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殇逝三国 » 第9章 庆功宴曹爽酗酒 华林苑何晏慑主

第9章 庆功宴曹爽酗酒 华林苑何晏慑主

    1汤沐邑

    皇帝赐给公主的封地大多选在美丽富饶的风光之地,叫作汤沐邑。明帝封给曹节的女儿刘曼的汤沐邑在洛阳西郊,领民五百户。此地冬不酷寒夏不暴暑,曹节心存芥蒂并不常去,主要由刘康经管。汤馆和青楼的装修很上档次,达官贵人常来消遣。曹爽为防军官们白洗白嫖耍无赖,常领朋友们来给壮势。洛阳的牡丹最为火爆,曹爽、何晏观完牡丹,进馆与浴客嫖客们一起欣赏歌舞。

    何晏躺在汤馆的床上:“这些舞女长得还算可以,但舞技还不够娴熟。先帝那些才人还在后宫,少帝想继续用,被太后斥过,叫尽快遣散换批新的。如都弄到这儿来,叫客人们赏赏宫中的妙曼舞姿,生意就会一下子红火起来。”

    曹爽赞同:“是个好主意。”

    何晏又说:“明帝并不太赏舞,他的那些舞女与文帝的舞女比起来不在一个档次。文帝那些舞女都是阴才人训出来的,虽都四十多岁了,但身姿仍然窈窕,现在还在铜雀台。敢不敢把这里的舞女送些到阴才人那里,让其好生调教调教?”

    曹爽不以为然:“有什么不敢的,明天就叫小黄门(一宦官职务)张当去送。”

    小黄门张当犯了点过失,被顶头上司黄门侍郎傅嘏好顿处置。傅嘏私下里曾评论过何晏:何平叔言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乃利口覆邦之人也。张当将傅嘏的话告诉了何晏,何晏一怒之下免了傅嘏的官儿,张当逐步得势,获得了调动宫苑运输车辆的权利。

    何晏压低声:“大将军可别大意,这是越礼之行,违制之为,不能太声张。”

    曹爽:“张当办事干练,不会透风的。”

    何晏提醒道:“主要得提防有司,有不少是六耳马达的眼线。”

    曹爽说:“有司们是不敢轻易去铜雀台的,我让军车送,谁也想不到军车上装的会是舞女。”

    何晏认为可行:“再在这儿开个赌场和猎场,酒色赌乐猎,大钱就会像潮水般滚向大将军。”

    “这生意是刘曼的,不管多大的钱滚不到我这来。我领朋友们常来乐呵乐呵就是了。”

    “丁谧今天怎没来?”

    曹爽说丁谧:“也不知为谁虚报战功,廷尉卢毓找到了他。本来就是问问几句就得了的事儿,这卢毓究起来却没完没了了。”

    “不管怎回事,连襟一担挑,你得拉他一把。”

    “卢毓是司马的人,性情极顽固,威不肯服利不咬钩,不太好对付。”

    “我有点儿证据,先把卢毓拿下,抓住他的小尾巴,牛毛变大针。”何晏耳语于曹爽,“先收回他的印绶和大章,而后加点儿盐醋再禀奏圣上。”

    汤沐邑猎场,曹爽带兵陪同曹芳围猎,兴奋间曹芳拔剑,但只是个空鞘,鞘中的剑却不见了,皇帝莫名其妙:“怪不怪,刚才还在身上啊?”

    曹爽喊:“军士们,圣上的剑甩丢了,大家四下给找找,先声明一下,找到者有赏,私匿者死罪。”

    众人散开四下寻找。

    曹爽在小沟中发现了甩落的剑,捡起一看,剑根有“倚天”二字,思量一番突生邪念,藏于身旁的树洞中。没想到这一动作被在隐处的另一人瞧见了。众人忙碌一番又聚到一起,曹爽故意问有没有人找到,众人皆说没见到。

    曹芳十分焦心:“‘倚天’乃镇殿神器,万万失落不得。天色见晚,大将军记着,明天多带人来,掘地三尺也要把它找出来。”

    发现曹爽藏剑那人就是神鞭子贾充。月光下,贾充匆匆回到猎场,到那树洞下掏出那方“倚天”,用块布包好后匆匆离开现场。

    夏侯玄的姐姐过世后,司马师的第二位夫人是吴质的女儿,吴氏不张不扬,很是贤惠。司马师喝得醉熏熏,夹个布包回家,把布包递给妻子:“你把这东西好好藏着,没有我的话,任何时候都不许拿出来。”

    妻子举灯打开密室,解开布包,见是口无鞘“倚天”剑,又见那布不太干净,换块新布包好,放入密柜。妻子从密室出来时,司马师已经鼾声如雷。

    次早,司马师醒来,坐在榻上揉眼睛,妻子问:“昨晚在哪儿喝的?”

