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希止传说 » 第十九章 比试

第十九章 比试

    三才书院位于光州府府学斜对面,书院的人经常碾压府学学生,但府学是官学,占了一个官字,里面的学子就天不怕地不怕。两家学生经常打擂台,吵嚷的整条街十分热闹。当罗一、韩淹背着书栏来到书院街上,前方水泄不通,拥堵异常。

    两人找了缝隙挤进去,只见街道中站立的几人头戴方巾、身穿深灰色襕衫,目光炯炯的与另一方头戴玉簪、身着各色长衫的一众少年对立。其中紫色稠衫的青年摇着方扇,对街道中人说:“既然尔等不服,那……不如今日当街对答,如何?”深灰色长衫的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点头不摇头。“若不然,今日你们出题我三才书院今日当街对答,我出一题,尔等两日后再来解答?”“哈哈哈”街上众人哄然大笑,就连看热闹的小商贩也听懂了嘿嘿一笑。

    “哼,对答就对答,当我们怕你们似的。要出题,就一样的题,让外人来出。”

    “哦?那让谁来出题?你们说了算还是我们说了算?”

    “当然是……大家都认可同意的人。”

    靛蓝色长衫白玉簪的少年眼睛扫到背着书栏的罗一两人,没见过,听说从青州府转学过来两人,这两日就报道,这两人不知是也不是,于是道:“不如,我们当街找一个识字的人出题如何?”

    “……行”,说话之人思索一番与同伴扭头四顾,指着罗一的方向说,“就他吧”。

    “他?可。我们同意。那就请这位小友上前来…”

    刚才指着罗一的学子立即否认,又指着罗一身后旁边明显小一圈的韩淹道:“不是他,是旁边这位。”

    “哦,这回不改了吧?”

    “不改…什么改,本来就是他!”

    众人再次失笑,罗一也抿嘴莞尔。

    那位靛蓝长衫的少年向这边两步问道:“观小友背着书栏,想来定然识字,那就麻烦这位小友近前来出一题,我三才书院与府学才俊作答。”

    韩淹本来兴趣缺缺,这种对答以前在逻叶城学堂是家常便饭,李先生随时随地不给任何准备都要对答。但让他出题,他没出过耶,怎么出能难一下他们?好兴奋耶“罗大哥,出什么好呢”“我们一路上讨论的问题有很多,你随意拿一个出来即可,不必太在意。”

    两人嘀咕两句,韩淹就大方的向两方人近前站定,“我叫韩淹……刚过童生试,不知如何出题”,又提了提书篮道,“不过近日研读有所感,与各位学长共同探讨。”

    “哦?这位小友请说。”靛蓝长衫的青年,抬手做请,场面渐渐安静下来。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请给位学长从更多的典籍中佐证‘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之论。”韩淹说完,向学习方向深鞠一躬,后退到原位。

    安静中有几个吸气声,靛蓝长衫也明显一僵,微微侧头,紫色长衫少年秒懂,失笑着走了出来,对着深灰襕衫一众人道:“请府学学友先请。”

    府学一众人从韩淹话音落下就开始发愣发懵,先生没讲过,他们也没看过,这段话出自哪里?好像在哪儿看过,在哪儿呢?“还是你们先请,我等愿意屈居府学之后。”

    “你们先,你们先”,紧皱眉头思索书海,总也想不起来。

    “好,此段,不才刚好知晓其意,不过忘记出自哪里了?可否请学兄告之?也好解其意!”紫衫人十分有礼的问询。

    “这……”府学众人依然冥思苦想。

    人群中也有不在府学及书院就读的读书人发问的“这出自哪里?”还有一老者微笑低声道:“这个小少年,这么厉害?刚过童生就已经研读过道经?属实厉害。这本典籍老朽也是中举后才开始研读,年轻人啊,就是不一样。”“这个少年都已读过,那,他们已是生员,该是没问题的……”

    紫衫少年走近与蓝衫少年并立,看向韩淹道:“请问这位小友,读书几年了?为何会研读秀才们都不会关注的《道经》?”

    “回学长,淹习字读书6载,研读不敢当,因罗大哥早已读完此书,淹不甘落后,故而近日才开始诵读,甚是一知半解,以此出题也是……显摆一番,望学长们莫要笑话。”

    “哦,你的罗大哥可否是身边之人?不过,你如此坦诚,倒让人欢喜,又怎会笑话与你?”靛蓝衫青年莞尔。

    “那,多谢学长夸赞。这位就是罗大哥,也是今年院试生员罗一,我的罗大哥。”韩淹指着罗一说完,罗一朝众人点头致意,众人回视点头。

    “哦?原来罗兄与我等曾同场考试,失敬。”“不敢。”

    “你们还答不答?怎还聊上了?”府学学生终于知道这段话的出处以及释意了,赶忙催促。

    “看来府学学兄已准备充足,好,那就开始吧,请”,紫衫少年再次揶揄府学众人。

    “哼,听好了。《大学·七篇》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言亦强调修身之重,不断提高己身之能力,才能功成名就。”

    紫衫少年笑着反驳:“这位小友出题从更多的典籍中佐证‘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之论,此句之意是因此圣人始终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因此能够把社会治理成大道的模样,能够取得大成就。而学友答的是修身之重,切题勉强。”

