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超炫!我在三国快快乐乐当皇帝! » 第0233章 两位神医在守摊

第0233章 两位神医在守摊

    刘波制作的小卡片就写了两个大字,“赶会”。

    当时写这两个字时,大家都是不理解的,不明白这“赶会”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只写这两个字,又能取到什么效果。

    其实,别说三国时期的人不明白“赶会”是啥意思,它又代表着什么,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也有好多不明白“赶会”是什么意思,也没有这个“赶会”的经历。

    其实,在中国的商业活动中,有二个是永远无法避开,一个是赶庙会,一个是赶大集。

    在河南省中部地区,很多村落都有定期贸易日,大点的村庄有按月定期的。

    小点的村庄是按年的,一年一个定期集会。如某村二月初五有集会(俗称,有会)。

    附近多个村庄的人都会赶来购物或者串亲戚。集会也给亲戚们提供一个走亲戚的好日子。

    一般有会的村落,大多会请来一个戏剧团表演,大多表演3天左右。

    赶会和赶集的区别,在中部地区,赶集一般指清早(早饭前)到附近村落固定的集会购买一些菜之类的,时间较短,大概是早饭的时候都散场了。而赶会不同,一般都持续3天左右。

    而什么是庙会呢?庙会通常都是很有故事的人物,流传至今,形成一种文化,一般一年一度,比如河南省许昌市霸陵桥庙会,每年一月一日的庙会,那来头很大,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关羽关公和曹操的往事。

    所以在当地非常出名,方圆几百公里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商机也是无限,小吃,饰品,爱风无声庙会谱,应有尽有,并且小吃,好吃不贵,很是让人羡慕。

    什么是赶集呢?赶集一般是当地人形成一种固定的商业行为,一般逢几,比如逢4,就是每月阴历,带4的时间都可以有赶集,大家一块去买东西。

    当然也有商家去卖东西,一般也是很热闹,不过随着现在网购普及,现在的赶集越来越少了。

    因为农村赶集是一种民俗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农村的集会都已经在减少了。赶集的这一习俗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在古代,人们会把家中多余的东西带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去进行交换,以此来换取他们需要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衍生出了赶集这一习俗。

    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受当时大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市场经济并不十分活跃。比如北方一些省份,一般来说,根据农历,一些乡镇是每逢单日子就是集市。

    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会去市场买东西。人非常多,看起来非常热闹。这一天的街上到处都是摆的摊位,流动商贩通常去附近的村庄和城镇做生意。

    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粮食产量也明显增加了。大多数农民除了忙农务之外,还会发展一些副业来增加收入。

    农民手中也渐渐有了闲钱,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从农村赶集会就可以看出,商品琳琅满目,流动摊贩不断扩大,人们都散发着强烈的购买欲望。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这时,农民已经不再只想着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而是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因此,许多农村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开始选择去经济发达的地方工作赚钱。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工作,那待在家里的人数就减少了很多。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过去熙熙攘攘的农村赶集会也逐渐变得冷清,生意也不如从前了。现在,很多人去逛也只是一种情怀。

    刘波要弄的这个“赶会”,也就是想在三国时期,把这种商业活动给兴盛起来,让百姓们能购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使得各类商品在全国流通起来,这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

    三天的时间过去,无论是公孙瓒,还是刘关张,以及貂蝉与薛灵芸,还有赵子玉与赵子龙姐弟俩,都跑过来对刘波大竖大拇指,连连夸赞刘波这桩生意做的真高,“赶会”这种形式的商业活动是极其成功。

    “陛下,您真是神人也,您这种赶会真厉害啊,那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通宵达旦,盛况空前。”

    “是啊,协弟,我们怎么想不到用这种形式,这赶会还能买卖东西,还能吃喝玩乐,可是其乐无穷啊。”

    “侄儿,你知道这三天赚了多少钱吗?我们都想像不到,三天就赚了一百万金,照这样下去,我们的赶会搞一个月,那可是千万金啊,甚至还不止。”

    大家是真高兴,这种生意只赚不赔,还赚的那么多,真是一举多得,赚了个盆满钵满。

    “瓒叔,必须安排一支队伍押送钱俩回北平,每天都押送,这押送钱俩的事就麻烦顺叔与辽叔,你们看怎么样?”

    “各位,我们这赶会生意做得火爆,其他十七路诸侯都已经眼红了,如果我们不及时把钱俩运走,恐怕要遭到他们的围攻,到时候我们来之不及。”

    “嗯,还是陛下想得周到,第一天还没什么事,从第二天开始,我就发现袁术的人鬼鬼祟祟,总想着要搞点什么事出来,他们是犯了红眼病,得及时运走钱俩,免得夜长梦多。”

    大家都赞成刘波的想法,十八镇诸侯个个心怀鬼胎,公孙瓒这边赚了大钱,谁又不眼红呢,尤其是那袁术本来就是奔着赚钱来的,结果就赚了点小钱,心里那个不平衡就别提了。

    袁绍也是如此,自己被选为盟主,本来可以大肆显摆,结果风头都被别人抢走,自己啥也没有捞着,这几天气得牙痛。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陛下,这个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高顺与张辽欣然领命,带着队伍开始押送钱俩回北平。

    “各位,怎么没见两位神医啊?”

    刘波没看到医圣张仲景与神医华陀,张飞回答道。

    “侄儿,这两位神医在守摊子呢,已经守了三天,却一下也没开张,急得他们直上火呢。”

    “哦,原来是这样,两位神医也真是敬业,大家应该向人家学习才行,我们现在去看看两位神医,我相信他们快开张了,我们去恭贺他们开张大吉。”

    “对,对,我们去恭贺他们去,恭贺他们开张大吉。”

    众人跟随着刘波,去往赶会地点,也就是在陈留郡的正街上面,来到赶会地点,那是真热闹,人山人海,蔓延几公里远,真是人挤人,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刘波事先都有准备,准备的商品特别多,商品都是非常新颖的,琳琅满目,从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非常的齐全。

    除了商品,刘波还准备了演出,什么木偶戏表演,什么歌唱演出,还有杂枝演出,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协弟,你知道在会上卖得最火的是什么吗?”

    “蝉儿,我想我们生产的东西,应该都会很火,比如这油条,这麻花,甚至是火锅与烧烤,以及这些服装,还有这些农作物等等。”

    “嗯,也没有错,这些都卖得非常火,大家都非常喜欢,只是有一样东西,却卖得特别的火,我们都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之火爆。”

    在刘波看来,这赶会形式是第一次搞,自然会引起火爆的场面,而所销售的产品,也是第一次面市,每件商品都能火爆起来。

    说起销售的情况,貂蝉眼里都是光芒,犹如星星点灯一般,闪烁着无限的光芒,那种情不自禁的喜悦,真让她快乐无限。

    “蝉儿,那你说说是什么产品这么火爆。”

    刘波看着貂蝉清晰如水的眼睛,泛着波光,顿时让他心旌摇动,满心愉悦,浑身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