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七国游历传 » 第二十五章 铁轮学院

第二十五章 铁轮学院

    距离兄弟三人最后一顿酒,已经过去了小一年的时光。

    闭眼去想,回忆总总仿佛就在昨天,在那钢铁巨禽的背上,迎着罡风,脚下是“滨城巨兽”的躯体,身旁还留有杏眼伴着余香。

    这一年里,宫斌或在梦里或是闭眼时,会莫名的想起于成双的倩影,就是不知道她在万岳学院那边过得可好。

    起床,伸了个懒腰,宫斌坐着发了会呆。屋内一切照旧,石桌、石床、木凳、木柜,在翠竹林内,就连每位铁轮学院新生居住的石屋都长得一模一样。

    刚到学院那会儿,宫斌选了竹林深处这间较为偏僻的小房,图的就是个清净。

    随便吃了口干粮,宫斌出了翠竹林。在学院的青石板路上,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有人抱着一副精铁铠甲,有人拎着个打铁的重锤,还有人牵着一只宫斌也叫不上名字的异兽。

    学院导师每逢一、五授课,今天是五月十二,宫斌打算去学院藏书的地方“存籍所”去转上一圈。

    当初啊,听完四位导师讲完各自学院的优势,宫斌、姜天和杨大鹏碰头一商量,各自心中都有了想去的地方。

    姜天去了万岳学院,据说万岳学院是富家子弟扎堆的地方,只要家里肯出钱,修炼什么的自然不用发愁。

    杨大鹏选了圣剑学院,不为别的,就为霸气的名字。

    而宫斌呢,则选了传闻中寒门子弟最多的铁轮学院。

    不过啊,传言终究是传言。

    其实,对于宫斌来说,初来乍到的头一年是相当的难熬,倒不是说吃穿困难,只是,除了可以去听导师们讲帝国的历史和通用武技的皮毛,想要学点真本事,那可真叫难如登天。

    人族的帝国与其他帝国大不相同,在华圣,修行者们想要获取资源,那是要用各大川府的贡献度去换的。

    换而言之,就是看你究竟为帝国、为川府、为百姓做了些什么,做得越多,得到回报也就越多。

    宫斌腰间有块玉牌,正面刻着他的名字,反面记录着他在龙川贡献度,现在是零。

    每位新生入院时,是会给上十点的贡献的,宫斌的“十点”用在了获取“存籍所”二层的进入权限上,直到现在他还在为此事而后悔。

    “要是当初用这十点贡献去学打铁铸炼,一年的时间或许真能换上一部适合聚源境界的修炼法门也说不定。”

    来到存籍所的七层塔前,宫斌长吁一口气,迈步走入其中。

    “腰牌给我看看,纸上写下姓名。”

    门口桌案上趴着位青衣男子,懒散的抬了一下眼皮,一见是宫斌,朝他一摆手,又继续趴在了桌上。

    宫斌对着那团蓬松的头发挤了个笑脸,继续走着,直接上了二层。

    存籍所看门之人也是学院的学生,宫斌听说,在这里熬过春夏秋冬,能得个十点贡献,初听时没觉得怎样,可现在他倒是有些羡慕这位师兄。

    存籍所一层的人本就不多,二层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学院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铸炼一条街,那里才是大多数新生扎堆的地方。

    可宫斌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去那边扎堆呢,一则是他真不会打铁熔铸,二则是他在路上刚好听到两位师兄议论,说那存籍所二层里留有一些院生修炼的心得手记。

    “枫树林练拳”宫斌从书架上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吹了下封皮上浮灰,心中翻着嘀咕:“这枫树林到底是人名,还是地名。”

    翻开薄册,只看了几行,宫斌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

    原来,这是一位修习拳法武技的院生记录自己在枫树林练拳时的心得,大致上说:练拳要选在秋季,枫树林中,黄叶飘落,闭目站在树下,感应枫叶掉落,凭感觉出拳,拳中落叶为上,拳风吹落叶为下......

    合上薄册,宫斌继续在一排排书架间穿梭,寻找着自己觉得有用的书来翻看,刚才那本“枫树林练拳”他觉得不错,打算到了秋天,自己也去试上一试,听说学院内就有一片枫树林。

    又翻了十本,还是十几本,总之不过是二层几万藏书的沧海一粟,天色将晚,宫斌的肚子“咕咕”的叫了起来。

    龙川贡献度宫斌是没有,但钱财还是有一点的,赵志曾给过他一小袋银钱,说是剿匪的赏银,也正是这些银钱,能让他在距离存籍所不远的杂役摊子那边,吃上一晚热汤面,学院的饭堂实在是离这里太远了。

    “老板,来晚汤面。”

    宫斌算是熟客,招呼一声,一位中年汉子很快就端上来一碗汤面,上面均匀地撒着翠绿的葱花。

    吹着热腾腾的面条,宫斌的心情却已是跌倒谷底,最近几天,他接连听说,出入学院的一年新生当中,已经有人开始修炼聚源境界的功法,而他自己,却是不知上哪去弄这五十点贡献。

    他在想,或许有人会从其他院生那里讨要功法,可是也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毕竟最基础的功法也要五十点贡献,再高深些的,消耗的贡献度也就更多。

    宫斌有所不知,换取学习功法以后,都是由导师亲自传授的,院生们学会容易,想要再去将自己所学传授其他人,想来还没那个本事。

    “两碗汤面,两个烧饼。”

    平日里冷清的面摊,黄昏又来了两人,衣着打扮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位入院起码有三年的光景。

    “听说了吗,前几日灵探总堂悬赏的那个案子让周肖阳给破了。”

    “真的假的?”

    “这还能有假,据说光是悬赏的贡献就有足足一百点之多。”

    “一百点贡献?周师兄可真是发了。”

    两人在宫斌的邻桌等着汤面,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而此时的宫斌,耳朵竖起,偷偷地听着,一时竟忘了自家腹中也是空空如也,直到那二人离去,宫斌低头一看,才发现面条已经凉透了,汤也少了些许。

    “原来如此。”

    宫斌吃着面条,面色有些蜡黄的中年摊主不解地盯着他看,摊主实在想不明白,这已经凉透了的面条咋就那么好吃,吃得这少年笑逐颜开,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