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姐杨玉环 » 第十六章 这小子,该不会没有证据吧?

第十六章 这小子,该不会没有证据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裴耀卿既然能跟张九龄是朋友,品德自然无需赘述。

    但在李林甫的眼中,敌人的朋友自然也是敌人,看了一眼牛仙客,后者心领神会,缓缓站起身子。

    “裴左丞未免太过心急了,陛下已经宣杨铦上朝,此案孰是孰非,很快就能一清二楚,左丞大人难道连这一点时间都等不得吗?”

    裴耀卿的年纪跟张九龄差不多,头发花白,胡子也是一大把,听到牛仙客的话,他的注意力却全都放在一旁的李林甫上。

    “中书令,也是这样以为吗?”

    李林甫面色如常,心里却在暗自腹诽,不管是张九龄还是裴耀卿,都是一样的没有眼色。所以有些人,真的是永远成不了朋友,这无关于立场,只是单纯的看不顺眼。

    “陛下英明神武,必能圣断,若非如此,现如今的大唐,又岂能是这般模样?”

    李林甫站起身子,朝着唐玄宗拱手道。简直是活成了官场模范,一字一句,都是那样的找不出丝毫纰漏,裴耀卿只能无言以对,低着头跪坐下去。

    牛仙客见状,却没有丝毫的得意,朝裴耀卿拱手行礼以表歉意,跟李林甫交换了一下眼神获得肯定,最后才在唐玄宗的默许下重新跪坐。

    所谓的赛前热身就这样结束,与此同时,高力士也领着杨铦来到了兴庆殿外。

    一路走来,杨铦都很努力,压制着自己的好奇心,尽量不乱看。

    大唐历任皇帝,大部分都喜欢把太极宫或者大明宫当做自己的主政之所,唯独唐玄宗是个例外。

    也因此,在兴庆宫里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当然,如果不小心的话,有趣的事情应该会再加上一件,而主角正是杨铦。

    高力士也很无奈,一般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带来的人要么惶恐不安,要么强打精神,但杨铦显然是个例外,以至于望着眼前的兴庆殿,高力士都破天荒的回过头,死死的盯着杨铦道:

    “你应该,知道怎么面圣吧?”

    高力士话音刚落,杨铦的脑海便接连闪现出电视剧里的情节,当即一点头:

    “知道!”

    语气很是毋庸置疑,高力士也只能选择相信,躬身迈步来到兴庆殿外,低头缓缓道:

    “陛下,杨铦带到。”

    “宣!”

    唐玄宗毫不犹豫的一挥手,说来他还是第一次见杨铦,眉清目秀,果然是她的弟弟呢。

    李林甫和牛仙客以及裴耀卿等人,也转头看去,目光各不相同,但都带着审视的意味。

    杨铦穿越以前,也算是被社会毒打过,此刻还真没有他这个年纪理应有的怯场,迎着众人的视线,当即迈步。

    然后就被高力士一把扯了回来:

    “履!”

    “驴?”

    杨铦扭头环视四周:

    “哪有驴?”

    高力士登时一愣,心说你不是知道吗?不过这会儿唐玄宗和文武百官俱在,他也不能发火,只能指着杨铦的鞋道:

    “履!”

    杨铦这才明白,也才想起唐朝的君臣都是坐而论道,所以进殿之前都是要脱鞋的,赶忙蹲下身子,同时小声道:

    “你刚才说脱履我不就知道了吗?”

    高力士人都傻了,好家伙,还成我的错了!

    唐玄宗跟高力士相处多年,两人虽是上下级关系,却是互为了解,大概也是第一次见高力士有气没处发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一勾。

    李林甫和牛仙客则是又抽空交换了一下眼神,有点紧张了。毕竟杨宪这会儿看起来很是不靠谱,真的能为自己证明清白吗?

    裴耀卿本就对杨家不喜,此刻则是更讨厌了。

    裴衡在此之前已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现如今,唉!

    就这样,满朝文武干看着杨铦把履脱下来,放在一旁,然后进殿,拱手行礼道:

    “杨铦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全场一片死寂,唐朝压根就没有万岁万岁万万岁之说,高力士站在兴庆殿外,已然想死,你不是说你知道吗?

    唐玄宗也是愣了片刻才回过神来,抬手道:

    “请起。”

    “多谢陛下!”

    杨铦还以为自己做的不错,腆着脸站起来,完事看了一眼四周,大家都坐下了,他想来也不能例外,便“噗通”一声也坐下了。

    李林甫和牛仙客相视一望,这都什么情况?

    唐玄宗也看了一眼高力士,高力士只能脸色苍白,满面歉意,他也没想到杨铦对于礼仪一窍不通,跟张九龄的不可思议如出一辙。

    毕竟杨铦的出身可是弘农杨氏,虽不是五姓七望,也是名门望族,没有这个背景,杨玉环也不可能嫁给寿王李瑁,但现在看来,这孩子小时候八成是被宠坏了。

    唐玄宗也只能选择理解,拿起龙书案上的黑色令牌,生怕杨铦再闹出什么笑话,直截了当道:

    “杨铦,裴衡已经把此案发现的端倪如实禀报给朕,诸位爱卿也已听清,可你要想证明不是你打伤的王潜,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否则的话,欺君之罪,你可知晓?”

    杨铦坐在兴庆殿下正中央,直到此时,才敢眼睑微抬细看唐玄宗,纵然已是暮年,可仍能看出年轻时的棱角,但总归还是老了。

    想着临出牢房前,张九龄对自己说过的话,杨铦的心中不免一紧,语气也终于开始像一个正常的大唐人了。

    “陛下明鉴,杨铦自知在劫难逃,此刻岂敢欺君?只是杨铦一人事小,陛下受奸人蒙蔽事大,王潜乃是陛下的外孙,皇亲国戚,跟在下也是至交好友,就算有口角之争,在下也万万不敢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啊!”

    此话一出,杨铦是理直气壮,唐玄宗却有点慌了。

    一旁的高力士亦是如此,李林甫和牛仙客也是眉头紧皱,裴衡更是脸色惨白。

    这,有谁不知道吗?可说一千道一万,证据呢?

    唐玄宗可并非是想听这些话,才召集文武百官,宣杨铦上殿的啊!他要的,是杨铦把证据甩出来,用残酷的事实给裴耀卿这样的臣子一个沉重的大嘴巴子!

    因为只有这样,此案才能重审,杨铦也能逃过一劫,杨玉环也才能发自内心的感谢……等一下,这小子,该不会没有证据吧?

    唐玄宗居高临下的看着杨铦,思及至此,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五十五岁的老皇帝,此刻竟被杨铦整的一滴汗珠从脑门缓缓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