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定居月球:人类最后的净土 » 第十三章:卫星设计

第十三章:卫星设计

    航天项目按照计划进行,航天部也在积极地做着各项准备。

    2124年6月28日,今天是吴柏龙院士过来疾驰集团处理问题的日子,经过商定,吴柏龙院士每个月的28号过来,研发部、生产部、运输部和发射部的领导都来到D座29层会议室开会,马斯科为会议的发起人,赵总属于旁听者,人员来齐以后,会议正式开始。

    吴柏龙院士说:“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

    马斯科说:“吴院士,现在刚把火箭的型号商讨好,第一颗设定为搭载信号源的中型火箭,赵总那边已经在设计中型火箭的推进器了,现在要把舱室的尺寸确定了,推进器的尺寸才能定下来”。

    吴柏龙院士说:“中型的信号源火箭设计倒是不难,把先前给你们的图纸尺寸同比例缩小就行,推进器也同比例缩小,多大的推力和载重力你们比我明白,只用把舱室的重量计算出来就行,像这种只搭载信号源的中型火箭重量基本都是固定的,上下误差不会超过500千克,可以对比一下航天集团早期发射的火箭,现在那边发射的基本都是大型高轨卫星了,这些你们也清楚”。

    赵总说:“航天集团早期发射的中型火箭设计图还能找到吗,如果能找到,我们照着做一个就行,我们现在做中型火箭的主要目的是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其他方面的用处很小”。

    吴柏龙院士说:“早期的中型火箭图纸估计难找到了,航天集团有近二十年没有发射中型型号源火箭了,在我映像里,我刚到航天集团的时候发射过一次,从那以后就淘汰了,那属于最基础的火箭了,我都在航天集团工作二十多年了”,吴柏龙院士想了想说:“技术资源咱们都有,为什么不直接发射大型高轨火箭呢,还去浪费那份钱”。

    马斯科说:“我们公司虽然给航天集团供应了六七年的火箭推进器,但是火箭整体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我们得从基础火箭来,收集相关数据,才能一步一步地提升,吴院士,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们现在什么都可以用航天集团的,包括材料、图纸和数据,那万一有一天航天集团不给我们提供了,我们是不是到头来一场空,因为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才让我们有机会入局,我们也感谢航天集团的帮助,但是独立自主是我们的方针,希望吴院士理解”。

    吴柏龙院士笑着说:“能理解,马董真是高瞻远瞩啊,考虑得比较长远,那这边打算发射几颗中型型号源卫星呢”。

    马斯科想了想说:“四颗左右,前后左右各一颗”。

    吴柏龙院士说:“那得让王修院士来给大家说说中轨道的东西,飞行器在中轨上的飞行速度,包括地心引力和离心力的知识,这样能更好地设计出合适的飞行器”。

    正在这时,刘秘书进来和马斯科说:“王修院士来了,在接待室”。

    马斯科说:“快请他进来”。

    没过几秒钟,王修院士就高兴地来到会议室,马斯科起身迎接并邀请他入座,王修院士和大家打招呼,到吴柏龙院士那里,他说:

    “老吴啊,你怎么来这边也不和我说一声,我忙结束后才想起来今天要过来工作,去你办公室找你,你的助理说你早走了,我就猜到你过来了,我才急急忙忙地赶过来”。

    吴柏龙院士笑着说:“我去你办公室找你了,你助理说你不在,我就自己来了,咱别讨论这个了,你和大家讲讲中轨的知识吧”。

    王修院士一怔说:“中轨,咱这边要做中轨啊”。

    马斯科说:“是的,王院士,我们目前先从中轨卫星开始做,慢慢向高轨卫星靠近”。

    王修院士意会地点点头说:我和大家讲讲中轨卫星的知识,什么是中轨卫星:

    中轨道地球卫星主要是指卫星轨道距离地球表面2000~20000km的地球卫星。它属于地球非同步卫星,主要是作为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补充和扩展,与地面公众网有机结合,实现全球个人移动通信。也可以用作卫星导航系统,中轨道卫星兼具静止轨道和低轨道地球卫星的优点,可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和更有效的频率复用。其缺点是需要部署大量的卫星,卫星的组网技术和控制切换等比较复杂,投资高,风险大,这也是航天集团放弃中轨卫星的原因,一颗高轨卫星能抵十颗中轨卫星,能有效地降低成本。

    卫星轨道中有两个因素最重要,它能决定卫星的飞行速度,一个是地球引力,一个是离心力,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两个力:

    地球引力是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互相吸引。接近地球的物体,无一例外地被吸引朝向地球质量的中心。

    离心力是一种虚拟力,是一种惯性的体现,它使旋转的物体远离它的旋转中心。

    卫星什么能在轨道中运行,靠的就是地球引力和离心力的作用,缺一不可,卫星越靠近地球,地球引力越大,卫星在轨道中的运行速度就越快;卫星越远离地球,离心力越大,卫星在轨道中的运行速度就越慢。

    蒋经理问:“那低轨卫星好还是高轨卫星好”。

    王修院士说:“当然是高轨卫星好,所谓站得高望得远,还能制约低轨卫星,但是经济角度来讲,低轨卫星成本低,可回收利用,高轨卫星成本大,不可回收利用,所以国外许多民企发射的都是低轨卫星”。

    吴柏龙院士说:“我们根据轨道的高度来设计火箭的性能,不同的轨道设计不同的火箭,让它达到最大的功效”。

    赵总问:“吴院士,根据之前设计的中型火箭为例,造价是多少”。

    吴柏龙院士犹豫地说:“这属于行业机密,但现在航天集团不做中型火箭了,说了也无妨,当时的造价是100亿RMB,经过了这些年,物价也在涨,现在做估计得150亿RMB左右”。

    马斯科觉得这个价格还能接受,不算太高,以公司现在每年盈利的情况来看,每年在航天项目上能投入1500亿RMB,相当于能造十颗火箭。

    这次会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续就要开始实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