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河阳寺 » 第五十二章 弥天大祸

第五十二章 弥天大祸

    郭府的家眷和众宾客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看郭子仪那不同寻常的神色,都知道这绝非小事,于是纷纷放下手中的物事跟着出了府,沿途更有看热闹的平民蜂涌而来,以至郭子仪马车后面的人群绵延了近千米之长。

    待车夫驶到大明宫建福门前时,郭子仪下了车,当门而跪,郭暧也被扔到门前,横躺在地上,仍不停地哭泣着,断断续续地抽噎着:“爹……爹……我对不起你……”

    郭子仪惨然一笑,说道:“今日之事,你我父子二人能留全尸算是幸运。”

    听闻此言,郭暧哭的更凶了,不住地以头撞地,额头都流出了血来。

    随着围观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慢慢的有人透露出了消息,原来,因这日是郭子仪的六十大寿,他的八子七婿皆来祝贺,第六子郭暧见众兄弟姐妹都已前去,只因自已的夫人升平公主这日在其私邸居住,久久不至,故而他们夫妇二人落在了后面,郭暧焦急之下连连派人去催,派去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回来,说是公主还在内室涂妆,稍等片刻就好,反复几次都是只有婢女出来禀报,并未见公主其人,郭暧心疑之下,亲自去往公主院中,进了大门就直往里冲,不顾婢女阻拦,一意只闯进内室,四下一扫,这屋里哪有升平公主的半个人影儿?

    郭暧大怒,逼问婢女是怎么回事,婢女只好老实交待,因近几日长安来了个杂耍团,花样尤其繁多,特别是其中一个七岁童子,可以在一根两丈多高的麻绳上脚踩滚轮倒行,惊险非常,常常有围观者因太过紧张而晕倒的情况发生,这日午后正在晋昌坊的大慈恩寺表演,升平公主心奇之下便去看了,想着是等看完了杂耍再回府里祝寿,事先已知会留守婢女,找个借口先行应付着郭暧那边的催促。

    且说那杂耍团知道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升平公主大驾光临,于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所有绝活都亮了出来,只为博得公主欢心,以多求恩赏,于是这日的表演格外精彩,又临时多加了几个项目,公主看的兴起,身边的人连连提醒她回府,她却迟迟不愿离去。

    大慈恩寺这里正热闹之时,郭暧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寻到升平公主就大声吼叫:“我爹今日六十大寿,你却在这里看戏,如此不懂礼数,简直连山里的野人也不如了。”

    台上的人见郭附马大发脾气,都停了下来,战战栗栗围在一起,动也不敢动了。

    升平公主坐在椅子上也不起身,捡了个蜜饯放到嘴里,嚼了两下,慢悠悠地说道:“我看完了这出就走,你急什么?父亲的生日年年都有,这般精彩的马戏可不是能经常看到。”

    郭暧见她在众人面前对自已如此轻慢,原本就愤恨的心情更是火上浇油,抡起巴掌就打了过去,高声骂道:“就你们公主一个个的这些德性,到哪里都跟祖宗似的,难怪士族大家都不愿娶,你不就仗着你爹是皇帝吗?我告诉你,我爹是不稀罕当什么皇帝,要不然,哪里轮得到你这个姓李的妇人作威作福!”

    郭暧此语一出,全场皆惊,每个人都震骇的说不话来,郭暧此时的言行与谋反有何区别?

