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一只特立独行的仙儿 » 第三章 往东往南往西再往北

第三章 往东往南往西再往北

    曹盖只是一介凡人,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那个渺渺茫茫的仙山,一路风餐露宿,吃尽了无数的苦头。

    这一天曹盖病倒了,浑身一会儿滚烫,就像掉进了油锅里,一会儿又浑身冰冷,就像掉进了一个冰窟窿,冻得嘴唇发紫,瑟瑟发抖。

    曹盖抬头看天,脑海中一阵昏沉无力,靠在一户农人之家的院门外,昏倒在地。

    仿佛是在梦中,听到一个诱惑的声音。

    “孩子,不行就回来吧,听为父的话,出家为僧,当个和尚,衣食无忧,日日诵经,总比这风餐露宿要好的多吧。”

    “再说做一个僧人,日常诵经之外,还能外出做些法事,攒些银钱,他日亦可还俗,娶妻生子不在话下,又何苦颠簸在路上啊?”

    曹盖也不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是却听得十分清晰。

    但是曹盖心头闪过这些光影之后,但是随即心中发狠,在梦中大声喊道:“我曹盖宁可在这街头冻饿而死,我也不愿随波沉沦,定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恍惚之中,曹盖也不知道自己昏睡了多长时间。

    忽然,一道声音传来:“去去去,这是哪里来的邋遢道人,竟然堵着我家门口,我老汉一会儿还要去田里锄地呢,你在这堵在我家门口呼呼大睡,算怎么回事?”

    曹盖听到此言心中一惊,顿觉浑身大汗淋漓,身上一阵轻快,身上那种打摆子的冷热交替的感觉也没有了。

    曹盖一骨碌身,赶忙站了起来,“哎呦,对不起了老人家,打扰了,我这就走!”

    老汉看着曹盖有礼,所以摆摆手说道:“你这睡觉倒是不碍事,但是别堵着我的门睡啊,得了,看你也不像什么恶人,赶紧走吧。”

    曹盖连忙收拾了一下自己的随身行李,摸了摸褡裢里还剩下半串铜子,这钱倒是被人乘机摸了去,曹盖略微放下了点心。

    这半串铜子,是曹盖前几天冒充道士给人家做法事赚来的,这几天的伙食费全指着这些钱呢。

    曹盖离开了这户农家,辨别了方向,继续向南走去。

    .......

    曹盖这一路上穿大城,游小县,过村坊,不知不觉,却是已经在着西牛贺洲境内走了将近一年了,走过的路加起来,估计已经不下万里的路程了。

    这一天,曹盖调转了方向,向北行去,距离那如慧道人所说的地方,还有剩下的一千里路。

    在纸面上去看的话,往东往南再往西往北各行一千里,那肯定是回到了原点。

    但是在现实的世界中,却不是这样。

    曹盖看着远方那一大片连绵不绝的山峰,心说,莫非自己走了个回字,又来到之前那个栖霞山了?

    灵台方寸山啊,你到底在哪里?

    大山就在眼前,但是有一句话,那就是望山跑死马。

    曹盖虽然眼睛能看到远处的山峰,但是却依然走了足足五天的时间,才来到蔓延出来的山脚之下。

    看到山边一处梯田里劳作的老汉,曹盖打了一声招呼,问道:“老伯,敢问这是何方啊?”

    老汉正拿着锄头刨地,看田里种的应该土豆山药之类的东西,“哦,这是落霞山南麓,这位道长从何而来啊?”

    落霞山南麓?

    曹盖彻底瞪大了眼睛,原来自己竟然是从栖霞山北麓,绕过四千里路,来到了落霞山的南麓。

    只是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名,不知道栖霞山和落霞山是不是同一片山脉。

    “我从祭赛国栖霞山北坡而来,没成想一路云游,竟然走到了落霞山南坡,哈哈哈。”曹盖说道。

    “栖霞山?没听说过,这方圆千里,只有一片落霞山啊,口渴不,要不要喝一口水?”

    曹盖连忙道谢,一口气灌下一碗凉茶,这才又问道:“不知道老伯,有没有听说过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啊?”

    “咦?没想到你一个外来的汉子,竟然听过灵台方寸山,你是来学道的吧?”

    本来曹盖也没想着对方能够知道,但是听见对方说知道,两年来绷紧的心弦突然一松,浑身一阵莫名的激动:“哦?敢问去这灵台方寸山的路怎么走啊?”

    “哈哈哈,那汉子,你算是问对人了,我曾听我祖爷爷说过,这落霞山里面曾经住着一位传道的老神仙,对,他的道场好像就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不过那汉子,你恐怕是白来了。”

    曹盖闻言一惊,“哦?怎么白来了?”

