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一群太监救东汉 » 第三十二章 均田漏洞

第三十二章 均田漏洞

    “你们进来吧…不过你们就算把我也掳去,也没有人了…”

    老者转身像似心灰意冷般推开了院门。

    “多谢长者。”

    张昊转身小声说道:“沈炼,让你的人去乡里看看是何情况,然后回报。”

    “诺!”沈炼连忙出去安排。

    几人随着老者进入屋内,里面只有老者一人居住,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具,什么都没有。

    “长者有礼,不知长者是乡里有秩还是啬夫?”

    张昊坐下后询问道。

    老者摇摇头冷笑道:“叫黄老就可,乡里如今三老只剩吾一老,况且户不满五千,何来有秩、啬夫…”

    张昊几人一惊,不敢相信的相互看了一眼。

    “黄老,商县乃大县,各乡应超过五千户吧?人都哪去了?”

    张既连忙问道。

    “哼!明知故问…何来戏耍与吾。”黄老不悦道。

    张昊站起身施了一礼道:“黄老莫怪,吾等非是您老所说的世家子弟,而是结伴去往南阳的。”

    “哦?那怪吾老眼昏花,外客见谅。”

    黄老看张昊气度不凡,再加上周围随行的人对待他的态度,料定对方身份不一般,不敢托大连忙致歉。

    “无妨。”张昊摆摆手继续问道:

    “黄老刚才说什么把您也掳去也无用,是何意啊?再者乡里为何人烟如此稀少,难道是迁走了?”

    “唉……外客不要管这闲事了…一会儿在此处吃顿便饭,便抓紧赶路吧。

    诸位稍坐,吾去备好饭食,稍坐…”

    张昊眉头紧皱,望着出门的老者,心中渐渐火起。

    按理说,乡一级置有秩或啬夫以及乡佐。

    有秩的俸禄为百石,由郡任命,负责统计百姓财产和应交税赋以及服徭役的时间,因为由官府发工资,所以叫有秩。

    通常一乡满五千户任命有秩,如果不满五千户,则为啬夫,啬夫由县任命。

    乡还有乡佐,职责为收税。里有里正,管理范围约为一里就算百家。

    在里之下还有什、伍,什主10家,伍主5家,职责为互相监视。

    这乡里还设亭长,负责抓捕盗贼,归县尉管辖。

    比如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从洛阳出逃,就是在中牟被亭长抓到的。

    《汉律》每十里设置一亭,由亭长负责,手下还有4~5个亭卒。

    五里设置一邮,邮间相距二里半。邮也有专人看管。此外,县尉在乡中还有游徼,负责巡逻。

    按理来说商县是大县,起码也是三乡以上吧,怎么会连五千人都没有…

    凡县户五百以上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

    很快沈炼就带着两名锦衣卫回到陶屋,进入屋内气愤的指着一乡里方向道:

    “此宅是乡里最大的房屋了,其他半地穴都是孤女寡母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乡里连个中年男人和少年都见不到。”

    “𠳐!”

    张昊一听顿时大怒,抬手一拍木塌道:

    “到底怎么回事!!这人还能蒸发不成!我倒要看看,哪个不怕死的敢动百姓!”

    他这一怒,三个少年也是愤愤不平,杨修蹭的一下站起来说道:“州牧大人!定是有不知死的世家大族,强掳乡民!”

    张既也接话说道:“简直就是胆大包天,老将军们与当地名士,都已带头遵守新令,吾看这世家的人是不想活了!”

    张辽这时虽未出声,但从他慑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杀意。

    张昊慢慢站起身来说道:“你们三人随吾一起去看看。

    沈炼让锦衣卫装作客商,散出去,查!

    文远,你去蓝田县调兵!明日必须赶到!”

    “诺!!”张辽一听,双眼雪亮大声应道。

    张昊便带着三个少年一起走出院门,去寻老者。

    杨修在后面看着前方的张昊,嘴里喃喃道:“………势如龙姿…帅…

    吾以后定比你还帅!”

    在一处半地穴房屋前,张昊几人见得黄老正在四处筹食。

    “黄老…早已无粮如何还给外人,良人不归吾一家要喝西北风了…”一中年妇女为难道。

    “吾等虽有难…但外客亦是南阳人,是我们同地之人啊,今坐客在此怎能不招待,匀一些就行了…”

    黄老拄着拐杖无奈的说道。

    “唉……为何会如此…”韦康看到后,眼泪流了下来。

    张昊也是眼圈泛红,他连忙上前制止道:“黄老见谅,吾等早已进食,无需备饭了。”

    中年妇女听罢眼中却有喜意,跟着连连点头,怀中一个五岁的女童瞪着大眼睛来回的看着。

    黄老转身重叹了口气,无奈的点了点头:“哎…老朽无颜见乡人…”