    升平公主被一巴掌打倒在地,捂着脸哭道:“好你个郭暧,你们父子竟然图谋篡位,看我不回宫告诉父皇去!”说着爬起来就往外跑,到门外撩起裙子就跳上马车,催着车夫一溜烟去大明宫了。

    郭暧刚才只图逞一时口舌之利,话才说完,就知道自已闯下了弥天大祸,想收回也来不及了,他呆立在原地,面无血色,脑子里空洞洞的,心中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完了完了,全完了……”

    郭暧的侍从眼见大祸已成,而郭暧已被吓的六神无主,失了魂魄一般,他深知在此地每耽搁一分,郭府便凶险一分,于是拉着郭暧匆促返回,二人到了亲仁坊门口,郭暧徘徊在坊墙之外,死活不敢进去,侍从劝说不过,便独自进去向郭子仪禀报了,于是这才有了郭子仪抛下众宾客,惊慌离去之事。

    且说此时李豫在寝宫刚刚送走李泌,升平公主就急忙忙地冲进殿来,把郭暧刚才在大慈恩寺里说的话原原本本地重复了一遍,末了指着自已被打肿的脸哭泣道:“郭暧胆大包天,父皇你看他把我打成什么样了?”

    听罢升平公主的哭述,李豫闭上眼睛,拍了拍额头,深深地吸了口气,沉沉地坐到椅子上,却是什么也没说。

    升平公主见李豫不说话,就使起了性子,用力地摇着他的胳膊说道:“父皇,你一定要替女儿做主啊!”

    李豫并不理她,只是静坐,过了好一会儿,内侍董秀掀帘子进来,说道:“启禀陛下,郭子仪带领郭府家眷数百人跪在建福门外,听候处置。”

    李豫这才睁开眼睛,淡淡地对董秀说道:“把帘子卷起来吧,朕这寝宫怕是要来不少人,免得你来回张罗了。”

    “是。”董秀用门旁边的两把玉如意把帘子卷了起来,自已退到一侧侍立。

    宫外,杨修远也随着众人一路到了建福门,听说了此事的原委,心想郭暧铸成如此大错,怕是性命难保,郭公也必受牵连,寻思着想救他们,却深知自已人微言轻,即使见到皇上也肯定说不上话,正在忧虑之间,却见母亲崔瑶和陈巫两人远远走来,他赶忙迎上去,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崔瑶说道:“此事我已听说,”然后拉着杨修远离开人群,走到一片僻静之处,问道:“你准备怎么救郭子仪?”

    杨修远说道:“我正想去户部找侍郎刘晏,我与他相熟,他又与郭公交好,且在朝中颇有人望,或许皇上会听他的。”

    崔瑶摇头说道:“皇上当初为太子时,喜好道教,亲近方士,服食丹药,刘晏由此认为太子恐难为明君,并且在肃宗皇帝面前说过此事,隐约暗示肃宗更换太子,所以当今皇上特别嫉恨刘晏,但由于他在户部掌事多年,主管天下钱粮盐铁,其门生遍布各道财政衙门要职,他上任之后地方上交的赋税年年增多,百姓的负担却没有加重,朝廷的用度开支全依赖刘晏,所以皇上才迟迟没有动他,近来吏部侍郎杨炎屡次在皇上面前诋毁刘晏,皇上似乎有动摇之意,所以刘晏他自已的性命都朝不保夕了,哪里救得了郭子仪?”

    杨修远听罢母亲的分析,顿时沮丧不已,转而一想,说道:“鱼朝恩呢?他前段时间还在朝堂上公开帮郭暧解围,后来他和郭子仪的关系已经缓和了,这次是不是可以找他?”

    崔瑶敲了下杨修远的脑门,说道:“这普天之下谁都可以为郭子仪说话,唯独鱼朝恩不能说。”

    杨修远奇道:“他们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竟如此水火不融。”

    崔瑶说道:“出将入相之人虽然名声好听,却历来是帝王大忌,这样的臣子入朝为宰相,出朝为将军,文臣和武将都听他一人调度,那皇帝还算什么?郭子仪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为了自保,他虽为宰相,却从不入朝议事,就是为了避免皇上的猜忌,他这是与文官集团划清了界限。”崔瑶说话间,有一支上千人的禁军骑马呼啸而过,赶来维持大明宫外的秩序,崔瑶指着他们的背影继续说道:“而在军队这边,又分为地方军和禁军,地方军镇守四方边关,禁军护卫皇宫,郭子仪常年统兵在外,其部将在各地军镇皆为大员,唯独不曾染指禁军,鱼朝恩身为禁军统领,是个明理之人,他虽然与郭子仪没有怨恨,却故意与他为敌,便是以通过得罪郭子仪来向皇上表忠心,以示自已没有结交外臣,禁军全在皇上的掌握之中,如此,皇上夜晚才能安然入睡。”