    “后生啊,你有所不知,那位老神仙早在两百多年前就不见了,如今这里的人,恐怕已经没有几个人能记得那座灵台方寸山了,哈哈哈,你不是白来又是啥?”

    曹盖心中不由得一凉,自己这是来晚了啊。

    但是人到山前,走了上万里的路,总的去看一看吧,哪怕是去拜一拜山,了却一下自己的心愿也行啊。

    “老伯,那您知道灵台方寸山怎么走吗?我想去看看。”

    “那有什么好看的,不过如果你真的想去的话,只管沿着路往前走,翻过几座山头,应该就能看到一片小湖之后,那小湖的后面就是那座方寸山了。”

    “如此多谢老伯了。”

    既然到了真山之前,曹盖早就心急如焚,想要进去一探究竟,就当旅游了吧。

    曹盖连忙告辞老汉之后,就三步合作一步,撒丫子风风火火的往山里跑去。

    临近仙山情更切,但是曹盖光顾着跑路了,却是高估了自己的体力,现在这肉体凡胎,刚刚跑过第一座山头,就有些体力不支了。

    没奈何只能放慢脚,折了一根木棍当拐杖,曹盖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观看山景。

    走在山路之间,看到一处湖潭,湖水清净可爱,这应该就是老者所说的那个小湖了吧。

    曹盖走到小湖近前,正要捧起湖水往嘴里灌,但是低头却看到自己水中倒影,虽然双目炯炯有神,但是头上发簪凌乱,胡子拉碴,尤其是一身破布衣衫,上面有些油污。

    曹盖心想,如此面目去拜山,恐怕是多有不敬。

    既然已经到了方寸山脚下,正好又一塘湖水,不如先洗个澡,洗一洗这一路的风尘,再去扫山也不迟。

    曹盖升起一团篝火,下水洗了一个凉水澡,将自己一身污垢洗了个干净,没成想在水里还摸到了一条肥鱼。

    沐浴干净,曹盖感觉神清气爽,随后又将衣服浆洗干净,架在篝火旁一边烤着衣服,一边烤着那条烤肥鱼,心中暗自盘算开来。

    须菩提祖师是整部西游中最为神秘的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随手教出来一个徒弟,就差点把天给捣出来一个窟窿。

    关于须菩提祖师,其身世来历有多种说法。

    有人推测须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的化身,专门在西牛贺洲布下一座道场,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位暗子,未来去配合那金蝉长老这颗明子去取经。

    也有人说须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坐下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一位有潜质的徒弟,去配合如来佛祖做一场取经大戏,以此弘扬佛法,传法东土,扩大自己的势力。

    但曹盖却不这么认为,曹盖感觉须菩提祖师跟脚可能更加久远,来着方寸山传道,甚至培养孙悟空也许只是一时兴起,随手而为。

    要知道,须菩提祖师简直就是一个全能型人才,不仅精通佛法,更是道法通玄,很明显是一位佛道双修的大能之士,其来源可能更加古老,也许在佛道兴起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曹盖猜想,这位须菩提祖师,应该是一位来历神秘的上古仙人!

    而且须菩提祖师传给孙悟空的本领主要包含三样:长生之术,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在传法时,须菩提祖师曾经说过,“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从这句话来看,须菩提祖师对道家的金丹之道,非常精通,估摸着他的修行的法门更偏向于道家。

    关于佛宗和道宗的兴起,曹盖在前世作为一个业余的爱好者,对这两家也有过一些研究。

    道家推老聃为源头,佛家推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释迦牟尼为源头。

    而曹盖知道,老子和释迦牟尼两人的出生时间其实相差只有五年。

    不同的是,一个人在东方传法,一个在西方立宗。

    在洪荒时代的小说中,佛宗号称是西方教,一直在挖东方道宗三教的墙角。

    在西游时代的小说中,也是如来借着西游,开始谋划向东发展,扩大地盘。

    但是曹盖不明白的是,这些仙佛按道理说已经是长生不死,为什么要争什么地盘呢?

    作为两宗的开创者或者领头人,这些大佬们,不仅不隐世,反而却积极入世,去开宗立教,传法传道,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

    曹盖百思不得其解,摇摇头,“洪荒西游的神话也是后人编撰,这背后一切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其实谁也不知道,自己眼下只是一介凡人,连修行的门径都还不知道,现在就去猜想那些大佬的心思,无异于小麻雀操心鲲鹏的事,自寻烦恼而已!”

    “算了,多想无益啊,还是踏踏实实寻找属于自己的机缘吧,没准啥也找不到,那可就悲催了。”

    曹盖也是饿了,转过神来,将目光定在了手里的这条烤肥鱼身上。

    一条肥鱼下肚,曹盖吃饱喝足,穿上已经烘干了的衣服,浇灭篝火之后,抬脚继续绕湖而过,向那座方寸山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