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女护法之玉出明光 » 第十七章 落梅昭雪(1)

第十七章 落梅昭雪(1)

    上元节后不久,我便下了山,拜别师父时,师父说要与我约法三章:绝不杀生、绝不受欺、与人为善。听起来很合理,我便满口应下。临走时,陆泽然亦对我千叮咛万嘱咐,搞得我耳朵都要起老茧了。见我快没了耐性,他才悻悻放手让我离去。

    下山后特地在官道上选了往西走,这个方向是我从未去过的,沿官道行便可达蓟春府,据阿兄说蓟春城有好几十个沈家山堡大,那可不得去见识见识?

    这日不到晌午,路过一小镇,其间河道纵横,民宅大多数粉墙黛瓦依河而筑,民居前后大多种植梅树若干,映着粉墙煞是好看。各色商业依水成街、井然有序,似是一富庶之地,正好觉得腹中有些饥饿,我便想着进去逛逛,找些当地的美味吃食,如果感觉对味儿,也可留下多待几日。

    进了镇子,方知此地唤做落梅镇。“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这名字不由地令我想起在书院的日子来,不过当前主要任务还是找家馆子,填饱肚子。

    我东看西看,这街上商户众多,此刻又已临近晌午居然空无一人。难道是我判断错误,这个镇子很冷清?可是也不对啊,沿着河有这么多民宅,人比沈家山堡似乎还多些。正纳闷着,隐隐约约听得远处有许多人在喧闹,我便依着那声音寻去。

    只见得一大群人挤在在河边一处宽阔码头处,似有一老妪在哭天抢地想往水中跳,周围有一些人在拉住她,有一些人似在说些宽解的话,当然更多是如我这般看热闹的。原来这镇子里的人都聚集到此处了,难怪别处空空荡荡。

    看了一会儿,还是不明所以然,我便询了旁边一位矮矮胖胖看似和善的大妈,此处到底出了何事。那大妈似乎很高兴有我这位听众,如说书一般与我娓娓道来。

    原来那哭闹着要投河的老妪是镇上富商梅福康之母梅老夫人。这梅福康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其妻王氏与老母二人守着大宅子带着若干丫鬟小厮度日。平日里婆媳二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不见有什么吵闹过。昨日不知怎的,二人竟为王氏一直没有生养一事相争起来,还吵得特别厉害,街坊邻居都听到了。

    至今日清晨,梅家丫鬟前去王氏房内伺候,却发现那王氏竟已悬梁自尽。众人估摸着梅家媳妇一定是昨天受了婆婆的气,一时想不开上吊,便开始纷纷谴责梅老夫人。那王氏的娘家人系本地人,听闻此事赶来,自然也咬住梅老夫人的错,要她赔人抵命。

    说起来,这梅老夫人平日里是个和和气气菩萨般的人物,这王氏过门十多载未有生养,也从未当面指责过,更没逼着儿子纳妾。

    昨日里,不过是收到往日发小老姐妹得一曾孙的消息,梅老夫人心内羡慕,一时没忍住多说了几句,没想到也戳到了媳妇心内痛处。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你触我、我戳你,终于引发了这么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口舌之争。

    争吵之后,二人各自回房。梅老夫人用晚膳时,见王氏未露面,曾让丫鬟去找过。据丫鬟回说,那王氏称身上不爽,想早歇息,不用打扰她了。之后便一直未见她出房门,也没让任何下人进去。未曾想今日晨间发现那王氏悬在卧房的梁上早已断气,身边也未留下只言片语的。

    梅老夫人是自幼吃斋念佛的,家中儿媳妇出了这等事,又被众人如此说,又想着日后无法于儿子交代,也觉得是自己对不住儿媳,令其受屈寻了短见,心内亦愧疚难当,便想着投河自尽,一命偿一命。众人见此,自得拼命拦下。如此,便有了眼前这闹哄哄的一幕。

    听罢,我对所发生之事也略知了一二,仔细盘算了下,心内便有了计较。眼看着前面仍是一团乱糟糟,无法靠近梅老夫人,我便跃上码头边靠着的一艘大船,入舱内一巡视,便找到了我要的东西。出得船舱来,我高高立在船头,拿起那东西使劲一吹,一声清越的哨鸣传遍整个码头。

    众人猝不及防,被吓了一跳,都愣在了原地。我吹的便是这大船上发信号所用的哨子。我在百物志中看过,凡大船入码头,为了通知码头,同时通知其他船只避让,一般都会提前在里许之外便吹响这种信号哨子。这时候也只有这种东西有威力让整个码头都安静下来了。

    见众人望向了我,我清了清嗓子鼓起丹田之气说道:“大家听我说,现如今谁都不清楚梅王氏到底为何自尽,不若容我去查明真相再追讨责任。”

    我刚说完,便听到有几个刺耳的声音喊道:“你谁啊,一个小女娃娃,还查真相。”

    “大家听我说,”我继续说道,“我乃东明山明光书院苏长晟苏先生之弟子。今日路过此地,觉得此事颇为蹊跷,就因为昨日发生了婆媳争吵,大家便把梅王氏之死怪罪到梅老夫人身上,这种推论过于简单,我想大家平日里应该很少见到有人因为吵了几句嘴便自尽的吧。”

    听我说完这番话,几位貌似有些学识先生模样的人首先便点头称是。那在旁边拉着梅老夫人的丫鬟也开口道:“是的,昨日老夫人与夫人虽吵得厉害,但老夫人从未说过什么恶毒之语,平日里二人也是很好的,奴婢很难想象夫人怎会因老夫人几句话便去寻了短见。”

    听到这些话,那老夫人似乎也有所松动。便有一老夫子冲着我道:“苏长晟苏先生的本事是大得很,早些年老夫有幸遇到过先生,你这女娃娃果然是苏先生的弟子?确定能帮得上忙?”

    我赶紧回道:“老先生既知晓家师之名,就无需我多说了。晚辈是家师前两年所收的关门弟子。如若没几分把握,我也不会抬出家师名号,毁了他老人家的名声。再说,我帮这忙,分文不收,最多请梅家管我顿饭即可。介时若我帮不上,你们再将我赶走。这于大家都没啥损失不是?”初入江湖,人微言轻,还是师父的名头管用些。师父啊,原谅徒儿暂且用你的名头一用吧,我心内默念道。

    大家想想也的确如此,那原本在哭天抢地的老夫人也止住了哭声,抬头看看我,轻轻地点了点头。旁边的丫鬟、管家便赶紧扶着老妇人、领着我往梅宅而去。后面自然也尾随了不少看热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