    “贾充家。”

    “那东西也从他那儿拿回来的吗?”

    酒喝多了,醒过来后好忘事:“你说什么东西?”

    “昨晚叫我藏的那东西,‘倚天’剑!”

    “你,你打开看了?”

    “我见那布不太干净,换块新布包了。贾充从哪儿弄来的?”

    “你问这些干什么?咳,昨晚喝多了,不然,是不会叫你藏的。”

    妻子不敢留此剑:“听说过,这是天子的佩剑,私藏犯灭门之罪啊,不管贾充怎弄来的,赶紧献给天子吧。”

    司马师说:“贾充打猎时捡的,知是天子的,叫我转交给少府尚方。”

    “那还不赶快送到宫中,藏在咱家可不好。”

    “是天子的当然得还给天子,但不知现在的天子是谁,没法还啊。”

    妻子听不懂司马师说什么:“怪话,天子就是天子呗,怎能‘还是谁’?”

    司马师说实话:“大将军从西都回来时与丁谧同乘一车,车是由神鞭子赶的,沿途听了不少话,别的话我就不说了。曹爽与丁谧怀疑天子的身世,神鞭子只断断续续听到些。齐王与秦王小时都是从山阳公那儿领进宫的,有一个被火炭烫过,后屁股留下块伤疤。曹节非常在意这事,着急弄清二人的屁股,其中有一个是明帝的私生子,另一个是废帝山阳公与曹节的儿子。现在有可能弄错了,坐在皇位上的如是刘协的儿子,这乱子天都会害怕。这么大的事,就让你来说,不弄清能行吗?”

    2廷尉

    司马懿声称腿脚不好,好久不上朝了。每次朝会后司马孚都来看二哥,案上摊着鬼谷子的阴符。

    司马孚指着阴符说:“这些东西啊,诘屈聱牙,故弄玄虚,二哥费心去研习它,能派上用场吗?”

    司马懿微笑:“玄机,里面肯定有玄机,只是没研习透而已。”

    司马孚说:“我看呀,什么玄机也没有,夏侯尚研习了一辈子,最后精神都崩溃了。夏侯玄不肯丢弃,为此还弄出个玄学,怎么样?一次也没胜,丢盔弃甲交出兵权。”

    司马懿言:“道家么,大多数说的是玄话,但有时也有用,可壮气势可振精神。战场上,心理作用很重要,什么招数都可使。那么,还是说说当前的要务吧,大将军又有什么动作了?”

    司马孚的耳目着实不少:“曹爽与尚书府那几个腐儒及大司农搅在一起。据有司察证,他们打着曹曼的旗号,汤沐邑成了他的庄园,贪用军款,酒猎嫖赌,私取先帝才人、匠吏、师工、乐队人等在那儿淫戏表演。更严重的是诈作诏书,送五十七个才女去铜雀台,使阴才人教习舞技,为己作乐。”

    司马懿问:“这些先记着。危及朝政的举动都有哪般?”

    司马孚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损失了那么多兵马和輜重,丁谧却假表战功。他虽是大将军的连襟,那个也得走廷尉询问这个过程。可是,他却极力狡辩,硬说是猿猴能放火,还怀疑郭淮使阴手。卢毓让其取证,丁谧耍赖。大将军想为丁谧开脱,竟以卢毓之子纳妾违犯新制为名,收缴了卢毓的印绶和权章。”

    卢毓乃故汉中郎将卢植(刘备之师)之子。

    司马懿拍案:“嚣张至极!他收就好使吗,帝意如何?”

    司马孚说:“皇帝有些怕他,他说怎样就怎样了呗。”

    司马懿思量一会儿:“咱们得给皇帝撑直腰。廷尉很重要,把卢毓拿下来,新廷尉上没上来?”

    “他们还在观风头,廷尉之职无法久旷,三五日内他们就会举出来。”

    “别等他们上手,我们先举上去,你掂量一下,谁任廷尉最合适?”

    司马孚:“若论审案么,钟毓最有招,软硬兼施,善于挖坑,不由罪犯不吐真言。可为了贵妇法,被太后赶回家,如今再任用,太后……?”

