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密州案 » 第四十五章 高官明哲保身,黎民胆小怕事

第四十五章 高官明哲保身,黎民胆小怕事

    武思进,乃杨存中亲随。吴怀人早就知道此人,说他跟杨存中一个娘胎出来的,一样的背信弃义,一样的见风使舵。

    此话一出,郑斌不免紧张,他问吴怀人,武大人可会向秦党出卖他们。

    吴怀人认为不会。

    杨存中还叫杨沂中时,与岳少保乃结义兄弟,年长岳少保一岁,岳少保呼他十哥。疆场之上,杨存中不可谓不勇猛,可官场上,就只剩明哲保身了。他诱捕岳少保,也百般不情愿,可终究是个孱头,也是一番权衡利弊,这才做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勾当。别看他帮秦桧这么大忙,可他并非秦党,而是妥妥的帝党,逮捕岳少保是皇上的意思,这点事他会看不出来吗?

    杨存中的亲随,自是有样学样,亦步亦趋。武思进自有靠山,何苦投在秦桧门下。但明哲保身之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趟浑水是犯不上的趟的。

    郑斌恍然大悟,道:“秦贼死与不死,与他无关。秦贼死,他未必有功;秦贼不死,他一样混日子。”

    “没错,义愤归义愤,仕途归仕途。”

    既然武大人只说不做,那汤大人那里还得走一趟。郑斌早在这两间小房里憋够了,要不是武大人包揽,他早就拜会了汤大人,而汤大人的奏章想必也早已上了赵官家的御案。

    郑斌要去绍兴,吴怀人觉得太冒险,郑斌却认为察子们早已被漫天清单搞得晕头转向,哪里还有心思放在他身上。他拎起早已扯掉的假胡子,说:“我和点儿浆糊就能再给这它粘上,对付着去牡丹棚,要他们给我补明白了。再走街上,不信察子们的瞎眼看得出来。”

    吴怀人不似郑斌当朝为官,见汤鹏举自是没他方便,别的不必说,还是赶紧叫车吧!

    吴怀人出了香积寺,不过半个时辰,就坐车回来了,赶车的另有他人。他跟郑斌讲,他要留在临安,若有个风吹草动,还好指挥,车就让手下兄弟赶。

    郑斌也说如此安排最好,便上了车,先奔牡丹棚而来。

    去了牡丹棚,班主都费了半天劲才认出他。他本要补个胡髭,班主却送他一匣子,打开一看,各种假胡子、假眉毛,还有胭脂、水粉、胶水。想怎么装扮就怎么装扮。班主如此厚待他,他不禁思忖:这些人要说与吴怀人、魏三哥不认识,是不说不过去。

    班主亲手给他粘好胡髭,粘得果然服帖。他取出知客送他的清单,试探班主道:“班主,近日可曾见过这东西?”

    班主一见,慌忙摆手,道:“我等小民,岂敢看这东西!官人快快收起。”

    郑斌笑道:“送你了。”

    班主哪里敢收,连忙取来火寸(火柴),将清单点燃烧掉。郑斌摇头苦笑,揣了匣子离去。可见,秦桧当朝二十年间,民风早已不似绍兴初年勃勃然有生机,当年官民争相传看《斩桧书》之盛况,再难见了。

    别人是不也这样呢?不用问,也差不了太多。失算了?高估了黎民?不高估又如何,还指望他们揭竿而起,冲进秦桧吗?说一千道一万,还得依靠汤大人。可黎民如此,高官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若汤鹏举徒有虚名呢?

    郑斌闷闷不乐地上了车,任由车夫赶车,一言不发。走在半路,忽觉饥肠辘辘,这才想起没吃午饭。二人在萧山下车,路边面馆,一人来一碗棋子,就是棋子大小的面片。

    一碗棋子下肚,郑斌才稍稍有了些说话的兴致,问车夫姓名大名,车夫说:“粗鄙之人有姓无名,我姓蔡,排列老大,官人就叫我蔡小乙吧!”

    郑斌便问:“小乙哥,跟吴员外几年了?”

    蔡小乙说自从父亲去世,他就他跟随吴员外,已有三、四年了。

    郑斌又问他父亲怎么去世的。小乙说,父亲本是西北的军人,富平惨败之后,父亲瘸了左腿,当不了兵,只好学别人做起了皮匠,因贩卖皮货来到临安,他就是临安出生的。父亲做生意赚了些钱,一家人日子过得倒也滋润,只是后来被人骗了一批货,他竟想着打官司讨回钱,可左打不赢,右打不赢,还把家当都赔上,再后来就得了病,没过两年,就病死了。

    郑斌问他:“要不回钱,为什么不找吴员外?”

    “吴员外也要不回来。”

    郑斌小小一惊,再问:“何人高不可及?”

    “胡献瑞。”

    郑斌大大一惊。

    再上车,郑斌张手要马鞭,蔡小乙连说使不得,说:“小乙为郑大人赶车,心甘情愿,大人所做之事,小乙唯有仰慕。”

    小乙居然知道清单出自郑斌之手,可见与吴怀人关系不一般。郑斌问他是否也去散发清单了。小乙说,放孔明灯以散清单的法子就他想出来的。

    小乙以为郑官人会夸赞他两句,没想到,他只是微微笑了笑。小乙见他兴致不高,还想起他一路上的默不作声,便问:“大人忧心重重,是怕此事不成吗?”

    “若此事不成,不知会多少人性命不保。”

    “大人是说张浚吗?别人我不知道,若只张浚性命不保,我倒觉得没什么好可惜的。”

    不都说张浚有古名臣之风吗,怎么还没什么好可惜的呢?郑斌问他还出此言,小乙说,他父亲曾在曲端帐下效命。曲端乃西北名将,屯兵泾州(甘肃泾川县北),数败金军,阻西路金军不得南下。张浚不听曲端按兵据险,待机反攻的策略,还罢了曲端官职,非与金兵在富平野战不可。张浚又轻视金军,不听诸将忠言,数纵战机,终为金军所败,将陕西大部拱手相让。

    事后,张浚不仅不能重新起用曲端,还因为曲端曾写过的一句“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的诗句,诬陷曲端谋反,交给康随审问。康随曾是曲端部下,因犯军法,被曲端惩治过。康随要曲端承认谋反,曲端当然不认,最后竟将曲端活活烧死。

    “大人,小乙读书少,读的道理也不多,只知道这世上一心在公、真心为百姓的好官没几个,郑大人算一个。”

    郑斌默不作声,不由得自问:我算得上一心在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