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墨羽白衣 » 第二十二章 名妓(一)

第二十二章 名妓(一)

    唐易和霍同随着元瑾郡主走出了大殿。

    元瑾郡主望着殿外众多羽林卫军士和冷谏之等王府诸人,面色突然变得如平日般冰冷高傲,看不出有任何悲伤的神色。殿外候着的婢女们连忙上前,为郡主披上披风,随后立在左右身后。

    元瑾郡主先对冷谏之道:“冷管家,羽林卫乃是天子钦卫,不得有丝毫忤逆。两位大人是来府中查案的,王府上下一定要尽心配合,尤其是冷管家你,要随传随到,知无不言。”

    冷谏之忙道:“谨遵郡主之言。”

    郡主又回首微笑道:“两位大人且发号施令吧!”

    唐易扫视众人,开口说道:“所有羽林卫与府军退到王府之外,做好王府四周的护卫,不得惊扰王府众人,也不得放任何人出入。冷管家,府中筹备寿宴以来所有来往名单全都备好,交给我,相关人等只要还在府中的要随传随到,不在府中的,立刻联络,随时听候传唤。另外,我与霍大人暂且留在王府中居住,劳烦冷先生为我和霍大人备好住所。”

    冷谏之拱手称是。

    郡主目光流转,微微露出一丝欣喜的神情。

    唐易看到了郡主细微的变化,冷笑一声,又走到羽林卫众军士面前,高声吩咐道:“传我将令,城外和府军大营的羽林卫、府军所有将士全部撤回城内休整,守好各个城门。府军大营内所有粮草军械全都运回城内,盘点城中可征用的粮草、箭矢、铁器、油料、石块。以楚王府名义征用守城所需物资,楚州城内外有多少便征多少。另外,以楚王府名义招募青壮男丁协助守城,所耗钱粮由冷管家从王府中支取。这几日大军休养生息,以备大战。五日之后,斥候们三人一组,三组成队,城外三十里警戒。”

    唐易一边说,一边故意望向元瑾郡主,只见她面色又恢复冰冷,望向唐易的眼神中也带着些杀意。

    唐易冷冷地回望她,又道:“还要劳烦冷管家备好笔墨,霍将军有呈于圣上的密奏要写。”

    冷谏之望了一眼郡主,见她面色冰冷,沉默不语,也只得垂首称是。

    身边的霍同突然附耳说道:“唐大人,如此这般,你我二人岂不是陷入险境?”

    唐易微微笑道:“不妨事,郡主既然还有五日之后的期待,就不敢与你我鱼死网破。”唐易虽也压低声音,却并不如霍同那般附耳低语,似乎是刻意让元瑾郡主听到一般。

    元瑾郡主面色越来越冰冷,转身拂衣而去,身后几十位婢女仆从连忙队列有序地跟上。

    冷谏之正要转身离去,唐易道:“冷管家哪里去?”

    冷谏之一怔,连忙微笑道:“鄙人去为两位大人整理卷宗。”

    唐易冷笑道:“我与霍大人也闲来无事,便一起去吧。”

    唐易虽识得字,幼时也读过一些书,但终究是武将,从未坐在书案旁做过事。如今竟与霍同两人一起坐在楚王府一处幽静的书房里翻阅着卷宗,令他自己也觉得奇妙。卷宗上是冷管家呈上的各种名单和琐碎的记录。自从筹备寿宴开始,楚王府来往人员竟然多达上千人。唐易望着冷管家整理好的卷宗,一阵头皮发麻。他也曾想过从楚王寿宴前夜开始查起,又想到郡主之前一定已经细细查阅过,而且一定会把真正有用的线索抹去,就像她抹去知情人的性命一般。

    于是唐易决定便从大处着手,从寿宴筹备的细节开始查阅。这些名单和记录,楚王府一定还来不及篡改,或许隐含着有用的线索。此外,唐易对楚王之死没有兴趣,他真正关心的还是唐纵涉及的羽林卫被伏击一案,做下如此大案的人一定早有布置,既然两个案件有关联,那么这个布置的过程也一定能在楚王府中找到痕迹。

    这是一个巧妙编织的大案,唐易从郡主口中再次听到墨门二字时便已确定墨门一定存在,而且极有可能正是这个大案的幕后黑手。他们先是伏击了唐纵关刃二人率领的羽林卫,随后又潜入楚王府中毒死了楚王。那么墨门在楚王府中会留下什么痕迹呢?他们与楚王府又有什么关系?唐易一边翻阅着卷宗,一边思索着楚王、羽林卫和墨门的关系,甚至是他们和王家的关系,和唐纵的关系。