    司马懿刚,司马孚柔,二人对待太后,手法不同。听到司马孚顾虑郭太后,司马懿来气:“什么太厚太稀的,谁给她干政权了?后宫的事她管就管点儿,前廷休想插手。咱们先禀奏皇帝,把钟毓举上去,看住廷尉之职,保护好良将。让他们先表演吧,当到他们的尽头时再收拾也不迟。”

    司马孚又说:“还有项新制很重要,将州刺史的品位提到与征、镇将军(二品)一般高。且征、镇将军不再兼任所在州的刺史,刺史另遣一个人专任。”

    司马懿明白:“征、镇将军不再兼任州刺史有利也有弊,但曹爽的出发点是在王昶与胡遵身上。”

    征南将军王昶与征东将军胡遵都兼任州刺史,且都是司马门里的人。

    征、镇将军领的是朝廷的野战军,装备精良机动性强,主要是对外作战。刺史主政,同时也领兵,所领的是州郡兵,进攻他国时大多不用州郡兵,主要是用于防御或平叛,当外敌进犯时,配合野战军作战。

    3庆功宴

    毌丘俭征北凯旋,曹爽邀众尚书与诸葛诞等几个爱将在汤沐邑酒馆为其庆功。酒宴上,曹爽首先举樽:“为毌丘将军立此不世之功,干!”

    毌丘俭起身,众人也都起身:“为了大魏的昌盛,为了天下早日统一,干!”

    众人干后,曹爽说:“毌丘将军所领之军不过万人,所征之地比当年太傅征公孙渊还远,竟能战胜占尽天时地利以逸待劳的数万叛军,可谓奇功啊!”

    毌丘俭谦谨朴实:“非己一军之力,还得到了王颀与木延等的奋力配合,众力相助方能得胜啊!”

    此时,王颀为玄菟太守,木延是莫护跋的儿子。

    曹爽问:“毌丘将军太谦虚了。我当时身不在都,这次反叛起于何因?”

    毌丘俭说:“这次骚乱的始发地在鸭绿江江口的黑岛,那是个半岛,西面连着陆地。过去,大潮退后,海边人都去赶小潮,摸蛤拾贝捡点海鲜,任人去任人往,拾之归己。慕容莫护跋执掌辽东后,鲜卑人特嚣张,把海管得很严,赶潮者的鲜物得缴给管海者一半,拾者有怨气,为此经常打斗。那儿的族群很杂,陌秽人,挹娄人,渤海人,高句骊人都对莫护跋不满。吴国再趁机搅合,乱子就闹大了。无论如何,反莫护跋就是反大魏,朝廷不能漠然视之。”

    诸葛诞不知东北的情况:“怎么还有渤海人?”

    毌丘俭讲:“渤海人的大族群在镜泊湖周围,叫靺鞨人,有一支迁徙到扶余的净月潭附近,他们喜欢水,极羡慕渤海,上一代的部落长名就叫渤海。这几十年,他们的势力扩展得很快,现在都达到不咸山(长白山)西了,周围的人叫他们渤海人。”

    文钦也随毌丘俭来了,酸溜溜地说:“大将军西去征蜀了,原以为太傅会立即遣将平叛,可其麾下听说又要去辽东,这个称病那个畏寒,皆如缩头乌龟。上次征辽西被他们好顿贬损,可到这关头还是得我们去。”

    毌丘俭摆手:“应该应该,我们在幽州,路途最近,理应我们去嘛。”

    曹爽细问:“你们不但仗打得好,民安得更好,最后的局面比辽东强多了,怎么做到的呢?”

    毌丘俭说:“我们吸取了之前征辽的教训。大军到后,先惠民后动兵,不许滥杀无辜,着眼民生,攻心为上。”

    曹爽赞:“毌丘将军当与卫青、霍去病齐名。当年征辽若不半途换帅,辽东哪会成后来的一锅糊涂粥?”

    毌丘俭言:“辽东确实比先前弱了不少,不过,那里还是东北的脊梁,百姓们仍怀念公孙康的中庸,公孙恭的仁厚。我们回军时,见公孙恭的坟包过于寒酸,对其进行了好番修葺。”

    司马懿没看好何晏,所以何晏挑拨:“这回得好好给你等将领们加官进爵。得辽西后的局面那么好,明帝对待诸将有点儿不公,你们却没一个晋为上将军。辽东的局面一榻糊涂,别将不提,就王昶和王基那两下子,因救仲达立点功,皆都连晋两级,不公啊不公,再这样下去,勇将们会寒心的。据说前天在华林苑开了个军事会议,尚书府无人入会,不知有没有评定将领们的议题?”

