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0小渔村 » 第 18 章 到镇上买粮食

第 18 章 到镇上买粮食

    “媳妇,今天你把孩子带到老宅去吧,”张建光边穿衣服边对着妻子道。

    “怎么了?你今天有事?”

    “前几天咱们不是商量过了吗,要去镇上买些粮食,昨天我在家看了一天孩子,今天也该让我歇歇了,正好去镇上转转。”

    “真是的,你什么时候去不好?再说了孩子去老宅不是添乱吗?”

    “乱什么啊?去了正好让老宅热闹热闹,反正都在老宅吃饭,你现在把孩子带去也不用再跑回来一趟了。”

    这次王丽娟没有反驳丈夫,昨天她在老宅忙了一天,后来张母干脆让儿子过来在一起吃饭,省的王丽娟两头跑两头忙活。

    她默默的进屋拿了10块钱出来,“给,省着点花啊。”

    “哎,好嘞,保证不乱花,”张建光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对了,你记得把厨房柜子里存的半篮子鸡蛋都带上,”王丽娟又嘱咐道,见丈夫应答了这才带着二丫出去了,至于大壮,等他起来了看家里没人自己就会跑去老宅。

    这年头买粮食需要粮票,农村没有粮票,只有城市户口才能凭粮本兑换粮票,所以农村人对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很是羡慕。

    不过从今年开始,粮油统购统销政策有了松动,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粮店里有了议价粮,粮票的数量也多了起来,城镇里也出现了自由市场,农民可以进城卖东西,不过议价粮的价格比商品粮要高的多,但鸡蛋可以换粮票,所以农村常有养几只鸡,鸡蛋舍不得吃,都攒起来拿到城里换东西。

    张建光在妻子走后也找到了装鸡蛋的篮子,顺手拿了两个窝头揣怀里当做干粮,便朝着村口走去……

    秋日下,张建光提着竹篮正走在去永安镇的路上,永安镇离他们村子有二十多里的路,镇上大部分人有着城镇户口,是周围几个镇子里唯一的城镇,所以镇上有一个小型的自由市场。

    对去镇上的这段路张建光很是熟悉,此时他看着路上的景色感慨万分,这段路他曾经走了很多次,因为他在这里上过几年小学。

    有的人可能会问,青石村不是有小学吗?为什么还要到这么远的镇上上学。

    很简单,现在哪有那么多教师啊,初中学历现在都很了不得,义务教育还没有实行呢。

    大伯张召福上过初中,就当了村里的会计,张父很羡慕自己的大哥,所以只要家里几个孩子能读下去,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读书,张建光也因此能上到小学毕业,不过他是家里老大,看到父亲负担这么重,他就装作读不下去书,后来慢慢跟着张父出海了。

    张父对家里孩子一视同仁,男女都能去上学,大姐读书的早,初中毕业后侥幸留在县里小学当老师,后来更是嫁到了县里,等到老二的时候已经没有那么多岗位,正好村里觉得让孩子去镇上上学太远了,决定在村里建一个小学,在大伯的帮助下他这才得以在村里教书。

    后来张父对孩子读书就没那么热衷了,老三老四也都小学毕业就读不下去了,直到小五展现了他读书的天赋,小学初中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张父这才大力支持,希望能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

    二十多里路,张建光怕走太快鸡蛋碎了,所以直到快中午才到了镇上。

    镇上建筑参差不齐,有钱的盖的小楼房,没钱的只有平房或者砖瓦房,但随着张建光朝着镇子里面走去,房屋明显好了起来。

    他顺着记忆找到了交易市场,现在这里位置很偏僻,市场规模也只是刚有个雏形,规模很小,挤在了一段几十米的街道上。

    这个地方平日里人们很少,所以在这里摆摊也不会影响交通,现在将近中午了,市场的人也很少,张建光在这里找了一个空地,就地蹲了下来吃着干粮,走了一上午他已经很饿了。

    他边吃边打量着市场,这里有卖蔬菜的,有卖活鸡活鸭的,还有卖新鲜海鱼的,这些摊位在市场里稀稀落落的散布着,这要是在后世,摊位哪有这么富余?说不定还会为了争抢摊位打起来。

