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杞人不忧天 » 第95章 巫明子(为DJ破饿的月票加更)

第95章 巫明子(为DJ破饿的月票加更)

    “这三副标准尺,隰家、高家、我,各一份,没问题吧?”姒安问道。

    己季举手说:“我也想要。”

    这种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己季要为齐国求一块。

    按理说,标准尺和己季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谁让他是姜小白,还被姒安发现了。

    “对照组再测五块,一块给你,一块给齐公,一块给毛赢师兄,一块由毛赢师兄赠送给国家,剩下一块由我送给大师兄。”

    姒安干脆每人一个,免得最后有人心里不平衡。

    送给国家的,就当是毛赢和姒安自己,送给国懿仲,作为培养毛赢的谢礼。

    对照组在屋里,气温下降慢,还可以烧火取暖重复制作,多做几块不是问题。

    名义上,对照组也属于第一批标准尺,所有人都想要的,不过是名义而已,能给都给。

    “都听小师弟的。”隰伯平笑着说。

    己季和毛赢满意点头,大家都有才像话,否则没有的人,再大度也会有意见。

    “现在什么时间了?”姒安问粟。

    “丑时三刻(凌晨一点四十五)。”

    “冷屋里的水盆,情况怎么样?”

    “仆役用手感受过,要不了多久就结冰了。”

    姒安点头,对其他三人说:“你们想不想自己测一块?”

    “我自己测我的。”己季一脸兴奋。

    “我测我和老师的。”毛赢说。

    姒安点头,“毛赢测两块,伯平兄测一块,季哥哥测两块。”

    “没问题,”己季笑道,“回去要让大师兄好好感谢我。”

    “趁现在,水还没开始结冰,我先教你们怎么观察液面高度。”

    玻璃管做粗的好处体现出来了,因为足够粗,液面的平面宽阔,比小试管更容易观察,姒安只需要教会他们平视,并说明俯视和仰视会造成的误差。

    掌握理论知识以后,姒安取来玻璃管装水给他们观察,纠正他们的动作。

    因为毛赢回临淄还有测量土地面积的任务,姒安让他最先示范学习。

    毛赢动作规范达标以后,换己季和隰伯平自己研究。

    姒安继续教毛赢厘米、米、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重新定义现在的路程单位——里,以及说明面积平方米的定义。

    姒安更习惯一里地等于500米,现在轮到他说了算,当然要随心所欲。

    这些都是毛赢去到镇邑需要用到的知识,有时间尽快解释清楚,回临淄还有更多事情等着他们。

    不久以后,水开始结冰,冷屋里的温度下降到0°。

    仆役按规矩把玻璃管固定好,剩下交给姒安等人。

    因为在室内,干扰因素很少,操作起来,比姒安在户外顺利得多。

    尤其是隰伯平,第一次的标记,结果和标准刻度尺一模一样。

    第二次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己季推开。

    测完五块,水还没结冰。

    隰伯平再次测了一块,作为自己独立测量的纪念。

    到此,测量正式结束。

    还在熬夜等狂欢的仆役侍卫们,贡献出这几天打猎的成果,顶着稀疏的雪花举办篝火晚会。

    隰伯平依然每人发放一杯酒水,粮食管够。

    今夜,姒安没有提前去睡觉,而是跟着一起玩闹。

    嗨了一会儿,释放掉多余的快乐,看戏稀稀拉拉的小雪花,姒安才想到回去的路。

    他找到甘先生,询问大雪什么时候到,别因为狂欢耽误路程,最后必须冒着大雪回家,那就太难受了。

    “公子放心,现在的云层不厚,没有多少雪,不会影响路面,据我推算,大雪应该在三天以后才会到来。”

    “你去提醒一下伯平兄,不要庆祝太晚,明天中午,我们必须返回临淄。”

    “是。”

