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炼虚合道 » 第七章 宗师今何在

第七章 宗师今何在

    张、杨两位老先生,对视一眼后,目光中露出骇然之意,心头则几乎同时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号来。

    “莫非是那位自称‘天下内家分十斗,古之三丰占八斗,我占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的‘宗师’牛国保?近年来,他在海外开宗立派,有古代宗师之遗风,世人都传得神乎其神,却也没人真正领教过他的高招,不知是真是假。”张老先生沉吟道。

    在他心中,能教出江海天这样弟子的高人,当今之武术界中,怕是寥寥无几。

    “据说,他年逾六旬,绝学‘霹雳五连鞭’,十步以内,纵横无敌。我猜即使说法有所夸大,多半是有几分真功夫的。可我也听人议论,他时常感慨‘年老不以筋骨为能,拳怕少壮,术高莫用’等语,故而依我推测,他气血已衰,不太可能力压所有年轻一代的青壮高手。纵是如此,只需他能与青壮中的顶尖高手过上五十回合,倒也不负‘宗师’名号。”杨老先生感叹道。

    张、杨两位谈到那位“宗师牛国保”,语气中隐隐有憧憬向往之意,他们固然都没有与这位“宗师”见上一面,试试对方的功力,心底里却都涌起对这位能在海外都开宗立派的高人的几分遐想。

    此人在海外自称是“来自华夏古国的神秘武学大师”,从不轻易与人动手,在国内则又以“武馆已开到海外,折服众蛮夷,扬我国威”的华夏武道的传承者与发扬者自居,德高望重,没有人敢与他真正切磋一二。

    最多就是彼此间,互相摆个架势,搭搭手罢了。

    古国中人,最为尊老爱幼,对于有功绩、有德行的老前辈,总是十分之崇敬。

    到目前为止,的确没有后生晚辈,不知天高地厚去挑战一下这位“宗师”强者。

    一来是没有这个资格。武林圈中最讲究师门派系,论资排辈,弟子无论如何都要尊重老前辈;

    二来对方毕竟年纪略大。年轻人便是打赢了对方,那也是“拳怕少壮”“宗师一时大意,被人不讲武德偷袭,以致失手落败”。

    后生晚辈纵然胜过“宗师”,非但不会扬名立万,反而会被人批评说他“举止无礼,冒犯前辈大家”,得不偿失。

    “前辈高人好心指点你武学精奥,教你各门派的上乘拆招破招之法,故而未出全力,你不感激倒也罢了,居然全力出手相搏,落了前辈的面子。当真是不识抬举,缺乏武德教育!”许多人恐怕会如此指责那人。

    华夏自古以来都崇尚德才兼备,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无德之人,自然名声一落千丈,不管你成就多么高,实力多么强,都会遭到众人唾弃辱骂。

    当今之世,许多自古流传的导引术,类似五禽戏、八段锦、十六段锦等,都融入成常人习练的广播体操之中。

    不管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每日都要做操,而广播体操中的很多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是古代五禽戏等导引术中的动作,蕴含深意。

    只可惜,常人都只从肌肉、关节运动等方面来解析动作,失去了内在的精奥法门,难免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具其形。

    此等体操,虽然可以活动气血,但并不能真正强化人体本源,增长修为,延年益寿。

    单纯的广播体操,练得再好,都不能让人长命百岁,只能说练总比不练强,聊胜于无罢了。

    具体某一套功法,必须专门研习,得到真正高人传授,才能深明其中奥秘。

    江海天练了半小时导引术后,便离开操场,去食堂吃早饭,丝毫不知道自己方才所练之功已经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他的早餐很简单,两个菜包子,一杯豆浆。

    吃完之后,还有意按压胸腹间几处穴位,似乎在促进肠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他也在回想刚刚的那一幕,今天自己神气相合后,居然可以冥冥中灵光一闪,躲过突然飞射来的足球,体在意先行,实在是妙手偶得之,难以复现。

