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一群太监救东汉 » 第三十九章 大战将起

第三十九章 大战将起

    张昊打开了牛皮地图,此地图正是他根据前世记忆绘画而出的,极其详细。

    “你们来看,函谷关距离桃林塞四百里,就算他们马不停蹄,到达弘农郡也须五六日,为将者何人?”

    贾诩答道:“大将牛辅,副将李肃。”

    张昊思考一阵说道:“此二人未必心合,牛辅勇将也,但李肃虽为飞将军之后,却极重官欲。加上到弘农郡后休整时长,抵达黄巷坂须十日左右。”

    张温亦称是:“明公所料缜密,吾军可占地利。”

    贾诩出言道:“可使升龙司时刻盯紧,及时禀告,到弘农郡时先以谣言乱之,促使二人不合。”

    袁涣此时挤进来一个头,犹豫了一下问道:“主公…桃林塞有兵几何?”

    张昊抬起头说了一句,差点没让袁涣闪到腰。

    “桃林塞有兵两千…”

    “什么!?这…这如何御敌?弘农郡还有五千多士卒呢…”袁涣与一帮年轻官吏,脸色苍白的说道。

    哎……

    张昊揉了揉头,微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什么?

    去年万军中不也杀出过,如今有雄伟之要塞在,他董卓奈吾何?呵呵呵。”

    张昊活动了一下脖子,眼神凌厉,从怀中拿出虎符,严肃的发令道:

    “张辽、袁涣听令!”

    “末将在!”“主公。”

    “命你二人率领蓝田、临潼、渭南三县兵马调领三千明日启程,赶赴黄巷坂,与徐晃将军互为犄角,当道立寨!

    张辽为主将,袁涣为参军。

    文远,你须多询问曜卿建议,不可独断专行!给吾守住黄巷坂半月以上,天塌下来也给吾顶住!”

    “诺!主公放心!”

    “黄忠!”

    “主公!”黄忠威风凛凛,声如洪钟应道。

    众人皆都与黄忠不熟,但看黄忠仪表不俗,身材勇壮,便也是感叹张昊慧眼识人。

    “今令你为将,吾让杨阜助你,也可相互商议,领上雒、商县、商南三县三千兵马,攻下洛南!”

    “诺!”黄忠与杨阜接令。

    张昊这时眼光看向锺繇,环顾一圈,道:“锺繇!”

    “明公!”锺繇眼睛一亮,微笑着站起身应道。

    “你随韦端大人和西厂厂公汪直坐镇长安,总领政事,领中央军镇守,随时支援各路。

    并令锦衣卫通知朱儁老将军,暂不要去武关,而改道栾川,途径卢氏,之后攻打弘农,玄武司协助,给我直推上去!

    另命,尽快备好粮草送往桃林塞,如今给予百姓多留些粮食。

    再命华县、郑县、阆乡、芮乡的乡兵,全部自行赶赴桃林塞集结。

    贾诩跟随吾我明日出发,升龙司司主沈炼随行!”

    吾等领命!!!

    众人神色渐渐缓和,亦有人面露喜色,看着张昊片刻之间便运筹帷幄,战略清晰,便都放下心来。

    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让宴会提前结束,众人也都各自前去备战。

    夜幕低垂,明月昼亮。

    州牧府后堂主室中,王承恩与任红昌正在为张昊更衣。

    好容易盼来一个岁旦……

    任红昌欲言又止,她不明白张昊为何连夜出发,忍不住问道:“大人为何这般急迫,不是明日出发吗…”

    张昊摊开双臂任由她穿衣,闭目凝神,道:“兵不厌诈…贵在出其不意…”

    为保行军路线,张昊没有像在殿中所说要明日出发,也没有直接去桃林塞。

    而是连夜赶去洛南县,他要先将背后的毒瘤董重拔除,方能全力击退牛辅大军。

    “主子…您就带奴才去吧…”这时王承恩愁容满面的说道。

    张昊看着臂上、肋骨上一道道狰狞的伤疤,平静的说道:

    “你要时刻将司州发生的所有消息传告与我…后方比之厮杀更重要。”

    王承恩恍然大悟,这才心领神会的眉头疏散道:“是,奴才一定仔细。”

    “嗯,听说张让三人已安稳住下,你转告他们好生住在长安,不可随意走动…”

    王承恩连忙称是。

    任红昌这时将环锁铠与张昊穿上,抚平着说道:“将军还需注意暗箭,万万不能忽视…”

    张昊拍了拍任红昌的小手,注视着她道:“吾省的,不日必将全身而归,这段时间你要去宫中时常看望太后…明白吗……”

    任红昌怔了一下,抬眼向张昊看去,看着他纯净的目光道:“是…”

    张昊嘱咐完,便将单独制作的“玄铠”披在身上。

    这是他特意请铁匠慢慢打造的,属于精良的玄铁鱼鳞甲,又挂上了打造的横刀。

    此刀为双手刀,是在汉朝的“环首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研制的,去掉了在汉朝常见的刀柄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使其变为可以双手使用的窄刃厚脊的长直刀。

    张昊全副武装之后,便披上披风便快速的走了出去。

    此时已经夜深人静,当他走出州牧府,贾诩与沈炼已在等候,随行有五十名锦衣卫。

    “愿大人凯旋…”王承恩与任红昌福礼祝愿道。

    张昊翻身上马回道:“此行必击退来犯之敌,护我司州!归来再见!”