    曹爽说:“于理而说,圣诏还没颁下,我不应先透风,但在座的都不是外人,说说也无妨。司马懿抱病没到场。司马孚认为,文帝所定的官掾迁徙制很重要。官员在一地待久了,容易滋生腐败,培植羽翼。另则,在这地儿没整明白,另换一地可以吸取教训,改正错误重开天地。圣上信了司马孚的话,也对将领们进行迁徙。度辽将军在幽州已超过六年,这次迁到豫州去。经我争取,诸葛诞加昭武将军迁到东关去,文钦领扬州刺史。”

    何晏卖好:“依毌丘将军的才能和功绩,加个上大将军那是小菜儿。嗐!灭高人者有罪啊!”

    曹爽说:“我原想把毌丘将军晋为镇南大将军,有些人摇头,皇帝也不吱声,就只能等一等了。”

    诸葛诞言:“摇头者肯定有司马孚。还提升谁了?”

    曹爽讲:“见我提升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荆州刺史,司马孚马上提出提升刘放为骠骑将军(相当于总参谋长),孙资为卫将军(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

    何晏问:“圣上都恩准了?”

    曹爽似乎无奈:“司马孚的话,就等于是司马懿说的,吐出的都是钉儿,我也没法儿反对,当时就定下来了。”

    文钦摇头:“太不可思议了,刘放、孙资有何功绩,竟然比毌丘将军还高。”

    曹爽说:“事前,皇帝去了趟太傅府,很多事是与司马懿密定的,把王凌调至朝中任司空。”

    何晏言:“他们还是想抓军权,太尉军权大,司空无军权啊。帝自失却‘倚天’剑后,我看他更依靠司马了。”

    桓范说:“说起来也怪,明晃晃的一柄剑,拉大网般地找,就是没有影儿了,是不是有人给匿下了?”

    曹爽不安:“鬼话,谁敢!?”

    毕轨说:“那晚我想出趟车,神鞭子没在家,有人见他换了衣装,返回了猎场。后来我问他,他说那人看错了,他去了司马师家,我这没法儿再去问司马师。他俩的关系啊,怎么说呢,问也问不出真话。”

    毕轨,字昭先,司隶校尉,主管侦查反间(公安执法)。

    曹爽心里话:“那天,对面恍惚有个人,鬼鬼祟祟地,好像是神鞭子。神鞭子那时确实在场,有可能他白天发现后给偷偷藏了起来,晚上又偷偷取走,献给了司马师,司马师又献给了皇帝,所以皇帝对司马另眼相看。”

    这些人呼呼嚎嚎,一醉方休。

    别人都走了,曹爽拍拍何晏的肩膀:“你不够挚交。”

    何晏不解:“我不够交?”

    曹爽两眼通红:“不够就是不够。”

    何晏酒没喝太多:“我怕你喝过了,不慎失尊严,没再敢给你斟,这就算不够交了?”

    曹爽摇摇晃晃:“说的不是酒。那么大的事,你还瞒着我,我得和你崩。”

    何晏不知他说什么:“什么事我瞒过你?”

    “当今的皇帝究竟是谁,你最知根底。”

    “皇帝就是皇帝,有什么根底?”

    曹爽举起拳:“装,装,还装。”

    何晏向后撤一步:“我都装什么了?”

    “齐王和秦王都是你领进宫的,你比谁都清楚。”曹爽一拳下来,打了个空,踉跄两步扑在地上,“我们所保的皇帝,不是曹家的后人。”

    何晏弯腰去扶:“无根的话,皇帝不是曹家的后,那他会是谁家的?”

    曹爽瞪红眼:“废帝山阳公的儿子,刘汉又复辟了,我们不应再保了!”

    4何晏得志

    何晏听此一阵狂喜,来到何家祠堂,跪在列祖列宗的灵位前:“安息吧,先祖们,想当年,爷爷大权在握,谋略不当,丧命于宦官之手。可孙子何晏不用一兵一卒即谋得了曹家的天下,别在乎当今的皇帝姓什么,他是咱何家的根苗,可一代一代传下去,永承天续万古不泯。父亲是被曹操害死的,那年我七岁,不甘辱于曹门,我画了一个小茅庐,老阿瞒问我是什么,我毫不掩饰地说,这是我的房子我想住在里面。老阿瞒看出我不甘当他的儿子,叹了口气,也就不给我改姓了。我仪表堂堂才华出众,曹丕嫉妒我,曹叡踩踏我,我藏头收角,窝窝囊囊地活了多半辈子。可老天有眼,我花甲之年撞上曹爽这么个大夯(bèn)货,咸鱼翻身,平步青云。与曹节那一次,怎那么凑巧呢!竟然生了个齐王,不管他姓什么,我是太上皇。可他太不懂事了,灵智奇秀皆不差,就是太贪玩儿,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得好好警示警示他。”

