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窥晋 » 楔子:天命(3)琅琊王氏(一)

楔子:天命(3)琅琊王氏(一)

    319年,江南,琅琊王氏

    司马睿于去年在王敦和王导的拥护下,在建康(即现在的南京)称帝,史称东晋。此时的司马睿并未困扰于北方多个政权对江南的虎视眈眈,初登大宝免不得春风满面,好好享受了一把乾坤独断的滋味。

    但好景不长,赵国石勒盘踞中原虎穴,始终想要侵吞江南这块富庶宝地。

    为了防止敌人南犯,司马睿再次起用名将祖逖,但苦于国库空虚,难以维继粮草,仍需借助王氏的力量。

    司马睿这才从刚开始睡在龙榻安然喜乐的美梦中醒过来,猛然发现一个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尽管司马睿依靠着不争不抢的态度和所谓的天命加持捡来了这偏安一隅的皇位,但正因为他不争不抢,也缺少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倚靠王氏,让他很没有安全感,时刻都会有死亡的可能。他并不知道天命所归能让他走多久,在相信天命的人眼里他至高无上,在不相信天命的人眼里他是最窝囊的废物。

    他在猜忌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又何尝不是。这次,琅琊王氏又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

    王敦王导利用世家力量,将司马睿抬上高位,这在局外人看来是有些痴傻的。如今这等纷乱的时局,这两兄弟完全有机会另谋明主,再不济自立门户。但有大智慧之人,才知道这方是定局。

    靠着王氏的名头,若是自立门户,暂时没有恰当理由,恐辱没了祖辈们的名声,一个不慎,被人群起而攻之,只能躲进山沟做见不得光的贼匪生意,虽也是地方豪强,早晚会消亡。

    王敦和王导考虑的十分周全,唯有光明正大的行使权力,方有王氏壮大的时机。因此,他们犹如普通百姓家的子孙一样,对祖辈们产生复杂的情绪。

    若无祖辈的根基与命脉,何来子孙的生机与希望。然祖辈定下的根基太过短小,子孙只能生,却无法更好的生,必须依靠自己谋求更艰难的行路,这是与天斗的幻梦。

    在普通百姓家中,先辈们堆砌起蓬门,无奢华富贵之气运,多生子孙用以耕地,先辈们对子孙寄予厚望,然先辈仅仅给予子孙性命,再无半点运势,后世子孙多庸庸碌碌,为富贵之人鞍前马后。

    而在琅琊王氏这里,先辈们虽撑起了世家大族的门面,但在王敦和王导的眼里,这个门面依旧太小了,它限定死了后世子孙的生路。

    身为王氏的族人,必须要入主朝堂,以有大功名作为毕生荣光。故而,在晋的王国马车上,也有诸多王氏高才的身影,就给世人造成了王氏皆是国士的错觉,王敦和王导要想另起炉灶,等同于与天斗。

    尽管二王试图淡化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关系,却未能如愿。归根结底,因为琅琊王氏的声望并不如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在朝廷中的势力也更大,世人只会认为王敦和王导是不听话的后生,想要离家出走,等他们受了市井的毒打后,又会回到母亲的怀抱。

    世人每每提起太原王氏,也总将琅琊王氏之人带上,在指代王氏有名望之人的花名册上,也要在末尾添上几个琅琊王氏的名字,颇有些画蛇添足的意味。

    王敦相比于王导,更加看重世人的眼光,恼羞成怒之余,也决心将太原王氏的声势压下来,才有长大成人的话语权。而重中之重,便是培植朝中的势力。因而,琅琊王氏此时自立门户并不是好时机,会被认为叛逃太原王氏,不忠不孝,与天下为敌。

    琅琊王氏必须要沿袭先人的好名声,在朝堂渗透势力,一步步徐徐图之。而说到另谋明主,琅琊王氏所能拥立的明主绝非是外族之人,那样的名声更臭,而司马家的那些子弟你争我夺也死的差不多了,能活下来的不是被掳掠到北方去当了痰盂,就是还未成年的小彘,只剩下司马睿这个安然无恙的娴静王爷可以选择,况且司马睿的封地就在琅琊郡,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司马睿是天命所归之人。

    将司马睿抬上高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该是琅琊王氏大展拳脚的时机。

    王敦和王导一番商议后,决定将王导的嫡女王瑜嫁入皇宫,成为司马睿的皇妃,加紧套牢司马睿和王氏的关系,司马睿绝不敢推辞,世人也不懂其中的利害关系,王瑜能够成为盯紧司马睿一举一动的间谍,无疑给王敦图谋大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这个决定一出,司马睿虽隐约清楚什么,果真无力反抗,在朝会宣布迎娶王氏之女的喜讯,并隆重的铺排起立妃大典的一套规制,比起司马睿称帝也是不遑多让。

    这也给江南的百姓传达了一个重要讯息,那便是琅琊王氏已然有了与皇权抗衡的力量。一个司马睿,琅琊王氏还不放在眼里,琅琊王氏扶植司马睿,所忌惮的就是百姓的唾沫,只有扶植司马睿,才能树立起王氏的好名声,与此同时慢慢蚕食皇权。

    所以,王敦和王导决不允许司马睿后继有人,尤其是出现盛世明君,那将会是对王氏毁灭性打击。

    就在司马睿还是琅琊王时期,宫女荀氏生下了嫡长子司马缌,司马睿称帝后就立为皇太子,且对司马缌倍加宠爱。司马睿的诸子无一人可望其项背。

    但奇怪的是,司马睿对荀氏却并不在意,只是草草安排荀氏住在偏殿并安了个贤妃的称号,再无其他荣宠。

    令王敦焦急不安的是,这司马缌二十出头的年纪,已经有明君的气象,势必会打破平衡。琅琊王氏才仅仅在江左经营一年有余,在朝堂势力有所欠缺,一旦司马缌上位,琅琊王氏所做的努力皆会付诸东流,白白给司马家做了嫁衣。

    也许是天命,不能让王敦王导早些扶植司马睿称帝,只有在公元318年这个最好时机,才能水到渠成,而偏偏,司马缌已经出世多年。因此,将王瑜嫁给司马睿,就是为了确保在司马睿驾崩之前,能够让司马缌从司马睿的眼中剔除。

    但王敦和王导低估了天命在司马睿心里的份量,为了自己的皇位,司马睿绝不可舍弃司马缌。不论如何,此时的王敦王导已经张罗起大婚之事。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王瑜并不同意这门婚事,而反应最为强烈的是,王瑜的兄长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