    重生练功这么多年,今日才是第一次无意中达到这一步。

    以前对这种奇妙状态,只在想象之中。

    再来一次的话,他多半是做不到的。

    “这次虽说是无意中达成,但也从侧面证明,我的修为比起之前还是稍稍进步了一些。”

    “日后,随着我功力加深,境界更上层楼,必可增加这种‘体在意先行’出现的频率。”

    “据说,百年前,有真正的武术宗师,在不练功的普通状态下都可以做到不见不闻,觉险而避,堪称以武入道,迈入通神之境。此等修为,比现在的我起码强三个境界。我哪怕进入深度练功状态,物我两忘后,也只有极低概率做到这一点,一旦退出练功状态,恢复正常,那自然是没有半点可能,泯然众人矣。”

    “至于现代习武之人,都是讹传的宗师高手,夸大十倍百倍,欺世盗名,利用常人对‘传说高人’的幻想,哄哄无知老幼罢了。毕竟在实战上,他们连国外的顶尖格斗家,一个都打不过。”江海天暗暗想着。

    他之前在网络上看过国外最顶尖的格斗家交手的视频,那等身手,着实远超常人,技巧之纯熟,筋骨力量之浑厚,步履之敏捷迅疾,抗击打能力之强悍,几乎可以与古代的大秦锐士相比了。

    至于国内所谓的某些“某门派多少代传人”,“武术名家”,“宗师泰斗”,平素自吹自擂,喜欢在武术圈某个小圈子中拜码头,挂靠官方单位,商业互吹,如南郭先生一般混水摸鱼,一旦实战演练,很明显与真正高手相去甚远。

    别说与国外的格斗天皇相比,就是与二三流的职业格斗家相争,都弗如远甚。

    有些人甚至基本功都不够扎实,连下盘都没练稳,实在难以想象,这些人居然敢自称“某某门派传人”“华夏国粹”“杀人技”“绝代国术”……更有甚者,直接打假拳,请几个托在擂台上演戏,此等行径简直贻羞祖先,若是古代宗师得知后人如此不肖,怕是会被气得活过来,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放眼望去,古国之内,明面上的“大师”“高手”大多都是这等水平,难怪被国外高手嘲笑讥讽“古国功夫都是花拳绣腿,不堪一击”。

    常有国人哀叹:“华夏武道衰,宗师今何在?李逵与李鬼,真假难相辨。”

    若舍弃台面上的“高人”不谈,相反,有些并非出自大家之后,纯粹是民间爱好者,自学苦练,凭着一番对国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聪明才智,默默锤炼多年,倒也能练出一两项绝技,真功夫比起一些“冠军”“体育网红”“武术流量明星”要强,但离那等“宗师”之境,还是稍逊一二筹。

    即使如此,这类人还算是藏龙卧虎之辈,是九州之内的真正高手,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出名罢了,根本没有几人知晓他们的真正实力。

    大隐隐于市,贩夫走卒之中,亦有高人。

    古国中常有一种怪现象,在不同领域中都很常见。以武术举例子的话,青壮之年,血气壮大,筋骨强横,习武大成后,就目空一切,争强斗狠,为了名利,常与人相争。

    这个阶段,他们往往名声大噪,被世人所知。

    武术套路冠军也好,搏击金牌也罢,武打明星也行,都是在名利这个圈子之中,兜兜转转,沉浸其中,不能自已。

    客观而论,这类人的武学根基,还是略有一些。而等到过了这个阶段,境界更上层楼后,跳出了名利之圈,反而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变成类似古代山间隐士一般的人。

    到了这一步后,他们的实际修为愈发强大,臻至武学中真正的上乘境界,可却逐渐淡出常人视线,回归红尘之中,最后不被人所知。

    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出名的大多并非顶尖高手,不出名的反而有一丝可能是真正绝顶之人。

    不得不说,世间道理,有时就是这么滑稽,叫人哭笑不得。