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就获得名将相助! » 第十四章 三步成诗,震惊众儒,芳心暗动!

第十四章 三步成诗,震惊众儒,芳心暗动!

    在座的众儒听到蔡邕的话后,也是纷纷的倒吸一口冷气,于此同时头皮感到一阵阵的发麻!

    汉室宗亲,皇叔.....

    这个名头,真的是太大了!

    这可是纯正的皇室血脉啊,说白了眼前的这个刘泽还是在座众人的半个主人呢。

    当世的那些刘表、刘焉等人,哪个不是汉室宗亲?如今的他们哪个不是一方诸侯呢?

    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名头,这么一层身份,此刻在座的一众大儒们,再看向刘泽时,他们的眼光和心态也悄然的发生了变化。

    那种凛然的敬意,也从内心之中不自主的悄然而生。

    十几岁的少年,就已经有了这等的才华,那未来,岂不是真正的就成了人中之龙呢?

    王允一脸淡笑着扶了一下自己的胡须,眼中喜爱之色,更胜了几分,心中坚定:此子不论背景还是能力绝非池中之物,一定要结交。且一定要尽力的去结交。

    有了汉室宗亲以及天子皇叔的身份之后,王允等人也就不再刘泽面前提出仕任职之事了。接下来众儒的话题全都是围绕董卓进京之事而进行商谈。

    在商谈无果之后,坐在一侧的孔融喝了一口酒,开始了长叹作诗:“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而在座的众人皆是大儒,听到孔融酒兴的一句诗后,也是勾起了他们的兴致,毕竟吟诗作乐,才是他们这些儒家之爱好。

    于是,纷纷开始摇头晃脑的吟诗作乐起来。

    刘泽看着他们那些一个个的样子,实在是搞不懂,有什么可乐的。

    王允自从得知刘泽汉室宗亲的身份后,一直都在时不时的观察着刘泽,见刘泽坐在那里,笑着开口:“刘贤侄,文墨武功俱是大才,何不来一首诗词以助酒兴呢?”

    听到王允之言,在座大儒皆纷纷附和。

    看到刘泽有些迟疑,恩师蔡邕给予鼓励:“刘泽,不必紧张,若你心有所得,所获,所感,不妨吟来,好让在座的诸位大人给予评论一番,若是没有,也不必强行。”

    对于自己的这个徒弟,蔡邕还是十分看重与了解的。

    刘泽在平时求学习,并未在吟诗作赋上过多表现,甚至可以说没有,因此为了自己爱徒着想,蔡邕才说出那番话语,以免刘泽年轻好胜,得不偿失在诸位大儒面前丢了脸面。

    一直对刘泽不喜的袁隗此刻开始激将了起来:“不能吧?刘泽如此大才,不可能不会吟诗作赋的。”

    刘泽看了一眼袁隗,内心冷笑:“狗东西。”随后看着自己的恩师蔡邕,笑着点了下头。

    然后端起面前的酒杯,轻轻抿了一口,脑海里开始思索起来。

    而此时在蔡府的内室之中,一个美丽的妙龄女子也正在倾耳倾听着。

    这位妙龄的美丽女子身着淡雅裙装,轻盈的身躯轻轻一动,裙领内那修长、洁白的脖颈便隐隐作现。

    曼妙身材散发出来的气质,与此刻认真倾听的样子相结合,让人看上去,为之心动。

    “这些人也真是的,刘泽师弟平时都不怎么吟诗作赋的,此刻面对这些大儒们的激将和起哄,这不是在强人所难吗?”呢喃的同时,藕白的小手也是有些为刘泽紧张的不断抓搓裙角。

    似有心有灵犀似的,刘泽在沉思时,眼角余光瞥见了内室帘幕上,那乌黑的云鬓以及那张令人惊艳的清纯脸庞。

    脑海浮现出了那张美到极致的清纯容颜,随后刘泽手拿酒樽,从座位上站立起身。

    而见到刘泽的举动,在座的众儒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眼光看向了这位与众不同的锦衣少年,期待他能作出一首怎样的诗词。

    袁隗看着刘泽的举动,再次笑道:“刘贤侄,不必如此苦恼,做不出来,也没关系的。”说话的同时,举起手中的酒樽想要和刘泽共饮。

    而刘泽则是笑了一下,“前几日小生在斩杀黄巾之后,遇到了流亡到弘农的那些衣不蔽体的百姓,心中有感,特吟来,以舒胸中憋闷之感。”

    随后向前一步,开口: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稍顿,再向前一步,继续: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

    刘泽开口吟到此处时,俊秀脸庞上的神情开始变得低落起来,而在座的众儒也都屏住呼吸,心中生起一种急切继续倾听下去的感觉。

    “刘贤侄,继续啊?”

    “对啊?下面呢?下面的句子呢?”

    袁隗举着手中的酒樽,也是同样看着刘泽,等待着接下来的诗句,连酒樽中的酒都顾不上喝了。

    刘泽看了一眼手中酒樽的余酒,随后一饮而尽,继续上前一步。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作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

    刘泽所吟诗词,语气抑扬顿挫,情感流露,可谓渲染极重。

    而在座的众儒也是全部震惊刘泽诗词所渲染之场景,同时,他们心中也是升出了一种流民流亡的忧国忧民之情。

    是啊,黄巾贼乱,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刘泽诗词之中,不久是抒发了这么一种场景吗?

    国兴之时,百姓辛苦劳作,勉强能吃饱穿衣。

    国难之时,百姓辛苦劳作,却不能吃饱,衣不蔽体。

    刘泽诗词的寥寥数句,将这么一副画面生动的展现在了众儒面前。

    而也间接的道尽了古今天下的一种兴衰,永不间断的重复场景。

    在座大儒们一脸震惊的看着刘泽,此刻,整个庭室的时间仿佛是静止了一般。

    刘泽环视了一下四周,随后轻叹:“小生不才,献丑了。”

    王允叹道:“好,妙!”

    卢植:“真可谓兴,百姓苦;乱,百姓苦也。刘贤侄三步成诗,且道尽了当世天下流民遍地的场景。少,妙,妙至极!”

    而此刻蔡府内室之中的美丽倩影,曼妙的身躯也是微微一颤。

    就在方才,她的芳心,就是那么没来由的一真悸动,幸好身旁的侍女在旁。

    “小姐,你没事儿吧?这个刘公子做的是什么诗啊,让人听着这么忧愁,害得小姐的神情有些神伤了。”

    清纯妙龄女子,白了侍女一眼:“你懂什么?看不出平日少言的刘师弟,竟然还是一个心系黎民,胸怀天下之人。他到底是经历了什么呢?”言语间,她又忍不住的通过内室幕帘,偷偷的看了一眼刘泽那俊秀的脸庞,看到的那一霎,她那清纯的脸庞上瞬间浮现了一抹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