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密州案 »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来,清静之处不清静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来,清静之处不清静

    台下一坐,不觉时光匆匆而过。《鲍老儿》演完,又来一出《眼药酸》。看完《眼药酸》,又去楼下看影戏。正看得入迷,忽听身后人说:“察子满城捉你,你还跟这儿看上戏了!”

    回头看,果然是张诚。

    郑斌夸他好眼力,张诚却夸高信描述得明白,跟拿纸画出来一般。张诚告诉他,账册确由吴怀人的兄弟取走,自会妥善保管,不必担忧。郑斌说清单今晚就能印出,张诚承诺,明日天亮前,清单必遍布临安大街小巷。

    郑斌问起武大人,张诚说他早就坐马车出了衙门。郑斌说他去了绍兴,张诚却有些吃不准,道:“武大人战场上是员猛将,进了衙门却谨小慎微,他真敢去找汤大人?”

    “这有何不敢?参劾老贼的是汤大人,又无需武大人张嘴出面。”

    见郑斌如此说,张诚也不好再说什么,可事实却真被张大人预料到了。

    武大人没去绍兴府,却去了殿前司,去找他的老上级杨存中了。

    绍兴十二年(1142),经高宗赐名,杨沂中改名杨存中。

    武大人不是不想去绍兴府,可左思右想后,还是去了殿前司,先问过老长官再说。

    杨存中是殿前都指挥使,但平时并不在军中,而在宫中,护卫赵官家。

    武大人自然进不了宫,只能在殿前司等候。虽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可他并不着急,他与郑斌不同,他已然是提刑副使,堂堂正四品,以正四品致仕,也有吃有喝,逍遥自在,都这把年纪了,万不可有任何闪失。参劾秦桧,可不是闹着玩的。参劾就得拿出证据,秦桧定会说你伪造证据,你说证据北朝来的,秦桧再告你通敌,大理寺、谏院又全在他手里攥着,你岂不百口莫辩。

    要真能参倒秦桧,再给他早早气死,也确实大功一件,可皇上与秦桧同穿一条裤子,真能认你这件大功?武大人不信。当然,也有人说,皇上对秦桧也并非言听计从,只因秦桧压得住主战派,又削了张俊、韩世忠、岳飞兵权,议和有功,这才相权渐大,逼得皇上离不了他。若真皇上离不了秦桧,参劾秦桧又怎能讨得皇上欢心呢?

    武大人左思右想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也没关系,自有杨少傅给他定夺。老长官已是少傅,又常在官家身边,该不该参劾,自有明断。想到这儿,武大人竟在门房迷迷糊糊睡着了。

    郑斌出宪司时,武大人可说得慷慨激昂,“今日印出就今晚张贴,明日印出就明晚张贴,早一日张贴,早一日要老贼性命。”言犹在耳。既然要清单遍布全城,就不是件小事情,他也想着帮一把手,也可趁机结识吴怀人。

    张斌闻言,稍加思索,便同意了。张诚带他上了宪司马车,路上,张诚问他,确信高信不是察子?

    郑斌不能确信,但至少打察子打得挺来劲。

    张诚提醒他,还是要多加提防。

    没多时,张诚带他来到香积寺,见过知客。一看便知,知客与张诚是老相识。张诚简单两句话,知客便答应了,并亲自安排寮房去了。依张诚之见,你察子都打了,家也被搜了,虽化了装,也还是先在寺里住下吧,总得有个藏身之地嘛。

    郑斌同意,只是觉得对不起娘子和孩子,出门时说得好好的,却又生出这些事来。想到此,忍不住叹了口气。张诚问他何故叹息,他反问:“张大人,你家人知道你做的这些事吗?”

    张诚一愣,凄然一笑,道:“家父早亡,家母总劝我,做人别太直,权贵得罪不得,该奉承就奉承,该送礼就送礼,能不能升官发财,不在会不会办案。拙荆就更威猛了,拿着娘家钱给我打点,逼得我写下休书,这才本分些。”

    没多会儿,知客回来,带张诚和郑斌来到寮房,郑斌一看,竟是独自的两间房,窗明几净,还熏着淡淡的佛香,而别的僧人都是十几人睡一屋的。郑斌受宠若惊,连连道谢。知客微笑道:“张大人的朋友就是贫僧的朋友,既是朋友,就不必客气。”

    知客又告诉他哪里吃饭,哪里打水,再闲聊两句便告辞了。

    郑斌问吴怀人住哪里。张诚说:“你住的这两间就是他住的。”

    郑斌心想:这吴怀人哪里是乞丐,分明就是员外嘛。只是,若他回来,那岂不要跟他睡在一张床上?便问张诚,若吴怀人回来,能否请知客大和尚再搬张床来。

    郑斌只问吴怀人住哪里,张诚就猜出他不愿与叫花子睡一张床,可他偏要说:“这事嘛,你还是去问知客大和尚吧!”张诚坏笑着离去,还要去找钱提刑,正事要紧。

    郑斌不便出去,便在寮房睡了一觉。听得寺里打钟,醒来,知是该吃晚饭了。端碗去了斋堂,斋堂阔大宽敞,长桌四排,僧人两边落座。斋堂中多是僧人,俗人寥寥。郑斌问知客,吴怀人可在?

    知客告诉他,吴施主乃闲云野鹤,来去随心,一般不在寺里吃饭,有时也不住寺里。

    斋饭有人分发,开饭前又要诵一段经文。吃饭不说话,静静吃完,郑斌回到寮房,想这清静之地,竟藏着敢杀察子之人,真是佛家胸襟,无物不容。

    郑斌明白,事情至此,他该做的都已做完,接下来就静待花开了,可他就是静不下来。杨朝奉答应他,即刻排版,活字印刷,无需刻版,下午就能开印,两个时辰印一千张,不在话下。

    一千张还是有点少,这种东西自是多多益善,可吴怀人的弟兄们贴得过来吗?贴得多了,不会被发现?到底要多少张才掀得满城风雨……

    毕竟没干过,难免不前思后想,想得越多,越想和吴怀人见上一面,哪怕说上一句话,也心安。可这吴怀人竟一夜未归,郑斌半宿没睡,假胡子又痒得不行,自己还取不下来,焦躁难捺,又无计可施。

    想自己在牡丹棚时,也没有如今这等焦躁。人就是这样,越是让你啥啥看不见,你越慌张。他想:高信是察子?义兴书堂里伙计出卖了杨朝奉?还是有个乞丐张贴清单时被人瞧见……

    若事情果真败露,家人会不会遭殃?香积寺会不会也跟着倒霉?察子会找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