    至于张建光的身旁,是一个卖鱼干的中年男子,他皮肤黝黑,面容憨厚,上身一件灰色背心,看的出来原本应该是白色的,下身军绿色的裤子,脚上是快烂掉的解放鞋,衣服上都打着不少补丁,乍一看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人,可他那偶尔精光一闪的眼睛

    让张建光知道这人并不简单。

    摊子上的鱼干有一股腥味,所以周围的小贩都离的很远,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意,张建光是一个多年的老渔民,自然不会在乎这些腥味。

    那男子见张建光打量着自己,憨厚一笑就上来套近乎,“兄弟哪个村的?看着很面熟啊,我是海风村的。”

    海风村一听就是个渔村,不过张建光没有听过,大概是别镇的村子,也到永安镇来卖东西。

    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张建光也对这人感兴趣,两人便攀谈了起来。

    “我是青石村的,我叫张建光,幸会幸会”

    “啊,你是青石村的,我叫刘大海,幸久仰久仰。”

    呦呵,同道同人,张建光和男子相视一笑,顿时有了知己之感,这个年代武侠内地也有流传,所以两人学着武侠小说的交流方式,算是开个玩笑。

    通过一番交谈,张建光知道他是隔壁太平镇的人,家里兄弟太多船不够分,所以日子过的很穷,刘大海趁着改革的春风收了些便宜的海鱼,想做一些生意,于是晒了些鱼干来到了这里先看看行情。

    张建光看了看摊上的鱼干,都是些龙头鱼,沙丁鱼等不值钱的鱼,“兄弟,你这鱼怎么卖咋样?”

    “唉,不好卖,都去买鲜鱼去了,”刘大海苦着脸道,这是他第一次出来卖鱼,没想到这么不顺利。

    “那你这鱼价格都怎么算的?”

    “龙头鱼8分,沙丁鱼1毛,这鱼一晒干重量就少了一半多,我这价格都没算人工呢,没想到还是卖不出去。”

    张建光倒是明白了原因,他估计刘大海刚做生意,想着永安镇有自由市场东西应该好卖,但他却没有考虑到这里离海边很近,每天都有鲜鱼,人们干嘛不吃鲜鱼要买你这鱼干?

    张建光开口劝道:“兄弟,你这路子都不对,东西肯定不好卖。”

    “张大哥,你有办法?”刘大海顿时精神了起来。

    “呃……”张建光有些无语,咱俩一看就是你比较大好吧。

    不过刘大海的厚脸皮他很欣赏,于是准备给他解释了一下。

    “刘老弟,你这是第一次出来卖鱼干吧?”

    “啊,张大哥,这你都知道?”

    张建光笑而不语,但考虑到刘大海敢出来干也是个人物,就算自己不说他也很快能够发现,不如结个善缘,于是开口道:“刘老弟,你应该这样……”

    “哦,我说呢,看来我应该往四方镇那边去卖,那里离海边远一些,”刘大海恍然大悟。

    “对,你胆子也要大一点,往县城去,大地方好卖。”

    “行,我知道了,多谢大哥,你这个大哥我认定了,”刘大海郑重的道谢,然后便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其实他不是不知道要往县城去,可县城离家太远了,而永安镇距离不远,还有自由市场,所以他来到这里,但没想到不小心忽略了这里离海边近的事实……

    张建光笑着点了点头,嗯,真是孺子可教。

    刘大海把鱼干装到了麻袋里,扛到了肩上准备离开,这时候他看到了好大哥还在等着人来买鸡蛋,便犹豫的道:“张大哥,你是来换粮票的吧?光在这里等着没有用,你得到处走走问问……”

    等刘大海走后,张建光一脸尴尬的起来,没想到自己装过头了。

    他以前没有来换过粮票,后来也没有机会了,所以对这过程有点陌生,不过这会他反应了过来,便在市场的街道上来回转悠。

    张建光很快发现了线索,在市场里逛的人群中有几个人一直走来走去,目不斜视,边走边小声自言自语道,“粮票,粮票……”猛的一看还以为是在念经呢。

    他跟着一个人走着,一直来到了市场的偏僻处,然后上前拍了那个人肩膀一下,小声说道:“你有粮票?”