    曹芳确实好玩耍。那天,在他的吩咐下,嫔妃家的孩子来了不少,曹芳光着膀子骑在一个半大小子的脖子上,手持木棍与另一对儿对打,对手有些胆怯,被曹芳一棍子打得人仰“马”翻,曹芳乐得哈哈大笑。曹芳正在兴致中,李丰求见。老丈人来了,曹芳不得不见。郭德拿衣给曹芳披上。

    曹芳说李丰:“有事早朝不行吗,竟撵到这儿来,什么事如此急迫?”

    李丰展开一折:“西域重泽国献来一匹火烷布,脏了不用洗,火还烧不毁。文帝当年没见过那布,以为是妖言,记于《点论》,.刻于石上,不让人信。可如今人家真送来了,奏臣认为应凿去石之刻字,以免世人笑话。”

    曹芳点头:“明日朕亲自观观,果如其言,自当准奏。”

    李丰打开另折:“韩人献来头果下马,高不过三尺,不用马蹬即能跨上,乖萌憨掬十分逗人,问帝应放在哪个囿园?”

    曹芳说:“就牵到这来吧,让小伙伴们都骑一骑。”

    李丰又打开一折:“此折是尚书令何晏所奏,其言不太谦逊。”

    “无妨,他是爷爷辈儿,细细念念。”

    李丰念奏折:“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所习正则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则虽令不行。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正人,所观览必察正象,放郑声而弗听,远佞人而弗近,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

    曹芳不爱听:“皇帝和小朋友们玩一玩,就是身不正,近小人了?又有何邪心?总是与大人们在一起,不把朕给憋闷坏才怪!这老东西道貌岸然,不怪先帝厌之,都花甲之年了还纳妾生子,其之正道安在?”

    李丰说:“下面的话更刻薄。”

    “念,越刻薄朕越想听。”

    李丰只得往下念:“季末暗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亵狎,考其昏明,所积以然。舜戒禹曰‘邻哉邻哉’,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尚书》云‘一君有庆,兆民赖之’。”

    曹芳举拳:“放肆!太放肆了!大魏正如日中天,他却言季末暗主,居心何在?”

    李丰说:“尚书令往昔近乎献媚,这次一反常态,必有根由。最后还有一句:‘恳帝赐机与君细言。’”

    曹芳鼻子一哼:“准其来吧,看看他最终能把朕怎样?”

    山阳公刘协薨后,长子长孙刘康继其爵位为二代山阳公,听到些关于皇帝的风声,来见后奶奶曹节:“奶奶安好。”

    曹节答应:“好,你从哪儿来的?”

    刘康说:“从咸阳来的,修好了秦王的墓,但弄不准他的生辰,今来问问奶奶,好刻墓誌銘。”

    曹节问:“秦王究竟是哪个,整没整明白?”

    刘康说:“秦王的屁股烧烂了,有无旧疤已看不出。刘窕经过打探,现今的皇上,屁股上有烧疤,那死的秦王就没烧疤了。”

    曹节突然嚎啕大哭,刘康劝解半天,方才变成抽咽。

    刘康说:“曹芳自小由你老抚养长大,如同亲子一般,如今死去,哭点伤点也难怪。刘询巧得天下,爷爷在九泉之下也对得起列祖列宗了,这是你老的功德,你是刘门的圣母,细想之下实应欣悦啊。”

    曹节又放声哭起来了。

    刘康说:“喜极亦泣这我理解。但刘询的帝位并不稳固,司马功高震主,曹爽虎视眈眈,皆视少帝为玩偶,最近又失落了‘倚天’剑,你把那东西拿出来吧,定定刘询的心。”

    曹节揩眼泪:“什么东西,你都说了些什么呀?’

    “都到这时候了,奶奶还在装。帝玺,金镶玉玺呗。爷爷临终时当我说过,曹丕篡汉时,奶奶把真玺藏了起来,做了方假的糊弄他,曹丕虽然心有疑,也没太拿当回事。朝中无真玺,帝基不稳固,如今询叔登了殿,虽然仍姓曹,其实是刘汉复了辟,我一点也不嫉妒。这时不把它献出来,奶奶还当何时节?”

    曹节抬头:“你认为当今的天子是刘询吗?”

