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河阳寺 » 第十八章 缓兵之计

第十八章 缓兵之计

    杨修远辞别郭子仪等人,穿过咸阳城,直奔吐蕃大营。

    吐蕃统帅尚结赞听说唐朝使者到来,便升营布帐,高座台上,预先摆出一副傲慢的神情,杨修远暗暗观察周围,只见尚结赞面色红黑,头戴一顶红色无沿帽,衣衫由大块大块的布料拼接缝制,配饰繁杂华丽,与中原服饰大不相同,两边站列的甲士均全副武装,头盔上插有三只彩旗,周身仅露两个眼窝,劲弓利刃难破其身,其威严勇猛之气逼人倒退。

    水月从未见过如此阵仗,躲在杨修远背后瑟瑟发抖,双脚几乎要站不稳了,杨修远握着她的手低声说道:“千万不可露怯。”水月见杨修远情态自若,这才神色稍定,鼓足了勇气迈步向前。

    尚结赞看到来者竟是两个年少之人,不禁大怒,忿然作色道:“唐朝当真无人了吗?竟然派了两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前来。”

    杨修远听到尚结赞出言不逊,便笑着说道:“听说大宰相你自幼随父出征,十二岁时在与突厥作战时一马当先,第一个夺得了敌军大旗,功居首位,那时的大宰相比我还要年轻,岂能说当年的吐蕃无人?”

    杨修远当着众人提起他的骄傲往事,尚结赞不由的面露得色,敌视的心理便减轻了三分,放缓口气说道:“我大军二十万今晚就能攻到长安城下,你家皇帝让你来做什么?”

    杨修远反问道:“不知大宰相此次前来长安,所为何事?”

    “所为何事?哈哈哈!”尚结赞抚着胡须,与左右侍从相顾而笑。

    杨修远走上前几步,正色说道:“可是要攻破长安,然后东出潼关,入主中原?”

    尚结赞听他话问的关键,便收了笑声,说道:“那倒不是,中原大地军阀割据,兵力强盛,你家皇帝都对他们无可奈何,我又何苦去啃那些硬骨头。”

    杨修远已经猜到他会这样说,于是紧接着又说道:“既然不是想占领中原,扩张领土,那就是要获得财物,捞取一些好处了。”

    尚结赞轻轻笑了一声,并未答话,显然是默认了。

    其实这也是吐蕃与唐朝多年以来的作战策略,屡屡在边境骚扰,侍机抢夺强壮的男子和年轻的女子,另外还会收罗各色工匠艺人及牛羊牲畜等,运气好的时候满载而归,运气差的时候片甲不归,此次出军能够攻破泾州城,直逼长安,是尚结赞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

    杨修远见尚结赞不说话,知道已点破他的心思,便继续说道:“如果说金银珠宝哪里最多的话,那必然是长安的三大内了。”

    尚结赞知道,杨修远所说的三大内,是指皇宫、大明宫、兴庆宫,这是长安的三处宫殿群,皇帝日常起居办公都在这三座宫殿内进行,民间及各地官员进贡的宝物都存放在这三大内的库房里,其中的财富可想而知。

    尚结赞听到此时,身体不由的微微向前倾斜,屏气凝神地听着杨修远继续说道:“当年安禄山攻入长安,大唐王朝一百四十年的积蓄被他抢夺一空,从长安到范阳一千多里的路上,拉运财物的马车首尾相见,足足用了三个月才拉完。”听到此处,尚结赞咽了下口水,屁股不自觉的已经离开了座位,“如今天下太平了好几年,三大内的积蓄虽然不如以前,但也是府库充盈,财宝如山,倘若……”杨修远见尚结赞两眼放光,几乎要走下台来了,便微微一笑,话峰一转:“倘若有人把这些宝物一把火全烧了,岂不可惜?”

    尚结赞暗暗心惊,大步踏到杨修远面前,几乎打了个趔趄,紧盯着杨修远说道:“那你的意思是?”

    杨修远见尚结赞已然上钩,在心中微微一笑,但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淡淡地说道:“我此次前来,一是身为朝廷的使者,为大唐而来,二是身为郭子仪的门客,为郭令公而来。”

    尚结赞示意随从端上马奶酒,又请杨修远入座,然后问道:“身为大唐使者,此来为何?”

