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女护法之玉出明光 » 第八章 初识三昧

第八章 初识三昧

    刚到明光,一切生活琐事都须自己处理,我便有些手忙脚乱,又忍不住埋冤自己,以往在沈家还是过多依赖丫鬟仆役们了。所幸二师姐就住在隔壁,见我应付不来时,便会来提点一二,慢慢帮我将生活纳入正轨。

    也是跟着师兄师姐们混了几日,才对每日课业知晓了个大概。修行课业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大家一起混上的共习课程,像是晨练、锻炼体力韧性的体能课、基本的格斗课,医理草药课,以及师父不定期安排的修行法理课,另外每日还有二、三次的共修时间,夜间以师父随缘开示和打坐共修结束。

    此外便是师父依据个人情况传法后,各自静修的自修课。我是最晚一个入门的,师父还未传法给我,这几日自修课时间便用来看书,将之前未听的课努力补回来。

    每日卯时,书院的普通学子便会聚在校场内练习五禽戏及射术,以强身健体。大师兄杨书章则会带领我们丁班弟子在练功房内练习心意一气功。这是本门的基础功法,简单易学,对疏通经络、促进精气运行,十分有效。

    大师兄跟随师父最久,据他说,虽然我们师父在修行方面有别于其他宗派,强调心法多于身法,但总体而言修道之人,有个好身子也是顶顶要紧的,如若身子不好,便是无上微妙法摆在眼前,也很难起修。

    这我自是最有感触的,家族里那些天生灵根者,往往从小便气脉畅通,长大后也极少病痛。而我则是普通人体质,孩提时三病两痛实属正常。直到开蒙后,在阿娘的严格要求下开始精进习武,我的体质才逐渐提升。

    我有自幼习武的基础,大师兄又不藏私,传授了很多练功心得,故而很快便掌握了这心意一气功。练了几天,我便觉得自身气息更为绵软柔长,身体也轻盈畅快许多。大师兄说这便是练对路子了。

    在我看来,这位大师兄是我所见过最为心思澄净、淳朴憨厚之人。据说当年师父在街头遇到他时,看到他把自己乞讨来的一点点吃食让与其他乞童,觉得他心性纯良,便将他收留。也难怪师父放心把弟子的大小事宜都交予他处理。

    这一日,师父将我单独唤入书房。“徒儿给师父请安。”入了房门,我便端端正正行了个大礼。

    “以后单独见师父,这些就都免了,随意些好。”师父笑眯眯说着,让我在桌前坐下,开始跟我说明本门的修法:“我所传之法名曰真如心要,一直以来我只传法不立宗,此法不属佛,亦非道,无宗无派,逍遥自在。修学者亦可结合其他门派的功法修习,像你可继续修炼沈门调身功法,无有冲突,如此可快速提升修为,探幽天地之奧妙。”

    见我一副了然的样子,师父又问道:“先前,乃父带你一步一步爬上山来,一路所看风景,跟你现在身处山巅之地所看到的风景可有何不同?”

    有何不同?我细细回忆了下那日上山的情景,答道:“这东明山层峦叠嶂,风景秀丽,徒儿一路上山看到好多好看景色,不过好像越往上爬,往下俯瞰时便觉得越开阔。山下的田地、村庄房舍、远处的群山、天边的云层尽收眼底,十分壮观。这几日徒儿在晒台上远观,看着前方雄伟群山,便觉得天高地阔,每每都会忘了自己到底身处何处、何时了。”

    “很不错,”师父微笑点头道:“在山下时视野狭小,一般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石一木,越往上走,视野越开阔,便能看得越多。

    这修道亦如登山,凡夫的心量好比停留在山脚的人,只能看到眼前之物。而修真求道之人则是要将自己心量不断扩大,扩大到非眼前所见的范围,才能感知得越多,才能进入不同的境界。一如不断往山上攀爬者,爬得越高,视野更辽阔,所处境界不同,所知境界便会更多。

    是以,所谓的修道便是要打开自己的心,让心变得广大,包容天地万物,无所不达,如此才能突破原有境界,无量无边的智慧才能逐渐现前。也只有心量足够大,心中有天地、有众生,人才会忘了自己,才不会有私心。”

    我似乎听懂了师父的话,又似乎没有完全明白,只是突然感觉心内一点念头都没有,空空荡荡,似乎我整个人都没了,又似乎这天地万物都是我;觉得四周一片寂静,又觉得这世间每一个声音都在耳边清晰无比;觉得眼前什么都没有,又似乎天地万物都在眼前展现,真真切切。

    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回过神来,便听到师父在说:“记得刚才的觉受,以后你慢慢会明白刚刚经历的是什么。”我点点头,师父又说道:“今日便先教你修定,记住方法后便可以自己勤加练习了。”

    我欲言又止,师父觉察到,便问道:“可是有什么问题?”我赶紧说道:“徒儿愚钝,不知道这修定是什么?还有为什么要修定?”