    靛蓝少年折扇一摇,接着道:“我三才书院答,《易传》‘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不错,此言切题,谦虚自守,大道得成”,人群中有人大声肯定,府学众人愤愤接言:“我府学答《礼记·曲礼上》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嗯,谦虚和节制,不骄傲自大,不放纵欲望,同时也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进步。勉强切题吧。”三才书院这边一红衫少年摇头点评后说,“我对《荀子·劝学》中‘无我而後大,无欲而後富。’这句不用解释了吧,你看大家都听懂了。”

    “哼,《中庸》中有言‘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好,此言告诫吾辈当谦虚、实干,从基础、底层出发,脚踏实地,方能取得大成就。算你们切题。”红衫少年不吝啬大赞。

    “你,切题就切题,为何要算?你说了算?”

    “先生常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人好学,就查了查此言出处,竟是《庄子》,吾等生命有限,但知识无限。同时暗示谦虚之重,只有保持谦虚才能不断学习和探索,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成就。学友,望今日谦虚二字能铭记于心。”

    “你怎么骂人?”

    “非也非也,学友,本人谦虚低调,从不骂人。我是看在同在光州附学的面上,规劝学友。”

    “你们几人均生员,我们只有两个生员,不公平”。

    “那要如何才公平?”红衫少年,眼睛咕噜一转,指着韩淹道“要不让他与你们比试?他可是刚过童生。”

    “他?又不是你们书院的,怎可欺负人?”

    “非也,此二人是转入三才书院的青州府学子,今日办完入学手续即是我书院同窗”,靛蓝衫少年看着二人问道:“二位同窗,是也不是?”

    “是,我二人正是从青州府而来,入读三才书院,昨日刚到”,罗一面向众人,拱手称是。

    “既如此,我们也出童生与他比试,免得有欺人之嫌。你们三人与之比试吧。”

    “韩同窗,请上前来,与之比比,”靛蓝少年对着韩淹眨了眨眼,什么意思他没看懂,不过罗大哥对他说放心,又听见对面人对着府学几人说:“你们三个已经参加过院试,而此子刚过童生不足一年,未免太欺负人,咱们就对对子,让此子先开始,如何?”

    “好。”

    “那就请韩同窗以读书、做学问为题,与他们一对。”

    韩淹眉头微皱,回头见罗一给他肯定的眼神,就瞬间满血复活,笑话,经过先生几年的捶打,他韩淹对了对子害怕了他们不成,来吧。“我……不太会,请……学长先出上联,淹顺接”,算了,把他们当做李先生,闭眼抢答即可。

    府学学生有些微喜,三才书院众人有些微僵,不会,还能顺接?

    “好,请听,读书千卷始通神,学海无涯任遨游。”“嗯,学问百年方见道,书山有路勤为径。”

    “读书明理知天下,学问通达识人情。”“观史知今思未来,品茶赏月论人生。”

    “书香浸透才华,学问滋养智慧。”“学海深藏奥秘,书山展现前景。”

    “读书得法,善学善思方有进。”“学海无涯,乐耕乐耘便有成。”

    “学海扬帆,风破浪推求真知。”“书山攀登,脚踏实地探真理。”

    ……“书香浓郁,品读间……识得人生路。”“学海浩渺,探究中通达世间情。”

    “读书明理,识世事沧桑心自静。”“学问得法,晓人生曲折路难行。”

    ……“博览群书增见识,学识广博。”“知行合一展宏图,前程似锦。”

    “读书以养性,……如饮甘露。”“学问以冶情,似品琼浆。”

    众人在一对三的对答中渐渐呆怔,这么久了,对面三人你来我往轮番出对,已有些气喘,而韩淹闭着眼睛,仿若四周无物,自有天地般凝神静气,聆听对方的上联。

    “啊,有了,读书识世事兴衰,明理为先。”“学问探人生真谛,修德为重。”

    “好,好一个修德为先,诸位可以到此为止了,一对三,谁胜谁负,还用再比吗?”紫衫少年哗啦一下合上一直慢摇的折扇,对着府学三人指道,同时暗示他们品德不佳。

    在一片沉寂后,众人纷纷回过神来,面露惊异之色。紫衫少年的话,无疑是对府学三人的一种嘲讽。然而,他的言辞虽然尖锐,却也很有道理,一对三的比赛,已经无法进行下去。

    “哼,我们走。”府学的一位学生愤愤地说道,带着其他人转身离去。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明白,这场比试已经输了。

    紫衫少年回头一笑,然后转向韩淹,“这位小学弟,真是令人惊叹。你既能出题,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出这么多下联,真是奇才。”

    “过奖了,过奖了。”韩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今日相识,三生有幸。我们三才书院见。”紫衫少年与靛蓝少年对令人点头,不远处其他少年也点头后,众人转身离去。

    “后会有期。”罗一和韩淹同时说道。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韩淹长出一口气,“终于散了。”

    “我们也快去吧,看看分到哪一班”罗一笑道。

    “好了,走吧。”

    韩淹人未到,但童生各班已经知其大名,神童之名已经打响,韩淹正可谓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