    杨修远端起马奶酒,品了一小口,感觉味道酸辣滑腻,乳香浓郁,与中原酒味大不相同,随即慢悠悠说道:“朝廷许诺,倘若大宰相肯退兵,吐谷浑便归吐蕃所有,从此大唐不再接收吐谷浑的进贡。”

    吐谷浑是夹在吐蕃和唐朝之间的一个狭长部落,是为两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地,一百多年前被唐朝击败,成为唐朝的附属国,但是随着安史之乱,唐朝衰弱,无力西顾,吐蕃趁势崛起,不停地骚扰唐朝西部边境,唐朝应付乏力,吐谷浑已经倒向了吐蕃。故而尚结赞听到杨修远此话,仰头大笑了几声,指着门口刚刚走过去的一队士兵,说道:“外面的二十大军中就有吐谷浑的两万兵马,吐谷浑早已是我吐蕃的属国了,拿着不是自己东西送人,你家皇帝真是做的一手好买卖。”

    水月在后面小声嘀咕道:“现在不是,以前不曾经是吗?”

    尚结赞听得这噪音清脆甜美,才注意到杨修远身后这位风尘仆仆的随从原来是位俊俏的少女,便打趣道:“倘若你家皇帝把这个小娘子送于我,我倒是可以考虑退兵。”

    此言一出,大帐内的兵士纷纷以戈拄地,哗然而笑,杨修远也干笑两声,说道:“随从不懂事,让在宰相见笑了。”说完便瞪了水月一眼,示意她闭嘴。

    尚结赞不再调笑水月,转而向杨修远问道:“身为皇帝的使者,来意我已经清楚了,不知身为郭子仪的门客,你有什么想说的?”

    杨修远说道:“听说大宰相大军压境,郭府三千余人已经在收拾行装,准备东行,以避宰相之威,却不料宰相行军太快,只一日就能攻到长安城下,郭府上下惊慌失措,恐怕不能在日落前把金银细软收拾妥当,所以郭令公恳请大宰相停军在此地,稍事休息,待明日中午重整旗鼓,出发上路。”

    尚结赞哼了一声,转身走向座位,背着手说道:“郭子仪宽厚得人,向来为世人所敬重,我在吐蕃也早有耳闻,然而长安近在咫尺,兵贵神速,大军凭空驻扎在此地不前,虽然是郭子仪,我也不敢听命。”

    杨修远跟上前去,低声说道:“大宰相若执意前行,只怕大军才过咸阳,长安三大内的宝物就会被付之一炬了。”

    尚结赞猛然转身,死死地看着杨修远,沉声说道:“你是说……”

    杨修远说道:“没错,郭令公奉命在咸阳抵御大宰相,然而兵微将寡,自知不是大宰相的对手,眼下只求自保而已,倘若大宰相不肯稍加垂怜,那郭令公也别无选择,只能玉石俱焚,命人在长安举火烧宫,介时大宰相就算入了长安,拼力搜刮民间,又能得到几两金银?”

    尚结赞扶着座椅,缓缓坐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斜眼看着杨修远说道:“莫不是缓兵之计?让我停留此地,郭子仪却去搬救兵?”

    水月在后面是急的暗暗真跺脚,心想尚结赞这老头儿当真不好哄,生怕他不顾不管的就要进军,只见杨修远沉吟片刻,长长叹息一声,把自己临来之前王延昌说的那番话复述了一遍,说明了朝廷是如何的猜忌郭子仪,郭子仪为求自保,有兵不敢调,入驻咸阳也是迫不得已,云云。

    尚结赞犹然不大相信,向身边一位幕僚的耳边低语了几句,那幕僚旋即告退,杨修远悠然地坐在椅子上喝着马奶酒,虽然不太习惯这厚重的味道,却也强行下咽,面色从容,浑若无事一般,四下张望一番众人,说道:“贞观年间,我朝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直到现在还被传为佳话,七十年后,文成公主的曾侄女儿金成公主,沿着当年的山路再次进入吐蕃,嫁给赞普,生下了赤松德赞,如今赤松德赞贵为吐蕃赞普,一如当年的松赞干布,吐蕃与我们大唐乃是近百年甥舅之邦的亲家,却因为边境上的一些误会闹的兵戎相见,实在不该。”

    这一席话说的有理有据,尚结赞嘿然而笑,环顾左右,不言不语。

    又过了片刻,刚才离去的那位幕僚带着一人回到帐内,此人身着唐服,肤色眉眼也是中原人士的模样,显然是投降到吐蕃的汉人,那汉人盯着杨修远看了一会儿,又向尚结赞禀耳语一番,尚结赞点了点头,站起来身来,举杯敬向杨修远说道:“我与郭子仪又有什么私人恩怨呢?不过奉是命行事,各为其主罢了,既然郭子仪家大业大,需要点时间打理,我在这里等候便是,不过,还请你转告郭子仪,即便他不收拾家财,我入长安后,也不会惊扰郭府一片尘土。”

    杨修远心里的石头这才算落了地,压抑着激动的心情,不慌不忙地拱了拱手,说道:“我在这里代令公先行谢过大宰相。”

    尚结赞送杨修远和水月到大帐门口,又赠了一袋马奶酒为礼,杨修远笑着收下,旋即驱马东返,朝着咸阳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