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应是青山 » 第十章 金口好开

第十章 金口好开

    “箫二白”

    这人的姓,竟和一代剑神相同,刘文安不禁想到那人。从前,那人还常来一剑山走动,自己还是青涩少年,看他与师兄谈笑论剑,好不风流,如今,自己已过而立,十多年没见了,不知他人在何方啊。

    年轻时的敬仰,总会是一生追逐的目标。

    刘文安收回念头,指了指这个名字。

    弟子的声音已经略有沙哑:“箫二白!”

    二白听到自己的名字,急匆匆地挤出人群,来到演武场中间。

    一个穿着麻布衣服的瘦弱少年,背个包袱,包袱外还露着小半截绿色的箫,看着有些滑稽可笑。

    二白听到人群中有嘻笑之声,更加羞涩。

    “你先将包袱卸下,然后照着这两幅图画,做些动作。”

    “师弟,去吧。”

    刘文宁点了点头,拿起木剑,还是走到离二白约四步远的地方,将剑抛给了他。

    二白一把抓住剑柄,拿到眼前,仔细端详起那把木剑。

    花纹精美,轻重适宜,比自己在村里玩的树枝好看多了,要是给二牛带回去一把,他肯定高兴坏了。

    二白抬头看第一幅图,腿做弓步,持剑向身前笔直刺出一剑。

    二白虽能做出这个动作,但有些瑕疵,在刺出时身形有些摇晃。

    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基础上,剑锋回转,朝身后再刺一剑。

    这个动作,二白仍是勉强完成,在最后身形不定,重心有些不稳。

    “好了,可以了。”

    刘文安叫停了演示,箫二白持剑行礼。

    刘文安不停地搓动着手指,此时有些纠结,看着这页纸,不知是折还是不折。

    这孩子天赋平平,中规中矩,处于一个可收可不收的程度,但看他家世悲惨,还勾起刘文安对箫剑的回忆,刘文安又有些心软。

    不过,每次弟子选拔,一剑山只招收十五名弟子,也就是说,一剑山三年只收十五名弟子,所以每次选择都要慎之又慎。

    最终,刘文安还是翻过了那页纸。

    “下去吧,下一位。”

    箫二白匆匆背上包袱,回到了人群之中。

    “毕庶生”

    ......

    “傅宏刚”

    ......

    直至申时,这一百零四个人的选拔才结束。

    刘文安揉揉腰,疲惫地站起身,说道:“把人带到议事堂前吧。”

    身后的弟子带着人群回到原来的那片空地,他们师兄弟三人则回到议事堂,准备总结选拔出来的弟子。

    议事堂内

    刘文安左右扭动着身体,“文优,帮师兄捶捶背。”

    “好的师兄。”

    刘文优快步向前,用手从上到下轻轻捶打刘文安的后背。

    而刘文宁则在一边写下记录簿折页上的信息。

    “师兄,都写好了。”

    “好好,放在桌子上吧。文优,再往下点,对,就是那。”

    刘文安这样使唤两位师弟,并不是倚仗自己师兄的身份。

    刘真云只有一个儿子,便是刘一剑。而他们师兄弟三人,则是当年刘真云游历江湖时,解救的被拐卖的孩童,被带到一剑山时,刘文安十岁,刘文宁六岁,刘文优才两岁,那时一剑山名声不显,人丁稀薄,少年刘一剑特立独行,与师弟们甚少交往,年仅十岁的刘文安就担起照顾两位师弟的责任,因此三人感情甚是深厚。

    刘文宁忽地拍了拍刘文优,刘文优回头看去,急忙转过身来。

    “怎么啦文优,捶累了?你再帮我捶捶,坐了一下午,你师兄我这后背可疼了。”

    “宗主”,二人齐齐行礼道。

    刘文安猛地回头,随后匆匆行礼道:“宗主。”

    低头时不忘对着刘文优挤眉弄眼,埋怨他不及时告知自己。

    “行了行了,文宁,把整理好的弟子名单给我。”

    刘文宁愣了一下,随即递上弟子选拔名单。要知道,从前刘一剑可从未过手这些事务,都是交给二师兄刘文安打理,之前的记录簿如果不是刘文安提醒,刘一剑连看都不愿看一眼,这次竟然破天荒地主动要求过目,真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刘一剑逐一翻阅,发现其中并没有箫二白的名字。

    刘一剑看似无心地说道:“文安,今天的弟子选拔大会,可还顺利?”

    “一切顺利。”

    “有特别好的苗子吗?”

    从不管事的大师兄竟过问起这些事情,刘文安心中着实有些惊讶。

    “这次恐怕...跟过去并无不同。”

    刘一剑将名单放到桌上,沉默良久才开口问道:“文安,你觉得...那个箫二白的天赋,如何?”

    “师兄,你说谁?”

    刘一剑又说一遍:“箫二白。”

    “哦,我记起来了,是那个身世悲惨的少年,天赋尚可,中规中矩。”

    刘一剑喃喃道:“天赋尚可,中规中矩。”

    “既然如此,看他身世如此可怜,不如就将这少年纳入一剑山,省的这孩子白跑一趟。”

    “可是....这名单已经拟好了,要是删去一个,恐怕...有失公允。”

    “那...今年就多招一个。”

    “这...”,刘文安有些犯难。

    “就如此吧。”刘一剑撂下这最后一句话,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面面相觑的三位师弟。

    见刘一剑消失在议事堂门口,刘文优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问道:“二师兄,这箫二白什么来头?竟能让大师兄开了金口,允他上山。”

    刘文安一脸无奈道:“你问我,我问谁啊?”

    刘文优摆弄着手指道:“十五和十六,也没啥区别,你说是吧,二师兄。”

    “那规矩就是规矩,定下来就要遵守,不能随意打破,今日为了要他坏了规矩,往后一剑山其他规矩,还能约束他了吗?”

    刘文优被怼的无言以对,不搭话了。

    刘文宁盼着二师兄拿主意,问道:“那这名字,到底是写还是不写?”

    刘文安叹口气,抖抖袖子,“按宗主的意思来。”

    身世悲惨这个理由,未免也太过敷衍,能让从不管事的大师兄亲自过问,破格收为弟子,再加上那独特的姓氏,刘文安不禁将那孩子与箫剑联系起来。

    “若是箫剑有孩子,算起年龄,也是正与那少年差不多...”

    “难不成...”

    刘文安不敢再想。

    “不对不对不对,这孩子信息上写的父母双亡,箫剑乃是一代剑神,怎么可能会死呢?”

    “难不成,这孩子撒了谎?”

    “那也不对,如果他的父亲是箫剑,他何必来一剑山学剑呢?”

    刘文安的思绪如一团乱麻,幸好刘文宁过来提醒一句:“师兄,该去念名单了。”

    刘文安回过神来,“哦哦,好。”

    刘文安接过名单,走出议事堂,原本叽叽喳喳,心中急躁的众人霎时安静了下来。

    刘文安清清嗓子,对着名单,中气十足地念道:

    “刘钧云”

    “王贞松”

    “石鹏建”

    .........

    “姚器祥”

    念完第十五个名字,刘文安顿了顿,最后念道:“箫二白!”

    本来听到第十五个名字不是自己,箫二白心中十分沮丧,没想到自己排在第十六,高兴地一下跳了起来。

    几家欢喜几家愁,你一言我一语,场面顿时嘈杂起来。

    刘文安扯着嗓子喊道:“念到名字的留下,其余人等,可以自行下山了,不要久留。”

    待到不相干的人纷纷退去,空地上只留下了那十六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