    刘康说:“应是他啊,你不总打听秦王与齐王哪个屁股上有烧疤么,如今弄明白了,今帝屁股上有,死去的秦王当然就没了。”

    曹节(把话说明白了):“错了错了,你想错了。曹芳小时候,不是个稳当客儿,那天猛不丁下地,把火盆带下去,扣到了腚蛋上,留下了烧疤。死了的秦王才是你叔叔,怎能怪我哭?至于真玉玺,是你爷爷藏的,我不知在哪儿啊。”

    听这话,刘康愣怔了好半天。

    树上的蝉儿鸣鸣叫,曹芳身着龙袍满脸是汗,坐在牡丹亭的石栏上等着何晏。甄皇后死后,张贵嫔晋为皇后了,站在旁边为其擦汗,曹芳见何晏进来,让皇后先离开。

    何晏迈着方步来到跟前,曹芳故意将脸转向北,何晏走向北,曹芳又转向南,何晏绕着亭子转了一圈儿,始终没对上曹芳的脸,叹了口气,只得喊:“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尚书令何晏见驾!”

    曹芳转过脸,见何晏膝部略弯,欲跪而没跪,斥之:“臣子见君缘何不跪?”

    何晏微笑:“先朝有礼,帝之王爷,非殿上面奏不必跪叩。臣的奏章圣上看过了吗?”

    曹芳哼一鼻:“瞅了几眼,好刻薄啊。”

    何晏自鸣得意:“帝应明白,别臣不会如此恳诚。”

    曹芳不给正眼:“你自认辈行大是吧?但爷辈叔辈的有的是,你有何不同?”

    何晏一屁股坐下:“臣对于皇帝,确实不同。”

    曹芳不太看中帝仪,没有斥他:“你的不同,显于何处?”

    何晏半闭着眼:“咳,难以启齿啊。”

    “赦卿无罪,实言无妨。”

    何晏绕着弯儿说:“奏章上的话似乎有点刻薄,但忠至者辞笃,爱重者言深,圣上自当明辨。”

    “卿自认为是忠爱之臣了?”曹芳摇头,“不像,你只会说好话,此次是偶然。”

    何晏进一步:“我对于皇上,忠且勿论,爱亦非泛泛之爱,而是至骨至肉之爱啊。”

    “你非为曹门之血统,何来骨肉?”(曹芳鼻子一哼,)“哼,莫名其妙!”

    何晏四周扫视一圈:“皇上可能不知,明帝不是你的生父。”

    曹芳惊诧:“你说朕不是皇子,那怎能继承帝位?”

    何晏半笑不笑:“明帝没有光明正大的皇子,误认为你是他的私生子,所以你才当上了皇帝。”

    曹芳变色:“如此辱朕,罪该万死!”

    何晏扬起手:“我,我还敢打你一巴掌。”

    曹芳站起身,手指其鼻:“你、你,混账,放肆!该杀,来人啊!”

    隐处的护卫听见皇帝喊,向这边跑来。何晏也站起,拱手于君:“容我把话说完,可谓再杀不迟。”

    曹芳挥手四下一扫,护卫们立定。

    何晏好不容易才张开嘴:“我,我就是你的亲生父亲。”

    “啊!岂有此理?”曹芳惊得又坐下,双眼直勾勾盯着何晏。

    何晏讲得很悠然:“听完我的话,认为有危帝座,我可以自己去死。明帝幼时崇拜任城王曹彰的武功,与其极熟。曹彰亡故留有遗妃王芳,妩媚华艳,风姿摄魂,明帝为帝后常去恩幸,暗中生下一子,起名曹芳。”

    曹芳眼睛发直了:“若是那么回事儿,我,可怎能又是你的儿子?”

    何晏:“听我慢慢说呀。你虽叫曹芳但不是真曹芳,真曹芳是死去的曹询。王妃生下你后,不知是羞还是急,不久就死了。曹节因与王妃好,把孩子抱到家中养。不知是功还是过,我干了件见不得人的事。献帝刘协与曹节只生了刘曼,可能因被废,心情不好,也可能当皇帝时过分纵欲,到山阳后刘协就不行了。曹节不甘心无子,我有机会常去那儿,曹节求我帮她做个儿子,我就满足了她,生下的儿子就是你。”

    曹芳以手指鼻:“我?不可能!”

    何晏讲:“圣上别激动,听我把事说完。曹节同时抚养着两个小孩,相差一岁。青龙二年四月山阳公刘协薨,你三岁秦王四岁,但你长得反比秦王大些。明帝再也无子了,驾临山阳公的葬礼时,准备把曹芳带回宫中。问哪个是曹芳,曹节指了指真曹芳,明帝对比看了看,害怕曹节张冠李戴,其犹豫不决时,我谏议把两个都带回宫,而后再甄别。因你身骨极呈帝相,明帝最终就相中了你,叫你为曹芳,封你为齐王,叫真曹芳为曹询封他为秦王。”

    曹芳半信半疑:“这么详细,难道都是真的吗?”

