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四大发明开始 » 第十八章 土地兼并

第十八章 土地兼并

    那老汉看了看张峰,也没说话,仍是心如死灰的样子。

    张峰继续说道:“老伯,您要是有什么困难,我也可以尽力帮你,但你得跟我说出实情。”

    老汉听到这句话,顿时眼里又亮起了希望的光芒,他急忙爬起来,跪倒在张峰面前磕着头道:“公子,公子!求您救救我,救救我啊!”

    张峰赶紧上前扶起他:“先起来,先起来。再不起来,我可就走了!你说说你遇到了什么情况?”

    老汉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起身道:“小老儿唤作王平,是这沈州城外王家屯的农人,家中有两子,大郎今年十九,去年娶了妻,生了个孙子,二郎今年十三。原先家中有两亩薄田,平日里种些粮食,再加上小老儿和大郎偶尔可以上些工,补贴些零用,倒也勉强过活。”

    这就是大宋普通穷苦百姓的日常生活,虽说引入了高产粮食,路有饿死骨的场景已经很难见到,但普通百姓也仅限于此,只是勉强混个温饱。

    “去年四月,我家老婆子得了场大病,穷尽家财也没能看好,不过一月,便撒手人寰。在她走了之后,已经是家徒四壁了。但是人没了,日子还得过。当时正好是青黄不接之际,家中已无余粮,但又不敢寻村中的员外,怕被其趁虚而入,买了田去。”

    “无奈之下我便寻了村中的保人,保人便带我到了寺中,以我田地为抵押,借了五贯钱,一年之期,利一倍半。我得了钱,葬了老婆子,买了粮种种了地,又在城中做工。但奈何去年大涝,田地不说颗粒无收,也是收获寥寥无几。虽日夜上工,但仍是无济于事。”

    “时至今日,眼看便要到归还之期,却只还得上本金和一半利息。我今日来寺中,便是想再宽容些时日,再有两个月我便能还上了。”老汉说到这里,又抹起了眼泪,“这要是没了田地,可让我这一家子怎么活啊!只怕只能卖儿卖女,卖身为佃农了。”

    “那和尚,这老伯虽然连逢大难,但非是不还,只求延后一段时日,为何不允?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你的慈悲心呢?”张峰问道。

    “阿弥陀佛。”僧人念了声佛号,道:“小僧适才也已讲明,长生钱本是十方善人供奉给佛祖的香油钱,王施主并非是与小僧结契,此钱也是由佛祖所借,小僧无权修改。如未能及时还钱,佛祖自然怪罪,种其因,得其果,此乃因果之道也。”

    “如此说来,这钱你们寺中不用?佛祖的钱,你们怎可私自使用!”张峰道,“假借佛祖之名敛财,才会被韦陀尊者记下,无法修得正果吧!”

    “阿弥陀佛。”僧人又念了声佛号,不再言语,一副我就是不想和你说话你能奈我何的样子。

    张峰火起原本打算替王平先出了这笔钱的,这时候却有些咽不下气来,他不由将目光投向赵梦瑶。

    赵梦瑶叹了口气,上前道:“我乃大宋三公主柔褔公主。大宋《宋刑统》有言: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此笔款项所定利息已超出宋律所定,依律当没之。另有大宋田制严令寺观不得市民田,违者田产与银钱皆没之。由此,你等借贷之契本就有违法制。若和尚你仍执意如此,本公主就只能请沈州府衙依律办理,并彻查此寺过往账目及田地来源了。”

    那僧人听得是冷汗直冒,寺庙以长生库放贷,未还上者收其田地乃至人身是时有之事,若是府衙真追究起来,长安寺田产及钱财至少损失十之六七,他少不得被寺规处置。

    “竟是柔福公主当面,小僧济民见过公主殿下。”济民和尚施礼道,“小僧本也是出于慈悲心以长生库善财接济,非是欲占其田,却险些犯下过错。如今受公主殿下指点,小僧幡然醒悟,这钱就此罢休,不再讨要。”

