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重生总跑偏 » 第9章 在东北,狗都得会接话

第9章 在东北,狗都得会接话

    三四个小时过去了,眼瞅着快中午了,沈烛还没开张。

    这个时间点还没开张就有点危险了,弄不好一个盆都卖不出去,一天白干!

    现在正是大集里人最多的时候。

    下面村子里想赶集的人,该到的基本都到了,人来得差不多了,再过一会儿人就会越来越少,大家都准备回家吃饭了。

    人流量最多的时候都没卖出去,你还能指望人少的时候能卖出去?

    不过沈烛也不急,留下老虎看摊子,自己在大集上瞎溜达。

    盆没卖出去,反倒遇见一个熟人——满脸鬼画符的叶无雨。

    “还在你二姑家呢?没回县里?”沈烛先打招呼。

    这姑娘的打扮一看就是县里人。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妆容搭配,乡下人学不来。

    “回去也没意思,今天赶完集再走。你来这买啥东西来了?”姑娘也是个自来熟,虽说看不惯沈烛那熊包样子,但也不至于转头就走,该搭话还能搭两句。

    “不买东西,来卖东西了。”沈烛老老实实地回答。

    “你家做小买卖的?卖啥东西?”姑娘来劲儿了,一幅很感兴趣的样子。

    “就这个。”沈烛朝旁边随意一家卖搪瓷盆的摊子努努嘴。

    “切~”姑娘大失所望:“你们乡咋了,把做盆的厂给抢啦?咋满大街都是这玩意?”

    五百来个摊位,有将近二十家卖盆的,价格都压到一块五一个了,能卖出去才怪。

    “谁抢那玩意啊,顶工资来的。”

    “哦……”姑娘表示理解兼同情,这就不是一个乡的事儿了,估计全县都一个样。

    在这个年代,用乱七八糟的商品顶替工资是常态,谁都不陌生,所以姑娘也是见怪不怪。

    “没办法,卖不动也得卖,我老娘下死命了,卖不完不让回家吃饭。”沈烛装可怜,看看这姑娘能不能当个冤大头,好歹让自己先开张再说。

    “哦,那你慢慢卖,中午要是没饭吃,去北面地里掰几个苞米烧了吃。对了,要是烧苞米就喊我一声,挺长时间没吃着了。”姑娘不吃他这一套,还给沈烛挖了个坑。

    他喵的,人精太多,骗子活不下去了。

    不过这个时候苞米刚灌浆,烤个屁的苞米,烤出来的都是苞米棒子,根本不能吃。

    叶无雨转头去卖化妆品的小摊子上逛去了——沈烛摇摇头,这姑娘没救了!长点心吧,别看化妆品了!

    沈烛回到自己的摊子,老虎眼巴巴地看着沈烛,还是一个盆都没卖出去——正常!就老虎往这一坐,正常人见了都得绕道走,谁还敢往上凑啊。那不是没事找事么。

    唉,不是国军不努力啊,实在是……

    看来只能曲线救国了。

    沈烛左右张望了一下,把目光放在了一对捧着铝饭盒正吃饭的中年夫妇身上。

    中年夫妇也是卖货的,他家的摊子就在沈烛摊子的旁边。主要卖的是皮货,皮腰带啊、小钱包啊、公文包啊之类的,还有几个女孩用的小挎包。

    大大小小四五十件。

    这对中年夫妇的摊子也跟沈烛一样惨,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开张。

    开不了张也是正常现象,现在皮货这玩意都是真材实料,杠杠的结实耐用,不存在什么以次充好——有功夫去研究人造革,还不如去村里收几张皮子自己手搓来得方便。(笔者当年去内蒙阿尔山旅游时,曾质疑人家店里卖的野蘑菇是大棚里种的,人家老板不屑地说,有种蘑菇那功夫还不如直接去后山拣的快……)

    搪瓷盆没准还一个不小心给碰坏了,可皮腰带、皮钱包这玩意只要不丢,用个三年五年都算短的,一条皮带用个十年八年也一样好使。

    还有那些公文包啊、女孩的挎包啊,也许在县里还有点销路,跑乡下来卖这种好看不好用的玩意,能卖出去才叫见鬼了。

    一看这两口子就没啥经验,估计也是刚做买卖没多长时间。

    沈烛凑到中年夫妇的摊子旁:“大哥,大嫂,吃饭呐!这菜整的挺香啊,隔着老远我都闻着了。”

    在东北,根本不存在内向这个词,跟人搭话就跟喝凉白开一样,多简单个事啊。整个乡里,除了小鹿姐,就没一个脸皮薄的。

    一个内向的孩子,在东北很难正常生活,因为东北就不养脸皮薄的孩子。

    在外面没跟人打招呼,东北爹娘会说:“你等回家的。”

    家里来人不知道打招呼,东北爹娘会说:“你等人走的。”

    等外人走了,就轮到秋后算账了!骂你两句算轻的,揍得孩子哭天喊地也是常有的事儿。

    在外面有人跟你说话,你要是没接住,别说你是亲孩子了,就是条狗,都得挨上一脚。

    路上遇见个小狗,你叫它一声,要是小狗没反应,狗主人转头就是一脚:“跟你说话呢,没听见啊!”

    你看!人比狗都狗!

