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就获得名将相助! » 第十三章 你这爱徒,可曾出仕任职?刘泽背景曝光

第十三章 你这爱徒,可曾出仕任职?刘泽背景曝光

    “这个卢植真的是不简单呐!”刘泽也是忍不住的倒吸一口冷气,怪不得能将那些叛乱的黄巾贼给平定了。

    就在刘泽还在内心惊叹的时候,他的恩师蔡邕一脸担忧的开口,“如今虽有黄巾余孽,但有子干等名将,想必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眼下令老朽担忧的是朝中,今少帝年少,宫中乱想不断。十常侍与大将军又成水火之态,老朽真的是担心他们俩者发生冲突。”

    听到恩师的话,刘泽也是立马认真听了起来。

    “蔡老,不必过多忧虑,虽然宦党把持朝政多年,党羽甚多,但听闻大将军已向西凉董卓修书一封,让其率军入京勤王。届时,那些阉党还不是尽数被诛。”

    “那真的是太好了。如今造成朝政这般乱像的,还不是那些阉党所致!?”

    “大将军早该这般做了,将那些乱政的阉党尽数清除!”

    “......”

    听到这些在座大儒们的附和之声后,坐在恩师蔡邕身侧的刘泽忍不住开口:“大人,诸位大人,若真如大人们所言,大将军修书给西凉董卓,让其率军入京勤王,那真的是要大难将至了。”

    在座的众人见发言的是刘泽之后,先是微微一愣,虽然便摇头笑了,显然是将刘泽这个少年之言当作了玩笑。

    不过对刘泽有些不满的袁隗并没有放过诋毁刘泽的这个机会,他冷脸喝斥:“胡闹!妄言!家国大事,岂是你一个少年再次胡言乱语?”

    “太傅大人所言极是!小小年纪,岂能随意妄言家国大事!”

    “小小年纪,要多听,多看,少言或勿言!”

    “......”

    虽然在座众人对刘泽的言论有些不满,或者是当作戏言,但身为老师的蔡邕却看向了自己的这个学生,并给予鼓励的眼神儿,问道:“看来,你对当今天下大势,有着自己的看法,不妨说来听听。”

    得到了恩师的许可及鼓励,刘泽起身施礼,随后开口:“各位大人,前辈,师长。想必都听过一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不妨各位大人在各自脑海里将这则故事结合着十常侍、大将军以及西凉董卓重新想一想,想必就会明白,我方才所言大难将至,并非是戏言了。”

    本来在座的众儒们在听到刘泽的话后,有着一两个想要开口进行反驳的,但在进行细细思量之后,就又缓缓的将身子收了回来。

    这些人可都是当今世上的大儒,官场上的老狐狸了,刘泽已经将话说的这么明白了,他们岂能不会明白?

    王允此刻开口了:“鹬蚌相争,董卓得利?”

    刘泽微笑点了下头:“王大人所言甚是。众位大人方才已说过,十常侍掌控朝政多年,党羽甚多!大将军虽有兵权,但瞻前顾后,一直未有动作。就此双方已经形成了一个表面的平衡默契状态。”

    “若此时,西凉董卓率军前来的话,那么这种平衡的默契状态便会立马被打破。西凉乃蛮夷之地,民风彪悍,生性残暴。而董卓手下更是拥有二十万虎狼铁骑,若让其进京,十常侍知晓,肯定不会坐守待毙,到时与大将军发生冲突,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那董卓这个渔翁到时进入洛阳之后,谁还有能力来压制于他呢?而那时的洛阳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不知在座的大人可有想过?”

    刘泽的连续三连问,如同阵阵乍现的雷鸣,将在座的众位大儒们的耳膜惊得隐隐发痛。

    随后,他们的双眼猛然收缩,不得不说眼前的这个少年的眼光真的是太毒辣了!

    当今天下的局势,瞬间便剖析的如此透彻,若真如刘泽所言的话,那到时的结果真的是让人不敢去想。

    先前喝斥刘泽的袁隗此刻也是有些后怕的开口:“这,这,这不会吧?”殊不知,向大将军何进建议让董卓入京勤王的便是他的袁绍侄儿所提。

    若是后续之事真如刘泽所言的话,那么造成大乱的这个锅,他们袁家真的背的动吗?

    一些在座的大儒们,也是不敢相信的交头接耳起来。

    “这,这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事情真的会有那么严重吗?”

    “我觉得不能吧?董卓岂敢在天子脚下放肆?”

