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八十章 爱民如斯

第八十章 爱民如斯

    赵煦在独羊岗要求顾临必须在真定府范围内重塑军纪之后,就没有再返回真定府,而是一直驻扎在独羊岗。

    他先是在王厚和周启的陪同下慰问守城英雄,诸禁军、厢军和保丁,称赞他们护境安民,是大宋的英雄,军士的表率。然后还将随军携带的粮食、布帛分发了下去算是对他们英勇抗敌的表彰。

    分发的数量大概能抵上一个中禁军半年的收入。

    之后又深入民巷安抚民心,对这次契丹人进攻独羊岗有损失的民户,由保长进行统计呈报给行唐县衙,县衙会给予补偿。房屋有损毁者,可随时呈报给诸军营,会有禁军帮助整修。

    最后还承诺独羊岗驻军加倍,日后断无可能再发生今日之事。

    于是,在当晚军民狂欢,当然那些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亲的孩子,失去儿子的父母是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的。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这种时代或者说任何时代死去的人都没有活着的人重要。

    活着的人有狂欢的理由,军人们浴血奋战几乎全歼了契丹人两队一千三百人,受到了天子当面的褒奖和赏赐,这对于普通军士无论是禁军、厢军而言,都是无上的荣耀。

    殊不知有多少的知州或者知府有可能一生都见不到天子。

    百姓们则在大乱之后受到了朝廷的安抚、赈济,甚至亲眼见到了天子,还得到了天子的承诺。这也是之前平头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他们当然会狂欢。

    只能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家欢喜一家愁,只不过是看欢喜的多还是愁的多罢了!

    不过忧愁的军户在第二天也受到了天子的慰问。

    赵煦特地在曹埇的引领下去看了禁军和厢军所谓的营房。他一直觉得大军出征或者驻扎都携带家属是一件很不能理解的事。

    有时候兵贵神速,携带家属如何能做到呢?

    但这是大宋的惯例,或者说可能是五代十国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了防止兵变,把军士的家属握在手里当做人质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但时代在变五代十国那种乱世的规则是不是早该改改了?

    在宋军的驻地营房,赵煦优先去的是在此战中战死的士卒家,这些军属在家里顶梁柱牺牲后,尚在等待真定府下属行唐县的安置。

    按朝廷规定中下禁军抚恤安置费用十贯到二十贯不等,有些地方家属还能得到一处荒地维持生计,老者额外能领到两个月的粮食。

    这待遇只能说很一般,毕竟家里的顶梁柱,青壮劳动力不在了,得到一处荒地又有谁去耕种?抚恤的那点钱粮能维持多久呢?

    更何况执行下去又往往被地方官克扣,到手里的可能会更少。

    这是大宋武人地位低下,军士有时尚不如底层百姓的真实写照,当然,这也可能是战力远不如前朝的原因之一。

    可是要全面提升军队的待遇,因为大宋的禁军加上厢军基数庞大,高达百万之众,国库也实在撑不住。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因此,赵煦也只是要求顾临无论是在禁军还是厢军的问题要做到足额足饷,严惩贪腐,至于后续的待遇问题确实需要从长计议。

    最后是精兵简政,还是从其他方面增加国家收入用来补贴军营是后面回到汴梁后的综合考量了。

    禁军居住的营房是由朝廷拨款建造提供给禁军军士及其家属居住的,不过中下层禁军居住的营房一般都较为简陋,往往是一家挤在一间营房内。

    据周启调查之后呈报上来的奏章显示,民间用庐草竹板造的简易房屋,造价在一间十贯,而禁军营房的建造标准,则不超过每间四贯,由此可想而知住的到底是什么房子。

    赵煦随曹埇深入阵亡将士的营房,多类似于草庐,好点的多了几层木板。

    这让他更加坚决了要废除至少也要改良这种随军家属的政策,军士及其家人生活条件都太过简陋,远不如集中安置。

    他照例对这些军属进行了赏赐,并无金银全是粮食和布帛,但数量是一个禁军士兵全年的收入,折合铜钱大约四十来贯。

    一些军属以为这就是阵亡抚恤金了,尽管四十来贯已然是很多了,也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但这些军属想到一个大活人用生命就换来这些物件,不免还是悲从中来,不少甚至大哭出声。

    曹埇见如此正要呵斥他们在官家面前不要失了礼仪,被赵煦制止了,他出言抚慰众军属,“诸位父老、乡亲,朕已下旨令真定府衙认真执行抚恤阵亡将士之事,相信两三日之内,行唐县衙就会给你们发放抚恤金,其他如赡养军属老人,救济军属孩童的措施也会一应实施。定不会让大宋英烈的家人老无所养,幼无所依。”

    听到这些话,这些军属才知道刚才的粮食布帛只是赏赐并非是抚恤金,朝廷后续还有一系列安置,内心才算稍有安定。

    不过其中反应快的人很快意识到来探望他们的并不是哪个贵人,而是当今天子。

    于是,他们纷纷跪下,口呼,“官家万岁。”

    之后更多的人反应过来,跟风一样全部跪倒,口呼,“官家万岁。”

    赵煦示意众人平身,然后站在人群之中高声道:“朕近日就驻扎在独羊岗大营,你们后续安置之事一日没有妥当,朕就一日不离开独羊岗。你们若是对府县官府的安置有何不满,可以到大营去找朕申冤,到时朕给你们做主。”

    普通百姓的后续生计能得到天子的记挂,这在任何朝代都是罕见和荣幸的事,尤其是在大宋这个读书人地位过高,武人、军属被轻视的时代。

    和纷发粮食布帛的时候不同,这会虽然仍有人轻声哭泣,但刚才是因为悲凉,如今却是内心得到了宽慰。

    也许拿到了那些抚恤金,府县官府也能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仍然会艰难,但至少这个时候,他们眼里至高无上,所有人都教他们忠君爱国的那个君是把他们当人看,真正关心他们生计的。

    赵煦离开的时候这数百位军属扶老携幼一直送他到驻军营房外围。直到他再三回头,让他们回去,这些人仍旧痴痴的的看着他,直到他的背影全部消失。

    在军营一角的俘虏营内,这时灰头土脸的十六七岁的契丹贵种耶律兴远远看到了这一幕,他着实没有想到,南朝的少年天子居然爱民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