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一群太监救东汉 » 第四十章 思谋

第四十章 思谋

    古代战争中,最危险和最艰难的莫过于攻城战。

    《孙子兵法》中记载:“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连兵圣孙武都认为,攻方经常死伤三分之一的部队都攻不下城池,可见攻城战有多么困难。

    张昊于远处望着洛南县城,此城护城河以及堑壕,目测至少宽11米,深度最低4.7米。

    护城河前还设置了拒马桩,这个拒马桩不是拒马用的,而是阻挡攻城器材之用。

    这种坚城如想要攻下,黄忠他们需要顶着三面攻击,先用土石、柴草或尸体填平护城河。

    有时候别无他法,只能用人命前仆后继的填,填满护城河,才能触控到城墙进行攻城。

    虽然知道慈不掌兵,但是用人命去填壕沟这个事,张昊还做不到。

    他只能利用锦衣卫提前潜伏下来,在选阴天夜晚,偷偷打开城墙城门,接应黄忠大军,如此还可避免兵力不足的囧境。

    京兆尹,东北区域。

    洛南县城。

    此刻一个斥候正在跪地复命,他面如土色,语速急切的道:“将军…前日,于苍野聚至洛南的路上,发现了很多火把,足足数十队,估计超过三千人,看旗帜上述“黄”不知是哪个大将…他们…咳咳…他们…他们杀来了…”

    斥候语速太快,又因为紧张与激动,话说到最后,嗓子分外干涸,干咳着。

    “给他一口水…”董重招呼护卫端来了一碗水。之后则迫切的问道:“他们还有多久到达洛南?上雒县如今的境况如何?那张昊到底来没来?”

    董重此时心中乱作一团,他没想到牛辅直接朝着长安行军,根本就没来他这,而弘农郡的军队也没有支援与他。

    洛南县,包括周围村乡,就坐落在北洛河与南洛河旁。

    洛河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洛河流域被称为〝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河洛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洛河就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这一地区也是“中国”名称的来源。

    伊、洛河交汇的夹河地带,地势低平,两河携带与泛滥的泥沙在此游积,土壤肥沃,农耕发达。

    正是长安与弘农郡的“辎重”、“军械”补给的重要之地,特别是弘农郡,一旦洛南县有失,它就相当于“无根之树”,似于挖走了一半食粮。

    可谓称之为京兆命脉。

    但是,让董重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心念的张昊此时就在他的城中。

    “你等再探!一定要知道张昊在哪里,继续派人向弘农郡求援!”董重寒冷的天气,却满头虚汗。

    “诺…!”

    董重这时朝着左手席案上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叹道:“伯侯,难道不能过些时日再离开吗?这次退敌后再走不迟啊…”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出身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

    杜畿如今二十六岁,中平五年被任命为京兆功曹,主管考察、记录、推荐本地的优秀人才,手里有一定实权的职务。

    他还兼任郑县令,识大体,顾大局,并显示出自己不平凡的政治才能。

    但自从大将军何进被灭,董卓乱政后,作为低级官员的杜畿,对此无能为力,只好明哲保身,弃官逃命,想要带着母亲南下荆州。

    正赶上他得知张昊预行分田之策,便暂且没有动身,也想见到张昊,愿被惟才是举之政所重用。

    可是等来等去,却不见政令下达,后又发现董重与上雒侯国联合图谋百姓田地之事,一怒之下,近日便要弃官。

    “大人不必劝了,吾意已决…京兆已乱,吾需照顾母亲避祸。”杜畿闭着眼缓缓的摇头道。

    董重眉头紧锁,强忍着怒火,道:“那不知伯侯可有办法,使得洛南此番能够避开战乱?此城今有众多百姓,一旦开战定会死伤无数百姓。”

    杜畿这才睁开双眼,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唉…董将军近日需搜查出入城门的来往旅人,并将商贩走卒一一严查,锦衣卫大名将军难道不知?恐怕如今已然进城。”

    董重拿百姓威胁,杜畿无奈之下只能为他谋划,董重一听便喜道:“还是伯侯心思缜密,吾立刻派人细查。”

    杜畿又道:“今洛南有兵六千,可分兵三千于南面菟和山山上扎营,形犄角之势,如上雒、商南之兵来袭,可伏之。

    如敌军不走官道,强渡南山的话,则可半路而击之。如此除上万大军来袭,洛南无忧。”

    “大善!伯侯真大贤!哈哈哈!吾无有犹豫矣!”董重听后大快人心,心中重石落下,连忙传令去布置。

    杜畿看着兴奋而去的董重缓缓摇头,心中想道,如此布置只会抵抗一时,如若黄忠处亦有智谋之士,定可寻机破局。

    但他并没有再和董重多说,这种人见利忘义,视百姓于糟糠,实该被灭。

    由于杜畿的计策执行后,洛南当晚便时不时传出厮杀的声音,百姓们都紧闭门户,不知发生了何事。

    “何人察觉到吾等计划…哼哼,看来董重身边亦有高人…”贾诩冷笑一声说道。

    沈炼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道:“昨晚忽然被追查,七名人员被杀…而且,下面来报,今晨至少三千士卒南门出城,不知前往何处…”