    元瑾郡主虽是楚王之女,但还待字闺中,不方便出府,她能知道的事一定是楚王告诉她的。楚王既然决定与宇文家联姻,就一定要把楚王府最重要的事情告诉女儿,而墨门是个非常隐秘的门派,一个大多数人没有听到过的名字,元瑾又如何得知呢?唯有一种可能,在楚王看来,墨门对于楚王府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告诉元瑾的一个门派。墨门也一定和楚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能轻易地在深夜入府,接近楚王,完成毒杀。元瑾的话语中暴露了很多线索,她一定知道楚王死于墨门的毒杀,也发现了关键的证据,所以才在唐易追问之时闭口不言。

    墨门与楚王是什么关系?墨门为什么要劫杀羽林卫?又为什么要毒杀楚王?

    唐易正在苦苦思索中,突然听到霍同的一声惊叹:“她也来了?”

    “谁?”唐易连忙放下手中的卷宗,走到霍同身边。

    霍同指着自己手中的卷宗,说道:“京城中的名妓,灵秀姑娘。我曾有幸在京中欣赏过她的舞姿,美妙绝伦。我已许久没有去过花坊,也许久没听过坊间的传闻,竟不知她也来了楚州,看样子是来楚王府献舞的。灵秀姑娘已经来了半月有余,在楚王遇刺前曾多次进入楚王府。”

    唐易盯着霍同手中的卷宗,感慨道:“这几十人都是随她一起来的?”

    霍同并不奇怪,答道:“灵秀姑娘有自己的乐师、伴舞、婢女、管家、仆从,这在青楼名妓中也是常有的事。京中名妓很少出京,正是因为没有人请得起。能让灵秀姑娘携着几十人来到楚州,住上半月的,也只有楚王了。”

    唐易皱眉道:“此人曾带着多人屡次入府,最近一次正是在寿宴前夜。”

    霍同道:“既然要献舞,一定是要提前布置舞台、安排乐师、反复演练,灵秀姑娘技艺超绝,对待舞蹈十分认真仔细,也是青楼中众所周知的事。”

    唐易突然喝道:“冷管家何在?”

    冷谏之连忙从书房外答道:“唐大人,鄙人就在门外。”说着一路小跑从门外赶来。

    唐易问道:“名妓灵秀现在何处?”

    冷谏之道:“灵秀姑娘不愿住在府中,生怕惹人非议,楚王府便将楚州城中最大的客栈‘楚月楼’包下,灵秀姑娘与众乐师、仆役等人都在客栈中居住。”

    唐易疑道:“惹人非议?灵秀本就是青楼女,来楚王府献舞,为何还怕什么非议?”

    冷谏之连忙道:“是鄙人失言,未有非议。灵秀姑娘是不喜楚王府湿气太重……”正说着,又觉得实在难以信服,口齿渐渐支吾不清起来。

    冷谏之心虚地抬头,发现唐易如电的双眼正盯着他,连忙又垂下头去,眼神飘忽不定,额上也渗出汗珠来。

    唐易冷笑着走到他身旁,突然喝道:“抬起头来!”

    冷谏之连忙抬头。

    唐易右手一挥,已经将腰间的佩刀拔出刀鞘,放在了冷谏之的颈上。冷谏之瞬间瘫软在地,那刀锋如影随形地跟着他,距他喉间的距离竟然丝毫未变。

    冷谏之满头冷汗,连忙道:“唐大人息怒!鄙人一定知无不言!不敢再有隐瞒!”

    冷谏之本是一位楚州儒生,后成为楚王的客卿,因精明能干被楚王任做大管家,楚王府权势滔天,无比显赫,身为大管家的他也是手眼通天,万分得意。放眼整个楚州,就连府衙的知府大人见了他都会高看一眼,其余官吏更是对他万分尊敬,那些经常来往楚王府,靠着楚王府吃饭的人更是对他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冷谏之从来没有想到,这炙手可热的日子竟然戛然而止,楚王大寿之日突然离世,郡主强压下死讯,又拿住了他一家老小的性命,他只有配合郡主隐瞒楚王的死讯。不曾想又遇到唐易这般凶神恶煞的杀神来府中查案,稍有不慎,便要拔刀相向,连强势的元瑾郡主都无计可施。冷谏之何曾遇到过如此情形?只觉得颈中一阵寒冷,生怕唐易手腕一抖他便丧命于此,不由得在心中暗叹大厦将倾,命不久矣!那双腿已经软到站不起来。

    唐易又问道:“那就仔细说来,灵秀要避讳什么非议?”

