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秘造 » 第20章反应

第20章反应

    大家好,我是超人气主播逍遥子,又和大家见面啦。今天我讲讲反应之术。

    上一次我讲到了捭阖,这次就来讲述一下鬼谷子的第二章反应,所谓反应之术,其实就是一种教人如何说话,如何辩论,如何提升口才的捭阖之术。

    他系统的阐述了说话的理论,方法与技巧。教人如何利用言语的交流,摸透对方的心思,想法与意图,弄清对方的实情与真相。

    在现实生活中,鬼谷子的反应术尤为普遍和实用,毫不夸张的说,人只要开口与别人说话,就能用到鬼谷子的反应术,所以,若能掌握好鬼谷子的反应术,人生在世,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无往而不利。

    下面就从什么是反应术,以及如何使用反应术两个方面,来讲述一下鬼谷子的反应之术。

    一是,究竟什么是反应术呢。

    前面对鬼谷子的反应术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此处,详细讲述一下反应术的基本原理和定义。

    鬼谷子认为,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在古人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大道化生而来的。因此,通晓天下万物化生道理和变化的人,就是大化者,也可称之为圣人。

    大道的最初形态是无形的。正如老子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字就是指大道。

    圣人通晓天下万物化生的道理,就好似亲眼看见了万物的诞生,所以说圣人与无形俱生。

    不过此处,无形是用来形容圣人处理事情,善于灵活变通,变化多端,不拘常规。

    那么圣人是如何灵活变通的呢。

    鬼谷子认为,圣人的灵活变通具体表现为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反,是反观,回顾之义。

    覆,是验证,审察的意思。

    此句话的意思是,反观过去,验证将来,反观古代,验证现今,反观对方,审察自己。如果对方表现出的动静虚实,不符合现今的情理,那就回顾古代的历史和经验,从中寻求答案。

    所以圣人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反而得到覆,不可不详加审察。

    综上所述,就是反应术,就是反覆之术。

    所谓反,就是反观过去,反观古代和反观对方。换言之,就是站在过去的立场,站在古代的立场和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而所谓覆,就是审察将来,审察现在和审察自己。换言之,就是站在将来的立场,站在现今的立场和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问题。

    其实,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所以要善于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来看问题。正面看不明白的问题,就换一个角度,从反面去看问题,很多的事情,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能豁然开朗。

    因此,切不可囿于偏见,拘泥于常规而不知变通。

    二是如何使用反应术。

    这一节,主要讲述使用反应术具体的要求,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下面就来一一讲述。

    一是以静制动。

    何为以静制动呢。

    鬼谷子认为,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由此可见,以静制动,就是与人谈话或者游说辩论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把说话的机会先让给对方,让对方多说话,而自己少说话。对方多说话为动,自己少说话为静。已默者,并不是沉默不语,一言不发,而是言语谨慎,三思而后言。

    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在与被人谈话或者辩说的过程中,只顾着自说自话,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试图以雄辩滔滔的气势说服对方。其实是一种比较愚蠢的行为,因为言多必失。

    真正善于说话的人,他会想尽办法让对方侃侃而谈,说个不停。而自己暗自分析对方的言语,从中找出对方言语的疏漏和矛盾之处。从而探明对方真正的想法和意图,也即因其言,听其辞。

    直白的说,就是根据对方的言语,听出对方言辞背后的真正意义,也即辞义。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就是说,如果发现对方的言语前后矛盾,不合情理,那就提出问题,反过来追问对方,再看看对方的回应。只要不断地反覆追问,一定能弄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和实情。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即其应必出。

    所以,真正善于说话的人,他们不说话则已,只要开口说话,就能击中对方的要害,正所谓打蛇打七寸。

    以静制动的说话技巧,类似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为了获得普遍性的知识,常常找人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苏格拉底提出问题后,就让别人侃侃而谈。而他自己,则暗自分析别人的话语,当发现别人的言语有矛盾之处,就及时提出问题,反问诘难对方。经过不断的追问,从而获得了普遍性的知识,也即真理。

    巧用象比。

    何谓象比呢。

    鬼谷子有言,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主要讲述了象与比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但若想明白象与比的概念,必须先弄懂两者之间的关系。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这句话是具有条件关系的语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应当这样理解,只有言有象,事才能有比。

    有了象比之后,才能观其次。由此可以看出,象是比的前提条件,没有象,比难以施行。就好比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这就是象与比之间的关系。

    明白了象与比的关系,再来理解象与比的概念,就会容易很多。

    那究竟什么是象呢。

    鬼谷子认为,象者象其事,何谓象者象其事呢。

    简言之,象就是用形象生动,触动人心的语言来形容,描绘事情事物。

    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相貌丑陋。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说他好丑三个字,相信大家对于这个人的丑陋的程度,脑海中是不会有具体形象的,因为丑这个字比较抽象,无法勾起人具体的联想或者想象。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说这个人长得跟猪八戒一样丑,相信大家对于这个人丑的程度,脑海中就会产生具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