    出发!

    就在张昊连夜启程之时,将令所到之处,关中三辅地区开始躁动。

    整个郡、县、乡的各处道路上,都有民兵在赶路。

    而拱卫长安的三万正规军,张昊目前不敢轻动,万一两面战事不利,到时可以随时支援地方。

    如果现在是一张俯视的地图,便能看见这些民兵,犹如一丝丝红色的血脉,向着桃林塞和洛南的方向汇聚。

    时而合聚,时而分散,向着关东方向奔涌。

    桃林塞是关内的门户,亦是曹操之后所筑起的著名潼关,关内东出的要道。

    如要进关,则需沿着黄巷坂,到达桃林塞关城,在沿着禁沟行走。

    自函谷关关东来的大道,必过黄巷坂,无他道可寻,黄巷坂南依高原,北临绝涧,天险之路。

    就算通过黄巷坂,还需走五里暗道,方能进入关中。

    桃林塞位于名为麟趾原的黄土塬体上,和函谷关所在的稠桑原一样,麟趾塬也是顶面平坦,且从秦岭延伸下来直到黄河岸边。

    所不同的是,函谷关位于稠桑原之中,而桃林塞则位于海拔550米的麟趾塬之上。

    桃林塞东侧是名为远望沟的深沟,西侧是名为禁沟的深壑,二者沟中都有水,在水流和雨水的反复冲刷下变得壁如刀削。

    桃林塞初建时,从函谷关方向来的敌人想要经过桃林塞必须先登上塬顶,再下禁沟,然后顺着潼水走到潼水、渭水和黄河三水交汇之处才能进入关中,所以桃林塞就建在了下塬的必经之路。

    受到征召而来的关中民兵,需在这里聚集,在余下几天的时间里,要进行整编和基础的训练,毕竟他们不是正规军伍。

    古时战争需知战阵鼓鸣,而行军、阵战也在基础之间,常言道兵以治为胜,

    东汉的军事训练其实非常系统和专业,其主要宗旨是“一入习战“到“教成三军〞。

    首先,要学习兵法与战阵,接受队列、阵形训练。《汉官仪》记载: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官兵皆肆孙吴六十四阵,名日乘之。

    所谓“肆兵〞“讲肆”,主要当指学习兵法。

    《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总结了先秦时期丰富多彩的实战经验,到了汉代,仍然是兵学的经典。

    所谓的〞习战阵之仪〞,就是演练阵法,包括军事编制的序列、队形操练等。

    与张昊在的后世一样,对这些民兵的训练亦是练习令行禁止。

    东汉的士卒,要学习和掌握方、圆、锥形、钩形、雁行、箕形等阵的站位和队列变换,熟悉旗帜金鼓,熟悉用来表明士卒身份位置的章、幡、负羽,这些都是当时军人最基本的技能。

    其次,要掌握优秀的单兵格斗技能,汉朝的兵卒还要通过练习蹴鞠、角抵、跳远以及投石来强健体魄。

    习练弓弩、矛戟、刀剑和空手格斗来增强单兵格斗能力。班固的《汉书》记载,汉代当时的军队武术教科书,也就是“兵技巧书〞多达一百九十九篇。

    其中有一百多篇“射法〞,六篇〞空手格斗“,三十八篇“剑法”,甚至还有二十五篇讲授,如何通过蹴鞠和角抵来强壮体魄的健身书记。

    如今上过战场的老卒,都是朝廷之前的下军营官兵,他们大都在徐晃军中,这一批支援部队里虽然也有一些老兵,但大多数都是新人。

    这些人,也在以往训练里练过阵型队列,但新老之间的配合还是很难,开战前的日子里,这帮军侯将领也得遭罪了。

    三日后,张昊已经秘密抵达洛南县旁的一个村子里,并且在等待黄忠与杨阜的军伍抵达。

    不过张昊并没有告知黄忠他在这里,现在除却他身边之人,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沈炼,让你的人尽快易容,每天进城十人,分布各个行当,潜伏下来,打探消息。”

    沈炼郑重的抱拳接令。

    张昊不知道杨阜会给黄忠出什么样的夺城策略,但只要提前潜伏进城,在关键时候,可起到致命打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