    “呵呵,果真是不盲从的性格,凡事都要问个所以然,不过这样很好。”师父笑着说道。我一脸不好意思,恭敬地听着。

    师父便详细解释道:“这修定,又称为修止,便是修练你心的定力和清净度。修定时要让心念专注在某一个境界里不动,任何外境到来都不去理会,心都一直保持不动、不随境界去,持续专注在原来境界里。所以这定力越好的人,越不会被外境所转。”

    “也就是说,定力好的人即便遭遇让人难受的事情,也能保持心境平静,不会有太大的反应,是吗?”我趁着师父停顿,赶紧问道。

    “没错,比如出现一些烦恼对境或身处逆境的时候,定力好的人就不容易被境界带着走,而定力不好的人呢,一见是逆境,就沉不住气,就容易出岔子了。”师父耐心地解释道。

    “等下教你方法后,你便可试着看看能不能入定。这入定便是入三昧,也称心一境性、心境合一。随着修为提升,会进入不同层次的三昧,越高的层次,你的心便会越微细、越清净。

    当你的能入欲界三昧,你的心量便是欲界天的心量;当你有能力入色界三昧,你的心量变可达到色界众生的心量…好吧,这些义理方面的等你掌握好法门,在实修中有更多体会了,再跟你细细说明。”师父见我眼神越来越游离,便及时打住,说回到修法上来。

    师父还真了解我,这些义理听得我都快犯困了。不过对于可实际操作的修法,我还是很感兴趣听的,赶紧又支棱起来耳朵来仔细听师父讲解。

    “今日教你这入三昧之道叫做‘风息吐纳观’,是真如法要的入门之法。所谓风气依身,名出入息。这修法便是观自己人中处的出入息而入定。”师父接着便先讲入座修定前如何调整好身姿,强调最好姿势虽是双盘,但也不一定要盘腿,最重要的是全身能放松。

    接着便是调息,这调息旨在起修前让自己的气息平复下来,进入到比较好的修法状态。师父强调说,风息吐纳观的法门无须用意念控制吐纳——这点似乎与道家及一般内家功法有所不同,但一定要先调整到用丹田呼吸,即吸气时,肚皮自然胀起,呼气时肚皮自然凹陷,如此打坐过程中气息才会保持顺畅。最佳状态是吸气到饱满时,小腹会有一种吃饱饭似的感觉。

    师父边说边指导我坐在椅子上,调整好姿势,按照他所说的闭目调息。

    听着我的气息逐渐均匀顺畅后,师父便继续说道:“接下来便是调心。如若此时你觉得外界声音纷杂无法集中心志,可采用耳听鼻息之法,先收摄耳根再慢慢进入观息,这便是调心。如若此时心神专心,便置心于出入风息与人中相触的感觉上,此即所谓安住在人中观风息吐纳。”

    说到此,师父停了下来,安静等了片刻,确定我已感觉到出入风息与人中的相触后,才接着慢慢道:“这风息与人中相触的感觉是为息相,这息相有长短,粗细,冷热,滑涩四对八相,你只需择一对专注观之,保持心观息相,而不可住息相,不可随风息来去移动,而在风息境界里维持自己一心。”

    跟着师父的导引,我的气息逐渐平稳,心内渐无杂念,专心一处,尔后渐渐又觉得气息越来越细长,先感觉有气在无规则地运转,又似气团逐渐增厚,身体被气包裹住,非常舒服。便又听得师父道:“此时仍专注维持一心境性,不可转去看身内气感。”我赶紧将心收回,继续专注。

    不知过了多久,便听得师父说道:“继续闭眼慢慢退定,感觉身子能动了,将双手搓热,以爪梳头、以掌洗脸、以指按摩身体手脚,尔后方能睁眼。”

    我依言而做,睁眼后顿觉眼前格外清亮,抬头看看师父,似有话讲,又觉得心内一片清净,无话可说。师父见我这副模样,笑了笑道:“这方法已传授于你,刚才你也能依法起修入定,只是功力还尚浅,这定力是一切法门的基础,回去要勤加练习。”我点了点头。

    “还有一点,入三昧后,自然引发天地真气入身,初习者或体弱者可能会因体内真气冲击病灶而出现一些手舞足蹈、东倒西歪之类的自发动。假以时日练习,身体调稳后自发动便会逐渐消退,所以在修习时,切莫去追随这些气感,知道吗?”师父一脸严肃地说道。

    师父顿了顿,似想到什么重要的事,便又交待到:“事实上在三昧中出现任何境界、任何相,都不要去管它,千万不要理、不要管,还是专注在自己的定境中。否则,为相干扰,轻则掉出三昧,重则走火入魔,此要切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切记!”听师父如此交待再三,我自不敢怠慢,一边点头一边应下。

    师父便接着将入定后如何分别各种不同的三昧,如何逐步提升定力,如何进入更深的三昧,修法过程中遇到一些常见问题该如何处理等等,与我细细说了一遍。

    一直说到日落西山,开饭铃声也早已响过。趁着师父稍作停顿,我赶紧提醒道:“师父可要去吃饭了?我肚子饿了…”

    “哦,为师很久未吃东西了,倒是忘了你还要去吃饭的,那拿上这本书,赶紧去吃吧。”

    原来师父已不用食五谷,想我那阿娘平日里也不过能做到过午不食,一年里也就闭个几天关辟谷不食,师父好生厉害啊……可是我还在长身体啊,可不能不吃饭,赶紧接过师父递过的册子,准备告辞。

    又听师父道:“今日所讲内容颇多,都在这书册中,你回去之后按今日所教之法修练,有忘记的可看书参详,再有不懂的可来问师父。”

    我点头称是,行礼告退,赶紧去安慰一下早已饿得咕咕叫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