    “董卓再怎么彪悍,他也是臣子,而且还协助卢将军剿灭黄巾呢?”生性敦厚且还有些懦弱的孔融有些质疑,他不认为董卓会作出不臣之举。

    见到众儒们的言辞,刘泽心中冷笑。

    真的是妇人之仁啊!

    熟知历史发展的刘泽自然晓得董卓一旦入京,立马本性展露,胁迫天子,把持朝廷,更是夜夜就寝于龙榻之地,淫乱后宫。

    只有你等不敢想到的,没有他董卓做不出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卢植直接拍了一下桌子,然后开口:“好,好,说的太好了。”其余众人或许不知兵伍之事,但卢植却是领兵的统帅,深知兵伍脾性。

    况且在剿灭黄巾战乱中,还曾与董卓并肩战斗过,自然知晓董卓那嗜杀成性的脾性,而这些事情,岂是这些纸上谈兵的文儒们知晓的?

    见到带兵名将卢植都给予了刘泽言论的肯定,作为老师的蔡邕也是忍不住长叹:“此事已成定局,且西凉董卓已领兵接近长安。”

    “且,在这里,我说一句关上门的话。我等都知十常侍偏爱陈留王刘协,灵帝归天后,想要扶陈留王登基,但大将军却强行将少帝刘辩扶上了皇帝位。两者之间的矛盾可谓是水火不容,关系到身家的利益,矛盾已经很深了,迟早会有冲突那一天。”

    “董卓领兵入京已成定局,若后续之事,真如刘泽所言,那我大汉江山可就危矣。”

    在座众儒听闻蔡邕的言语后,便开始思索办法,不过众人皆是一筹莫展。

    “我等立马上劝大将军收回成命?”

    “大将军刚愎自用,让他收回成命,简直是浪费口舌,搞不好连自家性命也恐不保。”

    “这个何进匹夫,简直是误国啊!”

    此时,卢植也是用力拍了一下桌子,长叹:“连年征战剿贼,洛阳禁军数不过三万,而且这仅有的几万人还掌控在十常侍与大将军之手,若董卓真的有不臣之心,这点人马与束手待毙有何两样?”

    上座的王允也是眉头紧锁,随后,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看了刘泽,便问向了蔡邕:“蔡老,你这爱徒刘泽,可曾出仕任职?”

    蔡邕微微一愣,然后看了自己爱徒刘泽一眼,摇了下头,“这......未曾。”

    王允立马笑道:“这就是蔡老你的不是了。爱徒年少有为,上马能斩杀千余名黄巾贼,下马能经纶国事,未来定能成国之栋材,如此之才,我必向陛下举荐。”

    卢植也是开口附和:“王兄言之有理,刘泽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解,不出仕任职为国效力,岂不是浪费其才华?”

    而王允这简单一个言语,也将刘泽拉入到了他的阵营之中。

    听到王允何卢植的言语,刘泽心中大喜,但脸色却是平静:“王大人,卢大人,承蒙厚爱,小生才疏学浅,一直未曾出仕,还请两位大人不吝提点。”

    看着谦恭有礼的刘泽,王允眼中更是赞赏,喜爱,随即笑道:“贤侄不必过于谦恭,如今国家有难,国难思良将。老夫身在其位,自然是要为国考虑,为国选材。不知在座的大人有何见解。”

    “王大人言之有理!”

    “国难思良将,刘泽虽年少,但才高八斗,完全可重用!”

    “小小年纪,便有独特见解,令我等钦佩!”

    “......”

    卢植看着刘泽,也是点头:“虽年少,但头脑冷静,眼光独特,能犀利的分析出董卓入京后的潜在威胁。这样的才能,只需稍稍历练,便可出任一州刺史之职。”

    听闻卢植的赞誉,刘泽内心也是大喜,“卢大人,严重了,小生惶恐,小生能担一小吏便可足矣。”刘泽的言语依旧是谦恭,但他也深知刺史之位是不可能的。

    官职和走路是一样的,要先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会走,才能跑。

    不管能否任职,但是得到了众位大儒们的赏识,那自己以后的前程,平步青云,是指日可待的。

    而就在众人还在议论纷纷的时候,刘泽的恩师又说了一句:“对了,我这个爱徒可是汉景帝第十四子常山宪王刘舜之后,妥妥的汉室宗亲。若真要论起辈分来,他可是与先帝同一辈的,当今天子见到他,还要起身尊称一句皇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