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天诡仙祭 » 第二十二章 夜终

第二十二章 夜终

    这就是《东皇纪》?字迹虽略显歪斜,却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气息。太一圣皇,那位穿越者的前辈,那么深厚的文学底蕴,是同胞无疑了。

    他用简体中文记录了什么?属于这个世界的秘密,还是其他什么内容?

    李长命的心情难以言表,他全神贯注地观摩着王仲甫临摹的纸卷,然而,纸面上的文字混杂着大量本土字符,意义错乱颠倒,读来犹如梦呓,极其怪异。

    “奇恒三九天衣知比山脉有聚且多,阴王无底去知回无,天道下的全内荒乡至阳千衣无,如之全劫清。”

    “气去,至暗之綤食骑美纳,归西淼美灵,未全一知回平,知回平一必全平急急急,道道道道道......”

    这什么鬼?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就算是简体字也太离谱了。

    每个字他都认识,哦不,还有些字他都不认识,组合到一起,比天书还难懂。

    他看向王仲甫,手指轻轻点在纸张上,疑惑地问道::

    “这里面讲的什么意思?”

    王仲甫自信满满,轻抚胡须,瞪着黑眼圈就说出了令他哭笑不得的解释:

    “定是太一圣皇所遗法决也,所谓奇恒三九,对应三焦与九窍,灵蕴如天衣,沉如山脉,方能凝聚......”

    这就是“其中真意已半入我手?”笑死人了,这什么破水平,上辈子袁术投胎的吧。

    李长命指向竹简,再次发问:

    “纸上所录,皆出自这枚竹简?”

    “自然如此。”王仲甫应答道:“余已将破解后之意加以整饬,此乃竹简中太一圣皇所述真谛。”

    闻此言,李长命稍感释然,改过了,改的好啊,要是这样的原文,中间某个人指定有啥大病。

    他心思一转,假意恭维道:“王叔您博古通今,竟能得太一圣皇真意,他日必能名垂青史,后代子孙无人不知王叔英名。”

    王仲甫颇为受用,连连摆手,嘴角压不住的翘起,那股子得意劲比吏房的怪味还能熏人。

    见阿谀之计奏效,李长命趁热打铁,坦陈自己的真实意图:“不知后学末进能否瞻仰古今文字变幻之妙,亲睹竹简原文,借以学习。”

    “你既有此诚心,我又岂能藏私。”王仲甫仰首挺胸,眉眼半眯,一副高深莫测的姿态:“竹简中文书晦涩难懂,我当逐一解析,与你共参。”

    说罢便摊开了竹简,指着其中字符,开始口若悬河起来。

    “此字形若...以古法观之...乃......”

    李长命见着竹简上的内容,表面上随声附和,实则心思全转到了竹简内容上。

    “妖狐国的狐女可比coser带劲多了,女王到底跑哪去了,传说中的十里八乡第一美人啊,这可真难找。”

    “哎呀,越晚吃的饭越好吃,跑吧小美人,别让我找到你,找到你我就要把你嘿嘿嘿,桀桀桀桀桀......”

    “这群贤者又来找我了,好烦啊,我可不想当什么天下共主,这不就是皇帝,麻烦事一堆儿,哪有天天和漂亮妞玩耍快活。”

    “今天又是桀桀桀桀桀的一天,没想到客栈的老板娘也是风韵犹存,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

    “我穿越多久了,快十年?这些小国的历法乱七八糟,不知今夕是何年。”

    “已厌交欢怜枕席,相将游戏绕池台,好啊!好啊!还是吕梁国的花活多。”

    “祭仪祭仪,居然是真的祭仪,核心居然是哀悼,所祭者究竟是何人,祭品又是什么,这到底是在招魂,还是在缅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此事古难全,抛弃我74个老婆和193个孩子回家,这种事情,我做不到。”

    “骗子骗子,都是骗子,什么元始众神,这地方连根毛都没有,朕要把这群骗子全咔擦了!”

    “完犊子了,煤炭和水蒸气的物化性质居然不一样,蒸汽机只能烧开水,能不能直接给我穿越过来一所大学,破工业革命,臣妾做不到啊......”

    竹简能承载的内容极少,不一会儿,李长命便浏览完全部,这摘抄的零零散散,片段杂糅,感觉不是一个时期的内容,时间跨度似乎也颇大,该不会因为看不懂,所以随缘摘抄吧?