    几十年后,网上有句话很精辟:山东人的不孝是不考公,东北人的不孝是不说话。

    这就是东北!你学习不好没多大事儿,干活拉胯问题也不大,要是连搭话、接话这两项基础生活技能都整不明白,那你这孩子这辈子就算完了,在东北你都活不下去。

    要是白天哪句话说得不够水平,晚上睡觉前自己都得复盘俩小时。

    管你是什么I人E人,在东北你都得把话头给我接严实了,要不然比诛九族的罪还严重。

    正在吃饭的中年夫妇也是接受过正规的东北“接话”教育出身,没让沈烛失望,中年女人很爽朗,笑道:“嗯呐,货卖不出去也得吃饭啊,吃饱了才有劲儿吆喝。”

    男人也停下来,举着饭盒冲沈烛道:“菜还热乎呢!咋样,小兄弟,一起整一口不?”

    两口子都很热情,女人身体壮实,精神也很饱满;但男人身体瘦弱,脸色有些苍白,身子骨看起来不是那么结实。

    “不用,我家就在旁边,等会回去吃。”

    大姐不管这个,打开饭盒,挑出两块烧茄子,也不管沈烛的手干不干净,直接放到了沈烛手里:“小兄弟来尝尝,这是我家那口子的手艺,看看咋样?”

    大姐这行为多少有点显摆的意思在里面。

    沈烛也不嫌弃,直接塞进嘴里。

    还别说,真特喵的好吃,外酥里嫩,香气扑鼻;芡汁也勾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正好裹满整块茄子,咸鲜可口。

    烧茄子是沈烛家乡小县城的特色菜,出了安康县这一亩三分地,别地儿的烧茄子根本没法入嘴。

    这道烧茄子易学难精,是县里检测大厨厨艺水平的标杆。烧茄子的工序不难,但想做好吃却不容易,相当考验厨子对火候的掌握和用料的水平。

    别说王秀芬了,就是沈烛亲自下厨,也做不了这么好吃,一看这个病秧秧的大哥的厨艺就在专业水准之上。

    味道这东西最做不了假!

    “牛B!不比县里常青酒店的差!”沈烛伸出大拇指,诚心诚意地夸奖道。

    “厉害吧!”大姐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常青酒店的算啥?他家掌勺的李二小子以前还给你大哥手底下帮厨呢。俺家老林可是皮革厂的后厨大拿,要不是厂子不行了,你大哥身体又差了点,都轮不着你吃到这一口。”

    “啊?皮革厂啊……林大姐你也是厂里的?你这卖的货也是咱县皮革厂做的?”

    “我是厂里的工人,货倒不是,厂里好几个月没开工了,之前那些存货都给债主抵债了,哪来的现成的货啊!这都是我跟厂里买的皮子,自己做的。厂里不开工,就发不出工资,咱们再不自己想辙,就得饿死了。”大姐情绪也有点不好,这年头但凡是国营厂的职工,就没几个有好日子过的。

    “厂里也卖皮子?”沈烛没啥见识,觉得皮革厂就该卖成品,你卖原材料算怎么个事儿?

    这跟澡堂子卖拖鞋,公安局卖手枪有啥区别?自己吃饭的家伙都给卖了,以后怎么办?

    “凭啥不卖,厂里欠一屁股外债,债主天天堵厂长家的大门。别说这些好皮子了,就是把厂长他妈卖了能还上债,厂长也巴不得给人家送上门去。”这话多少有点缺德了,但也能看出大姐也对厂里失望透顶。

    沈烛道:“你家这皮货多少钱一件啊?我看看等会给我姐整两件小玩意回去。”

    “腰带和钱包都五块钱,姑娘用的小挎包十五,公文包二十。”林大姐麻溜地给报价。

    “啊?为啥公文包比小挎包还贵啊?”沈烛对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定价行为很不理解。

    “贵就对了啊,做公文包本身就比小挎包废皮子,贵出几块钱没毛病。而且买公文包的都是有正式工作的,不差那几块钱,买小挎包的年轻姑娘手里才有几个钱?”林大姐理直气壮,觉得沈烛这小伙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出来,白瞎给他两块烧茄子了。

    好吧,沈烛无语了,你的东西你有理!

    其实沈烛看得出来,林大姐也是强装乐观,厂子里发不出工资,家里的钱又买了皮子,现在做好的东西卖不出去,这事儿放谁身上都不好受。

    “大集上咋就你和我林哥吃饭啊,其他人都光挣钱不吃饭吗?”沈烛换了个话题,不想给大姐再继续念叨皮革厂的机会,这种事儿越说心里越气,你要不说反倒能好受点。

    “我家这口子胃不好,吃晚了怕胃疼,多少得垫一口。”大姐也没瞒着:“别家都吃两顿饭,早上三四点发车前去货站的早餐店对付一口,等下午收了摊六点多到家再吃第二顿。”

    “好家伙!十四五个小时不吃东西啊,这能顶的住吗?”沈烛直龇牙。

    “顶不住也得顶啊,这旁边连个吃饭的店也没有,集上卖的全是水果和饼干,那玩意也不能当饭吃啊。”大姐表示这都是小事儿,不就饿两顿吗。

    确实,一般的乡里面顶多一家饭店,而且还是那种专门为各个单位聚餐准备的。基本上老百姓没谁去光顾。

    饭店里吃一顿的钱,够在自己家摆两桌席了。傻子才去饭店里吃。

    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所以即便是乡里有饭店,基本上也不给散客提供吃食。

    大集上更不会有专门卖午饭的摊子——来赶集的人离家都不远,哪怕就算饿了,也忍一会回家再吃,在这儿浪费两块钱不值当!

    但就是唯独没人考虑到这些小商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