    有姒安的要求,隰伯平等到众人吃饱喝足,喧嚣声减弱,宣布狂欢结束,所有人回去休息。

    第二天上午,仆役们准备好迟到的早食,姒安才起床。

    隰伯平已经安排好车马,只等众人填饱肚子,收拾东西出发。

    “伯平兄,车马够用吗?”姒安问道。

    隰伯平坐下说:“运送物资的车马,我留下不少,足够护卫都乘车,船夫自己乘船回去。”

    确定己季等人会晕船,隰伯平不打算走水路回临淄了。

    顺流都因为水流量的原因,慢了不少,逆流会更慢,不如全部乘车。

    侍卫们每天走一段路,让马能休息一段时间,三天时间足够他们回到临淄。

    姒安点头,埋头吃饭。

    因为有侍卫们帮忙,收拾营地的速度飞快,半个时辰,东西都收拾完毕。

    车队朝最近的城邑出发,按照路程,紧着赶路,天黑前能到城内,来往运输物资的车队已经证明这一点。

    傍晚时分,车队顺利抵达城内,昨晚没休息好,所有人吃过晚食回去补瞌睡,物资交给城邑大夫补充。

    第二天一早,隰伯平谢绝城邑大夫的挽留,指挥车队出发。

    眼看今年的第一场大雪越来越近,补充足够的粮食,后面的路,不再进城休息。

    什么时候天黑,什么时候扎营。

    紧迫地赶了两天路,到第三天下午,车队提前抵达临淄城,再也不用担心,顶着大风雪赶路了。

    回到国府,毛赢将自己的心意交给国懿仲,简单暖了一会儿身子,用标准尺给麻绳标记刻度,带着三个仆役,去临淄城外,丈量现在一亩地的面积去了。

    去曲阜找人的李克,十月初二就带着宋国商人说的医者来到临淄。

    也不知道是李克忽悠人的水平高超,还是这位医者是一位官迷。

    李克表明来意,说明医馆计划,这名医者立即结束曲阜之行,带上两个儿子跟李克走。

    一行人抵达临淄,才得知,姒安外出还没回来。

    医者也冷静下来,不再那么急切,晚上住在高府客房,白天带儿子们去临淄大街摆摊治病。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防冻的,愣是撑到太阳下山才收摊回来。

    听说姒安回来,医者找了李克半天,鬼影子都没见着。

    索性找了一个仆役带路,自己来见姒安。

    “秦国巫明子拜见杞国公子。”巫明子恭敬行礼。

    巫明子年纪和高傒相仿,长相并不出众,脸上的岁月风霜更显深刻,使得面相比年纪多出几年,但个人气质给人非常祥和舒服的感觉,欲望淡泊、日常行善仿佛写在脸上。

    “先生以前是一位巫祝?”姒安问道。

    最初的时候,巫医不分家,医者的氏是巫,反而说明他们更加专业。

    巫这个职业,对于一个国家或者部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统治者不会让他们四处瞎跑,只会好吃好喝招待着,遇到祭祀和打仗,才请巫出面主持祭祀,或者卜卦求一个开战大吉。

    只有医的身份才会云游四方治病。

    氏巫行医,差不多是现在,最符合姒安要求的医者了。

    “杞国公子,我虽然叫做巫明子,但更擅长用草药治病,而不是巫术。”说完巫明子五体投地大拜。

    每个国家的巫祝都是有自己的传承,不需要他国的巫祝插手抢食,巫明子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始终得不到各国国君的支持,发扬他提倡的医术。

    “先生放心,我不会因为你的名字而不用你,相反,我始终认为,有巫祝传承的人,对于草药的认知,要高于普通人,先生游历多国,治病无数,正是我需要的医者,先生有何需求,不妨直说,我会尽可能满足你。”

    “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杞公子能给我一个治病救人,研究药材的安稳。”

    “先生不想要大夫之位,和相应的财富?”姒安问道。

    “我只需要一间安宁的医馆治病救人,闲时能够传授医术、研究药材,足矣。至于财富,治病救人的报酬足够了,我的嘴巴就这么大,吃不了多少粮食,身长不过数尺,穿不了丈长的布料,杞公子想给我这些东西,不如给我一个支持医术、相信医术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