    冷谏之连忙详细答道:“灵秀姑娘是京城名妓,也是世子的好友,坊间众所周知。所以此次来楚州献舞,坊间便有好事者传言,说灵秀姑娘是先诱世子,再诱楚王,与楚王父子都不清白。”

    唐易突然望向霍同道:“楚王世子?”他已经听出了冷谏之刚才要刻意隐瞒的信息,正是这位楚王世子。

    霍同忙道:“楚王封在楚州之日,便将嫡长子元璧送往京城为质。世子在京城中常流连于青楼妓馆,与京城中众名妓都相熟,尤其是灵秀与莺歌两位名妓,更是可称为挚友。”

    唐易疑道:“楚王世子,身份如此显赫,竟然与名妓成为挚友?”

    霍同道:“正是,世子向来放浪形骸,不拘于礼法,为夫子们所不齿。世子听说后,便在诗乐坊中当着众人亲口说起,说他在京城中只与青楼女为友,那些夫子们又酸又臭,不如青楼女儿们清爽。”

    唐易转向冷谏之,问道:“灵秀和亲随众人之中,郡主与冷管家可曾排查出什么线索?”

    冷谏之道:“未曾排查。”

    唐易敏锐地确认道:“未曾排查还是未曾查出?”

    冷谏之忙道:“未曾排查。”

    唐易疑道:“为何?”

    冷谏之道:“郡主说,灵秀姑娘是世子的好友,又是柔弱的女儿身,当以礼相待。”

    唐易冷笑道:“只怕是另有缘故。若是府中丢了些东西,不查也罢。楚王遇刺,如此大的事情,竟然因为是世子好友便不加排查?即便灵秀是柔弱女儿身,她身边那数十人也无嫌疑吗?”

    冷谏之忙道:“更深的缘故,鄙人实在不知。”

    唐易挥手道:“冷管家先出去吧,一定要记得,随叫随到。”

    冷谏之连忙叩谢,转身连滚带爬一般出了书房。

    唐易望向霍同道:“霍大人如何看?”

    霍同思虑片刻,道:“唐大人言之有理,无论如何,灵秀众人都值得详查。之所以不查,很可能是郡主已经确定了凶手另有其人。”

    唐易此时对霍同又多了几分信任,他是世家子弟,见识颇广,正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想到此处,他心中不禁对圣上的安排折服不已。

    唐易又道:“霍大人言之有理。不知霍大人对楚王世子如何看?”

    霍同细细思虑道:“楚王世子在京中为质,或许正是通过诸多青楼女与楚王府联系。故而郡主才对灵秀姑娘深信不疑。楚王遇害之后,郡主一定会通知世子,只是世子身在京城中,没有圣上旨意哪里也去不了。”

    唐易疑道:“楚王遇害,世子被困京中,郡主又是在等谁?谁又能值得郡主的等待呢?”

    霍同道:“难道是谢家?”

    唐易摇头道:“楚王遇害已有多日,如果谢家能掌控那暗中组建的大军,恐怕早已与楚州府军里应外合拿下楚州了。”

    霍同点头道:“唐大人说得对。谢家是楚州本地最大的门阀,楚王遇害对于楚王府来说是天大的事,对于谢家来说只是失去一个姻亲而已,断然不会冒险行叛逆之事。”

    唐易又问道:“楚王育有几子?”

    霍同道:“楚王妃只育有一子一女,正是元瑾与元璧,除了嫡子元璧之外,还有几个庶子,但都年纪尚幼,且都正在府中。”

    唐易沉吟片刻道:“霍大人,当前楚州有三股势力,你我率羽林卫、楚州府军控制着楚州城;郡主所等的值得让她密不发丧、私调府军的力量在暗处,五日之后随时可能出现;还有一股势力便是墨门,墨门之前或许与楚王府有联系,但是现在却杀了楚王,已经成为我们和楚王府共同的敌人。”

    霍同赞同道:“正如唐大人所言。”

    唐易又沉吟片刻,突然道:“霍大人,想不清楚的事就暂且放下,我们先去会一会灵秀这位京中名妓,或许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