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杞人不忧天 » 第84章 人才大丰收

第84章 人才大丰收

    送走隰家父子,姒安四人收起地图,回姒安的小院继续研究。

    “隰伯平办事能力不错,地势高低都标记得一清二楚。”姒安点头说。

    在后世,等高线是地图不可或缺的部分。

    具体什么时候出现的,姒安不清楚,但春秋时期的人能注意到这点,已经很了不起了。

    “小师弟这就不知道了吧,”李克笑道,“隰家有一家臣,尤其擅长地图绘制和城邑规划,否则隰家不敢随意开口接下这份活。”

    毛赢点头说:“这份图,正是卫先生的手笔,老师那里有不少他的设计图样,我见过,其中的标注习惯,一模一样。”

    “这位卫先生很厉害?”姒安问道。

    李克解释说:“岂止是厉害,整个齐国,在绘图和城邑规划上,能和他比较的,不超过五人,稳赢的,应该没有。”

    毛赢笑道:“当初齐公想赐予他大夫之位,卫先生因为感激隰家的恩情,婉拒了,发誓一辈子只当隰家家臣,齐公这才作罢。”

    “我还想着,向隰家要人呢,看样子没戏咯。”姒安自嘲道。

    毛赢说解释道:“卫先生原本是卫国大夫,因为内乱家道中落,多亏隰大夫出使卫国时,将卫先生一家带回齐国,否则卫先生一家早就死在内乱之中了,卫先生的氏,也是离开卫国时取的,除非改换氏,否则他不会离开隰家,小师弟想都不要想了。”

    这年代,只有因为封地而改换氏的,这是荣耀。

    除此以外,不存在改换一说,卫先生改氏,除了纪念自己的国家,更有发誓效忠隰家的意思。

    让他改投其他人,他只会以死明志,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么刚。

    “我听说,卫先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若是小师弟想要带走一个儿子,我想隰家和卫先生都不会拒绝。”李克说。

    挖墙脚卖人,李克可是专业的。

    “卫先生的儿子,”毛赢点头,“还是有可能的。”

    “小师弟需要吗?需要我去帮你搞到手。”

    李克一脸兴奋,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主职业就是贩卖人口的人贩子。

    “这件事,还是由小师弟亲自说最好,既可以代表杞国邀请卫氏到杞国开枝散叶,也能给隰家亲近小师弟的机会。”

    李克点头表示赞同,“趁早说,让卫先生借着修建思齐城的机会,把该教的知识都交给儿子,如此才划算。”

    “多亏两位师兄提醒,否则我和隰家交好,也只赚得一户推算天气的家臣,而错失宝山。”

    李克手肘顶毛赢,“国家的太史家族,才是观星推演天气的行家吧?不打算推荐一下?”

    说起太史家族,姒安来劲了。

    电视剧里看过崔杼弑其君的故事,齐国的太史家族才是这一幕的主角,光辉足够照耀华夏五千年历史。

    能与这样的家族共事,称得上一句荣幸。

    姒安眼前一亮,毛赢解释道:“国家的确有太史家的家臣专门研究天象,与齐国宗室的太史家同出一源,小师弟若是需要,我一定为小师弟请来一位太史家传人。”

    西周时期的天文学家,官职就是太史令,也称太史,相传,从夏代就已经设立这个官职。

    崔杼(zhu,读四声)弑其君的故事中,坚持“史家文书,一字不改”的太史家,其实是正儿八经的天文学家族。

    记录历史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后来的司马迁,他的主要工作,也包括观察天象,推算历法。

    到魏晋时期,太史才剥离修史的职责,专掌天文历法,名字也因为时间不同而不同。

    如果能得到一位太史家的传人,修史、推演历法的人才就一次性集齐了。

    修史和推演历法,正是姒安需要,却遗漏的部分,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拜托师兄了。”

    “小师弟客气了。”

    “隰家有卫先生,国家有太史家的人,高家最厉害的是什么?”姒安问李克。

    “我们学习的高家家学和工匠,就是高家独一无二的优势。”

    姒安点头,“怪不得老师一口气送我二十多户工匠,原来这就是高家的看家本领。”

    高家家学看似不显眼,但依托高家家学,高氏在后来的历史中,一直是不可小觑的家族。

    渤海高氏,以及后来建立北齐的高洋、兰陵王高长恭、隋朝开国元勋高颎(jiong,读三声),都是高家家学不断发展积累的硕果。

    与之相比,国家和隰家的传承,都只能算是普通。

    己季调侃道:“小师兄集齐齐国各家所长,杞国都快成为小齐国了。”

    “齐国上卿是我的老师,齐国是杞国的老师,有何不可?”

    “正是如此。”毛赢笑道。

    在他眼里,人需要拜师学习知识与礼节,国家也要向更加强大的国家学习优秀的制度。

    “其实我最想要的是太公所著的《六韬》。”姒安说。

    “《六韬》就不用想了,”李克说,“兵法一直是不能外传的秘术。”

    毛赢说不可能,李克还有可能通过旁门左道搞定,若是李克都说不可能,那就真不可能了。

    “小师弟太贪心了。”毛赢说。

    姒安白了毛赢一眼,“好东西谁不想要?”

    “小师兄。”己季朝姒安挤眉弄眼,仿佛在说,求他可以得到。

    姒安照例给了己季一个大白眼,还没继承齐国君位呢,这就开始画饼了?

    什么时候成为齐公,再求书也不迟,姒安不信,己季到时候还会不给了。

    “不就是兵书吗?”姒安气愤说,“我以后自己写。”

    “小师弟若是总结练兵之法,说不定可行。”李克说。

    “那是。”姒安难得傲娇一次。

    他打算回国就写下“神谕”,田穰苴、孙武、吴起,一个都别跑,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去收集名将。

    这三位大神搞到手,还愁没有兵法压阵?

    己季在姒安眼前挥手,“小师弟又想到什么了,发呆如此专注?”

    “我在想,现代有什么厉害的将帅,我要把他搞到手,为我写兵法。”

    这么一说,姒安想起先轸了。

    虽然不是自己的同龄人,但好歹活在同一个时代,比起孙武吴起他们,现实多了。

    可惜是晋文公的脑残粉,不过晋文公好像没当几年国君就去世了。

    提前搞好关系,等到幼主不用先臣,还是有机会赚到手的。

    “小师弟,你又来。”

    姒安哈哈大笑道:“等着吧,以后杞国也会有自己的兵法典籍。”

    对于已经魔怔的姒安,己季没有打击他。

    等自己继位,送一份《六韬》给杞国,满足姒安的心愿不是难事。

    虽然八字还没一撇,但己季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姒安给他出的主意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