    那人吓了一跳,回过头来向四周张望了一番,才松了一口气,他打量了张建光一番,看到了篮子里的鸡蛋,脸上露出了了然的微笑。

    “一斤鸡蛋4斤细粮票,或者8斤粗粮票,全国的各减一斤。”

    “给我来20斤粗粮,地方的,”张建光回道,细粮张建光现在是不敢想的,全国粮票他现在也用不上,篮子里他来之前称了称,有两斤半的鸡蛋。

    “跟我来,”那人转身就走,张建光只好跟上。

    两人走了不远,便来到了一个卖竹篮的摊位,摊子在市场的角落,不注意看真的发现不了。

    那人把张建光手里的篮子拿了过去,从摊位上拿了一把称称了重量,然后把鸡蛋放到了摊位上的竹篮里,再称了称原本装鸡蛋的篮子。

    “数量正好,两斤半鸡蛋,20斤粗粮,”那人对摊位上的人低声道。

    摊主从衣服里摸了几下,便把篮子还给了张建光,张建光低头一看,篮子里已经有了两张“拾市斤”的绿色票子。

    他把粮票揣进了兜里,然后转身默默的离开了。

    张建光来之前早就看了粮店的位置,这会便直接朝着粮店走去。

    来到了粮店里,他想起了给四弟守灵那晚,大姐给几个兄弟讲的城里趣事,秋冬之交是个好季节,当地瓜下来了,粮店用一斤粗粮票可以买五斤地瓜,新鲜地瓜不管是蒸是煮是烤,味道都不错,所以城里的人都会推着小推车、提着麻袋到粮店里抢购地瓜,这段时间人们都吃地瓜吃到撑,大人小孩都像吹气一样胖了起来,俗称“地瓜胖”,不过等到地瓜季过了后,地瓜晒干磨成了地瓜面就没人愿意吃了。

    这会红薯还没有收获,所以店里几乎没有什么人,只有两个店员在聊天,见到有人过来也不搭理。

    不过还好粮食都在店里摆着,明码标价,粗粮有糙米、地瓜面、玉米面等,(糙米就是稻谷脱壳后不加工或很少加工的全谷粒米),细粮有面粉和大米,面粉是85粉,名字是来自于85%的出粉率,至于更好的富强粉店里似乎没有,不过就算有张建光也舍不得买,杂粮有小米、绿豆等。

    细粮一类的价格要贵一些,大米一毛8一斤,面粉则两毛钱,这是因为本地大米种的数量比较多,粗粮则便宜不少,糙米一毛2,玉米面9分,地瓜面6分,这些都是商品粮,如果没有粮票还可以买议价粮,不过价格就要翻个两倍不止。

    张建光在家里吃够了地瓜,他这次打算全部买糙米,糙米虽然口感较为粗糙,有一定的涩味,消化吸收率也不如大米,但营养比大米全面啊。

    “同志,打扰一下,麻烦给我称20斤糙米,谢谢”张建光打断了工作人员的谈话,语气尽可能的有礼貌。

    “好的,”也许他的态度不错,一个矮胖售粮员听到后过来称米。

    等称好后张建光拿出了从家里带的粮袋,一手帮售粮员拿着漏斗,一手拿着粮袋,女售粮员把米倒进了漏斗,“唰唰”的声音响起,不一会米就全部进了口袋。

    这时张建光把两张粮票和钱一起递给了售粮员,等零钱找回来后便背着粮食出去了,20斤不算重,也就相当于两瓶5升的矿泉水罢了,不过要背20多里路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张建光离开了粮店,便朝着永安镇外走去,路上碰见了卖芝麻大饼的,他便想买几个回去给孩子们解馋。

    “大叔,大饼多少钱一个啊?”

    “四分钱一个。”

    “那给我来6个,”张建光把3毛钱递过去,却见大叔没有接钱。

    “大叔?”

    “粮票拿来,”大叔看着张建光淡淡道。

    “额……”张建光忘了,他以为现在只有粮食需要粮票呢,于是他收好了钱准备离开。

    “等一下,你要是没票的话我便宜卖你,6分钱一个。”

    “行吧,”张建光没想到还有这操作,只好又掏出了一毛钱给了大叔。

    大叔把几个饼包了起来,用一根麻绳绑住,递给了张建光,又找了他4分钱。

    张建光收好钱,提着大饼和粮袋便离开了,天色已经晚了,路还很长,他要赶紧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