    “既如此,便私了吧。佛祖善财,确无白拿之理。该还多少,何时归还,你二人自定。”赵梦瑶警告完,见济民和尚反应,也不再继续追究,毕竟若是真公了,那老汉也得充没田产,得不着好,若是私了,逼他不收钱,却也会得个仗势欺人的名头,不如让他们自己商议好了。

    那老汉忙道:“小老儿不敢贪墨佛祖钱财,只需宽限几月,自会全额还上。”

    济民道:“不必如此,既已知律法,小僧岂可知法犯法,你便还了本金就是。”

    最终,老汉只是还了本金,对众人叩首道谢,欢喜回家去了。

    济民本欲挽留一二,但二人直接离去,不再停留。

    望着张峰几人越来越远,济民才叹气道:“唉~古往今来一直如此,从未有何差错,我今日竟如此倒霉,怎就遇上了公主?还得自己贴上那些利息。”

    等离开长安寺后,张峰才问到:“为什么不进行严惩,他们不是违反律令了吗?”

    赵梦瑶白了他一眼:“你当我不想啊,但这种事情到处都有发生,几乎每座寺院都有长生库,也都有兼并土地之事,世家大族也没少干。我这边若是严惩了,其他人肯定人人自危,怕是过几天就有弹劾源源不绝递上了,我可担当不起。”

    张峰沉默不语,原先他都是在虎威村生活,那里是边境村庄,也肩负着一份守边责任,无人敢去那里搞什么兼并土地,没想到刚离了边境,土地兼并就如此严重。

    “好了,不谈这些了,去太清宫看看吧,道观一直以种田置业为活,倒没多少此类事情。”

    二人出了城,太清宫在城外铁刹山,一路上行人渐少,到了山脚,便只见到数人在山道上前行。

    太清宫在山顶,二人走了大半个时辰,才算到了观内。

    太清宫内道士寥寥无几,几人上前,有一道童前来迎接:“几位善信此来求些什么?”

    张峰笑道:“求个前程。”

    赵梦瑶巧笑嫣然:“此来想要拜拜月老,希望有个好姻缘。”她已是二八年华,官家近年可能就会为她招驸马,姻缘自然是头等大事。

    “几位请这边来。”道童带着几人先去了主殿拜了玉皇大帝,再去了拜了福禄寿,最后去了月老殿。给众神仙奉上香火后,又回到了正殿,此时门口已经多了一个老道人。

    这老道仙风道骨,身姿瘦削而挺拔,双目炯炯有神,银白的长发和胡须随风飞扬,一身刻着太极图的道袍在风中猎猎作响,端的一副仙人下凡的好气象。

    “贫道便是这太清宫观主玉虚,今日贫道心血来潮,知有贵人上门,便前来相见。”见到二人,老道人首先开口,“如今一见,果然是贵气逼人。不如稍作停留,贫道为贵客算上一卦?”

    张峰与赵梦瑶对视了一眼,齐齐点头:“自然最好不过!原先就想见道长一面,但听道童所言,道长在后山清修,因此不敢打扰。”

    于是,玉虚道长便带着二人重新回到正殿,取了龟甲、蓍草、圭简等法器,为二人算卦。

    首先是张峰,玉虚道人算完后,叹道:“贵客虽出身不差,但奇怪的是年少时只有一片空白。前些年应该有一场死劫,不过看贵客的模样应该是度过了,如今却似嫡仙下凡一般,以后更是前程似锦,一路坦途啊!”

    然后到了赵梦瑶,又是惊道:“这是凤凰命啊!且命格高贵,贵客若非宗室贵女,定能寻得一如意郎君,甚至成为后宫之主也并非妄想。如是宗室贵女,则可得一如意郎君,日后生活美满。”

    张峰佩服的五体投地:“我去年之前患有失魂之症,魂游天外,去年遭逢大难不死,却将魂魄自天外招回,自此开窍。”

    赵梦瑶也欣然一笑:“道长确实能人,我是大宋三公主赵梦瑶。承道长吉言。”

    玉虚道人恍然的点了点头,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