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应是青山 » 第六章 江湖如雨亦如烟

第六章 江湖如雨亦如烟

    “二白今年十又三,

    今天二白要下山。”

    早上起来,二白啃了两口干粮,喝了一碗稀得不能再稀的粥,然后有感而发,想出了这两句诗。吃完饭又觉得这两句太过通俗,白与箫先生念了这些年的书。

    又过了一年,二白长得更高了一些,也更结实了一些。

    这一年的生活,不过是每天种种地,看看书,去县城卖菜,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箫先生的离去并没有让二白迅速的成熟起来,直到看到一个跟自己一起读过书的伙伴成了亲,二白才明白自己已经不算小了。

    但谁又能把女儿嫁给个孤苦无依,家徒四壁的穷孩子呢。

    这以后的日子,到底怎么过?每次想到这个问题,二白都会攥紧那块令牌,心里波涛汹涌。

    对外界的向往滋养了离开的念头,所以他早上才念出那两句诗,决定今天离开。

    今天是清明,二白仔细地扫了扫箫先生的墓,换了新的果子。

    二白一边低头打扫,一边像聊家常一样说道:“箫先生,你真那么厉害吗?那我看你以前咋好像弱不禁风的。如果你是个剑客,那你的剑在哪里呢?你用刀切菜都切不整齐,怎么会用剑呢?”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老人家说的话是真是假。箫先生,你要是活着多好,不管你是不是剑客,我都跟着你。当然,你要是大侠,那就更好了。”

    想起箫先生将死时对生的留恋,二白心中的伤感之情油然而起,又想起那老人说过箫先生是被人设计,中毒而死。

    二白停下了打扫,心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报仇!

    过去十几年中,这二字从未出现在箫二白的脑海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二白心中,箫先生就是那个君子,善良,甚至有些可爱。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有人要害他?而且,还是他的挚友。

    箫先生为了自己,强挺了十年。那可是奇毒,不知道箫先生每天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现在二白心中,就一个想法:我要下山,我要学剑!

    二白回屋,打扫了一下房间。打扫的很快,因为屋子里确实没什么物件,如果有一个成语描述一下二白的家,用“家徒四壁”再合适不过了。还收拾一下包袱,带了一些衣物、干粮,还有自己攒下的一些铜钱。最重要的,他带着箫先生的长箫。

    收拾好了之后,二白挨家挨户的道别,道谢这些年乡亲们对二白与箫先生的照顾。

    乡亲们都奇怪二白为何突然要下山,下山之后去哪里。二白也只是说去寻箫先生故人,不必相送,并未多说什么。

    一家一户地走过,下一家,便来到李大娘家门口。

    这些年,李大娘对二白照顾最多,给二白做饭,带二白看病,嘘寒问暖的,把二白当成自己亲生孩子一样。

    他不知道怎样道别李大娘,怎样和二牛说他真的下山了。

    就站在门前,不知所措。

    在二白为难之际,门“吱嘎”一声开了。

    李大娘带着锄头打算去干活,正与二白照面。两人对视,李大娘没比现在的二白高多少。

    李大娘笑着问道:“二白,什么事啊?”

    二白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地答道:“李大娘,我...我要...今天我要下山了。”

    “下山?下山啊。”

    李大娘的语气很平静,但她的眼神难掩失落。

    刚才她就注意到了二白的包袱。

    “我下山去寻箫先生故人,他说可以照拂我。”

    李大娘知道,他说的那位故人应该就是去年来的那个人。那时李大娘就预感到二白可能会离开青云村,但没想到是这么早。

    李大娘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那...那地方远不?”

    二白不想李大娘担心,撒谎道:“不远不远。”

    “东西都带好了吗?吃的带了吗?带钱了吗?大娘家里都有,给你拿着,路上别饿着。”一边说着,一边就要回头进屋。

    二白一把拉住李大娘纤瘦的胳膊,强忍住眼泪。

    “我...我都带好了。”

    李大娘顿了一下,然后缓缓转过来,低头看着二白的手,小声重复道:“带着就行,带着就行。”

    “有样东西,你肯定用得上,大娘给你带着。”说完将锄头放在一旁,折进了屋。

    再出来时,李大娘手里多出一双崭新的鞋。

    “每年我都会给你和二牛俩缝一双鞋,这鞋我早就缝好了,想着过一阵再给你。你这都要走了,就再带双鞋吧。”

    二白从大娘粗糙的手中接过那双鞋,眼眶红了,嘴唇颤抖,他舔了好几遍嘴唇才忍住哭腔,说道:“谢...谢。”

    二白把鞋放进包袱,又拿出自己那支翠绿翠绿的短箫,塞到李大娘手里,然后转身就走了。

    二白早就把李大娘当做自己的另一个亲人,但这次,不是亲人离开了他,而是他离开了亲人。

    李大娘眼巴巴地望着二白离去的背影,但他的眼睛始终看着前方。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

    二白跪在箫先生墓前,想起了很多。

    想起了箫先生的考试,想起了箫先生训斥他读书不用功,想起了些家常小事。

    二白对着墓碑咚咚地磕了几个头,再抬起头,脸上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

    “箫先生,二白去走江湖了。”

    这次,是真的去了,不是去玩。

    这次,也没有人在他背后望着他了。

    二白锁好了门,准备去白水县知会一声蒋文,再问问他一剑山在哪里。

    二白背着包袱走时,还回头望了望这个他生活了十三年的村子。

    十三年前,箫先生带着一无所有的箫二白来。

    十三年后,箫二白带着一无所有的箫先生走。

    走了。

    进了蒋家的府邸,里面只有简单的家具和琳琅满目的书。见到了蒋文,也与他说了要去一剑山寻箫先生故人的事。蒋文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二白路上小心,家里的事他会安排。

    二白作揖行礼,谢蒋文这些年的帮助与照顾。

    蒋文还礼,说箫先生对他恩同再造。说起关系,他与二白还算半个兄弟。

    看着地图,蒋文指着一剑山的位置。一剑山位于冀鲁交接之处,白水县地处西南,路程遥远颠簸,要让家里一个信得过的伙计带着地图与盘缠,和二白一同前往,二白也没拒绝,他知道,没有别人帮助,自己很难找对地方。

    二白在蒋文家住了一晚,明日动身前往一剑山。

    二白今年十又三,

    今天二白要下山。

    厦宇将倾天欲晚,

    江湖如雨亦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