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姐杨玉环 » 第十五章 高力士

第十五章 高力士

    高力士,千古贤宦第一人,因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

    历史上的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皆因攀附高力士获得将相高位,就连未来的唐肃宗,现如今的太子李亨,也要称高力士一声二兄。

    除此之外,诸王公主皆称呼其“阿翁”,驸马们则称其为“爷”,可想而知高力士的权力地位到达了何等地步!

    但这样的高力士,却并非像人们所熟知的那些宦官般玩弄朝野,做事依然小心翼翼,对于唐玄宗的忠心更是无人可比拟,然正因为此,杨铦才有机可乘。

    “许久不见了,张相。”

    高力士站在牢房外,望着张九龄那张因烛火照耀从而明亮些的脸庞,微笑躬身道。

    张九龄这个人,高力士从不喜欢,但却从未看轻过,人的矛盾便体现如此,张九龄没有通过他就获得了唐玄宗的另眼相看,即便身陷牢狱也没想过跟他有什么关系,这样的人谁能喜欢?可又有谁能看轻呢?

    “高兄。”

    张九龄从地上站起身子,拱手回礼道。

    “高兄?!”

    高力士不明白张九龄为何这样叫自己,从未有过。

    “老夫已经不是官了,跟高兄相识这么多年,理应如此。”

    张九龄面色如常的解释着。

    高力士也欣然接受,脸上的笑容看起来也不那么勉强了。

    “能让大名鼎鼎的张九龄称兄,也算是值得吹嘘的幸事,张兄珍重。”

    说完,高力士才转头看着一旁的杨铦:

    “陛下有旨,走吧。”

    似乎也没必要说太多,杨铦拱手点头,看了一眼张九龄,便迈步走出牢房。

    苍天保佑啊!

    张九龄望着杨铦离去的身影,心中这样想道。

    高力士的眉头却有点微皱,带着杨铦出了刑部大牢,走了一会儿,声音才再度响起:

    “你是怎么做到的?”

    杨铦面色一怔,转头看了一眼四周,心中一直在想着张九龄对于自己事关高力士的嘱咐,语气不免小心三分。

    “您是在问我?”

    “不然呢?”

    高力士反问道。

    “关于王潜的案子?”

    杨铦再度问道。

    高力士脚步一顿,奇怪的看着杨铦:

    “自然不是,我问的是张九龄啊!”

    “老张咋了?”

    杨铦懵了。

    高力士也懵了:

    “老……老张?!”

    “哦,有点不礼貌是吧,不过我已经得到老张的允许了,可以这么称呼他。”

    杨铦自以为解释的很清楚,可惜他并不知道高力士想问什么,或者说想知道什么。

    一句“高兄”,不可能出现在以前的张九龄口中,虽然张九龄话说的很漂亮,但高力士还能从这个称谓发现了一点端倪。其实也很一目了然,张九龄这样做,只能是为了杨铦了。可问题是,张九龄是因为阻止唐玄宗册封杨娘子才入狱的,杨铦身为她的弟弟,态度是不是改变的太快了些?

    不过现在看来,别的不说,高力士已经失去了探知的兴趣,转身向前,目光平视,语气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走吧!”

    杨铦只能紧随其后,所以说跟古人相处很麻烦。不过现在,相比于担心高力士或者老张,八姐和玉环姐才是首要啊!

    …………

    兴庆宫,兴庆殿。

    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虽不是明月高悬,繁星点缀,可兴庆殿还是早早的便灯火通明起来。

    裴衡姗姗来迟,在文武百官的冷漠注视下,他详细的介绍了案情以及经过大理寺虽然时间很短但众志成城的调查下,从而发现的问题。

    推事院的令牌,就是这介绍的重中之重。

    唐玄宗就跟第一次听到般,眉头紧皱到了极点。

    殿下的李林甫和牛仙客,眼神更是不知道交换了多少次。

    至于其他官员,大部分是跟着表演,毕竟看这样子,杨家估计是要化险为夷了!

    杨铦终究只是个幌子,文武百官反对的,其实还是唐玄宗要册封杨玉环的事实。但人家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反对的话,张九龄说过,结果进去了,接下来再想反对,只能绕着弯去表达。

    唐玄宗这边亦是如此,他可以直接将事情定性,但不能同时将两件事一起定性。

    杨玉环,老子要册封,杨铦,老子也要放,这就不讲理了。

    永穆公主,真的是陛下您的女儿吗?如同寿王李瑁,真的是陛下您的儿子吗?

    所以说,杨铦就是文武百官和唐玄宗打拉锯战的关键,说得残忍些,唐玄宗可以册封杨玉环,但在那之前,要将杨铦秉公处置,就算不死,也要流放,反正这辈子不可能再出现在长安城。

    然唐玄宗怎么忍心?真要是那样,杨玉环嘴上不说,心里也不可能原谅他。当然,文武百官对此自是喜闻乐见,哪怕是李林甫这样的逢迎之臣,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故而一直不说话。

    但如果此案的真相,真的有转机,或者说凶手真的不是杨铦,那可就糟糕了。而且看唐玄宗这样子,简直是十拿九稳,大部分人只能选择放弃,终究还是小命要紧!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宁死也要一试。

    “仅是这样吗?”

    裴衡的话刚刚落下,一人便缓缓站起身子,朝着唐玄宗拱手道:

    “陛下,此案虽说有疑点,但仅凭一块推事院的令牌,难道就能佐证杨铦无罪?人证物证在此之前都已俱在,真要是翻案重审,老臣以为,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是。”

    说话之人乃是尚书左丞相裴耀卿,当然,说是丞相,其实是虚职。

    大唐走的是三省六部制,所谓的实权宰相,乃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分别是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而发展到玄宗这一朝,情况又有变化,除了原官为三公、三师、中书令外,非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者,不为宰相。

    李林甫是中书令,牛仙客是同中书门下三品,除此之外,像裴耀卿这样的,就算在官职上加个左丞相,也是形同虚设。

    不同的是,裴耀卿跟上一任中书令是很好的朋友,不错,就是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