那时他就住在张家,不仅读书用功,还能帮着打扫庭院,干不少活。老太太说:“我当时就跟九成说,这孩子必成大材。你看怎样?若没记错,提刑官了是不?”

    钱提刑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一身官服白穿了,若不是手下一个劲地提眼色,真能拎把扫帚打扫庭院去。考虑老太太年数过大,怕惊吓着老人家,钱提刑就想换个地方与邓氏说话。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非不让走,有啥就在这儿说。钱提刑只好硬着头皮提及张清芳,邓氏说女儿一早就去了盐官县。钱提刑又问起魏三哥,老太太连夸魏三哥老实巴交。

    “就在今天,魏三哥被皇城司带走,据说,他是岳飞旧部。”钱提刑大着胆子试探道。

    没等邓氏说话,老太太脸色一变,反问:“莫说不是岳飞旧部,就是岳飞旧部又如何?岳飞一心抗敌,有大功于国家,却惨遭奸臣构陷杀害!秦桧老贼,只恨不见,若见你老贼,唾你一脸……”

    老太太越说越气,真个唾沫横飞,仿佛秦桧真在眼前一般。邓氏劝她少说,她却一扬手,问:“我老太太说了又如何?你们自管去告密!祝你们升官发大财,我一把年纪了,不怕死!让他老贼砍了我,剐了我……”

    钱提刑吓得脸煞白,同行官员谁又不是。钱提刑不敢再听,这种话听了都有罪,见制止不住老太太,只好带着手下仓皇逃离。

    钱提刑自嘲无能,武大人立马否认,并说:“说句大胆妄为的话,老太太哪句话说错了?大人能如何?我等又如何?”

    武大人能在宪司站住脚,除了有杨少傅撑腰,他自己的左右奉迎之术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武大人倒是抓了不少人回来,跟人吹胡子瞪眼吓唬半天,也没问出点有用的,没人知道魏三哥何许人。

    见说不清楚,只好把孙孔目请回来,要孙孔目画一张魏三哥的画像。孙孔目不仅能写,还能画,可是丹青高手,尤擅人物,在宪司给嫌犯画像的活全是他的。可孙孔目并未见过魏三哥。宪司中除了郑斌和高信,也再无他人见过魏三哥。孙孔目说:“郑大人倒是与我讲过魏三哥的相貌,我可以试着画一画,只是不知画完了,找谁核对。”

    武大人连忙派人去军器监,请来两位厨子。孙孔目画完,两位厨子也请来了,可两厨子各说各的理,这个说眼睛太小,那个说正好;这个说脑门太宽,那个却说还有些窄;这个说嘴唇厚了,那个却说还有些薄。

    孙孔目将笔一扔,道:“不画了!”

    俩厨子又互相指责起来,唾沫互喷,你笑我猪脑袋,我骂你傻东西,险些动起手来。

    牡丹棚的伶人都看傻了眼,好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