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天大寒 » 第五十九章 家的风声

第五十九章 家的风声

    牵着一匹不健壮也不瘦弱的小马驹,身上穿着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衣,和飞扬的尘土同行,最不显眼。

    一个竹筐背在后背,里面放着水与干粮,一块粗布从竹筐之上耷拉下来,犹如半块面纱,遮住了那行人的面容。

    短短几天,杨沐云最起码看见了超过十数的乌丸军从自己身边经过。他们来去又折返,不断地在那些可以落脚的地方打听着他杨沐云的消息。可他不能跟着那些骑兵回去见周浮尘,至少不是现在。

    一路上走走停停,杨沐云脑中的那块大石慢慢地消失了,像是被风化成了灰尘,又像是被眼前的突如其来的大雨给击穿,碎落……

    “公子,你的面。”

    路边,杨沐云抽出木筒中的筷子,一手捏一根,把筷子头来来回回地挫。这是他前天在一家小馆被那筷子上木刺扎疼后有的习惯。

    “公子从北方回来?”

    此刻,店里没有其他客人,那掌柜是个嘴皮子闲不下来的人。他一边收拾被擦拭得油亮的桌子,一边和杨沐云说话。

    “嗯。”

    “诶——我听说明年那新皇帝要重开科举,这可是好事,像您这样四方求学的秀才可算重新得了为皇帝重用的好机会。”

    “是么?”杨牧云挑起一筷子面条嗦起来,油盐都不重,可那些山中野菜泡在热水中也别有一番味道。脆嫩的绿叶和劲道的面条结合在一起,未尝比那些大鱼大肉要差。

    连夜赶路,且精神状态不是太好的杨沐云吃了正好。

    “店家,从这里还有多远能到落川?”

    长远的路程,让杨沐云时常迷路,每到这时候,他都会先找到一个存有人烟的地方,问一下。

    “穿过那边的一片林子,再渡过湖泊,顺着湖对面的官道向右手边行进十里就是落川的虎牙嘴,从那里可以进入落川。再往后,我就不太清楚了。”吴柱嘿嘿一笑,又开始收拾起那些桌面和柜台,尽管,那些地方已经很干净了。

    “家住哪里的?”吴柱笑吟吟地询问杨沐云。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平日里没什么娱乐,就喜欢打听点家长里短、朝廷八卦以及奇闻趣事。

    “守江阁。”

    “那可是个好地方啊,听说落川有权有势力的人家都住在那。”

    “是吗?”杨沐云心中不禁感叹,“落川里面的所谓权势和京都比起来真算是不值一提。”

    也是,战争结束后的十年时间里,张执耳都主张休养生息。他还田地于农夫,还利润于商贾,大家多是一样在发展,不争不抢,还算淳朴。

    收获了粮食的农民不愁钱财,收获了财宝的商人不怕吃穿。为了满足人们的节日需求,张执耳从隔壁西洲引佛东来,修建本土的龙王庙,藏经书于其中,百姓得享沐浴清化。

    当然,饭店和酒楼是少不了的,还有青楼。不过那里面的姑娘大多不野。琴瑟能友之,钟鼓能乐之,诗词歌赋唱和,亦是满满情趣。

    传闻,就连那些穷乡僻壤里的姑娘在服侍睡觉前都喜欢趴在男人身上先唱首如潺潺流水一般地山间小调,一些赤裸裸的词语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也叫一辈子没读过书的老农想起那些与土地激昂搏斗的岁月。

    当然,杨沐云自己是没有经历过这些的,这些……都是杨玉成偷偷告诉他的……

    “看公子兴致不高,是有什么烦忧事?”

    “最近这天儿不好,耽误归期。”杨沐云抬头看天,这季夏的雷雨带着些初秋的薄凉,让人感觉到沉闷与悲戚。

    “嗨——趁现在能走就快走吧,落川那边最近可不安宁,那消息都传到我的耳朵里面了。”

    “此话怎讲?”

    “听说是什么一伙山匪惹了事,逃到了虎牙嘴的那些大山里面,占地为王,并且时不时还会去侵扰百姓,搞得那儿鸡犬不宁。”

    一抹凝重的愁意积蓄在了杨沐云的眉心,他有些担忧接下来的路会受到这一帮子人的影响,却没有什么好的应对之法。

    “要是大师兄在我身边就好了……”董斌杰是杨沐云此生所亲眼见过的最强的人,先前那个人是孔仲华,不过现在,他已经死了。

    况且,就算孔仲华还活着,杨沐云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该如何与他相处。是仇还是友?杨沐云从来没真正地跟孔仲华相处过。只有先前的恐惧害怕加上现在对他死去的五味杂陈。

    尤其,是那天夜晚,董斌杰对杨沐云说起,他是自己的哥哥。之后,他杨沐云一定会去验实这件事的,若当真是事实,那么孔仲华反倒成为让他们家人团聚的恩人了。

    本来,杨沐云是完全不相信董斌杰的说辞的。但当他开始结合八卦门对他的态度以及孔府中人的关切,让杨沐云找不出其他的理由说明他们为什么要对自己好,除了这个原因。

    “吸溜——吸溜——”

    吃光了面条,把野菜汤喝下,杨沐云拿出一钱碎银,放在桌面上,等掌柜来取。

    待吴柱笑嘻嘻地把那一小枚收走,顺带着抹了抹桌子。杨沐云默然地盯住那一小坨银子“消失”的地方出神,这又是一个证据……

    “我小时候也幻想着和你一样背着个竹筐八方游学,以天地为师。”吴柱拿来找零,放在杨沐云手边。

    此时,小店中无事,吴柱干脆坐到了杨沐云的手边,双手交叠撑在桌子上,想和后者说一下话。

    打量了几眼吴柱,杨沐云在心中盘算,从他满头的银丝压过了黑发,推断对方已年过半百。

    与之相类似的,大概就是孔孟繁吧。二者从年纪来说,眼前的掌柜估摸着还要大上两到三岁。

    “多谢了掌柜招待,面条很好吃。”

    “没有,只是这一生都在做些饭食,偶然做出了些许滋味,恰好符合公子的胃口罢了,巧然,巧然……”吴柱说起话来跟连珠炮似的,语气也很俏皮,丝毫不逊那些十几二十岁潇洒的少年人或是青年人。

    并且,吴柱讲出来的话语也是一套接着一套,像个说书先生。杨沐云听着雨和他的声音,二者交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