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姐杨玉环 » 第二十八章 一日杀三子!

第二十八章 一日杀三子!

    刑部,大牢。

    “咳咳”

    剧烈的咳嗽声此起彼伏,张九龄扶着案桌,靠着墙壁,满是皱纹的手捂着嘴巴,微微颤抖,他的脸色极为苍白,相比一月前,也实在清瘦了太多。

    可老头的眼神却是明亮的,咳嗽过后,放下手,嘴角竟然含着一抹微笑!

    苍天,果然还是有眼的呢。

    “咣当”一声响,大牢的大门被推开,张九龄听到响声,飞快转过身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装,双眼饱含期待,可最终又是自嘲一笑。

    他希望来的人是杨铦,但此刻,杨铦不可能来。

    事实也正如张九龄所料,伴着“嗒嗒嗒”急促的脚步声,一人快步走到牢房前,正是裴耀卿。

    “子寿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站在牢房外的老头怒视着站在牢房里的,就冲这个语气和态度,谁能看出两老头乃是至交好友呢?

    “焕之(裴耀卿字)已经知道了呀。”

    张九龄微微一笑,然后席地而坐。

    “是牛仙客告诉你的?”

    “是他告诉我的!”

    裴耀卿飞快一点头,同时挥着手道:

    “可我不管那些,就算李林甫是挑拨离间我裴耀卿也认了,我只想知道,子寿为什么要帮杨铦?他可是杨家的人呀!”

    张九龄直视着裴耀卿:

    “可他真的不是凶手。”

    “但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啊,子寿!”

    裴耀卿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种感觉还带了些许背叛,当得知唐玄宗要让杨玉环出家以后,老头的天都要塌了。他知道自己输了,而且输的很彻底,就如杨铦所说的那般,裴耀卿阻止不了。

    杨玉环是为了给窦太后祈福才出家的,陛下占据了大义,百善孝为先,身为臣子,裴耀卿只能选择拍掌叫好。可问题是,老头可以输在李林甫手里,可以输在唐玄宗手里,唯独不能输在杨铦手里,因为杨铦的背后,竟然站着张九龄!

    这特么到底是什么鬼?

    “又是那该死的风度在作祟吗?杨铦还年轻,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不该成为我们斗争的牺牲品,那样做不对,他很无辜,可这世上,无辜的人少吗?子寿,你真的已经忘了吗?先太子殿下!”

    张九龄说不出话来,倒不是无言以对,而是真的什么都说不出来。

    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君王勤勉,臣子忠心,百姓安居乐业,边疆战事连捷,这无数个点,组成了开元盛世。可一切的崩坏,却并非始于天宝新历,而是开元二十五年。

    似乎每一个武家人都有争权夺利的野心,身为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也不例外。她是唐玄宗前半生最喜欢的女人,一辈子为玄宗诞育四子三女,而在这之中,寿王李瑁最为玄宗喜欢。

    论野心和手腕,武惠妃比不了武则天,可她仍想成为一国之母,但成为皇后的前提,却是她的儿子要变成太子。

    于是在开元三年就被立为太子的李瑛,就这样成为了武惠妃的眼中钉,肉中刺。

    第一波攻势,是由武惠妃的女婿,咸宜公主的夫君杨洄发起。他知道自己的丈母娘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的妻弟成为太子他会获得什么,便开始日夜监视太子李瑛,一有风吹草动就报告给武惠妃。

    武惠妃就向玄宗哭诉太子要结党营私,要害她们母子。李隆基大怒,要废了李瑛,幸亏当时的宰相张九龄苦苦劝说,李隆基才没有动手。

    也就在这时,一个重要的人物参与了进来,不错,正是李林甫。

    一个想要百官之首,一个想要母仪天下,武惠妃和李林甫就此联手,前者在后宫吹着枕边风,后者在朝堂逢迎唐玄宗,局势逐渐对张九龄和太子李瑛不利。等到张九龄被罢相之时,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盛世的衰落,终于开始!

    “好女婿”杨洄再次向武惠妃构陷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要谋反,对惠妃不利。武惠妃于是用计,对太子等三王说宫中有贼,想让他们来帮忙,三人果然上当。

    等到唐玄宗听说三子要谋反,开始调查时,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已经带甲进宫,玄宗勃然大怒,马上派人将三子缉拿。

    已经是宰相的李林甫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玄宗问他,要拿三子怎么办才好?李林甫说,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言外之意,就是陛下可以乾坤独断,于是三子被废为庶人,不久,同时被杀!

    而那时,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正在荆州担任大都督府长史。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他甚至来不及去看李瑛最后一眼,事情便已经落下帷幕。

    在众多史学家的眼中,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事件,大大的改变了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的景象,使得百花齐放的大唐出现一株断肠草。阴云笼罩之下,所有人都开始惶惶不安。就连武惠妃都没想到三子不止被废,连命都丢了,竟然日夜忧惧,不久病死!

    她所梦寐以求的皇后,到死都没当上,她为李瑁所谋求的太子之位,也到了李亨的手里。想想也可笑,盛唐的繁华背后,肮脏的苟且居然没有一位胜者!

    “焕之,死的人已经死了。”

    张九龄从遥远的记忆中回过神来,这样说道。

    裴耀卿不敢置信:

    “你还是我所认识的张子寿吗?”

    “是!”

    张九龄毫不犹豫,清瘦且苍白的脸庞,依然能显露出老头的决心与坚定。

    “焕之难道还看不明白吗?陛下已经变了,我们不是李林甫的对手,一个杨铦,就算能阻止寿王妃封妃,又能怎样?我们想要的一切能回来吗?先太子是能活?还是鄂王和光王能从棺材里爬出来?”

    “开元,已经不复存在了,风度?呵,那什么用都没有,我之所以帮杨铦,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我们都老了不是吗?”

    裴耀卿眉头紧皱,死死的盯着张九龄:

    “子寿真的是老了啊,什么希望?我可没看出来,杨铦只是一个浑小子,他的姐姐要不是寿王妃,他已经死了一万次!”

    “不错,这正是希望的关键。”

    张九龄面色如常:

    “有背景,有实力,胆大包天,任性而为,杨铦的身上有很多缺点,可在这个病了的大唐,像我们这样有很多优点的人是治不了的,你觉得李林甫为什么能在朝堂如鱼得水?为什么能那么受陛下信任?”

    “很简单,杨铦和他,乃是一样的人啊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