    何晏继续讲:“你小时的身影仍然没变,长得白净像我,秦王黑像明帝,你是捡来的皇帝。还有个铁证,你的屁股上有块儿烧疤,那是火炭烧伤后留下的印记,不信你自己摸摸。”

    曹芳歪了歪屁股:“不用摸,我早就知道自己的屁股上有块疤,不管你怎说,刘曼的母亲一定能分明白。”

    何晏成功一半儿了:“曹节不敢大张扬,传开去可就坏事了,如今她知道你有烧疤,心中不知会如何高兴啊。”

    曹芳喘口粗气:“唉。我如何能见到她老人家呢,她的话我才敢信。”

    何晏认为,不管真或假,这事对曹节有利,她绝不会否认,应促成二人相见:“如今而言,曹节是无法来宫的,想个什么办法呢?有了,高平陵。再过几个月,就逢明帝驾崩十周年了,这是个大祭的日子,以拜谒明帝陵墓为由去趟高平陵,到那儿你们母子可见面。”

    曹芳先是茫然:“山阳到高平,可是不近啊,到那儿……?”

    何晏说:“陛下别担心道远,我想法儿事先给透个话,这么大的喜事,就是千里,曹节也不会嫌远的。”

    曹芳寻思了一会儿,最后点了下头:“机密,绝对的机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5太清陵

    甄皇后命在旦夕时,陵墓正在兆城山脚下兴建,称为太清陵。

    百姓们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中箭的是皇帝,有的说中箭的是皇后。干了件天大的事,栾无天和陆清廷兴奋极了,不但不隐姓埋名,还想名扬天下。好大的心思琢磨出了个办法,这俩人手攥火炭头,夜深人静时,满街写大字:射杀皇帝者,一个叫栾无天,一个叫陆清廷。

    没人知道这俩名,他俩还是不满意。

    陆清廷想改变招术,那天对栾无天说:“曹家的小崽子有的是,即使杀了曹芳,再换一个坐上殿,天下还是曹魏的,庙还是那个庙,经还是那个经,不砸烂旧庙建新庙,多会儿也唱不出好的经。光咱们俩的劲儿还是不够,应想法借众力,大刀阔斧去掘他的庙基。”

    栾无天问:“众力是谁的力?蜀国没闲着,吴国也没闲着,怎么掘也没掘动呀!”

    陆清廷说:“蜀吴都已尽力了,魏庙的根基单凭外力是掘不动的。我说的是各个‘角’的力量,曹魏不是铜板一块,内部有很多的角,想法儿把各角的力活动起来,整他个四分五裂,不由他大庙不塌。”

    栾无天不解:“你的话太高妙,咱没念过书,什么叫‘角’的力量?我听不明白。”

    陆清廷郑重其事地讲:“你没听说过么,曹魏有好几个角。曹爽一角司马一角,是两个大角,还有几个小角。文钦,毌丘俭,王凌,诸葛诞,都各自成角。我想混到他们那儿,弯点腰曲点膝,说点好话干点实事,取得他们的信赖,挑动他们互相角斗。内部大乱后,曹庙才能从根基上晃动。”

    栾无天说:“脚心向上,我膝盖硬,装孙子的活我干不了,那活儿由你去干吧。”

    这样一来,陆清廷这名就没法儿用了,打算叫绿蜻蜓,但绿蜻蜓与陆清廷叫起来一个味儿,干脆把姓也改了吧,反正这世道不能好了,就叫黑蜻蜓,像黑蜻蜓一样满天飞,叫那些各色的“蝴蝶们”不得安生!

    听说工匠正在给命悬一线的皇后修陵墓,栾无天来了灵感,打扮成个好人去陵地做义务工。打算皇后下葬时举拳向天吼:“哈哈哈哈!我就是栾无天,原想射杀皇帝,没想到误射了皇后。”然后再栽下砬子。

    驸马都尉甄温,是甄蜜的哥哥,常来看工程的进度。

    栾无天干活特别卖力,人头来高的石条,别人都是两人抬,他一个人扛,往返千来步,中途也不歇,连扛七八根,累得满头大汗。甄温看在眼里,见他腿已软,招呼坐一会儿。栾无天是故意做给他看的,见他招手后,过去也坐下。

    甄温伸出俩拇指,举向栾无天:“这么多人,数你最卖力,哪儿的人?”

