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四大发明开始 » 第十七章 游玩

第十七章 游玩

    既然是出来游玩的,那自然不能只在大街上溜达,张峰出了驿站之后,就在驿站门口找了个知客,为众人带路以及介绍。

    张峰还未吃早餐,首先自然是去品尝美食了。知客带领着众人来到了一条小巷中,巷子里摆着几张小八仙桌,这个时候仍有几位食客在。

    “这是吊炉饼,沈州极为出名的一种小吃,全沈州做的最好的就是这家了。”知客介绍道,“别看这地儿不大,还有些偏,但却是祖祖辈辈近百年的传承。”

    “哦?那我可得好好尝尝。”张峰笑道,“店户,上四个吊炉饼,再来碗白粥。”

    “好嘞,客官,您稍等!”小二高声应道,同时向后堂跑去,口中喊道:“吊炉饼四个,白粥一碗。”

    再出来时,小二已经端着一碗白粥和一碟小菜了:“客官您先吃着,吊炉饼那是现烤的,还请稍等片刻。”

    张峰点了点头,就打算开始喝粥,小菜是一碟酱菜,清爽可口,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就在张峰刚拿起筷子的时候,就看见赵梦瑶正死死地盯着他,脸带寒霜。

    “怎么了?”张峰有些疑惑的问道,看这样子,自己是做错什么了?

    “你是打算让我们看着你吃早餐是吗!”

    “你不是吃过早餐了吗?”

    “吃过了就不能再吃了吗?”赵梦瑶气道,“这就是你只点一份,让我们看着你吃的理由?一点待人接物的礼节都不懂吗?”

    张峰连忙认错:“我的错我的错,你们要吃什么?”

    这确实是他的过错,与别人一同出来用餐,断没有自己大快朵颐,让别人在旁边看着的道理,最起码也需要询问一番,这是基本礼节。

    “给我也来一个吊炉饼。”赵梦瑶道,“折将军从不食用外面的东西。”

    “再来一个吊炉饼。”

    很快,吊炉饼就上来了,这饼形圆面平,呈虎皮色,层次分明,用筷子挑起烙好的吊炉饼饼心,提起成条,落盘成饼,口感外焦里嫩,清香可口,确实是一道美味。

    吃过早餐,几人又前往沈州的百工馆、武馆、学院等地参观,已到了午时,便去了仁和楼用午餐。

    仁和楼是大宋正店之一,遍布北境各大州府,最出名的菜肴是水母脍。

    入了楼,负责接待的店小二就迎上前来:“客官里边请,请问几位?”

    “两位,麻烦给我们安排一个安静的雅间。”赵梦瑶回答道。

    “折将军,两位兄台,不如一同用食?”张峰招呼道。

    “哈哈,她们二人乃是宫中的健妇,入禁军名录!”赵梦瑶哈哈笑道,“你也无需再问,她们确实不在外进食。”

    折将军等人执行任务时从不在外面进食,只会在一旁保护,而两名禁军则还需负责验毒。

    张峰有些目瞪口呆,这么壮硕的禁军士卒竟然是健妇,这谁能想到!

    这仁和楼内,有厅院廊庑,排列小小稳便儿。

    店小二将两人来到店内雅间就座,垂帘下幕,便先行离开了。雅间内装潢典雅,此时正值春日,吊窗之外,花竹掩映。

    两位禁军在门外守候,折将军则在内护卫。另一位店小二敲门进来,奉上茶水,再将菜单递上,问道:“二位贵人想来点什么?”

    “先来上一份水母绘,再上一碗群鲜羹,羊蹄笋和银丝肚也来一份。”赵梦瑶熟练的拿起菜单点菜。

    张峰从赵梦瑶手里接过菜单,翻了翻,补充道:“加一份酒烧香螺和细点羊头。”--《梦梁录》卷十六,宋朝吴自牧

    那小二听了菜名,行至门外,边开始高声唱菜:“水母绘一份先上……”

    声音嘹亮而优美,如同唱山歌一般。唱完菜后,见众人没有提出错漏之处,小二便去往他处。--“行菜得之,近局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东京梦华录》,宋朝孟元老

    张峰觉得新奇有趣,这小二报菜名竟然是用唱的,而且唱起来旋律流畅,用句甚至还有些押韵,让他有些佩服:“这小二哥端的一副好嗓子!”

    “待你到了京城,去了樊楼,便知晓顶尖的饭肆小二的水平了。”赵梦瑶笑道,“分毫不差于那些个唱曲大家。”

    各自佳肴很快就上齐了,二人边聊边吃,一直吃到了未时。

    吃完饭后,张峰和赵梦瑶,就在知客的带领下,去周边的道观寺院游玩。

    沈州城有一座古寺,叫做长安寺,就在这热闹的街道之间,繁华无比。长安寺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正殿、斋殿、偏殿、钟楼和经楼,供奉着各大佛祖、菩萨。

    刚到长安寺门口,一个壮硕的知客僧就迎了出来,双手合十一礼道:“施主所为何来?”

    “恰巧路过此处,便去为佛祖上柱香。”张峰拱手回礼。

    “善。”

    知客僧领着几人进入寺庙,购了几柱香烛,拜了菩萨,参了佛祖,然后离去。

    几人拜完佛后,就在长安寺内四处参观,寺庙不算小,一圈下来,半个多时辰就过去了,于是两人便打算出门去参观道观。

    刚走到偏殿,却看见一个农民打扮的老汉,在那边对着一个和尚又跪又拜,两人嘴里还不知在说些什么。

    稍稍近了些,两人对话若隐若现的传了过来,却是那老汉借了寺院的长生贷,如今只还得上本金和一部分利息,无法全部还完。

    “大师,老汉去年收成欠佳,确实无法还完所有的债务,本不该来相求,但老汉家中刚得一孙,一家子全靠这两亩田地过活,若是田地抵了去,我等再无活路了啊!”他不断叩首,恳求着:“大师,还请宽容一二,今年老汉必定还清。”

    那僧人道:“这钱财乃是十方善人供奉给佛祖的,此钱沾有十方因果。去岁应你所求,才将此长生钱与你。你若是无法还上,韦陀尊者自会记下,死后必会打入十八层地狱,受尽苦难,来世也只能投身畜生道,做一个皮毛带角之辈。子孙后代也会因此受苦受难。”

    这老汉越听越怕,也不敢不信。如若只是自己一人受苦也就罢了,但若是累及后世子孙,那他真的是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想到这里,他不敢再去求那僧人,但又想到祖祖辈辈传承,赖以生存的土地就这样被寺院收没,一时间万念俱灰,瘫坐在了地上。

    张峰听到这里,有无名火从心中升起,以前就看到一些小说和文章内说,以前的佛教到处放高利贷,侵占兼并土地,更是逼得不少百姓卖身寺庙成为佃户。原先只是作为历史资料看待,毕竟这种事情在现代已经基本杜绝了,也没多大的感觉,如今就发生在眼前,却让他有些义愤填膺。

    不过虽然如此,作为经历过各种反转的网络冲浪手,他还是没有太过冲动。

    他上前几步,问道:“老伯,发生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