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醉入纯真年代 » 第41章、修真与气功

第41章、修真与气功

    炼金术又称点金术,方士们认为通过仙药可以点化贱金属为黄金、白银,故又将炼金术称点金术,隐名黄白术。

    方士们将之化作“金液”服食,或认为用之为饮食器有益寿作用。

    服饵药金,大约在西汉末年已经出现,东汉时出现《黄帝九鼎神丹经》和《太清金液神丹经》丹书,开始炼制以汞为主要原料的还丹,汉末阴长生《自叙》云:“不死之药,道在神丹。”

    根据历史资料,可推定外丹术起始于秦汉时期。早在春秋战国时,神仙方士就相信自然界存在吃了可以不死的天然药物。

    《山海经》及《楚辞》中都有不死药的记载:《战国策·楚策》记载有人献不死之药于荆王,《史记·封禅书》亦记齐威王、直王和燕昭王使人入海求不死之药的事。

    外丹术在两汉发展起来后,至魏晋时演变成神仙道教以金丹大药为升仙大道。

    葛洪云《抱朴子·内篇·金丹》:“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将服食还丹、金液作为上乘仙术。

    简单说就是:吃金丹、能成仙。

    唐末五代以来,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

    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

    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真人、刘操、张伯端等大开法门,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

    内丹修炼法,自唐朝至今已经有将近1300多年。自张三丰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以后,各家大多隐于内门,少显于世,但传承却从未断绝,并且有大量经典流传于世间。

    不过道家的习惯就是“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

    缺少这些珍藏起来的核心修炼法门,渴望修炼者的错失入门机缘,欺世盗名者乘机出头,装扮慈悲形象,以治病、救命、健身、长寿的名义,实际是用夸大的言语诱惑、恐吓、欺瞒百姓,尤其是以家庭困难的老年人群为饵,用江湖骗术、魔术戏法,甚至乱用虎狼之药,捏造功效、宣扬神迹以达到蛊惑人心,聚敛钱财的目的。

    我有幸得高人传授修真入门的功法要旨,希望能传播开来,至少能让多一些人了解基本的吐纳、气功知识,也少些愚昧被骗的百姓。

    郑先生听他说完,沉默的思忖许久,才有些苦涩的说:“这些人的法子,不就是以前封建会道门的手段吗…,难道这些沉渣余孽又抬头了…。”

    白满川点头沉声说:“去年在京城,头顶着家里的铝锅修炼,号称能接受宇宙能量大气场,达成天人感应…。”

    “怎么会…,”郑先生瞪大双眼喊出声。

    “唉,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将自名为真理…。你打电话问问在京新闻口的朋友,他们一定知道。”

    郑先生坐立不安的想了片刻,猛的站起身,说句:“你等等我。”蹬蹬的疾步走出门外。

    半个小时后,郑先生回到办公室,看他严峻的神色,就知道已经得到了验证,他沉默着坐了许久,开口说:“这个文稿我会马上安排审稿流程,尽快开始连载。你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郑老师,我能不能不要稿费?”白满川说。

    “什么?”郑先生惊讶的问,“你是说不要稿费?为什么?”

    “老师,你估计我这本书,稿费能给多少?”

    “嗯,我看大概有40万字,按标准大概400元上下。”

    “我不要稿费,但是有个要求,而且这个要求还能让编辑部大幅度的增加收入,您相信吗?”白满川诚恳的说。

    郑先生正要开口,突然响起敲门声,他边示意白满川稍等,边对外说:“进来。”

    门被推开,一个体态高大、粗眉阔口、眼神熠熠的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大步跨了进来。

    他看见屋里有人,也不在意,只微微颌首示意,就冲着郑先生开口道:“郑老,你能不能再和香江的朋友联系一下,请他们帮忙问问查先生,看我们是否能连载小说神雕。稿费可以商量。”

    郑先生苦笑着说:“联系没有问题,不过结果不乐观啊。”

    “嗨,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发行量虽然不错,可是社里落不下多少…,如果能继续连载查先生的小说,肯定能增加一大块收入。”来人继续要求道,“你想想办法,多做些说服工作,尽量争取。”

    郑先生为难的摇头,眼睛瞄过白满川,顿一下,有些玩笑的对来人说:“这位作者,文笔流畅、故事曲折、构思精妙,我打算尽快连载他的小说。”他一脸笑意的向着来人,“最妙的是,他不仅不要稿费,还有办法帮着编辑部增加收入,怎么样。”

    “哦,”来人惊讶的看看郑先生,见他不似玩笑,转看向白满川,伸手自我介绍:“你好,我叫王国辉。”

    白满川早已经站起来,伸手与他相握,客气回应:“王主编您好,我叫白满川。”

    “咦,你认识我?”王主编疑惑的问。

    “不,不认识…,”白满川回答,“不过,做为武林杂志的忠实读者,每期都能看见您的大名。谢谢武林,谢谢主编和全体编辑。”

    “哈哈哈,后生仔真会说话,有前途。”王主编听这话还是挺高兴,大笑几声,“来来来,坐坐,坐下慢慢说…。”拉着他,两人并肩坐在沙发上。

    郑先生看主编坐了下来,看样子一时半会走不了啦,就起身想要倒水。

    王主编一看,马上站起来自己抢过水壶,口中不停的客气道:“怎么能让老同志倒水,我来我来…。”

    白满川看着这一幕,恍然想起来,郑先生是退休后,被请来参与杂志的创刊工作的,今年最少也有65岁了,一时间更是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