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杞人不忧天 » 第7章 得剑青铜

第7章 得剑青铜

    齐、鲁二使走后,姒吕终于过上梦寐以求的咸鱼生活,国家大事交给自己的大夫,每天吃吃喝喝陪儿子。

    姒安要去杞国游学两年,未来两年无法见面,现在是看一眼少一眼。

    姒安就没那么轻松了,每天早晨起床锻炼,然后绘制杞国的未来蓝图,什么三公九卿制、六部制、内阁、军机处……

    所有制度的优缺点都认真想一想,争取在老师回来前,设计一套具有春秋特色的先进政治管理制度。

    不过看到自家老爹慈爱而聪慧的眼神,姒安觉得自己还是想多了。

    急匆匆做出来也没用,单纯的老爹干不了这么广泛的变革。

    至于他的脑残粉——淳于已大夫,也只是个老实基层小吏的性格。

    让他去丈量田地、统计人口什么的,淳于大夫绝对是专业的,但让他主持变革,怕是会吓死他。

    想通这点,姒安不再着急,放松下来,反而让他关注到许多之前遗漏的地方。

    最要命的一点莫过于,现在是周王朝。

    虽然礼乐崩坏进行中,但还没崩到底,大大咧咧搞改革,不尊周礼,在这个年代是会挨揍的,万一再取消封国,那就玩完了。

    “唉,想当然了。”姒安,看着月亮,幽幽说道。

    “想什么呢?”姒吕像个土财主一样,无所事事走来,再端个紫砂壶,画面太美不敢想。

    “想老师了,我有很多问题要请教他。”

    姒安的优势在于不属于这个时代,有五千年历史为鉴。

    缺点也很明显,不属于这个时代,无法完全理解这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容易成为破坏规矩的异端,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即是“无礼”。

    放在未来,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无礼就无礼了,只要不违法。

    身世再硬一点,违法,问题也不大。

    哪像现在,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法律,但一句无礼比法律管得宽多了,而且无礼是可以开启战争的理由,姒安表示认怂,不敢动。

    虽然姒吕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但问他一些日常事物还好,真要说起制度优劣、天子得失、怎么钻空子……

    这些高端操作,靠姒吕,不如靠高傒。

    最了解制度的、最会破坏制度的,正是制定制度的人。

    只有制定法律的人,才能成为法外狂徒。

    “阿翁无能,让我儿操心了。”

    别的不说,心里有数这一点,姒吕算是炉火纯青了,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君,最多平庸,而不会昏庸。

    “阿翁不必如此贬低自己,杞国是小国,安安稳稳才是正事,我一心为杞国求变,是非祸福还不一定呢。”

    姒吕笑道:“阿翁对安儿有信心。”

    姒安回以微笑,内心其实彷徨不已。

    他不知道自己是处在平行时空,还是历史长河上游。

    自己造成的历史改变,会不会干掉未来的自己,从而导致现在的自己“消失”。

    还有,历史的惯性真的能改变吗?

    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姒安只能在迷雾中摸索前行。

    “反正也不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不妨大胆一点。”

    想到这点,姒安终于不再焦虑。

    他抬头看向夜空,六月十五,月亮很圆,姒安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五天了。

    算算路程,高傒应当抵达莒父。

    按照高傒的估计,他会在莒父待三天,回来路途四天,在杞城休整一天,满打满算,他还能陪伴姒吕七天,时间不多了。

    第二天,姒安和往常一样,早起锻炼体能,练习拳脚、弓箭、以及剑术,这些都是春秋时期贵族必备的保命技能。

    春秋时期的人分为两类,住在城邑里的属于国人,散居乡野的属于野人,出门在外,不仅要防备野兽,还要防备野人。

    这也是春秋时期半路刺杀横行于世的缘故。

    没人知道是什么人干的,非要追问,那就是野人和野人组成的强盗干的。

    而城邑之国,向来管不上野人,被刺杀的人只能白死。

    直到战国时期,战争进入白热化,动不动几万、几十万大军的战争开始,人口的重要性提高,国野之分才消弭于世,国家管理才从城邑的点扩大至面。

    十五岁的年纪就是好,锻炼几天,姒安明显感觉到耐力和力量的进步,再加上饮食条件不错,姒安估摸着自己长到七尺五寸(春秋时期分大小尺,文中统一采用大尺,即一尺约24.63厘米)不成问题。

    毕竟姒安脚下,可是大葱都能长一米八的山东。

    练完一套剑术,姒安把手中木剑交给侍从,停下擦汗歇息,片刻后去和老爹一起吃早食。

    姒吕的夫人,也就是姒安的母亲,过世早,姒吕虽然还有两个妾,但一直没有孩子,所以一家人就父子两个,有机会的话,姒吕都是和姒安一起进餐。

    食不言,寝不语。

    姒安慢慢习惯这些规矩,吃完早食才说起今早召集工匠打造青铜剑的事。

    今早晨练前,姒安突发奇想,让侍从找来杞城最好的工匠,让他们打造一把青铜剑,用以练习剑术。

    工匠们一个个头都不敢抬,原因无他,所有工匠中,只有两个会打造青铜器,其他只会玩木石和陶类工艺。

    唯二的高手,只能打造厚实农具,打造出来的青铜剑是脆的,不能用。

    即便如此,这些工匠都属于稀有人才。

    姒安想要打造一把青铜剑防身的美梦,刚开始就被现实击碎,只好用木剑凑合。

    堂堂杞国储君,想打造一把剑都做不到,姒安对杞国的实力有了进一步认知,得亏之前从齐鲁两国得到兵仗援助的承诺,否则国家安全真是个大问题。

    去临淄游学,又多了一个任务——寻找靠谱的工匠。

    眼看姒安失落,姒吕默默打开国君专属小宝库,取出一把样式精美的青铜剑,其制作工艺秀了姒安一脸。

    这把青铜剑长两尺,大约50厘米,剑刃锋利,剑身还有精美花纹,属于很高的工艺水平了。

    再晚点的勾践剑也才55.7厘米长,那可是吴越名匠的手艺。

    “阿翁从哪里得来如此精美的青铜剑?”姒安喜出望外。

    若是给姒安一把铁剑,哪怕能称一句“当世第一宝剑”,姒安也不稀罕。

    但青铜剑就不一样了,这可是青铜剑,未来的镇馆之宝。

    姒吕自豪笑道:“当年你爷爷迁都来杞城以后,鲁国和我国关系缓和,这把剑正是那时候鲁公送给你爷爷的礼品,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杞国成为鲁国的附庸国。”

    好嘛,传家宝了都。

    “还有没有更好的了?”姒安一边把玩宝剑,一边问道。

    未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谁会嫌多?

    “先祖东楼公受封时,武王赐下一些,可惜大部分遗失了,现在宝库里仅存两件,一件小鼎,一把青铜剑,都是国家底蕴,祀与戎的象征,你就别想了。”

    姒安再一次惊呆了,周武王赐下的东西,放在21世纪,那可是正儿八经的镇国之宝。

    现在嘛,祭祀的时候用来撑场面罢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

    “武王时期的武器,意义非凡,但肯定没有现在的武器质量好,还是放仓库吧。”姒安说着,不停挥舞手中宝剑,逼得姒吕连连后退。

    姒安的话,姒吕没有否认,只要姒安不感兴趣,怎么说都行。

    “淳于大夫已经安排妥当,明天去祖庙拜谢先祖,我儿别忘了。”

    “放心,不会忘记。”姒安随口答应。

    一根木棍都能玩半天的少年,手持国宝级宝剑,能认真听讲才是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