    张昊几人索性就坐在这家门户左右的围墙上,因是半穴倒也可坐。

    “黄老,到底是何缘由?请尽言告知。”张昊扶着黄老坐下后问道。

    黄老犹豫一会儿,像似做了什么决定后说出原委。

    这一乡人大部分是南阳郡涅阳县人,因听闻司州政令改革,与百姓均分田地。

    如此政策,南阳大部分百姓蜂拥而至,举家搬迁从武关进入商县安家。

    谁知分田之时,却有两个当地世家以重金聘请农夫为其耕种,可按季予秩。

    人性贪婪便暴露无遗,大部分人便将以所分田地,租与世家。

    谁知三月后,到了予秩之时,世家以田地量产未到限额为由,拒予全额秩费,并怨恨农夫不尽力而动则打骂。

    世家家兵众多,百姓农夫敢怒不敢言,便忍了下来。

    时间一长,农夫只得按照书契给世家耕种,而郡县纳税还得自家田地交徼。

    各乡里见世家不公,纷纷拒绝租田,哪知世家竟派遣家兵威逼利诱,强掳乡民为世家之地耕种。

    对外便说是农夫自愿,而却也按季予秩,只是与书契不符。

    县府来查,也查不出什么,均是农夫自愿签约。

    张昊内心充满愧疚,没曾想均田制的弊端这么快就显示出来。

    均田制的实施必须上下一体,从官吏制度到律法制度须结合发布。

    因初掌司州,张昊便不敢动大汉律法与官吏制度,否则便会乱上加乱。

    “黄老…吾…愧对百姓啊……”张昊站起身子平施大礼。

    黄老呆滞一下,颤颤巍巍小心的问道:“外客,您是…您是郡县大人?”

    张既这时介绍道:“黄老,此乃司州州牧张昊大人。”

    “啊!啊呀呀,老朽拜见州牧大人!望大人为吾等做主啊…”黄老一听一下子跪倒在地,磕头哭求道。

    “您老快起来,此事吾已知晓,必定还百姓一个公道!”张昊连忙闪开,不敢受长者之叩礼,他扶起黄老,眼中怒火骤现。

    上雒侯国封地。

    东汉初期封王遵为上雒侯,传代至今。

    上雒县,世家楼屋。

    “公子…最近吾等是否应该收敛一些…”

    一位老者像似手心有汗,一个劲儿的擦着,嘴中朝着主位上一位中年人劝说着。

    中年人侧卧在榻,两位长相甜美的少女赤着足,身着薄丝衣裙,俯身在榻边正为其轻揉着腿脚。

    东汉时已有楼屋,此楼屋层高为三,室内春风拂透,香气四溢,好不惬意。

    中年人却没有在意这两位绝美少女,而是手握竹简仔细端详,道:

    “为何收敛?吾等又没有触犯律法。”

    老者的眼神时不时瞟向两个侍女,咽了一口口水,道:

    “虽未触法,然前日跑掉那短须大汉,撂下狠话说会回来寻仇,吾恐此事如果闹到京兆,那州府定会来查。”

    中年人冷笑着,将脚放在侍女身上言道:“那莽汉的妻儿均在吾手,又何惧之?”

    此中年人乃是王遵第五代后人,王俊。

    上雒侯国初为上洛侯国,东汉后更名,长居此地已有一百五十年,可谓根深蒂固,如今这代只传一子。

    辐射上雒县与商县,后世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所地。

    随着王俊话语落下,老者将视线自窗口,转移到楼屋院外,隐约能听到有许多哭泣的声音。

    “唉,公子啊,那新任的司州牧张昊非常人,凭十五年岁便身负续汉之任,如今改革均田,咱们这越闹越大,早晚他会知晓,到时要是兴兵问罪,如之奈何啊…”

    这老者心中甚急,苦苦的劝道。

    “哼!怕那稚子作甚,吾乃世袭王侯,再说还有董骠骑为吾撑腰,有何惧之!”

    王俊口中的董骠骑便是当今永乐太后董氏的侄子。

    历史上被何进与何莲强杀,如今因为张昊原因,随董太后来到京兆。

    王俊挥挥手遣下两名侍女,将手中的竹简仍给老者,道:

    “将这百亩在划到董骠骑名下,派人入府进献,目前两县已有过半在他名下,为求自保他也得维护吾等。

    再者说,吾等又无触碰汉律,就算那稚子来查,吾也无惧!哈哈哈哈!”

    老者想了想,眼前一亮,也不像事先那么急迫,还搓了搓手微笑道:“公子高明!吾等以此漏洞为由,也可质问与他,将汉律何顾?

    此次均田完全是稚子想法,视国事如同儿戏,无资格治理一州政要。”

    自张昊发布均田令以来,除了长安附近县区严格按照此令实施外,像商洛两县属于交界地区还是有一些世家大族不予理睬。

    左冯翎与右扶风两郡,是因有皇甫嵩与张温两位常年在凉州杀出威名的名臣治理,也是因为都惧怕叛军,所以存留的百姓和世家,相对来说还算正常实施。

    而此时,王俊与老者不知的是,在他们大肆诋毁张昊时,门口的一位下人嘴角处微微上扬。

    “吾之功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