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密州案 » 第四十三章 忍辱仙人,终见正果

第四十三章 忍辱仙人,终见正果

    天亮敲钟,郑斌立刻坐起,虽然一半脑子尚在梦里,他也知道伸着脖子看向窗外,看有没察子进来,再仔细听着动静,除了僧人的说话声,只有风吹桂树的哗哗声,伴着阵阵桂花香。

    他迅速穿衣洗漱,出了寮房。找到知客,问吴怀人昨晚有没回来。知客告诉他,酉时一过,寺里就会关山门,不会再有人进来,而他也去吴施主寮房看过,黑着灯。

    吃早饭时,上嘴唇的胡髭都杵到了粥里,扯又扯不下来,一半在嘴上,一半垂下来,还滴着汁。僧人忍不住笑,人人看他,饭都顾不上吃了。

    回到寮房,他用热水敷了几次,总算给上嘴唇的假胡髭揭了下来。牡丹棚的伶人为给他粘假胡子,竟把他的真胡子全剃掉了。如此,揭下假胡髭之后,上唇光光,下巴浓密。寮房里也没个镜子,他就想象着自己当下的模样,再想他曾经见过的一张张脸,有一张长这模样的吗?

    揭下假胡髭没多会儿,张诚来了,呆呆地看着他,说:“你这样出去,太危险。”

    若那时,满大街的人看他,非看不可,察子更得多看他两眼。

    张诚告诉他,昨晚啥也没发生,因为吴怀人只收到两千张清单,他认为数量太少,要再印些,今晚再动手。

    郑斌明白了,两千虽少,说明杨朝奉谨慎,书堂的伙计不是人人都信得过的,小心驶得万年船。

    张诚说,他昨天一天没见武大人,想必去了绍兴。昨晚他还去了钱大人家,把他们的计划跟钱大人讲了,钱大人说,计是好计,就是太凶险。钱大人还说,他自会去找普安郡王,若普安郡王再能找皇上,奏明秦桧通敌之罪行,秦桧十有八九地在劫难逃了。

    郑斌问张诚:“钱大人家,没察子埋伏?”

    张诚笑道:“放心吧,察子们都去你家埋伏去了,全皇城司的察子都在找你,谁还会去盯一个被罢了官的闲人?”

    张诚分析得有道理。自打他打了察子,察子们可算看明白了,要想破陆监丞、魏三哥案,唯有逮着他郑斌不可。他也愈加明白,他真不能让察子们逮着,一旦落到他们手里,不是皮开就是肉绽,指甲拔光,牙齿拔光……那点手段他还是知道的。

    事到如今,钱大人也亮出了自己的牌,普安郡王的人,宗室一党,怪不得赵令衿一下大理寺,他立马上书呢。

    再看普安郡王,日后还真有可能立为皇储,继承大统。

    众所周知,建炎年间,赵官家逃至扬州,金军来袭,正在宠幸宫人的赵官家忽闻战报,吓出阳痿之症。之后,其子又在苗刘之变中薨殁,赵官家便彻底断了子嗣。一位叫娄寅亮的县丞上书,请赵官家在太祖后裔的“伯”字辈中领养一孩子,作为暂时的皇位继承人,若将来官家生了儿子,再立亲儿子不迟。

    赵官家大呼忠臣。赵伯琮就是这么被挑选出来的,改名赵瑗,初封建国公,就学于皇家书院资善堂,后封普安郡王。

    赵瑗由张贤妃抚养长大。吴皇后也抚养了一个太祖的后人赵伯玖,后改名赵璩。后张贤妃过世,赵瑗亦由吴皇后抚养。

    赵瑗性格温和,恭谨持重,生活俭朴,好读经史,朝野上下交口称赞。当年赵官家诏见岳飞,让他进宫见了赵瑗,岳飞甚是喜欢,出去就跟人说:“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

    但在赵官家的生母韦太后眼里,赵瑗木讷,不如赵璩伶俐可爱。若立太子,韦太后更偏向赵遽。

    秦桧则视赵瑗为莫大威胁,对立赵瑗为储君一事百般阻挠。

    最大的障碍还在赵官家,赵官家一直不立太子,就是幻想自己能再生一个。王继先没少给官家献黑虎丹,也就是春药,官家夜夜鏖战,总想为大宋江山做出点贡献,可惜一点没出来。

    赵官家的努力指定白费,连金人都知道。岳飞为何进谏赵官家早日立储,就是因为金人想把钦宗的儿子赵谌送回南朝,你赵构不是生不了孩子吗,把你侄儿送你,将来也能当个太子,这可是你爹妥妥的嫡皇孙,你哥的皇太子,可比你个庶出自封的皇帝来路正,你们自己人就掐去吧!

    赵官家早已坐稳龙椅,赵谌自是回不来了。而赵官家又迟迟生不个啥,早立赵瑗为储君不理所当然吗?可不管赵瑗还是赵璩,至今都没个皇子的名分,将来能否立为太子,真不好讲。赵瑗若真想他日继承大统,自当韬光养晦,少与大臣、宗室交往,而参劾秦桧这种震动朝野之事,他普安郡王参与,真得合适吗?

    张诚说:“郑大人所虑极是,普安郡王不可轻举妄动,一言不慎,前功尽弃。”

    “还得先让汤鹏举上书,汤大人不上书,普安郡王再开金口不迟。”

    二人商定,张诚再去找钱大人。普安郡王再聪明,不过十八岁;钱大人是老道,可也有思虑不到的地方。多一个人,多一句嘴,多个心眼,想成大事,少不了的。

    没了胡髭的郑斌哪也不敢去,谁的帮也忙不上,只能躲了香积寺里吃喝睡觉。吃喝还可以,觉是睡不踏实的,书倒不少,全是佛经,抱起一本《金刚经》,念道:“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没念两句便丢下了,念一句忘一句,就记得个“忍辱仙人”。他指定不是仙人,但忍辱是没少忍辱,不能上书参劾秦贼已是忍辱,还粘一圈胡子跑庙里躲着,不是忍辱又是什么?忍辱还能成仙?简直胡扯!

    有心去天王殿和大雄宝殿转转,可一想自己这模样,还是寮房里老实呆着吧,连去斋堂吃个饭,僧人们都暗笑不已,就别四处散布欢乐了。

    闲坐无事,常想吴怀人。想一个月前,后生当街劫走魏三哥,必是吴怀人的谋划,还能算到有人去追他们,再令后生在他背后扔黑石头,这踏白军不是白混的。踏白军,正是侦察探路的尖兵,最善埋伏,待时而动,一击制敌。能当街劫走魏三哥,散布个清单,想也不在话下。之前的字条、布告也必是这踏白军旧将所为,能建昔日功,必成今夕事。

    张诚走后再没来,知客倒是来看过他。他白住人寮房,很是过意不去,却又不知吴怀人何时能回,张诚何时能接他走,不免忐忑。知客宽慰他,说在本寺无论住多久,都是可以的。郑斌哪里听得了这话,两天都住不下,还要多久?可问题是,皇城司全城搜他,他出了香积寺,去哪儿呢?

    到了晚上,听着乌鸦叫月亮,看着树影画窗棱,忐忑之心竟也静了下来,想也白想,不如就信吴怀人。

    踏踏实实睡了一整宿,天亮起床,知客来敲门,从袖中掏出一张叠了四叠的纸,叮嘱道:“勿留。”

    知客说完就走了。郑斌打开纸,半尺见方,果然是秦桧北地田产清单。郑斌叹道:“吴将军,不愧是岳少保帐下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