    李长命觉得十有八九就是这个原因,但即便如此,这些只言片语中所蕴含的信息仍足以令人震惊。

    无视王仲甫的唾沫横飞,他在心中默默提炼这些信息的重点。

    “妖狐国的狐女很带劲,女王更带劲。”

    “越晚吃的饭越好吃,越会逃的女人越好玩。”

    “有人在推动他当皇帝,这群人名为贤者。”

    “客栈老板娘也很好玩。”

    “当时小国林立,时间历法都不统一。”

    “吕梁国的花活很棒。”

    “祭仪核心是哀悼,真的是在祭祀,而且对象不明,祭品不明。”

    “他曾经拥有回归地球的机会,可是他放弃了。”

    “元始众神已消失不见。”

    “这个世界的物化性质有问题,和地球不同,没法通过简单的方式进行工业革命。”

    霍云策见李长命神游物外,关切地拍拍其肩,唤道:“怀安兄?”

    “嗯,我无恙。”李长命从思绪中醒转,敷衍地说道:“听王叔讲解,受益匪浅,一时入迷,见谅见谅。”

    王仲甫连绵不绝的声音也停了下来,负手而立,老神在在:“李公子确实是个有文才的,博闻强识,才藻赡逸。”

    李长命连忙拱手告罪,接着谦让几句,语气恭敬地说道:“不知王公是否还有其他大作,怀安见猎心喜,万望王公成全。”

    他当然不是想看那些烂七八糟的东西,而是想要侧面确认是否还有这样的竹简。

    “若非李公子这般人物,他人哪有此殊荣。”一声王公叫的王仲甫飘飘欲仙,颇有遇到知己的感觉:“公子若真心求教,如此心诚,闲暇时可来找老夫,探讨一二。”

    “当然,还要麻烦老先生了,怀安不胜感激。”眼见对方并不打算拿出新的东西来,李长命语气更加恭敬,为下一步的请教留足余地。

    “行了,时辰已晚,怀安兄,我们先走吧。”霍云策捂着鼻子,显然已对这里的气味忍无可忍。

    眼见目的达到,李长命也不好多留,遂向王仲甫深深一揖,郑重道别,王仲甫也赶忙回礼,两人出门之后,还倚在门边遥遥相送。

    要的就是这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李长命放下了心。

    这《东皇纪》是穿越者前辈的随笔无疑了,压根不是什么九藏前身。

    无论如何,务必设法取得更多,王仲甫这必有其来源渠道,说不定还有个研究《东皇纪》的小圈子,这块宝藏地,必须得看顾好了。

    不管是回家的相关消息,还是祭仪的隐秘,乃至于众神,天地,世界的奥秘,这里面都有,对他的吸引力可太大了。

    或许其中还蕴含成仙之秘,李长命心思起伏不定,让一旁的霍云策不由地侧目询问:“怀安为何心事重重。”

    “久未遇见如王叔这般醉心学术之人,不免有些敬佩。”李长命强行平复心绪,收敛了神色,语出不惊,声调平和:“世间众人,无不在求功名利禄,如此赤诚如孩童者,不多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霍云策闻言,话语间也若有所悟:“如这王仲甫般一心之人,确是少见,我亦自愧弗如。”

    李长命已经对这些别人嘴里冒出的熟悉词语免疫了,无需多问,皆源于九藏。古老的文明因着东皇太一这一纽带,在时空帷幕中交织在一起,时常给予他些许慰藉。

    两人感叹完,又唏嘘几句,这一漫长的夜,终于到了临别之际。

    李长命向霍云策拱手道别,坐上马车,马蹄声轻轻叩击着静谧的青石板路,身影渐行渐远,掀开车帘回望,巡检司灯火依然,与来之时一般无二。

    霍云策,谢云裳,苏靖渊,王仲甫,九藏,《东皇纪》,祭仪......无数思绪在脑海中翻涌,李长命幽幽地叹了口气,伸手出车窗外,掬起一捧月光,嘴里哼起了无人能懂的歌谣。

    “风息花无声...”

    “花月无声饮人恨...”

    “待我撕开半里这晨昏的乾坤...”

    “三尺青光轮转洗烟尘...”

    ......

    “如何?”苏靖渊合上案牍,周遭空无一人,半晌后,他微微颔首,似在自言自语:

    “也好...”

    书房内静谧无声,唯余烛火摇曳,光影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