    栾无天伸臂手指着,支吾着说:“那边,不远。”

    甄温说:“不对,听口音挺远的。”

    栾无天随口说:“青州胶莱那嘎嗒的。”

    “你的腿脚真好,一千多里了,还说不远。”

    “魏国这么大,两千里也不算远。”

    甄温问:“这么远,怎想到这儿来干活?”

    栾无天说:“在这干活儿伙食好,比要饭强多了。”

    “你要饭?先不说这身板儿,就你这岁数你还要饭?”

    “没地种就没饭逮,不要饭怎么整?”

    甄温问:“你怎能没地种?改制好几年了,家家都有地种了,连辽东迁过来的难民,朝廷都想法儿给点儿地种,你怎能没地种?”

    栾无天见甄温挺温和,也生好感,说了实话:“实不相瞒,我就是从辽南迁过来的人,那边的官府说,青州招徕辽东难民,借给种子借给牛具还白给地种。可到了一看,全是糊弄人,地不是白给的,租钱虽不太多,但没钱得有人作保,身无分文,两眼墨黑,没有人敢给咱作保。回辽南回不去,在海南没法安生,不要饭那怎整?”

    甄温说:“上面的经是好经,是让下面的歪嘴和尚给念歪了。朝廷的诏令是,土地不要钱免税十二年,所谓的作保,是地方官想索贿,你若给他几个钱,什么话也就没了。”

    栾无天问:“皇帝知不知道这种事?”

    甄温说:“半年后才知道的,钦差察明后,杀了几个贪官,安抚了难民。现在大都已安居乐业,风调不调雨顺不顺,那就看天老爷的心情了。”

    栾无天出口长气:“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可皇帝知道晚了。”

    甄温说:“天下太大,千千万万的事都等着皇帝去理顺,哪能一出事,就能给你伸出手呢?”

    栾无天感叹:“啊,也是,错怪了皇帝。”

    甄温有点莫名其妙:“你怎样错怪于皇帝?”

    栾无天虽直率但也不便照实说:“不,不是我,和我一起过来的朋友。他见走投无路了,填井扒堤,拆桥毁道,发泄于无辜,最后记恨于皇帝身上了。”

    甄温懂点儿如何治世:“错怪了,错怪了。民生的好坏是审视一个朝代一位君主功德如何的主要看点,民生若不好,天下必然动乱,皇帝也就无法静心享受。现在的皇帝虽然尚幼,但在太后和辅政大臣的提示下,早已明白了这个道理。”

    栾无天叹息一会儿:“都怪与将军相见太晚,我的那个朋友到处寻找皇帝,那天终于碰上了龙撵,没想到里面坐的不是皇帝,却误射了无辜的皇后。”

    甄温更叹息:“无辜,皇后确实无辜。皇后心地善良贤惠文静,从不多言多语,偶尔说几句,那也是让皇帝爱惜百姓,不要残暴。”

    栾无天感慨:“皇帝名芳,要对得起这个芳字,当一个流芳千古的好皇帝。”

    甄温却说:“皇帝的名应避讳,在别人面前可别直呼。”

    栾无天眼圈红了:“皇后多大,够不够二十?”

    甄温记得很准:“正好二十,与观音菩萨一个生日。”

    栾无天落泪了,语不成句:“啊,二月十九,我的女儿!”

    甄温不解:“怎么,皇后是你的女儿?”

    “不,不是说皇后。我的女儿也是二十岁,也是那一天生日。”

    栾无天差点说出来皇后是他射杀的,杀了皇后就等于杀了他的女儿了。

    甄温当真信了:“知不知凶手现今在哪儿?”

    栾无天闭上眼:“不用你费力了,知道根由后他自己会死的。”

    泪水止不住,没法儿再坐下去了,栾无天又去扛石条了。栾无天这次选根最重的扛,那个小险弯只有几步宽,下边是悬崖。那几回走得也都挺平安,这次不知怎么的,栾无天左脚一扭,连人带石条栽下了砬子。

    甄温很感慨,禀报给太后,太后吩咐给口棺材,换了套丧服。

    栾无天的坟,无人给添土,无人给扫墓。久后,那穴坑里长出棵树,越长越高越长越怪,枝杈横生无理无序,不该粗处粗,不该细处细,树洞渗黄水遍身是疙瘩,两个马蜂窝成天嗡嗡响,人不敢靠近看,弄不准是什么树,有人把这树叫做“乱无天”,栾无天似乎留下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