    “啊,原来是这样。”杨修远恍然大悟,说道:“那么上次他为郭暧说话,也不过是逢场作戏了。”

    崔瑶点头说道:“我军打退了吐蕃,皆大欢喜,郭暧那点小事原本就不足为道,即使鱼朝恩不站出来说话,郭暧也不会有事的,他不过是找了个时机出来捡便宜罢了,后来郭子仪投挑报李,提仪修葺郑举举的院子,免去了鱼朝恩的办事不力之罪,他们二人这一来一去的交易,皆在皇上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所以皇上都应允了,眼下郭子仪正因为谋反大罪跪在宫外,如果此时鱼朝恩为他求情,那他绝对是失了心智,不想活了。”

    杨修远想了又想,终究想不到别的办法了,急的团团转,说道:“娘,那怎么才能救郭公?”

    崔瑶见儿子急成这样,自已心里也不好受,便不再与他兜圈子,说道:“能救郭子仪的只有李泌一人。”

    “李泌?”杨修远斜着脑袋想了想,说道:“今天上午我在省里看到他了,听说是刚从终南山过来,明日就要回去,”

    崔瑶说道:“当今天下,皇上最重视两人,一是郭子仪,二是李泌,皇上对郭子仪敬重,对李泌亲呢,至于其他人,皇上不过是以寻常的君臣之礼相待罢了,今日郭暧闯下大祸,牵连郭子仪,此时的紫宸殿只怕已经挤满了三省六部的官员,他们可以说出一万个杀郭子仪的理由,也能说出一万个赦免郭子仪的理由,都会很有道理,然而真正能一语定乾坤的,只有李泌。”

    杨修远问道:“李泌会怎么说?”

    崔瑶说道:“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什么人说,只要李泌有保全郭子仪的意思,就算他重复别人的话,皇上也是会听的。”

    杨修远看到了希望,不禁喜上眉梢,说道:“听说李泌住在安兴坊的故宅里,我现在就去找他。”说完转身就走。

    崔瑶拉杨修远的袖子,说道:“李泌不是一般人,他府上的守卫都是皇上从禁军里挑选出来的,戒备森严,这些年他每次从山中来到长安,从不私会宾客,你现在这样冒然过去,只怕大门都进不去。”

    杨修远问道:“怎么才能见到李泌?”

    崔瑶说道:“李泌喜好奇谈怪论,少吃烟火食,羡慕神仙不死之术,常年隐居终南山,却总是不得其道,以至于身体瘦弱多病,你带上陈巫一起前去拜见,一定能叩开他的大门。”说着,崔瑶看了一眼身边沉默多时的陈巫。

    杨修远拉起陈巫的手,笑着说道:“原来娘你早就想好了,害我白白担心了这么久。”

    陈巫这时才缓缓开口说道:“如果能请得动李泌,救了郭公性命,我年纪虽小,确也可以为国出力了。”

    杨修远眼见大明宫外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不敢再耽搁,带着陈巫向朝安兴坊走去,才走了几步,就听母亲在后面叫住了他,说道:“远儿,你在郭子仪身边的这段日子,觉得其人如何?”

    杨修远沉吟片刻,回头说道:“郭公没有别的长处,不过是能识人、用人、容人而已,被郭公提拔的大小官员有数百人,每个人都能在自已的职位上各展所长,郭公不计较部属的小错,并且每当他们偶有过失面临责罚时,总是想方设法维护,所以大家都愿为郭公效力。”

    崔瑶轻轻哦了一声,随即说道:“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