    张昊眉头紧锁,道:“尽快让下面锦衣卫查清情况,唯恐黄忠一部受袭……”

    三人扮成商贾,此时就在洛南城中最大的一处酒楼客栈里。

    这时,张昊隐约发现门外侍卫正在窃窃私语,他示意沈炼正常说话,慢慢抽出佩刀,轻轻的来到门口,猛的将门打开。

    两个侍卫大惊之下,刚要逃跑,但已经被张昊揪住衣领,因为这名侍卫身材瘦弱矮小,他知道肯定不是董重探子。

    张昊定眼一看,大怒道:“你二人什么时候混进来的!不是让你们好生待在长安吗!”

    这两名侍卫却是杨修与张既,二人上次随着张昊巡查一趟后,便在待不住了,所以偷偷换上了侍卫衣服,混在队伍里。

    两人苦笑着看向沈炼,张昊这才反应过来,转身问道:“沈炼,怎么回事?”

    沈炼眼神哀怨的看着两人,无奈说道:“大人…这两个小子以要为您出谋划策为由,又让韦大人出面求情,卑职这才同意他们跟来,望大人赎罪…”

    张昊无语的看着沈炼,将两人拽进屋内,道:“你二人视战争为儿戏吗…战场凶险,你二人还年幼,如出意外,将来如何助我改革吏治!”

    杨修与张既低着头,可怜兮兮的看着张昊,小声道:“主公…您的岁数也不大呀……”

    张昊怒目一瞪喝道:“还敢顶嘴!刚才的事情你们听到了,董重随时会追查,这里并不安全。”

    杨修一听,连忙道:“主公,吾有办法!”

    “哦?”贾诩之前思考过后,并没有开口,如今闻听杨修有计,反而想先听听杨修的想法。

    张昊看着杨修,只见他胸有成竹的,便回头朝着贾诩道:“军师,咱们的神童也有办法。”

    他笑着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杨修嘿嘿一笑,道:“主公,修猜测那三千士卒定是南下菟和山,想要据高而守,但是守将忽略了一点,便是如今主公之民因兵制改革,全民皆兵。”

    贾诩略微沉思便知道杨修的打算,问道:“你是想说调来临潼或渭南兵马,自西北而来,与黄忠将军部夹击菟和之敌吗?”

    杨修点头道:“修所想的正是如此,士卒如今是各自集结,当可出其不意!”

    张昊看了看贾诩,贾诩笑着点了点头。

    杨修看到贾诩点头,有站起行礼道:“主公,修还有一计!”

    张昊大笑道:“哈哈哈,好,你尽可讲来,吾等共听。”

    杨修道:“修之家族杨氏在弘农郡属大家族,我可以修书与父亲,让他提前准备,洛南如若攻下,可与朱儁将军合军,里应外合拿下弘农郡。”

    贾诩也是似笑非笑的点头道:“杨修少而睿智,胸有良策,却是可造之材。”

    杨修听到贾诩称赞,高高的仰起头,挑衅的看了一眼张既。

    啪…!

    “诶呦!痛!痛!主公为何打我…”杨修被张昊一巴掌打在后脑勺上。

    张昊装作严肃的样子说道:“雕虫小技,漏洞百出,也敢沾沾自喜?可知活到老学到老之意,不可骄傲自满!”

    一看张昊如此严厉,杨修缩缩脖子,害怕的点了点头称道:“是…修谨记。”

    贾诩捋了捋胡须,笑道:“杨修,如今令父被董卓所驱,又是不告而隐逃,如在弘农郡现身,有机会安排人马吗?”

    杨修听罢顿时一愣,道:“有机会吧…”

    张昊接着又说:“如弘农郡守为投董卓所好,擒住你父威胁吾等,又如何?”

    杨修脸色逐渐苍白,忐忑的说道:“如此…吾父危矣…”

    “今后出计,需思虑周密,要谨慎对待每一个人,以人性为前提考量事态,不可夸夸其谈,慎记!”张昊严肃道。

    杨修擦了擦汗,郑重的施了一礼,道:“修日后定将主公之语记在心中,必不再犯。”

    张昊这才点点头,便将心中已有打算说出道:“你二人就在吾身边,不可擅离!沈炼派人告知黄忠,领军到后与敌军对峙,不要贸然进攻。

    传令在城中未被发现的人员,保持静默状态,吾援军来之前,只需收集消息,暂不传递。

    传令临潼、渭南两县士卒,在冢岭山集结,吾等即刻启程。”

    杜畿的介入使得张昊原本的谋划失败,如今只能另寻他路。

    以此情况他这次需要亲自领兵了,张昊心中也是略有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