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家父刘表,请刘皇叔赴死 » 第十五章满江红

第十五章满江红

    刘修自信他这个三板斧下来,还不信拿捏不了你徐庶。

    志向牌,至孝牌,最后还不行的话,只能抬出终极奥义之…

    徐庶一声轻叹:“没想到公子竟也是至孝之人。”

    有效果,要的就是这个共鸣,谁不知晓徐庶乃至孝之人。

    “大厦将崩,独木难支!”

    刘修双手抱拳,躬身道:“北走曹操,东有孙权,在下才学不济,还需先生相助。”

    刘修见徐庶有些松动,便趁热打铁道:“昔日高祖不识韩信,萧何月下追之,开大汉基业。”

    “在下冒昧来追,还望先生不计前嫌,助我保荆州、兴汉室,伸大义于天下。”

    徐庶见刘琦诚意十足,更是亲自来此,可是否为明主…

    刘修知道收服这等大才没点东西怎么能行。

    “董曹耻,犹未雪。臣子恨,合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随着刘修口中缓缓念出,包括司马徽在场的所有人,无不瞪大眼睛,手止不住的颤抖。

    “这…这就是公子的志向吗?”

    徐庶还在沉浸其中,而司马徽却感觉这似乎只是一半…

    “公子,您这应该还未作完吧?…”司马徽期盼的看着刘修。

    刘修见汤已经熬的差不多了,便准备直接一发大火收汁,还不行只能抢了。

    只见魏延从身上摸出一张纸,又拿出笔墨,一应俱全,刘修将纸铺在桌面之上,提笔落墨。

    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几息间便完成了续作。

    刘修放下笔,对着徐庶以及司马徽躬身道:“在下今日能见二位已经心满意足了,如若先生有意与我共同大业,我荆州大门随时为你打开!”

    说完便带着魏延缓步离开,朝着新野方向而去。

    路上,魏延不由好奇道:“将军,我等就这样离开了?”

    刘修一脸自信,语重心长道:“文长,对付这群读书人,就要用他们最为骄傲的地方,打败他们,这样才会彻底归心于你。”

    至于为什么要写在纸上,因为那横渠四句,他是真的没有脸当众喊出来了。

    他可是记得前世看小说时,那些作者可没少因为这几句而挨骂。

    实在是某些读者看吐了。

    山庄内,司马徽与徐庶低头看向纸上之字,跃入眼帘。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董曹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还未等二人缓过神,只见旁边还有几行小子。

    吾之志向应是如此: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轰…司马徽与徐庶直觉脑袋一阵轰鸣,好半晌才反应过来。

    徐庶呼吸急促,视若珍宝般的拿起笔墨还未干的纸张,深吸一口气,仿佛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南方有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看着远离而去的徐庶,司马徽不禁感叹道。

    猛然间,司马徽一愣,似是想起什么了,旋即失笑着摇摇头,自嘲着:“没想到竟然被这个小家伙给算计了。”

    看着桌子上的纸张,以及笔墨,这一切不都是这家伙提前准备好的吗?

    前往新野的小道上。

    说实话刘修有点慌了,怎么还没追上来?难不成我这马速太快了?

    魏延看着那龟速前进的马匹,无奈的下马而行,这特么还没人步行来的快。

    “公子!公子!”

    刘修闻言豁然回头,心头一喜,“来了!”

    大老远的还未看清人影,只闻其声,刘修站高呼远,“可是元直先生?”

    很快,一头全身黑色的毛驴印入眼帘,通了,一切都可以说通了,不怪徐庶。

    来人正是拍驴“狂奔”的徐庶,他转身下驴,单膝跪地对着刘修道:

    “某常闻刘州牧善善恶恶,本意投靠,及至相见,却大多时间只论书经,立意自首,故辞官离去,今聆听公子肺腑之言,知汝之志向,吾甚愧之,愿投效麾下,尽展公子之志。”

    刘修听言大喜,连忙上前将徐庶扶了起来,高兴道:“吾得元直,如虎添翼也,何愁大业不成,汉室不兴。”

    刘修命人给徐庶换了一匹马,一行人朝着新野而去,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从兵法到谋略,从人文到地理,从山川到河流等等,很多…

    当然这也是刘修有意为之…

    得了徐庶,心中虽然欣喜,但马上要见到关张,这两位可是这个时期的战力巅峰之一了,不由得他不紧张。

    刘修过了一天再去,自然也是为了给哥几个一点缓冲时间,得让他们的抵触心理缓解一下。

    虽然自己是刘备指定托孤之人,但就像一个空降司令一样,谁能服气?

    以张飞那暴脾气,搞不好一个冲动就给自己赶回襄阳了,所以先让子龙伊籍先来劝说,稀释一波仇恨与抵触情绪。

    所以他现在来了,时机不出意外的话也恰到好处。

    因为北方的那位估计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更不用说在不远处樊城的曹仁了。

    这也是为什么刘修这么急不可待的把徐庶搞定了,不然应对突发状况他心里也没底,毕竟他的优势在于多出的千年见识。

    樊城是走不通的,只能从胡阳港下船,在到新野,只见满城挂着白幡,进入城中,令人惊讶的是连百姓竟也自发的披麻戴孝。

    徐庶哀叹道:“皇叔可惜了,如此民心,却被小人所害,唉。”

    “我前些年游学就时常听闻刘皇叔仁义,深得人心,今日此番景象,倒也说得通,新野牧,刘皇叔,到此地,民丰足。”

    刘修对于这一点从不反驳,真仁也好,假义也罢,结果导向却是好的。

    百姓实实在在的过得好了。

    “自古以来均是如此,得民心者,得天下,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